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哎,我咋这么怂啊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1-02-10

在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主动找虐,求失败,多好玩儿!


雅君提到的 TED 演讲 也是我最喜欢的演讲之一,相信你可能也看过。演讲精彩在话题和故事,语言也很有趣,作者蒋甲非常会讲故事,Zappos 的老大谢家华(Tony Hsieh)曾邀请他加入公司专做演讲。



TED 演讲走红后,他出了本书,叫 Rejection Proof。Proof 有“证据”之意,说明这本书讲的是他被拒绝的经历;proof 做后缀可以表示“能防...的”,比如 bulletproof 是“防弹的”,waterproof 是“防水的”,因此 rejection proof 还是形容词,表示“能够经受得住被拒绝”。在书中蒋甲还把它用作了动词灵活使用,把拒绝当作反馈和动力为自己所用:


If I could use the principles I’d learned to help Tracy “rejection proof” her way into Google, it could be the ultimate rejection attempt.


顺便说这本书的语言难度很低,简单幽默又励志(不是鸡汤的那种),有兴趣的话可以用来泛读。


说说蒋甲“祛怂”的经历。


小时候他最喜欢读企业家传记,想找到他们成功的秘密。14 岁那年他被比尔盖茨圈粉,16 岁作为交换生去美国读书,拿着奖学金读了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然后在 Duke University 读 MBA。


毕业后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三十而立那年他年薪百万,婚姻幸福,一切美好。不过他不快乐。小时候那个企业家梦让他不安分,他不甘心但是也不敢放下一切去创业。


老婆当然看得出他的心思,对他说:You can have another car, house, promotion, or job. But you can’t live with this kind of regret. 鼓励他辞掉工作,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去创业,如果半年后没有成功的话就再回来工作好了。


4 个月后,一直都是赢家的蒋甲被拒绝了,没人投资他的项目。比创业更折磨他的是心理打击,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拒绝,沉溺于自我怀疑,不敢再次尝试。说白了就是有点输不起。


这时他恰好了解到一个叫 Rejection Proof 的纸牌游戏,核心理念是通过多次故意被拒绝正确而对“拒绝”脱敏。他于是开始了演讲中提到的的拒绝之旅,第一天向陌生人借钱,第二天在汉堡店要求续汉堡(burger refill),第三天在甜品店要奥运五环甜甜圈......  折腾了一圈,不仅重新收获了自信,还意外成为网红。



这让我想到在微博上看到过的一句话:



当我们在说“我害怕”“我就是不敢”时,到底在怕什么?是什么让我们这么“怂”?把这些关键字厘清,找到根本原因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被拒绝多了,我想只要不是太缺心眼,总能悟出点儿道理来。比如很多时候被拒绝后问一句为什么,可能就多了一次机会。被拒绝了也别放弃,试着商量商量,换个方式换个人,可能就会心想事成。


昨天发出文章后,有位读者留言: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认识任何一位想认识的人。比如你想认识我,后台给我留个言约杯咖啡面个基啥的,咱就认识了。想请谁帮个忙,主动写个邮件有礼貌地把自己的诉求说清楚,很多时候别人都是愿意的。


别把注意力只放在“别人能带给我什么好处”,觉得别人都欠你点啥,好像帮你是理所当然,不帮你就是妖魔鬼怪。人其实都很简单,真诚点,别装逼,不就交个朋友嘛。


做人要“讲究”“厚道”,也要有被拒绝的勇气。做自己能做的事情(controllable tasks),结果只是结果,操心也没用。如雅君所说:


我诚恳推荐你也做一做类似收集拒绝的实验。我相信,在你身上也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如果没有发生,其实也没啥损失,不是吗?如果发生了,那就是赚到啦。


读英文原版书刊,

学立刻就能用的地道英文

猜你还想读:

· 安利几个公号和微博

·“怎么才能重新喜欢上英语呢?”

· 这期《经济学人》封面上画的是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