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健康帮扶 守牢乡村振兴“健康线” ——住房城乡建设部健康帮扶典型案例

2023年2月,人民网财经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启动“2023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征集展示活动”。活动期间,共征集到来自各地各单位的案例350余个,经过初核、专家评议、公示等环节,最终推荐产生2023乡村振兴创新案例88个。12月10日,“2023乡村振兴大会暨人民优选(乡村振兴·地方优品)集中选品会”在北京举办,会上,人民网2023乡村振兴创新案例正式发布,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聚焦健康帮扶 守牢乡村振兴“健康线”》案例榜上有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背后的故事

基本情况及案例背景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定点帮扶县,全区总面积2444平方公里,辖10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38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9.5万人。湟中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氧气含量低,群众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之初,湟中区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总体医疗水平较难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各类学科的医生也较少有机会与三甲医院的医学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医疗工作,医疗水平较难提升。针对此类情况,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住房城乡建设部始终把健康帮扶作为定点帮扶湟中区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同步引入“财力”“智力”,全面提升“软件”“硬件”,全方位支持湟中区医院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培育,为湟中的医疗事业“把脉问诊”,整体提升湟中医疗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助推湟中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及成效

住房城乡建设部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夯实湟中区医疗服务基础为目标,着力从人才引进培训“软件”上扶、从设备购置配备“硬件”上帮,切实提升群众医疗服务获得感,为湟中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积极组织开展义诊,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基层。住房城乡建设部帮扶办公室协调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连续三年组织上海、北京多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到湟中区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和镇村为脱贫群众进行义诊。义诊专家阵容强大,涉及血液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骨科、妇科、感染科、儿科等学科领域。义诊期间,专家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诊断救治患者,特别是在高原病方面对一大批患者进行了救治并给予后期治疗建议,让湟中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提高就医获得感。一名就诊患者表示:“跑了好多省内外的医院,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上海专家面对面看病,还是免费的!真的是太感谢住房城乡建设部了。”


着眼长远把脉问诊,助推湟中医疗事业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组织医疗专家加强对湟中医疗卫生工作指导,强化人才队伍培训,推动湟中医疗事业发展。组织上海医疗专家通过查房、现场访谈、翻阅病例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从各医学领域最前沿的创新成果与科研进展来分析湟中医院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地方政府及医院科室带头人展开对话,为湟中区医院发展“把脉问诊”。组织湟中医护人员参加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系列网络培训课200余人次,提高临床诊疗和综合治疗能力。协调农工党上海市委为湟中区争取赴上海开展为期半年专题培训医生名额4个,培训期间食宿等费用均由农工党上海市委承担。参与培训的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表示:“上海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是我们不能及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包括他们对待每一位病患的耐心和爱心。”


多措并举强化帮扶,提升区域医疗整体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湟中区医疗设施条件薄弱情况,指导和支持湟中区在传统“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基础上加上“技术上的连接”,通过科技赋能,大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指导湟中区投入资金710万元,建成180平方米DSA手术室。协调利用帮扶企业税收资金1240万元,为湟中区购置2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帮助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建设“胸痛、卒中”中心,填补区级医院微创介入治疗的技术空白。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湟中区仅有2辆负压救护车难以满足疫情防控需要,住房城乡建设部从捐赠的100万帮扶资金中拿出40万元,用于采购负压救护车1辆,改善乡镇卫生院急救设施不足和应急能力薄弱的现状,提升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快速转诊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能力,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帮扶成效

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自住房城乡建设部携手农工党中央为湟中区群众义诊送“健康”以来,累计为湟中800余名门诊及住院部的“常客”提供了专业诊疗服务,解决了许多群众的“沉疴顽疾”,让群众切身体验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就医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加强。



诊断和治疗水平持续提升。医疗专家们积极为湟中的医疗事业发展“把脉问诊”,提出了许多提升湟中区医疗技术水平的建议和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湟中区积极推动相关建议和意见落实落地,医院整体业务水平迈上新台阶,距离“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工作目标越来越近。2022年,湟中区区域就诊率达94%,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8.8%、同比增长8.9%。


医疗学科能力建设不断加强。随着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胸痛、卒中”中心投入使用,并完成首例介入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脑血管造影术,湟中区医疗事业进入全新“介入时代”,5大医疗中心已全部建成,湟中区卫生健康事业正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自“五大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服务33.9万人次,健康管理服务28.7万人次。与此同时,一年来,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累计入组患者120名,完成冠状动脉造影3例、急诊溶栓6例,完成转运15例,取得阶段性成果,真正做到让湟中区的患病群众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

经验启示与探讨

携手同行,踏实做事。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康帮扶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推进,这既是提升偏远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之举,也是回应当地民众对高质量医疗资源需求的暖心行动,特别是湟中区这样多民族地区的医疗资源贫瘠,短板明显、亟须帮助,住房城乡建设部帮扶办公室、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奔着同一目标携手同行、踏实做事,为贫困群众送去健康,帮助基层医院提升了业务水平。


鱼渔兼授,筑牢基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农工党中央开展医疗下乡,将上海顶级医疗资源带到基层,并通过专家义诊平台,与相应医院建立对口协助关系,帮助医院问诊把脉,指出医院发展问题,帮助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帮助购买设备,助力建立了2个胸痛、卒中中心,补齐了地方医疗短板。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住房城乡建设部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医疗帮扶,邀请上海专家到湟中开展短期及长期义诊帮扶,支持选派技术骨干到上海培训,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病例讨论,提供技术支持,疑难病人优先转诊到上海相关医院治疗,重点在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特种专科门诊援建、重大疑难疾病诊治等方面提供支持,真正把“真经”留下来,切实提升了湟中区医疗水平。



编辑:姜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住房城乡建设部举办“学思想 建新功”先进事迹报告会


温馨提示!这个假期不免费,收好这份攻略——


住房城乡建设大讲堂活动第四期开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