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洗心革面行动指南:去他妈的“希望”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1-02-10
昨晚看完了一本书:



看这书名和封面风格,你可能会想到前两年很火的一本书: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uck。是的,它们是同一个作者(Mark manson)。我边看边做了一些笔记,也分享给你。
硬件:iPad Pro 11 寸版,Apple Pencile 软件:GoodNotes5


Everything is Fucked 的主题是 Hope。从数据上来看,这个世界越来越好,不过我们却越来越丧。作者说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希望」出现了危机。


什么是「希望」呢?在这本书里它不是「乐观」,而是我们的选择和动机。我们不敢尝试不愿改变,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心理上觉得自己不配,于是就有「希望」这个让自己好受点的暖男;过去的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判断和选择、相信和逃避,我们总想着明天的我一定会更好,这也是一份希望。


「希望」让人生有了意义,不过成也 hope 败也 hope,我们的许多烦恼其实正是来自「希望」。“Everything is fucked. And hope is both the cause and the effect of that fuckedness.”


回头看看,我们会发现「希望」里有猫腻。它意味着我们对现状的不满,意味着你的幸福总是在远方。另外每个人、群体的希望不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希望,世界就变成了混沌的人间。


这样看来「希望」可能一直被我们高估了。它给我们安慰,让我们松一口气偷偷懒,但很多时候它会阻碍我们做出改变。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你真心希望的事情是现在不能做的呢?


比如想学好英语,不用指望着非要出国,非得有英美国家的人给你当老师,你学不好也不是因为你没出国你没好老师。利用好网络资源每天都踏实地学点儿,人人都能学好英语。再比如希望找个优秀的男/女朋友。可以先从和家人、朋友的相处中学习如何沟通,然后给自己机会去尝试不同的人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认知做出改变变得更优秀更自信。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愉悦也学会和自己独处品味那份孤独。


识破了希望的真面目,那该怎么破呢?尼采的解法是「amor fati」,love of one's fate。接受一切,活在当下,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别操心结果怎样,做自己能做的就好了(这也是《被讨厌的勇气》中的核心观点)。

特别喜欢书中这段话:


“This is our challenge, our calling: To act without hope. To not hope for better. To be better. In this moment and the next. And the next. And the next.”


划重点:To not hope for better. To BE better.


这一点让我想到我们要警惕自己的语言习惯。比如「我希望...」「我想要...」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自我安慰、逃避?可能把这个希望/想要变成更准确的动词,行动力就会有所提升。
还有我常说的「坚持到无需坚持」。心中有「坚持」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更强大的动力和认知是「无需坚持」。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每一步都是修行。
“Hope for the infinite opportunity and oppression present in every single moment. Hope for the suffering that comes with freedom. For the pain that comes from happiness. For the wisdom that comes from ignorance. For the power that comes from surrender. And then act despite it.”


Amor fati,好的坏的都让它来,反正你也拦不住,接受了反而就没有了好坏之分。
To act without hope. To not hope for better. To BE better。

猜你还想读:

· 无问西东,做我所爱

· 祝你快乐,也愿你放过自己

· 给20多岁的你,推荐一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