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大博物馆里的传统色,美了一整年!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2024-04-16
 

传承了千年的东方美学

以文物为载体

讲述着中国人的极致浪漫

色彩 是它最畅意的表达


桃夭、杏黄、天青

象牙白、茄皮紫、火泥棕......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里

每一件文物

都能找到对应的中国传统色

当我们的目光落下

古老的智慧将被娓娓道来


结合馆藏文物

我们制作了十五张“厦大馆藏文物色卡”

带你一同感受顶级的“古人审美”




桃夭

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夭,最早有赞美男女婚姻和谐,家室美满之意,后被用来描绘桃花怒放时的粉白颜色。桃夭色也因充满了春日的萌动,生命的绚烂,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


该文物乃民国芙蓉石鸟雕,通高8.1厘米。此鹦鹉圆雕鸟首微昂,羽冠高翘,侧立于一块山石之上,线条简洁明快,造型俏丽生动,色泽晶莹剔透,颇具意趣。


樱桃红

一树樱桃带雨红


樱桃红因其色泽俏丽、娇艳欲滴,象征着幸福甜蜜和忠贞不渝,在古代是年轻女子极为喜爱的服色,因此也常被用作嫁衣的颜色。


人类博物馆收藏的这套畲族新娘衣裙是由厦大师生在福建霞浦草岗村畲族乡采集而来。嫁衣为上衣下裳的两件套样式,腋下配腰带一条,全部用樱桃红色的棉布裁剪而成。



鹦鹉绿

春风又绿江南岸


在所有的绿中,有一种明艳靓丽的黄绿色,鹦鹉绿,也称“鹦哥绿”,因其绿中带黄,色如鹦鹉之羽而得名,它代表着生机与希望,在古代是无论男女都喜爱的服装色彩。


人类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饕餮纹铜鬲,铸于商代,高17.7厘米,口径13.2厘米,周身因布满铜锈,呈现出脆嫩的鹦鹉绿色。


瓜皮绿

绿树阴浓夏日长


瓜皮绿,亦称“瓜绿”,因色葱翠如西瓜皮而得名。《匋雅》有云:“绿瓷造端于青瓷。绿之浓厚者为瓜皮绿。”


人类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民国绿釉浮雕龙纹象耳葫芦瓶,烧造于清末民国时期,通高33.8厘米。此瓶巧取葫芦为形,瓶口作蒜头状,长直颈上饰象耳,葫芦上下分别浮雕双龙戏珠纹,辅以蝙蝠纹及祥云纹,通体施深色瓜皮绿釉。


杏黄

客舍雨余梅杏黄


在中国传统色中,黄色是承载生命和滋养大地的颜色,在五行中代表厚土,居于最尊贵的中央之位,是生命本源之色。


人类博物馆馆藏这枚清寿山石山水人物印章,通体润泽,色泽杏黄,印面用小篆篆刻了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它长5厘米,高10厘米,选用寿山石整体雕篆而成。


柠檬黄

新染鹅黄色未乾


《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雍正年间,柠檬黄发展成为颜色釉的一个独立品类,时人称之为“西洋黄”或“洋黄”。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清黄釉瓷盘,口径11.5厘米,底径6.7厘米,高2.5厘米,直口,浅腹,圈足。


孔雀蓝

烟波尽处水如蓝


在中国传统色中,蓝色是自然界中最广阔的存在。孔雀蓝最初是西亚地区的传统釉色,唐宋之际,随着丝路上的贸易往来,孔雀蓝釉被带入中原。


人类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乾隆炉钧釉螭耳扁瓶,高约21厘米,烧造于清乾隆年间。此瓶器型呈长方宝瓶状,撇口,耸肩,长颈内束,扁腹。宝瓶造型华丽,胎质细腻,釉面呈天蓝、青金蓝垂流交融,斑驳晕染,似山岚云气般流淌自然,如梦如幻。


景泰蓝

山色回看净若蓝


景泰蓝,本是指色如宝石蓝的珐琅釉色,后被用来指代“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品。


人类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明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碗,高8.8厘米,口径19.8厘米。此器造型端庄大方,纹饰繁密华丽,做工细致精巧,寓意吉庆祥瑞。


火泥棕

绿沼红泥物象幽


棕色有着其它色彩不具备的广袤与深沉,如落叶与泥土、果实与阳光,取自大地最美妙的精华,展现大自然沉淀下的美好。


人类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新石器时代双耳彩陶壶通高43厘米,口径与底径相等,均为14厘米,红陶泥质,小口,口沿外侈,短颈,鼓腹。器身用黑彩绘圆圈网纹、波浪纹、三角纹等纹样,整个构图动静相宜,虚实相合,表达出先民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想象。


棠梨褐

棠梨叶落胭脂色


宋朝时,人们崇尚淡雅与质朴,宁静柔美的褐色是宋式美学的代表。


人类博物馆珍藏的这尊唐三彩骆驼,高约40厘米,出土于华北地区,属于我校建校之初的旧藏。此驼俑以陶为胎,驼首昂扬向上,驼颈舒展修长,四肢精瘦健壮,将骆驼的神态、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形、神皆具。


丁香紫

日照香炉生紫烟


《说文解字》有云:“紫,帛青赤色也。”它矜贵却独具含蓄深沉,秾丽又颇显内敛低调。在各种紫色中,丁香紫是独特的存在,它自带淡雅、忧郁的气质。


人类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清胭脂地轧道粉彩花卉纹瓷瓶的工艺十分独特,除了显而易见的以十二花信风中百花为素材的花卉纹,还有隐约可见的、布满瓶身的卷草暗纹,这种工艺叫做“轧道”,匠人们也称其“扒花”。


茄皮紫

塞上燕脂凝夜紫


钧窑窑变出的紫釉多为玫瑰紫和葡萄紫,绮丽烂漫,宛如浩瀚星宇,梦幻而神秘。而在所有紫色系釉器中,以最为纯粹且深邃的茄皮紫釉为尊。


人类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茄皮紫釉兽耳扁瓶,色泽浓紫近墨,属于更为难得的深紫色系。扁瓶高约33厘米。器形端庄典雅,器身光素不饰雕纹,通体施茄皮紫釉,釉质莹润肥厚,釉色浓稠绮丽,色泽乌亮泛紫,尽显华贵雍容。


象牙白

万古色专天下白


在万千中国传统色中,白色,是最素雅的颜色,也是最丰盈的颜色。象牙白,因其素雅端方,历来被看作是祥和、尊贵的象征。


在人类博物馆瓷器展厅展出的这件清早期德化白釉犀角形瓷杯,高约8厘米,口径最长处约12厘米。此杯开口处似卵圆形的贝壳状,底部呈略微弯曲的尖角状,杯子内壁素白中空,外壁则堆贴着形态生动、栩栩如生的纹样。瓷杯通身施均匀凝润的白釉,釉色温润柔和。


瑾瑜黑

凤舞鸾翔墨色鲜


天玄地黄,宇宙洪荒,“玄”即是黑,古人认为玄黑是万物的本源,是至高的存在。玄黑里透着墨蓝,夹杂着点点金光,如繁星闪耀的浩渺宇宙,这就是瑾瑜色。


在人类博物馆珍藏的一组来自福建建窑的黑釉瓷盏,当中一件便是瑾瑜色的宋建窑油滴盏。这件油滴盏高5.7厘米,口径11.8厘米,束口圈足,形如漏斗,胎骨周正,器型优雅。釉水肥润,釉面油滴斑呈银蓝色,泛着幽冷的金属光泽。


雨过天青

过天青云破处


青是中国特有的颜色名,在《说文解字》里,青是“东方之色”,《荀子·劝学》有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在人类博物馆中收藏有数件仿汝窑瓷器,其中便有这件民国天青釉长方形竹节水仙瓷盆,它高约6厘米,边长约24厘米。瓷盆整体呈长方形,内底无孔。瓷盆通体施雨过天青釉,釉色清新雅致,釉层肥厚润泽,釉面纯净无纹,整器明净淡雅,至简大美。

美轮美奂的传统色

饱含古人的浪漫情怀

穿越时空

现代审美古代艺术碰撞


这些文物

惊艳到你了吗?

你最喜欢哪种中国传统色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给我们~



@厦大同学,这个测评别忘了!

“我来试一试!”点击解锁她的多重身份→

▲厦大的他,能让骨头“开口说话”?!

综合整理自厦大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党委宣传部

文案:孙雯

海报:李雨芊、杨昕、郑林晨、

汪之韵、徐若然、马天怡

编辑:蒋文昕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快给超美的文物点个 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