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业“上新”了!工业化养殖再现“鱼满塘”

无锡日报 2024-04-14

鱼苗、虾苗住在一层层水箱里,水体溶解氧、PH值等指标由物联网设施调控;

一群鱼在20多米长、有水动力装置的流水槽里欢快地逆流而上,感受生命律动的同时肉质更紧致、含脂量更合理……

近年来,水产工业化养殖在我市“春意萌动”。市农业农村局最新信息显示,目前已有相关企业16家,设施面积26万多平方米,亩均产量是传统的5—10倍

工业化设施突破了传统模式下“靠天吃饭”、养殖“凭经验”的弊端。



在江苏中水东泽农业公司水产种苗车间看到,一个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大水箱层层叠加,里面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淡水澳洲龙虾种苗静静趴着。另一边是实验室,对虾苗健康等进行日常监测。

公司负责人沈夏说:“这里虾苗分级放养,也就是不同规格的种苗在不同的水箱里放养、吃不同的营养餐,实现精细化繁育。”水箱里的水隔一段时间后导出、经专用设备净化后回用,实现了零排放;通过空调调温、智能芯片精准测温,水温一直保持20多度,利于虾苗生长。

“传统养殖模式只能在天气暖和时繁育,且饵料投喂粗放、水环境质量不稳定,苗种成活率和质量都不佳。”沈夏说。水产工业化养殖利用先进的渔业设施和物联网等设备,使水生动物在更舒适、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工业化设施和先进技术“碰撞”,呈现“乘数效应”。

中水东泽公司这两年在虾苗亲本抱卵、脱卵处理、离体培育等繁育方面取得多项技术突破,获授权专利20余项。去年,公司繁育的虾苗产量和品质登上业内高峰,每斤售价超过市场价格50%。

节地、对环境友好,亦是工业化养殖的亮点。



在宜兴群新家庭农场水产精养区,有12条流水槽,以及近40亩种水生植物、养花白鲢的净水区。“每个流水槽也就100多平方米,有鲈鱼、鳜鱼鱼苗3万尾,长大后产量可达2.5万斤,相当于10亩传统鱼塘产量。”负责人王贤彤说。

另一边,2000余平方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内,数十个直径约5米的蓝色圆桶排成两列。这里每年繁育鲈鱼、鳜鱼鱼苗约2500万尾,所用土地仅约为传统繁育模式的1/10。

令人赞叹的是,这里水温、水流速度等由智能中央控制系统控制,鱼的排泄物通过收集器、微滤机外排后用于稻田种植。因水环境好、科学投喂,其养殖效率是传统模式的20多倍,亩均节本增效30%。

“我市19万亩渔业是农业强市主阵地之一,工业化养殖无疑是‘推进器’。”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要加强“太湖三白”“长江三鲜”“河荡三青”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更多农企转向工业化养殖,打造现代渔业新格局。





源:无锡日报

记者:朱雪霞

编辑:彭歆玥

编审:沐滟

点个“在看”再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