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推荐任何让阅读变得更简单的工具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最近在用 Kindle 读 Elon Musk。不由感叹:电子阅读器,还是用 Kindle 舒服。


然后想,读者们可能会问我:


- 平时用什么工具读书?

- XX app 和 XX 阅读器怎么样?

- 你用过多少阅读器啊,就敢说还是 Kindle 好用?‍‍‍‍


之前写过一些我读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学习思路,写这篇更新下现在的想法。



我读英文书比较多,主要用苹果的 Books 读 Epub 格式,在电脑/iPad/iPhone上读。


如今我换了安卓手机,没遇到过像 Books 那么舒服的阅读 app,下次换手机我会为 Books 换回苹果。


其次是在 iPad 和电脑上看 PDF,常用 PDF Expert。为啥用它?用惯了。平时用 PDF Expert 编辑 PDF 文档,上课时也用它。‍‍‍


之前有人给我留言,引用各种文献,试图证明用非墨水屏电子设备对眼睛不好。说得很对。但我想——如果你读书读到眼睛疼甚至得了眼疾,脑子可能有些问题。


读个书,别那么多事,运用常识,别自己吓唬自己



最后是电子阅读器。平时用的不多,出门时要是还有电就带着。


我用的是 Kindle Oasis。之前 Kindle 只要出了新款我就买新的,并没什么用,都选 Kindle 了还追求啥性能。


有人可能会说 Kindle 中国都没了这,不方便啊!


如果用 Kindle 读英文书,得有个美亚账号,也得有基本的搜书技能。如果还在四处研究去哪找书下书,在我看来就不是一个真会读书的人,尤其是读英文书,想读早就去解决问题了。

我也有两个文石的阅读器,一大一小,老婆一个我一个。安卓系统,好处是可以用「得到」的书库,我主要用它读中文书。安卓系统功能多,乱七八糟的,在墨水屏上操控体验很糟糕,我不喜欢。


另外「微信读书」和「得到」也很好,我在手机上用它们读中文书,物美价廉,随时可以用时间的边角料读上几页。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推荐 XX,更流畅、更......‍‍‍‍‍‍‍‍


我不是科技博主,也不是参数爱好者。从英语学习的角度看,我不推荐任何阅读器、app,不推荐任何让阅读貌似变得更简单的工具。


原因很简单:我不是因为哪个阅读器和 app 养成了阅读习惯、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一切工具,都是帮助我把自己打造成最佳阅读器。


阅读不是「看到」,而是思索、启示和理解,它不决定于我们眼睛的速度,而是我们心智的速度、深度和延伸的广度。——唐诺《阅读的故事》


寄希望于外部设备,过了新鲜感,很快就没了动力。聚焦于自己想做的事情,故意笨一点,让行动可持续,慢一点、走得远一点。


学习到头来不是拼智力,而是做下去——蛮力加巧力,耐力出奇迹‍‍‍‍‍‍‍‍‍‍‍‍‍‍‍‍‍‍‍‍‍‍‍‍‍‍‍‍


学习这事,简单一点更好。现在对我来说,一台 iPad,能用 Google,足以让我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加上家里的电脑,口袋里的手机,包里的纸质书和阅读器,已经拥有的太多。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信息太多。


本来是心安理得地 march to the beat of your own drum,一看别人,就慌了。内心坚定如我也受不了这等冲击——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把我们死死拿捏,是谁谁都慌,你跺你也麻。



可能也是到了不愿凑热闹的年纪。我删掉了那些短视频 app,故意让自己慢一拍。偶尔的慌张和娱乐是调剂,但主旋律还是我自己的生活。


你可能并不需要「认知升级」,而是关注「元问题」「认知还原」。这本书是熊浩的《论文写作指南》。


再说回读书。


市面上有很多服务可以为你讲书、提取重点,让阅读更「高效」,它们有它们的作用。我也会看,但不推荐。


一开始我们需要抱着「学总比不学强」的心态行动,用听了多少书、多少学习时长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养成了习惯,提升了能力,我想需要走出舒适区,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选择。把让别人觉得你很厉害,转移到实实在在地提升能力。


大多数人是不读书的,和什么工具无关。先别管什么工具什么方式,读,读完,一次又一次。别把阅读的时间放到研究如何阅读上。英语学习也一样,先去做,在做中看到真正的问题。


你以为的阅读和英语学习问题背后,是更大的问题,会不安,会想逃。但我想,这份觉察,是做事的意义


猜你还想读:

· 一个电子书资源网站‍‍‍‍‍‍‍‍

· 如何用 Kindle 学英语?

· 为什么我不建议读双语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