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也25岁左右

2016-12-06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今年过生日的时候推送过一篇Sam Altma的博文,Advice for ambitious 19 year olds,我给它起了一个标题“我希望我19岁的时候可以明白这段话”。


我90年出生,今年26岁,按照某些地区的习惯应该是27岁(按虚岁),再过3个多月我就会又多了一岁。暴露我的年龄,是因为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叫《25岁,如何规划你的人生》,来自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




知道这本书是在雅君的朋友圈中,她回答一个问题时引用了其中的内容:


我想,大部分的人在25岁左右时,都还是个一心期盼能多点收入的职场新人。因此,我希望大家明白的第三个要点,就是收入多寡究竟与什么事物呈正比?不是时间,不是努力,也不是运气;而是与带给他人感动质量呈正比。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带给他人多少感动。


我被这段话吸引了,说的多好!恰好我也25左右,就顺手下单买来读一读。这本书以“如果我现在25岁,最想做的50件事”,写了51篇文章,平均每篇3、4页左右,阅读数间不超过3分钟 -- 日式小清新。这段时间压力比较大,把这本书放在床头,睡觉前看上十几分钟,非常佩服作者的文笔逻辑和思路,点到为止,引人思考。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几点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 如何保持好奇心?


当想着“今天是晴天”的时候,若能进步一思索:“为什么今天是晴天?” “这是什么样的气候现象?”


作者说要保持“三问”:为何,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在后面“培养旺盛的求知欲”一节中他说看展览听演唱会等都是一种自我投资,“当然也会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但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一知半解下去,总有一天要再找机会挑战”


虽然以无聊作为否定的理由是最简单的评价,却也代表你对某件事物的好奇心就此打住,实在非常可惜。


聊一聊该怎么提高口语中我和大家分享要有话可聊,那怎么做到有话可聊呢?就是什么都了解一些,你可以不关注,但是不能不知道。而且很有可能的是,我们的好奇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外之喜。


2. 打造自己专属的发生平台


他说“如果我现在25岁的话,一定要打造自己专属的发声平台,无论是博客、推特还是脸书,只要能对外发声就行了。” 


我也一直推荐大家开通自己的公众号来迫使自己有效地输入和踏实地输出。作者强调了发出自己声音的重要性,我们打造自己的平台就是在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我们记录自己的思考可以提醒我们的言行和思考 -- 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发声而引来一些麻烦,但是这些麻烦也是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生来就是一个人,孤独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正因为能够接受孤独,了解自己,才能理解别人、体贴别人、建立友情,也才能发展出丰富的人际关系。这个“打造自己专属的发生平台”是一样的,拥有展现自我的场地,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情报和人脉就会自动汇聚,这也是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做到的事。一个人发生与集体发声所展现出来的向心力事截然不同的。


3. 累计一个个小成功


作者提到了要累计一个个小成功,哪怕是不起眼的工作,去把它做好就能收获成就感,然后收获获取更大成功的自信。李笑来在昨天的得到专栏中写道:


什么是牛人?一般来讲三句话就能描述清楚了: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


把自己正在做的一件件小事做好,做到很好,然后就可以把这个经验应用到其它的小事中,最终获得做大事的信心。在为什么你学不好英文?我提到我们学不好英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尝到过学英文的甜头。如果从来没有尝过成功的甜头,那不成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在The Willpower Instinct中作者提到了一个锻炼意志力的好方法就是完成一个个小任务。例如你正在写文章,你想刷一下微博,控制一下自己,要求自己在2分钟后再看,这就是对意志力的一个锻炼;桌子上有一袋零食,你可以吃,但是控制自己不要全吃完,吃一半就好,这就是一个锻炼。


Mini Habits的作者Stephen Guise说Overcommitment Killed The Cat,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倒不如一次只要求自己做一个俯卧撑,然后没多做一个就是bonus这个思路来让自己行动起来 -- 把小习惯变成惯性,以小胜大。



http://stephenguise.com/take-the-one-push-up-challenge/


I did my one push-up. That’s all that I required of myself. But then I pumped out 14 more. After that, my muscles were warmed up. I was well beyond my laughable requirement, and I set a new one – just one pull-up. I set up the pull-up bar and like before, did several extra. I kept giving myself these beyond easychallenges, and it was so easy to do more. At one point, I set five goals while doing push-ups. Each 2-5 push-ups would activate another mini-challenge. In total, I did a 20-30 pull-ups and about 50 pushups. Not bad for a hopeless, lazy day.


4. 学会独立


... 一旦发生什么事时,还是会心生“要是有人陪在身旁就好了”的感概,对吧?


我想告诉25的年轻人,之所以会这么想,就是因为你什么事都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能力,以为和别人在一起就能够做些什么,其实这根本只是幻想。


作者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有“努力让自己的少数意见,成为将来的多数意见”的意识,去发掘别人尚未察觉的新价值。我们读书与人交流的根本目的是让自己思考的更加全面,来推翻重塑反复锤炼自己的思考。


一定要警惕不要任由他人的思想在我们的脑袋里跑步,做他人思想的播放器、复读机 -- 用现在话来说就是谨防别人给你的思考种草。


5. 别总是把“没办法” “不会”挂在嘴边


他说他17岁去美国,23岁时还无法说一口流利的中英文,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总会把“没办法” “不会”挂在嘴边:


这时,我读了一本某位脑科学家写的书,加上自己的研究后才终于明白,原来人类的大脑里有一块成为“安定领域”的部分,她会记忆自己说过的话,并加以定型。


这就提醒我们别总说My English is poor...


在后记中他强调了以“假设”的观点看待事情的习惯尤其重要,假设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假设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讲?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假设”这个思路来让自己踏出第一步:想一个你认为可以做这件事的人,然后模仿ta的言行和思考,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后者换个思路想,你以后是要有孩子的,“你希望你的孩子怎么做?你得要先做个榜样才是!”这个想法来鼓励自己。




20多年前,40岁的陈升给20岁的金城武写了首歌,叫“20岁的眼泪”,他写道:


是20岁的男人就不该哭泣

因为我们的梦想在他方

到40岁的时候我们再相逢

笑说多年来无泪的伤口

没有哭只有笑

笑你当年的荒谬

没有哭只有笑

笑我一个人走出风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