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预告】中西古典学方法论对话学术会议

日程

中西古典学方法论对话学术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

2017年4月22-23日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报到(燕山大酒店)

18:00 晚餐(汇贤食府竹园)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9:00-10:30 开幕式(逸夫会堂第二会议室)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

9:00-9:05 校领导致辞

9:05-9:10 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洪林致辞

9:10-9:15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慧林致辞

9:15-9:20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致辞

9:20-9:25 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柯马丁致辞

9:30-10:00 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合影留念


10:00-10:30 茶歇


10:30-12:00 第一场

主持:荣新江(北京大学)

10:30-11:00 发言:马克· S. 史密斯(普林斯顿神学院)题目:《古代文本阐释中的范围和回溯阅读》

11:00-11:30 发言: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

题目:《利玛窦与福柯对爱比克泰德的读解:关于“知”与“行”的追问》

11:30-12:00 问答


12:00-13:30 午餐(汇贤食府)

13:30-14:00 参观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图书馆

   

14:30-16:00 第二场

主持:柯马丁(普林斯顿大学)

14:30-15:00 发言:贝亚特·蓬格拉茨-莱斯滕(纽约大学)

题目:《作为艺术品和媒介的文本:社会历史语境下的考量》

15:00-15:30 发言:陈伟(武汉大学)

题目:《关于秦简牍用字、用语的年代学考察》

15:30-16:00 问答

   

16:00-16:30茶歇

   

16:30-18:00 第三场

主持:史嘉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6:30-17:00 发言:约翰·贝恩斯(牛津大学)

题目:《古代埃及的书写和文本:写本的使用及语料库的发展》

17:00-17:30 发言:李安敦(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题目:《早期中国和古埃及出土文本及来源不明文本之背景与阐释》

17:30-18:00 问答

   

18:30 欢迎晚宴(峰尚圣宴)

   

 2017年4月23日(星期日) (Sunday)

9:00–10:30 第四场

主持: 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

9:00-9:30 发言:柯马丁(普林斯顿大学)

题目:《早期中国的作者身份:问题和视角》

9:30–10:00 发言:金鹏程(宾夕法尼亚大学)

题目:《论早期中国的文本生成模式》

10:00–10:30 问答

   

10:30–10:45 茶歇

   

10:45-12:15 第五场

主持:李安敦(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10:45-11:15 发言:李孟涛(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

题目:《早期中国的非线性文本》

11:15–11:45 发言:徐建委(中国人民大学)

题目:《作为方法论的“刘向校书”》

11:45–12:15 问答

   

12:15–14:00 午餐(汇贤食府)

   

14:00-15:30 第六场

主持:李零(北京大学)

14:00-14:30 发言: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

题目:《文献学的传承与创新:以姜亮夫先生的学术为例》

14:30-15:00 发言:迈克尔•亨特(耶鲁大学)

题目:《一位“数字汉学家”的札记》

15:00-15:30问答

   

15:30-15:45 茶歇

   

15:45-17:15 第七场

主持:约翰·贝恩斯(牛津大学)

15:45-16:15 发言:李零(北京大学)

题目:《广义文本研究试探》

16:15-16:45 发言:史嘉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题目:《展望汉学:2030》

 16:45-17:15 问答

   

17:15-17:30 茶歇

   

17:30-18:15 总结与回顾

   

18:30 晚餐(峰尚圣宴)




主讲嘉宾简介

(按姓氏音序排列)


约翰·贝恩斯

(John Baines)

英国牛津大学埃及学荣休教授,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古埃及文学、文字系统与书写文化、艺术、宗教。代表作: Visual and Written Culture in Ancient Egypt; High Culture and Experience in Ancient Egypt: Studies in Egyptology and Ancient Near East; The Disappearance of Writing Systems: Perspectives on Literacy and Communication(与John Bennet、Stephen Houston合编)。


题目:古代埃及的书写和文本:写本的使用及语料库的发展

(Ancient Egyptian Writing and Texts: Script Us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


李安敦

(Anthony Barbieri-Low)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历史系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早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法律和物质文化史、埃及学。代表作:Artisan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Recarving China’s Past: Art, Architecture, and Archaeology of the “Wu Family Shrines” (与Cary Y. Liu和Michael Nylan合著); Law, State, and Society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the Legal Texts from Zhangjiashan Tomb no. 247(与Robin D. S. Yates合著)。

 

题目:早期中国和古埃及出土文本及来源不明文本之背景与阐释

(TheContext and Interpretation of Excavated and Unprovenanced Texts from Early China and Ancient Egypt)


陈伟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简帛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战国和秦代简牍的文本复原与注释、早期中国历史、考古学和古代写本。代表作:《包山楚简初探》;《郭店竹书别释》;《楚东国地理研究》;《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


题目:关于秦简牍用字、用语的年代学考察


金鹏程

( Paul R. Goldin)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哈佛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早期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史、中国历史上的性别与性、中国语言史。代表作:Rituals of the Way: The Philosophy of Xunzi; The Culture of Sex in Ancient China; After Confucius: Studies in Early Chinese Philosophy; Confucianism.

 

题目:世上没有万能钥匙:论早期中国的文本生成模式

(There Is No Master Key: Modes of Textual Production in Early China)


迈克尔·亨特

(Michael Hunter)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文学助理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早期中国文化中的文学和思想史、数字化的人文学。代表作:Confucius Beyond the Analects.

 

 题目:一位“数字汉学家”的札记

(Notes from a Digital Sinologist)


柯马丁

(Martin Kern)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The Greg (’84) and Joanna (P13) Zeluck亚洲研究讲座教授、东亚系主任,德国科隆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早期中国文学、历史和文本文化。代表作:The Stele Inscriptions of Ch’in Shih-huang: Text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ese Representation; Text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a (ed.); Origins of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y: Studi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Thought of the Shangshu (Classic of Documents) (ed. with Dirk Meyer); Ideology of Power and Power of Ideology in Early China (ed. with Yuri Pines and Paul R. Goldin).


题目:早期中国的作者身份:问题和视角

(Authorship in Early China: Questions and Perspectives)


李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先秦考古、古代中国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化。代表作:《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郭店楚简校读记》;《孙子古本研究》;《长台关楚简〈申徒狄〉研究》;《楚国铜器铭文编年汇释》;《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


题目:广义文本研究试探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秦汉文学、《文选》的文本和注释。代表作:《玉台新咏研究》;《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从沉寂走向活跃──中古文学史料出版与研究展望》。

 

题目:文献学的传承与创新——以姜亮夫先生的学术为例


贝亚特·蓬格拉茨-莱斯滕

(BeatePongratz-Leisten)

美国纽约大学古代研究所近东研究院教授,图宾根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古代近东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宗教史,文化的物质性、文本交流的形成、文化记忆的传递、礼仪表演及礼仪文本。代表作:Religion and Ideology in Assyria; The Materiality of Divine Agency; Herrschaftswissen in Mesopotamien: Formen der Kommunikation zwischen Gott und König im 2. Und 1. Jahrtausend v. Chr.


题目:作为艺术品和媒介的文本:社会历史语境下的考量

(The Text as Artifact and Agent in a Socio-Historical Context)


李孟涛

(Matthias L. Richter)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中国研究副教授、亚洲语言与文明系主任,德国汉堡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早期中国文学的修辞和编纂策略、文本批评、文本生成史、早期中国抄本的研究方法。代表作:The Embodied Text: Establishing Textual Identity in Early Chinese Manuscripts; Guan ren: Texte der altchinesischen Literatur zur Charakterkunde und Beamtenrekrutierung.

 

题目:早期中国的非线性文本

(Non-linear Texts in Early China)


荣新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敦煌学、汉唐中西文化交流、唐五代西北民族史、西域史。代表作:《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隋唐长安:性別、记忆及其他》;《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史嘉柏

(David Schaberg)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文学系主任、亚洲语言与文化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联合负责人,哈佛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早期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希腊-中国对比研究;早期中国辩术历史及仪式性言说文体。代表作:Patterned Past: Form and Thought in Early Chinese Historiography;《左传》(英文版,与Stephen Durrant、李惠仪合译)。

 

题目:展望汉学:2030

(Sinology 2030)


马克·S·史密斯

(Mark S. Smith)

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旧约文学与释经学教授,耶鲁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以色列宗教、《希伯来圣经》、青铜时代晚期乌加里特文学和宗教。代表作:Where the Gods Are: Spatial Dimensions of Anthropomorphism in the Bible World; Poetic Heroes: The Literary Commemoration of Warriors and Warrior Culture in the Early Biblical World; God in Translation: Deities in Cross-Cultural Discourse in the Biblical World.

 

题目:古代文本阐释中的范畴与回溯阅读

(Scope and Retrospective Reading in Interpreting Ancient Texts)


徐建委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早期和中世纪的中国文学,历史和文本文化。代表作:《<说苑>研究:以战国秦汉之间的文献累积与学术史为中心》;《从文献到文本:先唐经典文献的抄撰和流变》、《文本革命:刘向、〈汉书·艺文志〉和早期文本研究》等。

 

 题目:作为方法论的“刘向校书”


杨慧林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比较宗教学。代表作:《意义——当代神学的公共性问题》;《神学诠释学:圣言·人言》;《西方文论概要》;《移动的边界》;《在文学与神学的边界》;China, Christianity and the Question of Culture等。

 

题目:利玛窦与福柯对爱比克泰德的读解——关于“知”与“行”的追问






  

编辑:李梦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