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师大的花海中,我一眼见你,从此不思它花,不念它香!

2018-03-26 狮小范&狮小薇 河北师范大学

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花儿争相开放

迎春、玉兰、连翘……220多种花

都将在微风中轻盈的起舞

在师大的春天里,我想和你一起

看一场风月,赏一场花事


师大花事集展








可是你是否想知晓

师大的玉兰都在何处?

师大有什么稀奇的花?

师大哪里的花海最好看?

为解决这些问题,师大植物学实验室欣然决定对校园开花植物进行系统总结,编辑成图册,名为“花事”,通过生态图片和植物相关的信息、故事来展示自然之美,并为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更加希望通过这本图册作为引导,吸引大家来到校园中亲自欣赏花儿的自然之美,描绘属于自己的故事。

2017年7月,《河北师范大学校园花事》(以下简称《花事》)一书出版。本书由戴建兵教授和赵建成教授任顾问,石硕博士和万萍萍博士任主编。

《花海》

戴建兵

没有人不喜欢花。

我们希望校园四季里每一天都是花海。

我们希望用美来濡化人,美对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无形的积极影响。

我们希望不同的学科在校园里以各种形式传播知识,培养多种思维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石家庄之根的正(真)定早就是个花事繁盛之地。

宋时成德军节度使、文学家韩琦说:“咫尺常山似洛城。”学者吕颐浩说:“真定府城周围三十里,居民繁庶,佛宫禅刹,掩映于花竹流水之间,世云塞北江南。”

金代文学家蔡松年,在家乡真定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其《鹧鸪天·赏荷》云:“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元代诗人萨都拉称赞正定城南的风光时说:“柳色暗藏溪上寺,露华偏湿水边僧。门前天供荷花满,出水游鱼夜戏灯。”

明朝袁宏道在《王郡丞邀饮阳和楼》中写道:“青天一碧翠遮空,浪卷云奔夕照中。郭外荷花二十里,清香散作满城风。”

明朝高邑东林党人赵南星在真定梁家花园感怀诗《夏日游梁众甫园池》四首中有:“到及荷开沼,宵看月在天。欢呼飞玉荦,密坐杂金钿。花气闻云雨,鸡声人管弦。阴晴无不美,似为客来偏。”

清代文学家梁清标赞美家乡真定诸福屯说:“城东别业辋川图,手种垂杨一万株。大麓经秋霜干冷,绿烟犹似昔时无。村外桥柯入画图,村中名卉几千株。闲来策蹇秋风里,疏影塞香半欲无。”,“蹑履游春香扑袖,绕篱尽是牡丹花。”并且说“余郡牡丹旧称最胜”。

清代文人吴伟业的真定《雕桥庄歌》中有:“绿菂红藻水面开,门前即是鸣驺路。子弟传呼千骑归,不教鞍马惊鸥鹭。年年细柳与新蒲,妆点溪山入画图。四海烽烟乔木在,一窗镫火故人无。相逢只有江南客,头白尊前伴老夫。”

清代诗人汪士慎在路过正定城、酬答友人写下的《水心精舍为大司马梁公赋》中有:“恒阳城外水烟长,万顷寒波带草堂。夹岸芰荷通竹里,行人疑是辋山庄。”

吴雯过真定赋诗云:“镇州荷花一万柄,正对城门是酒家。下马当垆更斟酌,醉临明镜看吴娃。”其中镇州即正定。

銭澄之《真定府》诗中有:“千峰凭堞近,一水绕壕通,想到荷花放,清香满郡中。”

清周京过真定城下:“杨柳阴阴纷乱丝,败荷叶满涨秋池,恒阳十里城边路,欲上长堤唱竹枝。”

清人赵宾秋日过真定:“城下花开面面红,城头红日照芙蓉,环堤已种千株柳,近水曾无一庙宫。”

这就是绿水青山和乡愁吧!

记得有一年在我校召开的环境史学术会议上,我曾说过:欢迎各位来到世界最大的村庄石家庄,有时侯我们名片上会印英文“Shijia- Village”,这是一个“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城市。随着我们的三年大变样,这个城市的历史在迅速延长,当正定融入、变成我们滹沱(正定)新区的时候,我们从一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由火车拉来的城市,变成了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城。作为一个本地人,非常高兴向各位报告这里的春天延长了。在我小的时侯,这里如果以鲜花来反映春天存在的话,那么这里基本上没有春天,而现在各种迁移的植物已经大大延长了这里的春天,鲜花盛开从三月到六月,甚 至更长:冬至十方院观300年蜡梅;五月封龙山槐花,一沟香甜:六月东大街看梓花,公园的丁香,满街的女贞和椿树花……春天如此之长,如此之灿烂,令人神住!

具体到我们学校,教工们辛苦地为我们打造了花的世界,从行政楼前的听枫林,后面的守正园,到教学楼前的迎春花,南边宿舍的合欢,商学院楼前的樱,顺天大道两边楸花和西府海棠,理科群里的牡丹……当然还有草地上那些倏地悠然怒放的小花。

生如夏花。

博物使人沉静。

而教育的根基,除了我们常说的爱,再就是美了。

由此引致我们童年和少儿时缺乏的艺术教育,美就更重要了。

好的教育一定是美的,而美即是动力,美更重要的还是秩序!

愿我们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用自己专业学科知识和方法论来丰富我们美的校园生活,创造属于我们的花海。



《河北师范大学校园花事》读后感

王淑红

先不论其内容,单是名字是不是就令人赏心悦目?轻轻地翻开,戴建兵教授撰写的序言“花海”便呈现在眼前。他说:“没有人不喜欢花。我们希望校园四季里每一天都是花海。我们希望用美来濡化人,美对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无形的积极影响。我们希望不同的学科在校园里以各种形式传播知识,培养多种思维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我对此很有共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创新通常产生在学科交叉地带,而交叉学科通常更能培养一个人的多角度思维能力。90年代,当我第一次来到石家庄(戴教授语:英文名片为Shijia-Village),大家都告诉我这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几乎没有春秋两季,虽然地处北方,但因三面环山,温度较同纬度地区偏暖。20多年过去了,城市的变迁也改变了季节的更迭。随着古城正定的融入,这里有了千年的古韵,也有了春花的烂漫和秋日的风华。可以宋代文学家韩琦、金代文学奖蔡松年等人的诗句为证。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韩琦(宋)


我们的校园也在季节更迭之中应对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代代学人精心播下的种子正在次第开放,从一步步规划到一步步实施,在实施中又不断调整和优化。一如校园内的220多种花,按照它们花开的季节,从春开到了冬,从校园的泥土开到了书籍的一页一页,一路铺展开来,连接成一片花海,内蕴着其气质,外显着其芳华。


净若清荷尘不染, 色如白云美若仙。

微风轻拂香四溢, 亭亭玉立倚栏杆。


 《花事》图文并茂,以花开的时间为线索,用自己拍摄的图片真实记录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植物220种,其中多数为石家庄及周边地区常见的植物。并且辅以文字,说明每种植物的特点、在校园中的分布及其相关故事。本书还引入互联网思维,每种植物均配以二维码,可与相关资料库链接,增强了阅读的便利性和丰富性。本书采用铜版印刷,十分美观。

试想,书香伴着花香,沁人心扉。闲来赏阅,自当惬意!当每个新的季节来临,漫步在校园,寻找每一种花的故事,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寄予每一种花以未来,该是怎样的期许?显然,千千万万的学子和职工会赋予其各种各样的花语。在对如花之美的追求中续写新的教育篇章。之于我,最喜欢的则是四五月间开放在北校门、西校门处的野蔷薇了,因为它面对风雨总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坚韧自在地美丽绽放。


清风三月徐来,桃花十里盛开

于师大的花海中

我一眼见你

从此不思它花,不念它香






摄影:周子微 陈立风

        陈伟伟 王文翠

责编:刘岩

审核:王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