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俩90后,一女一儿,为什么“敢生”?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6 年前,我 27,妻子 26,女儿出生。


和身边的朋友比,我们很早就当了父母。那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我们已经在一起很多年,关于要孩子也没想什么,就觉得是件自然的事。


有些年轻女孩说,觉得妻子的状态很好,问她不害怕生育吗?当妈妈一定很辛苦吧?你不焦虑吗?

我说我们可能在这方面很传统,现在社会热议的一些话题我们当初没有往那想,要是现在重新做选择,可能就不敢要孩子了呢。


有时候我会想,哎呀,自己哪来的自信让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会好吗?为什么让她也来这样一遭?然后你看着她和弟弟就在你身边,感到幸运,幸福,也感到自责和担心。

可能人的基因里就是这样设计的,复杂情绪,复杂关系,人类只能用爱重新解读一切。

关于是否选择成为父母这件事情,我们没什么道理、经验分享,因为我们做决定的时候也没想过什么特别的道理、请教过什么经验。


可能和我们自己的经历有关,觉得有一家人挺好的,关于养娃,想着以前条件那么艰苦那么穷不也都活下来长大成人了。


我和妻子说我有时会为自己没认真想过要孩子这件事感到羞耻,她说我们就是一切都顺其自然。她说她选择成为妈妈,但一想到女儿有一天可能也要成为妈妈,会心疼会担心,但也觉得那就是她的人生了吧,我们只能陪伴。


顺着这个想下去,作为男性觉得生于这件事情让女性承受,这是个问题,如果男女五五开,现在的社会是什么样?


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压力和困境。相比来说,这个社会对男性更宽容,好像不嫖娼不家暴不聊骚有个正儿八经的工作,都算得上「好」了。而女孩会面临的环境更苛刻,每一步都需要本来不必的超级勇敢。等好不容易活成了自己,还可能要面对生育这样的问题,生不生都会面临一些言论。

这是一些突然的想法,再说回来。


婚恋生育是大问题,我想说人生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没有哪个选择更崇高更正确。基本需求是有自由选择,不吹捧牺牲和伟大。


你的决定来自自己心里那个答案,不是反复被社交媒体上的观点输出左右摇摆。正常的生活在短视频没有什么流量,社交媒体放大了光谱最两端,我们不能靠短视频指导生活。


没有什么站队,大家有不同的考量和角度,你只能自己权衡自己做那个决定。我们作为一种选择结果,想通过这种方式的记录,分享一种可能的状态。


写到这,我还想到一些声音。


这么多年我从未说过什么「家里开销都是靠我挣钱」,她也从未说过「我给你生了两个孩子」,这类话不在我们的字典里。突然想到这两句话,是和一位读者聊天时聊到,在我成长的环境里,这类对话高频出现。讨厌至极。


两个人选择结婚,就选择了一起承担生活,选择了成为父母,就一起承担育儿。挣钱和育儿这两件事没有比较的意义,都离不开彼此鼓励、一起「我看到你了」,有问题就一起商量解决。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一个小家,健康的关系是良性循环,有自己有彼此也有超越我们。


我也会很警惕那种「队友关系」,那种有了孩子后,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家庭组合。有了孩子,我们多了个身份,但我们是情人是爱人是好朋友的关系没有变啊。「队友」的称呼没问题,只是我的第一反应是和队友做爱,多别扭呀。两性之间,那是爱人。


两个人选择了在一起,有责任一起让生活持续有趣,让婚姻充满韧劲,让彼此持续成长。否则干嘛呀,一个人多好。没有什么是「别人都这样,你为啥就不能呢」,也别说什么「差不多就得了」——不能对付,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应该就是有问题。


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一加一小于二,图个啥啊?没必要。不值得。

猜你还想读:

· 昨天是我俩的结婚纪念日

· 跟亲爱的你说一件大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