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SD 10|在二十一世纪刻舟求剑

btr 意思意思 2022-08-31


2009年5月,法国艺术家托马斯·苏文经过北京北五环附近的一个垃圾回收站时,偶然发现了大量打算用以提取硝酸银的废弃胶片。这些胶片虽然有些颇为陈旧、有些已部分损毁,但托马斯依旧敏锐地感觉到其中的价值,便提出以每公斤28元的价格收购。在此后的六年里,他收集了近五十万张底片。他将它们扫描、整理、归类,一个名叫“北京银矿”的艺术项目由此而生。


数年后,做动画的中国艺术家雷磊加入了创作。他将整个底片“大数据库”按地点或类别分组,使用同一地点或形态类似的大量照片做成了一部名叫《照片回收》的动画片。以同一景点为背景,一张张不同的脸孔闪过。或者,穿着同一套绿色连衣裙的女子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而在天安门、电冰箱或电视机前的照片出人意料的多——细想之下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大部分照片拍摄于1980年代中至二十世纪末,那个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剧变的年代。


这一切颇像前互联网时期、由艺术家制作的胶片版人肉Instagram。如今,用手机拍摄照片,标记地点或分类标签(#hashtag#)已经如此司空见惯,就好像在二十一世纪,刻舟求剑也不再可笑。因为全世界的人们——或许我们应该将他们改称为“用户”——皆已登上那同一艘由0和1组成的互联网大船,由GPS进行绝对(而非相对的)精确定位的新型刻舟法,已经成为我们这代人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


而在有了基于地点的互联网服务(LBS)后,不但“求剑”(或追寻失落的记忆)变得易如反掌,更引发了新型的社交方式:在不同时点“刻舟”的人们跨越时间相遇,张爱玲式的“原来你也在这里”变成了脸书式的“原来你也在这里打过卡”。在旅行途中,人们逐渐养成了随拍随标的习惯,如同写一份简洁的旅行日志。有个朋友甚至有更神奇的经历:在去土耳其旅行的过程中,她发现每当她在Instagram上的某个景点打卡,都会有另一位陌生人于稍后几日同样作标记,就这样不间断地一连好几个景点。故事的结尾是喜剧的:那位陌生人真的是个与她行程类似的陌生人,而不是神秘的跟踪者——而且,她们最后在现实生活中成了好朋友。


除了社交,LBS带来的便捷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在二十一世纪刻舟可求的东西越来越多:寻找邻近的旅馆、银行、餐厅、厕所、商店、出租车乃至你想得到的一切,皆成为可能。只要打开任何一个iPhone,我们都能轻易找到可称之为“刻舟求剑”的APP:形形色色的外卖订餐APP、滴滴打车、Uber、大众点评、淘宝电影……乃至更多还在咖啡馆里头脑风暴、打算找寻A轮B轮风投的念头们。不妨这样说吧:在二十一世纪,真正的问题是刻舟还能求什么?


而总有人先行一步,想到大部分人想不到的东西并付诸实施。以下这个神奇的发明,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在休假旅行期间无法确定究竟该带那一本书做Holiday Reading主角的人士,因为那一本书里的某些内容——我们姑且仍然叫它“书”吧——只有在书中安排的特别地点才能读到。


这本基于LBS技术的电子书《沉默的历史》(The Silent History)是由伊莱·霍洛维兹等三位作者创作、拉塞尔·奎因设计编程、以APP的形式出现的科幻小说。小说的正文是罹患失语症的病患以第一人称所作的自白。它的最特别之处在于:书中的某些部分,读者只有在离设定地标10米的范围之内才能解锁阅读。于是,我们通常在隐喻层面所说的“阅读之旅”变成了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真实旅程。读《沉默的历史》,就好像玩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藏宝拼图游戏,只有将藏匿在真实空间里的片断式叙事线索找全,才能真正理解整部小说的深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