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痴心不改:我想借点儿时间说说心里话!

2017-02-19 狮小范&狮小薇 河北师范大学


同志们:

布置完本学期的工作要点,说的全是官话,我想借点儿时间说说心里话。今日在此,我不想细说往事,只想就回顾历史来谈谈现在。

从1996年合校起始,河北师大凸显了祖先的内蕴精神,就是不屈不挠。或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校训“怀天下,求真知”才有了真实的内容,才使得我们日益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是我2002年来到这里的第一感受。

今年春节前夕,我去看老校长王立辰,曾问,当年申请博士单位,我们命悬一线,灰心过吗?王老校长说:灰过心,但不死心,只因心未死,所以我们挺过来了,抓住了机会。

记得2005年前,河北师大只有两个博士点,耻为殿后,在河北省所谓的名校中殿后。正是我们河北师大人,无日无夜,痴心不改,干了不可为而为的事,拿到了全省博士点数第一,有人嚎啕呜咽,用泪水洗刷了我们的耻辱,流泪的人如今在座,我记得。

2009年建新校区,正是我们度日如年的困难之际,资金链接续不上,也是河北师大人凝心凝力,筹资措款,帮学校挺过难关。一位数学学院女教授家庭并不富裕,动员她的丈夫说:“学校遇上难处,就是我遇上难处,你帮学校,等于在帮我。”这位女教授的名字我一直记在心里,她叫乔玉英。

省部共建的机会我们抓住了,“双一流”建设的机会我们抓住了,不是因为我们的实力非常强大,而是我们内心非常执着。每一个执着玩命的的人,我都记得,请允许我说声谢谢,言虽轻,心意是重的。

现在我们又遇上了坎,就河北省四所双一流的大学中,河北师大缺少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燕山大学,材料学、重型机械是它的特色;河北工大,化学工程是它的特色;河北大学,光学是它的特色;紧追我们其后的农大、医科大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我问自己,河北师大的特色是什么?在座的会有人说,师范是我们的特色。我们的师范特色的底气何在,就是我们培养了的学生支撑着河北的基础教育。可是,农大,工大、燕大、医科大都会说,他们培养的学生也在支撑着地方行业发展。如此一比,我们的底气还那么足么。

根据相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河北省省属大学对区域经济的科技贡献率排在青海省之后,名列全国第十六位,省政府坐不住,我们也汗颜。省政府说:2020年,河北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是三所左右,我的担心是,此时我们不努力,到那时怎么办?如何向我们的列祖列宗、子子孙孙交代?

现在我们有了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抓住颠覆性创新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简称为AR技术。我们引进了世界一流人才廖春元,我们刚刚建立一流的实验室,AR实验室,这是全国第一个建立的,百度晚了我们四天。

学术带头人廖春元却忧心重重,说:“我担心的是,起了个早床,赶了个晚集。”

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天,如此案例在我们河北并不少见。

作为地方大学,如果我不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当的贡献,我们的基础研究就上不了台阶。对国家而言,没有雄厚基础研究,就没有原始创新的高新技术,可对地方大学而言,如果她对区域经济没有明显的贡献,就不会得到政府经费的有力支持,我们就无从谈起养活自己的基础研究。国办大学和地方大学是有区别的,这一点,相信每一个人都清楚。

关于AR技术的重要性我在去年给过报告,不再赘述。我只用两个事实来说明问题。一是中国的BAT都在花巨资跟进。二是世界资本巨头都在投入。

有人会问,河北师大的优势在何处?答案并不复杂:它拥有足够充分的、能够体现高新技术,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生命力的应用环境。河北省有巨大的应用市场,旅游、考古、文化产业等等,需要这项技术去挖掘它的市场价值。今年一月,国家层面已把发展增强现实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另外,作为垂直行业的应用,AR技术需要考古、历史、数学、文化传媒等等作为学科支撑,这些,都是河北师大的优势,尤其是泥河湾的考古挖掘,历史学院已有了重大发现。如今,我们走在了前面,有区域特点的不可更替性,有高新技术作支撑,剩下的就是我们要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如果我们做好这一点,河北师大就有了支撑河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我担心的是,我们讲不好这个故事。百年师大有百年的文化底蕴,但她也有百年的文化惰性,她的文化惰性导致了我们这一代人思维惰性,最终形成了生理惰性。我担心,师大精神如今所剩无多,不再甘为铺路石。我担心,我们因害怕失去现在的平稳的生活,而不去关心美好的未来。我更为担心的是,因为我们害怕失败,而不再去尝试,心已是热灰的余烬,没有任何热度。

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痴心不改,撸起袖子加油干,河北师大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节选自蒋春澜校长在新学期中层干部会上的讲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