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大达人秀,解锁他们的AB面!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2024-05-27

“芙蓉湖畔最美的笛声”

“网球场上最飒的身影”

“图书馆昙花的守护者”

……

在厦大

有这样一群神秘的“达人”

他们寒来暑往、深耕厦园

是校园里普通的劳动者

但平凡岁月里

他们也有鲜活的另一面

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


这个五一,小夏这就带你解锁

厦园劳动者的AB面!

点击头像丨解锁肖阿姨的AB面

清晨6点到岗,晚上8点半锁门,两点一线的工作与一片网球场,构成了肖阿姨11年的工作生涯。网球场的“老熟人”都亲切地称呼肖阿姨为“肖总”,常常打趣说道:“这片网球场都被她承包了”。从下水道的落叶,到后山上边边角角的草皮;从日常值班登记,到晚上加班缝补球网……肖阿姨有条不紊地管理着这一片球场。

其实,这位看似“普通”的肖阿姨还有一个隐藏身份——“网球高手”,工作之余,她常常拿起网球拍,对墙“过招”。球拍一来一回间,强大的气场在球场上弥漫开来,肖阿姨也逐渐找到了属于她的“打球的感觉”


时间久了,不少老师和同学开始主动邀请她打球,有了球友互相纠正、指导,肖阿姨的球技很快得到了显著的进步。现如今,大家对她的球技评价道:“已经超越了八成的球友”她自学网球的故事,也在不断激励着无数热爱运动的厦大人……




点击头像丨解锁朱老师的AB面

 “孩子们,来看昙花啦——”2021年的一个夜晚,朱老师一声招呼,就在图书馆的大厅里引起了轰动,同学们都探着脑袋,一睹昙花的真容。一时间,厦大人的朋友圈里充满了昙花的身影。


昙花一现,让有的同学在紧锣密鼓的期末周得到治愈——“最近本来有点焦虑,但在今天都被昙花片刻治愈了”;有人回忆起了温馨往事——“小时候,爷爷房间的阳台上也有一株昙花,每次晚上开花的时候他都会叫我去看。爷爷告诉我,昙花开得快,谢得也快,所以要懂得珍惜。


更有人获得关于学习的感悟——“在图书馆看到昙花时,脑中不由得浮现那句:昙花展蕊绽娇颜,留梦三更叹自怜。我想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意义!”……


而精心培育这花的人,正是厦门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的朱老师。图书馆里的昙花几乎都是他一手栽培的,年龄最大的一株已经有40多岁了,是朱老师从小就种下的。因为图书馆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时也有鸟语花香相伴,朱老师不假思索就将家里的昙花搬来图书馆,细心养护着。

昙花难得,一现便是惊艳。每每观察到昙花有开花的迹象,图书馆的老师们就谋划着把这份美好传递给伏案学习的同学们。2022年、2023年图书馆接连举办了多次昙花摄影展,近150名师生主动参加,大家用镜头书写自己眼中“昙花的故事”


“希望昙花盛开时,便是同学们收获硕果之时。”朱老师的愿望朴素而温暖。



点击头像丨解锁舒叔叔的AB面

舒叔叔是厦大花圃的“资深管家”,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了24年。在平日里,他称自己为“植物理发师”,除草、修枝、剪叶、施肥……都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他还是认得花圃各色植物的“野生生物学家”。虽然平时话不多,但一谈起“识花心得”,他就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先谈颜色,“粉的、白的是石竹,浅红的是非洲凤仙”;再聊产地,“这个就是伊拉克海枣,跟本地的还是不一样”;还得钻研季节,“像是不怕晒的孔雀草、千日红就比较适合现在夏天种”。




舒叔叔对这植被的研究并不局限于花圃,厦大的一草一木他几乎了然于心。二十年来,芙蓉湖,思源谷,厦园万千土地,留下他点点足迹;他也前往八闽园向专家取经……在他的养护下,花圃草木茁壮成长;在他的步履间,绿色厦大生机勃勃




点击头像丨解锁郭师傅的AB面

厦门大学后勤保障队伍有一位“时间掌控大师”——郭师傅。他来到厦大后勤保障队伍8年,行驶了30多万公里,但从来没有漏过一次班次,没有延误过一次发车。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作为一名校车驾驶员,郭师傅每天都要开早班车,早则6:45,晚则7:30。所以他的手机几乎从来不开静音,每隔5分钟就有一个闹钟响起,确保他能够准时来到岗位。“每次早早准备好坐在车上,许多来乘车的老师都会跟我打招呼,‘师傅早呀’‘郭师傅,又是你呀’,服务我们厦大的老师们让我感觉特别骄傲,特别幸福。”

驾驶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开车。郭师傅出车前有三查:查轮胎、仪表盘、发动机是否正常运作,以确保行车安全。收车时也有三收:收座位旁的垃圾、收老师们遗落的物品、收散落的窗帘和座椅头套。郭师傅话不多,总是默默地做着事,在接到紧急任务时他从不推脱,“就是一个字‘干’”是他多年如一日的坚持。



点击头像丨解锁张师傅的AB面

平日里,张师傅总是驾驶着扫地车,在嘉庚楼群间穿行,将这片厦大校园打扫得干净整洁。然而,这位看似不起眼的环卫工人,实则是一位深藏不露的乐器大师”——


业余时分,他便化身为凌云隧道中或芙蓉湖畔旁别样的“吹笛人”他的笛声常常给路过的师生带来别样的感受,“大叔吹得很好听,每次路过看到大叔这么热爱生活,让人心头一暖。”何同学说道。

笛子与口琴已经伴随张师傅走过了20年的岁月,在工作后他开始操练起电子琴与二胡。白天对着短视频自学,晚上就开始实战演练。每一个音符节奏、每一处吹奏技巧,他都细细揣摩其中的奥妙,探索乐感。为了不打扰他人,他选择在空旷的后山练习。泉水叮咚、笛声悠扬,从花圃到隧道,他觅得了一方小小天地,悠然自得,开着一场“独奏音乐会”





如今,张师傅两个孩子都来到了厦大读博深造,他也给自己设立了新的挑战——萨克斯。短短一个月,他便摸到了门道。吹拉弹唱合一块儿,“希望一个人可以当一个演奏团”,把音乐带到厦大的每一个角落。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每位劳动者身上,都有值得歌颂的故事

他们身怀绝技,却不显山露水

大隐隐于市

以梦为犁,乐此不疲

我们用凝固的时间艺术

绘制其风貌

记录他们执汗附身的岁月中

不曾蒙尘的心灵

和坚守平凡的劳动之美

 

披星戴月跋涉,繁花满地相迎

今天

让我们对每一位劳动者说一句:

“五一劳动节快乐!”


@厦大学子,重要通知!
上天!厦大项目随神十八进太空!
真心换真心,她是厦大学子的温暖“云姐”🧡

文:詹海颖

素材征集:何涵、赖旻琪、程允中

制图:郭晏辰

排版:杨斯渺

图:楚贺迪、濛小调、受访者提供

编辑:何涵、楚贺迪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快给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们点个 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