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书评┃“丫头”长成男子汉

2017-05-14 黄晨屿 中国好书

中国好书微信号:ibookmonthly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继《泥孩子》获首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银葵花”奖后,作家刘玉栋新近推出又一乡土题材的力作 《我的名字叫丫头》。这是一部经过时光沉淀、打磨后又在岁月里酝酿、发酵的长篇儿童小说,它用平实质朴却不乏深情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亲切的故乡和飞逝的岁月,全然以一个男孩儿的视角,讲述了他在成为“男人”前发生的那些事儿。


  “我是个男孩子,可我的名字叫丫头。真是烦透了,为此,我不知道跟家里人闹过多少次别扭。有什么办法呢?名字一旦叫开了,就像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得回来呢?”这是写在小说封底上的话,也是小说开篇的第一段,作家独运的匠心可见一斑。


  小说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莫过于作家对丫头的童年心理与生命体验的精准把握。方卫平先生曾说:“童年构成了一切儿童文学的逻辑起点与美学内核。”的确,作家正是用笔尖勾勒着这样一个童年:细腻而敏感,同时传递着个体童年特有的立场、视角、思维与价值取向,于是,我们看到的便不只是简单的故事,而且还看到了童年语境下那个真实可感的男孩儿。映衬着这个男孩儿形象的,是他身后一派“热气腾腾”的乡村生活景观。从北风夹杂的零星雪花,到院子里的乱草和木屑,北方萧瑟的天气与景致宛在眼前,略微萧瑟却不乏日常生活的细节;从橘子皮般贴在窗户的阳光,到屋顶上刺眼的雪白,注入“我”主观感受的风景更显特别,而纯净色彩带来的强烈对比则令人震撼;从撒了一枕头的奶奶的灰发,到她像一个晒干的大窝头的脸庞,亲人间相处的气息被细腻形象地传递出来……如此散发着人情味儿的“自然之气”,它不仅有温度,而且有力量。


  作家对童年美学也有独特而丰富的思考。我们看到的并非全是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其中也不乏生命成长残酷和疼痛的片刻。 “我”自小体弱多病,承受着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身心压力,曾看到跛脚的父亲“变成黑鲤鱼”,永远消失在泥泞的小河里。而在作家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绝不仅是贫穷与变故,还有那股生命顽强向上的韧劲与坚持。生活宛如一条静静的河流,表面总是平淡、波澜不惊,实则涌动着丰富的内蕴和令人动容的情感体验。而那些发生在丫头成长路上的残酷与阵痛,那些旁人看来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却能在那流动的过程中被慢慢“消化”,也许,这便是从乡土中国生长出的童年生命与生俱来的自愈能力。而“丫头”这个名字,大概也是命运赐予的充满魔力的“反语”吧 ----男孩用女名,儿时柔弱长大后却一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本遭反感、抵触的名字终于慢慢被理解、被释怀……或许,正是这个小小的“魔咒”,助推着丫头个体生命的成长,帮他寻求到自我认同的所在,正如在小说的结尾,他自己也感慨道:“是啊,丫头有什么不好”。

 

“2016中国好书”已经揭晓,查看详情请回复“2016”。


“中国好书”月榜(原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从2014年3月开始每月发布一次,回复6位数年月(如201403),即可获得对应月份的榜单及推荐理由。


对话窗回复“目录”获取“中国好书”各月榜单。


扫一扫关注“中国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