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火星救援》,我们好像过完了这一生 |【经纬低调出品】

2015-11-28 经纬创投

我们作为一个VC公号,本来发这些文章还是会扯一些价值观的,来解释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有影评书评,但现在我们打算不这么做了,打算大方地把这些文章都归入经纬低调出品(原创哦),因为本来与创业者的每一次碰面都应该是包罗万象的。


自《星际穿越》之后,观众们终于又等来另一部科幻良心之作——《火星救援》。在登陆火星的任务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马特·戴蒙饰)在沙暴中受伤,机组其他成员误以为他已经丧生,于是撤离火星。


然而马克并没有死,最终他依靠聪明才智、顽强意志以及他种的土豆在火星上生存下来,并且成功等到了救援。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火星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因为这两部影片的主演都是马特·达蒙。据不完全统计,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际穿越》再到《火星救援》,美国人为了拯救这位“呆萌”已经花了两千亿,但是看过新片《火星救援》的观众都表示美国人这次的钱花得值。


因为,首先电影背后的原著就是一部口碑很高的科幻小说,曾荣登2014年度《纽约时报》十大畅销书榜。作者安迪·威尔的正式工作是一名电脑程序员,他是一位狂热的太空迷。安迪甚至编写过一个计算从地球到火星旅行所需航行时间的程序。


而本片导演则是执导《异形》、《末路狂花》和《黑鹰坠落》等著名电影的雷德利斯科特,他的名字本身就是票房保证。和擅长打感情牌的诺兰不同,老爷子走的是实打实的路线,在各种细节和剧情上花心思力求还原宇宙的真实面貌。


虽然这种有质感的科幻片广受欢迎,然而Nerds不服气了,明明还是有“虫子”嘛:




Bug 1:火星沙暴没那么厉害


影片中马克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而被弃火星。然而在现实中,火星的大气压是地球的两百分之一,空气极其稀薄。如果真有时速150公里的沙暴出现,它造成的影响只相当于地球上的一阵微风。因此火星上的一场沙暴是根本没有破坏力的。


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风暴,是需要相当时间和特定环境的,所以NASA完全有能力预测到并且给宇航员留出足够的时间撤离。这是一个经原著作者认证过的官方bug。作者的理由是:他希望体现的是自然与人类的故事,所以为了让故事更加有感染力只好牺牲科学性。


关于接下来要出现的“Bug 2”高能预警:放下你的碗筷!放下你的碗筷!放下你的碗筷!(主页君进入自带感叹号模式中)



Bug 2:屎里有“毒”


本片最重要的情节之一,是身为植物学家的马克需要利用贫瘠的资源种植土豆。为了给土豆施肥,马克去捡了队员们拉的屎……因为宇航员的排泄物都是经过真空冷冻的,他只好把同事那已经干透了的XX兑上水搅拌均匀,接着把土豆直接拍在上面然后埋在土里。


然而这种没有对翔进行催熟就直接施肥的行为,是根本种不出土豆的。正常情况下,排泄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腐熟,才能施用,否则会烧坏植物根系。




Bug 3:土壤太薄


尽管马克劳动姿势相当专业,但土壤的厚度还是出卖了他。根据肉眼估测,片中种植土豆的土壤厚度仅为10厘米。然而真正的土豆种植需要最起码需要深翻25厘米的土地,如果土壤太浅土豆就会拱出地。


土豆接受光照后会累积大量的龙葵素(茄碱),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食用过多会导致死亡。当然这条是有点苛责,毕竟能在火星上收集如此大量的土壤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况且没有足够的水,土壤再多也没有用。


Bug 4:光照和温度都不够


植物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由于场地限制,在火星上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照明,提供光合作用中的“光”。影片中马克凝视土豆苗的画面固然温馨,可是这种灯光太弱,无法满足土豆在茎叶生长期所需的光照量。


另外,土豆在结薯期需要短日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这样才有利于淀粉的生成。然而由于马克同志在同一空间内燃烧燃料造水,导致室内温度高于土豆的适宜温度,因此真实情况下土豆在该环境中应该是长不出来的。




Bug 5:火星上的辐射很严重


火星不像地球有完整的磁场,故而辐射很强烈。其中比较严重的是长期存在的银河宇宙射线,它的能量高、穿透性强,很难防护,普通的飞船外壳基本上无法阻止它们。即使是30厘米厚的铝板,防护效果也极为有限,严重威胁航天员健康。


科学家们至今尚未研发出合适的防护手段。穿着宇航服就敢在火星上走来走去的马克,请自行脑补他在一个火星年(大约相当于700天)里会被辐射成何等样子。


虽然我们从多个角度捉出了影片中的bug,但仍无损于其牛逼闪闪:


质感卓越的科幻——少用电脑CG


在电影特效大行其道的当下,还有电影会坚持实景拍摄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拍出《盗梦空间》的诺兰和本片的斯科特导演都是“少用电脑CG主义“践行者。《火星救援》中的火星场景不是绿幕特效,而是摄影组在约旦沙漠中取的景;各种太空设备的造型和操作都是以写实为主,几乎每个设备的每颗螺钉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踏踏实实搞科学——真实的NASA科技


这部严谨考究的电影算得上是近年来少见的硬科幻作品,糅杂了虚构与真实。探测火星的构想来自于NASA和其他机构已经完成的和未来在21世纪30年代的探索任务。


片中更有多种看似黑科技的技术是来自NASA的真实发明,例如马克在火星上居住的居住舱Hab,就与NASA一项人类探索研究模拟项目(HERA)极其相似,宇航员们在约翰逊航天中心模拟的深空环境中居住工作。这些研究在人为因素,行为健康和对策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用来帮助NASA进一步了解怎样实施深空操作。其他例如水循环、火星车等等技术,也都已经在现实科研中得到应用。


朴素的奋斗鸡汤——不煽情


如果你看过《星际穿越》,一定忘不了全片主旨:穿越维度的父女之爱,严肃的科幻迷大概会觉得它有煽情的嫌疑。然而在《火星救援》里可没有这样戏剧性的情感张力,有的只是一个乐观幽默的“火星人”,他时常犯中二病,对着摄像机自言自语;但更多时候他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科学家。影片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马克内心戏上,也不会让观众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什么悲观的联想,而是专注于展现马克以及他的队友们是如何利用科学力量以及乐观心态战胜自然的。

总之,这是一个体现知识就是力量的故事。但是如果某一天不幸滞留火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自己还活着?



▲如果主页君不幸留在火星上,还是会坚持做推送,证明我还活着……


如果你不幸被抛弃在火星上,这里有一封《火星救援》里NASA局长的亲笔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发送SOS信号给什么忙也帮不上,然而可以陪你聊天的主页君--经纬创投!



事到如今也不想隐瞒了,其实我们长这样:



本文部分综合自以下文章,特此表示谢意:

《马克达蒙牌火星土豆的五十种死法》,作者:顾有容,BY 果壳网(ID:guokr42)

《质感是”火星救援“最出色的地方》,作者:电子骑士 ,BY “新京报(ID:binews_xjb)”

《火星救援中9项真实的NASA科技》,作者:电风扇, BY “ NASA中文(ID:nasawatch)”

《火星救援:看地球人如何火星生存一千天》,作者:郑永春等,BY “ NASA中文(ID:nasawatch)”

《火星救援作者:电影有个硬伤》,作者:张璐诗 ,BY 腾讯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