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沙:“看脸”的科学性

2017-05-12 中国好书

中国好书微信号:ibookmonthly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人人都在看脸,但很少有人把“看脸”这件事和科学联系起来。而本书正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看脸”,揭示“看脸”背后那些已知的科学原理。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看懂别人。好了,“看脸”之前,还是先看书吧!


面孔的美丽可以被研究么?


  面孔的吸引力和美丽这两个概念几乎可以互换使用,虽然有细小的差异但是为了理解笔者在本章中混用,简单说来两个概念都是形容一张面孔多么受到欢迎的衡量标准。在我们探讨怎么样的面孔是美丽的之前,我们得要先思考下,面孔的美丽能够被研究么?


  有人认为美是神圣的东西,是基于内心的抽象概念,不该也没法被研究。这种观点就好比中世纪对于解剖的理解,不过我们也知道解剖对我们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美不能被研究,是因为美太过主观。其实也不然,这种观点过度强调了美的主观性,而忽略了共识。当然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没有对错,哪怕您对于美的看法与大多数人完全不同也不是问题:美是主观的,但是并不妨碍其中有内隐的联系和关系;换句话说,科学家既想找到共识,也想搞清楚主观差异存在的原因。总之,美并非高不可攀或者说难以捉摸,只要有合理的方法完全可以研究。


  David Perrett教授曾经在书中总结过对于面孔吸引力的研究指导思想,我觉得唯有转述才能清楚传达他的想法:


  我在面孔吸引力方面的研究严格基于生理学取向。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美丽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目的:并非是主观的目的,而更是一种生理学上的功能,好比说能够体会到食物的美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获得能量以便生活。在生理学角度,生存的目的可以被繁殖生育所定义,既繁殖一代又一代的后代。并非所有的吸引力都与生育直接相关,但是很多都相关。


  在科学家的眼中,美和我们的繁殖有直接关系:美往往是我们所喜欢的特征的集合。从生理角度看,美的目的就是更吸引人,以至于让基因更好传递下去。用生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角度理解美并不会损害美本身的光泽,就像古希腊人严重运动也是神圣之物,但是运动科学并没有让它蒙受责难,反而让我们全人类都能享受到运动的享受,健康的体验;所以对于美的研究不会让美暗淡,反而应该令我们所有人都能更好体会美、理解美、达到美。

 

吸引力有衡量标准么?


  我们对于吸引力的判断统一吗?这也是面孔吸引力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有说“燕瘦环肥”,似乎美丽并不具有统一的标准。不过我们对于吸引力的判断也不会是完全的随机,不然哪有什么举世闻名的美的象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卢浮宫珍藏的蒙娜丽莎画像与维纳斯雕塑都传递出美。美有很多种,比如性吸引力,也有无性的讨人喜欢程度(likeablity)等等,但是它们之间相似程度很大,所以我就大胆混用,遇到实际情况在分开说。


  我们大多数人,无论性别与文化,对于吸引人有着相类似的观点。尽管大多数科研结论都指向判断面孔吸引力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我们也知道面孔吸引力的判断挺复杂:有些人的观点和正常人差异很大。熟悉异域文化的朋友知道,地球上存在着一些有意思的部落,部落中的成员对于美和我们大多数人观点不同:在泰国的长脖族眼中有长脖子的人才是美丽的。诚然,相似的观点不等于相同。比如说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陈道明和吴秀波这两位男演员都英俊吸引人,不过,具体而言大家的觉得谁更好看就不一定吻合。否则,倘若大家对于美的理解完全一致,哪儿需要那么多偶像明星和歌手。面孔上什么导致了“美”的感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问题就在于因素繁杂,以及差异和共性并存。吸引力的共性以及吸引力的差异正是这一章索要传递的内容。


  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年长和年幼者之间,甚至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刻之间的人们在美的面孔上自然有自己独到的判断,可是倘若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就能察觉相异之间的共同性。共性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大家会有不同的判断正是研究面孔吸引力的科学家试图理解的两个问题。我们先从共性开始,然后穿插介绍下差异。


  还好大多数人类对于吸引力有较为统一的共识,研究面孔吸引力的科学家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没有白费。我们很清楚每个人都能判断其他人好不好看,但是量化的指标比较难找,比如你喜欢什么样的面孔呢?你没准会说有一双大眼睛,但是眼睛多大这个指标就说不清楚了,更妄论我们的判断随着时间场合变化很多:在安吉丽娜朱莉和女友之间,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安吉丽娜·朱莉更美丽(除非你是布拉德皮特);但是如果说你想和谁组建家庭共度余生,我相信更多人会选择身边的女友(我肯定选女友)。暂且不提差异性,既然我们对于什么样的面孔美丽有一定共识,科学家们就探索了共识的基础是什么,共识能不能被量化:是传情达意的眼睛?还是黄金分割的比例?或者是别的什么?


  抛开特别文化,我们大多数人在识别面孔的时候依赖于整体识别,所以眼睛这样的局部信息虽然会影响吸引力的判断,但是相比整张面孔还差一点:比如《烟雨蒙蒙》中的人物陆将军喜欢寻找有“萍儿”眼睛的女性,但是实际他找到的每位姨太太都是整张面孔拥有一定的吸引力。


  古代的画家雕塑家迷恋着黄金分割这一个标准:雕塑中的众神拥有黄金分割的比例,波提切利所绘《维纳斯的诞生》更是黄金分割的经典登峰造极产物,它们都能给予观众美的享受。会不会是黄金分割决定了美丽呢?要是这么简单也就好了,先不提面孔上的组成模块太多(黄金分割会特别复杂,还说明不了问题),目前来说没有任何的期刊上能找到黄金分割与面孔美丽的文章。比如说笔者的鼻孔和鼻子宽度哪怕呈现黄金分割比例也不会让笔者更加英俊。虽然在女性身材吸引力角度,有一种叫作腰臀比(waist hip ratio)的衡量标准,不过这“方便”的衡量标准也不能完全解释身材;更不要说面孔结构复杂,简单的比例并不是科学家想要找寻的答案。


  简单的数学比例操纵不能输出美丽的面孔,不妨让我们回想下面孔的美丽到底可以做什么。异性之间的美丽和繁衍后代息息相关(Fink & Penton-Voak, 2002; Rhodes, 2006),所以美丽应该在进化心理学角度与生物学角度有一定优势。就如同我们上文提到的,一个能反映优秀基因的特征往往会被欣赏(会演变成喜欢和美),也就是说我们决定美丽的特征应该与繁殖后代有关系。那么对于后代直接的好处(优秀的基因,良好的免疫系统/环境适应能力,健康);以及对于后代间接的好处(足够的养育)没准就是面孔美丽的答案之一。


  尽管黄金分割比例这一个数学的尝试没办法涵盖美丽这样一个大问题,但是数学能解释一部分。相当多在面孔美丽方面的研究都从生物学角度指出了三个关于面孔美丽因素的“候选人”:对称性,平均性,以及两性异型(sexual dimorphism)。这三个因素能构成面孔美丽,还能反映进化角度的选择,更与健康息息相关。亦或者说,对称性,平均性,以及两性异型正是科学家发现的面孔美丽的一组较为精确的衡量标准:在这三个方面“得高分”的个体往往有良好的免疫系统,能够抵抗寄生虫和病菌;这样的好基因肯定会在“求偶市场”上“排名高”,自然而然这一生物学优势会转化为主观的美丽感受。


  ——本文选自华沙著湖南文艺出版社《看脸》,详细精彩内容请读原著。 


“2016中国好书”已经揭晓,查看详情请回复“2016”。


“中国好书”月榜(原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从2014年3月开始每月发布一次,回复6位数年月(如201403),即可获得对应月份的榜单及推荐理由。


对话窗回复“目录”获取“中国好书”各月榜单。


扫一扫关注“中国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