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两会上的山大声音①

山大融媒 山东大学 2024-04-15


“两会时间”正在进行时

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肩负人民重托

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代表委员深入交流

共话文化传承发展大计

“如何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续成为热议话题

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脉、文化创新等

成为两会高频词汇


山东大学代表委员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

贡献山大人的智慧与力量

跟着姗姗一起回顾


媒体聚焦:山大之声









关键词 01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代表说,“深入了解文化才能形成文化自觉。‘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解放思想,让我们更加自信地探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文化主体性,坚守中华文化精髓,在不同领域内探索创新形式。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第一,要推动传统文化、传统学术的时代化、体系化和社会科学化。一个文明根本的转型,是文化的转型;一个文明真正的新生,是文化的新生。要通过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理念进行社会科学化冶炼而实现它的现代化,使之融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而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第二,要促进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仁爱、信义、和平等理念,经过社会科学化冶炼仍具有其独特价值。推动这些理念与时代相结合,锻造一个与传统文化可对接、与中国道路相匹配,同时能够克服西方现代化生活方式弊端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第三,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02
培育传统美德
“人道之极,莫过于爱敬。爱与敬乃为政之本,孝与悌乃为人之本。爱与敬的培养来自孝悌,所以古人说‘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中华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正是看到了家庭伦理对于社会政治伦理的贯通与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表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今天,要贯彻“两个结合”的方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赓续传承中华优秀家训家教家风。为此,需要寻找撬动点,大力提倡孝道,培育传统美德,滋养大众心灵。
杨朝明认为,我国社会日趋老龄化,老年群体不断扩大,在关注养老问题时,必须密切关注老人的愉快精神生活,因而孝养问题显得日趋重要。从现状来看,老人寡居、孤独,不同程度的虐待老人事件时有发生。重视老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品质,需要一个引发深思和能够唤醒的物质载体,而肢体语言的作用无法替代,可从灵魂深处唤醒良知善性,“拥抱父母日”的确立,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关键词 03
加强中医药国际传播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建议将其明确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王学典委员说,可喜的是,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已将中医药海外传播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围绕“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作出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保障性部署。
王学典委员坦言,国内中医药的发展壮大,才是中医药国际传播最大的底气和自信。他建议深入落实守正创新要求,组织力量专题研究国内部分专家提出的“洋为中用”“以西学中”创立中国新医学的意见,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发展壮大中医药的新渠道、新路径。同时,对国内现有的医药法律法规、制度规定、标准规范、操作指引等进行梳理调整,剔除明显以西医衡量中医、对中医不合理限制等影响中医药发展的条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壮大创造更加友好的国内环境。


关键词 04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丰厚滋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规划性、系统性、持久性。同时,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地发展不均衡,很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开展。


为此他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国家层面,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在教育部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执行机构;在学校层面,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教学与学校教育有机融通,并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关键词 05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王学典: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每一个国家文化公园都有不同的特色,都要突出它为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精神底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握每一个国家文化公园特殊的文化底色,这个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比方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我个人认为存在着碎片化的问题。最重要的底色是农耕文明,之所以称黄河为母亲河,就是因为农耕文明诞生在黄河流域。世界上以往所有的文明都诞生在冲积平原上,都和河、水密切相关。因为在人类生产工具极端落后的状况之下,只能在冲积平原上才能存在下去。所以黄河文明的整体特色就是农耕文明。目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上中游是河湟文化、中原文化、关中文化,下游是齐鲁文化,我认为应该紧紧抓住黄河文明代表着农耕文明这个特点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把所有的文化打通,不能碎片化。
我们要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去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要把蕴藏的内涵挖掘出来、展示出来,使每一个国家文化公园都具有文化上的个性,不能把它的本质掩盖了。我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现在仅仅是开始和开端,怎么样更好地呈现国家的意图,满足人民的期待,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关键词 06
新的消费增长点——国货“潮品”

“文化与产业结合才能更好地落地。”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认为,文化不能仅停留在倡导层面,通过文化产业“走新”“走心”,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王学典说,“新中式”从传统变成流行,从小众变成大众,由此带来的经济价值和产业活力,一定是更加蓬勃向好的。
杨朝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年轻人有吸引力,是因为其中蕴涵着中国人的思想内核,能与他们产生情感共振和精神共鸣。走进博物馆、美术馆,那些陈列的文物仿佛诉说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价值理念,为百姓美好生活提供智慧和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频频“出圈”,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词 07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企业赋能

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体系的挖掘,准确理解中华经典的神韵,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以文化精神浸润人心,以传统道德凝神铸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就必须有高素质的管理者、生产者,这就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代表在调研时发现,有企业倡导的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等“五个一”企业文化,能够让每个员工自我修炼提升,明心明理、净心净意,在工作、家庭和生活中践行中华优良品质,从而实现民企全体系、全流程、全产品、全服务的高品质、高质量。




素材来源 | 融媒体中心

编辑 | 司牧冉 冯宇熙 何雨桐

责任编辑 | 苗立群 车慧卿 姜迪

审核 | 林竹 冯刚 蒲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