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教育

百年回响,从河北师范大学到里昂中法大学!

团结奋进的 河北师范大学 2024-05-11

在法国富尔维耶尔山丘上,里昂中法大学旧址静静矗立,斑驳的石门留下时光的印记,门上是中法双语镌刻的“中法大学”字样。

▲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旧址门口。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一百多年前,一批批中国青年远渡重洋,用振兴中华的报国壮志点燃上下求索的旅法岁月,这当中就有河北师范大学学子。时序更替,如今的中国早已改天换地。

时间回到中法建交50周年。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走进里昂中法大学旧址。


▲2014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参观里昂中法大学旧址。

“在和我们的交流中,习主席提到了这所大学对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旅欧勤工俭学的重要性。” 法中友好协会联合会主席、里昂新中法大学副主席阿兰·拉巴特说,习主席对这段历史很熟悉,还和大家一同回顾了中国进步青年当年在法国学习工作的故事。

“里昂中法大学见证了两国一段特殊交往史,也记载了近代以来中国两段重要对外交往史。”站在历史大坐标上,习近平主席言深旨远。

作为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类机构,1921年7月成立的里昂中法大学培养了许多新中国建设的领军人物。上世纪80年代复校后,她又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各类人才。

在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博物馆前方,屹立着广州市政府赠送的雕像。蔡元培等10位与里昂中法大学关系密切的中国学者眺望前方。河北师范大学校友张若名位列其中。


▲里昂中法大学中国名人铜像,右四为张若名。

张若名

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

张若名(1902-1958),河北清苑人,1916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中国妇女运动先驱,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

1920年11月7日,张若名和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赴法国勤工俭学。12月18日,张若名等到达马赛,夜赴里昂,后辗转到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学习法文,1921年夏迁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1922年上半年,张若名与郭隆真一起加入周恩来等在巴黎组建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周恩来任支部书记,张若名任执行委员。张若名和郭隆真在巴黎半工半读,并积极参加党内活动。张若名法文优秀,可阅读、翻译马克思主义的法文著作,经常担任党内共产主义研究会的主讲人。

▲1922年6月,在法国巴黎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二排左七为张若名。

她用“一峰”的化名在法国《赤光》杂志上发表中国妇女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和《帝国主义浅说》等。1924年,周恩来把文稿带回国内,被团中央编入介绍马列主义的读本中。1925年3月,中国青年社出版《马克思主义浅说》一书,共四编,其中第一、三、四编,均为“一峰”(即张若名)所著,第二编署名“辟世”(即任弼时)。

▲《马克思主义浅说》

1923年,张若名同郭隆真迁至里昂,帮助近郊的工厂组建共青团华工小组。其间,张若名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研究妇女解放问题,代表性作品《现代的女子以怎么样的解放为满意?》1924年3月18日刊于由刘清扬、邓颖超主办的《妇女日报》。她提出的“女子解放从女子(自身)做起”、打破私有制是实现妇女解放的“治病良方”、妇女要“接近民众”共反压迫、妇女要“争人格”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张若名进入里昂中法大学专心读书,导师赛贡教授高度评价说“她的成绩是我们学院的光荣”。1930年12月,张若名博士论文《纪德的态度》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荣获里昂中法大学年奖,并获奖学金500法郎。先后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女学生共4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的只有她一位。此间,她与同在法国攻读博士的杨堃相识,二人在里昂中法大学礼堂内,举行了简朴而浪漫的婚礼。张若名、杨堃成为“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妻”。

▲1930年5月,张若名与杨堃在法国结婚。


张申府

巴黎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

张申府(1893-1986),河北献县人,1908年考取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学校顺天高等学堂。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

1920年11月底,张申府到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任教。李大钊和陈独秀都希望他在法国发展党的组织。1921年2月,他首先发展刘清扬入党。随后,二人一起发展周恩来入党。

▲1921年春,周恩来(左三)、张申府(左一)与天津觉悟社部分成员在法国巴黎合影。

张申府回忆说,到了法国“介绍刘清扬入了党。接着我和刘清扬又介绍周总理入了党”,“不久赵世炎到了法国,他是在上海由陈独秀介绍入党的。接着陈公培也到法国来了,他也是在上海由陈独秀介绍入党的。于是我和周总理、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成立了小组,没有正式名称,成立后报告了陈独秀”。在巴黎成立的这个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旅欧组织,张申府是小组的唯一负责人。

▲《我的法兰西岁月》有关建立中国共产主义旅欧小组的剪辑片段。


刘清扬

中国最早的女共产党员

刘清扬(1894-1977),回族,天津人,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最早的中共女党员之一,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

1920年11月,刘清扬与被聘赴里昂中法大学任教的张申府同船赴法留学,探索救国之路。1921年2月,张申府介绍刘清扬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刘清扬成为中国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后来,她和张申府一起介绍周恩来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周恩来曾说:“我感谢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两人介绍我入党的。”

▲刘清扬(左二)、周恩来(左三)、张申府(左一)在法国合影。


郭隆真

河北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郭隆真(1894—1931),原名郭淑善,回族,河北大名县人,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女革命家,河北第一位中共女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北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的卓越领导者。

1920年10月,郭隆真和周恩来等人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留法初期,她在一家工厂做工,过着清苦的生活,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别的同志读书。后来,她进入一所女子中学,除学习法文外,还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著作,从中汲取革命营养。中共旅欧组织成立后,经周恩来介绍,郭隆真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河北第一位中共女党员。

▲郭隆真(右)和张若名(左)在法合影。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但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还培养了一批革命领导骨干,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当地时间2024年5月6日,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见记者时郑重指出。

河北师范大学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吉美博物馆等高校和机构保持友好往来。“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 60年,在中国传统历法中是一个甲子的轮回,寓意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让我们携手再出发!



来源/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新闻 人民政协报 河北新闻网 天津觉悟社纪念馆 河北师范大学往期推送

视频/影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

排版/杨昕昕

审核/邵军永 王平 秦文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