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刊词|製噪 phônê : 一种知识生产的再分配

小柏,诡谲子 表征与拟像 2022-10-14



发刊词

小柏,诡谲子



製噪 phônê 

 一种知识生产的再分配

A re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制噪——名称来源于一个希腊词“phonè”(法语版本书写,也写作phônê),与logos所代表的语言的逻辑和理性不同的是,phonè指涉的是带有情感的声音,并不一定有明确的意义,它让我们联想到街头的怒吼、悲怆的哭喊……


朗西埃在《Les mots et les torts》这一访谈中认为,政治并不是由谁拥有logos而划分的,而是通过质疑phonè和logos之间的区分活动所定义的:动物性的噪音所传递的感性介质,是否与媒体语言、论文语言具有同样的建构效果?是否可以使发声者成为政治的主体,而非被各安其位的治安秩序所排斥,只能成为被动聆听的客体?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提出logos与phonè的具体区分,其边界并不存在。重要的是这样颠覆主客体等级秩序的行动如何在课程的框架内实现。


教授内容的目的可以从有意义转向有意思吗?课程的设置必须要按照知识脉络进行吗?学生的直觉性批判是否在研讨课上打破老师的知识成见?我们并不回避大众文化的热点,哪怕是鬼畜视频里“无意义”重复的网络用语也将被视为存在困境的信号。


我们所关心的重点是言说的姿态,即噪音以何种方式发出、如何传递,通过什么样的操演过程,打破了大学话语对某一现象的专断定义,因此当我们带着这一平等的视角发布课程时,我们想要的是make some noise,去支持那些被忽略、被边缘化、被视为干扰性杂质的声音。


“制噪”的课程/研讨班提供的是跨国知识生产的途径与方法,与大学或其他机构教学不同的是,我们并不想灌输为某一现象和某一群体定性的主人能指,我们希望能够连接世界各地的青年知识分子共同发声和探讨被现有知识/权力结构所排斥的议题,并且引入欧美和东亚知识生产的在地化脉络,一起反思西方理论的发生学语境和探索东亚话语表述的具体可能。


往期课程:(可购买视频回放)

暑期課程|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
暑期课程|女性主义理论、文本与临床


近期课程:(即将上线,尽情期待)

游戏研究:叙事、魔力与酷儿理论

中国视觉现代性研究(1900-1949)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極權主義,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思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I): 康德的前批判时期与批判时期
二十世纪美学与思想史
卡夫卡与哲学
台港電影:視覺與國族



「表征与拟像」

一个有关怀的批判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