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管窥水洞沟:旧石器考古的那些事

考古书店 2023-09-19

水洞沟遗址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与桑志华于1923年首次发现并发掘,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1923年德日进手绘的水洞沟F1(第1地点)的剖面图

一个世纪以来,水洞沟遗址共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发掘,共计发现了12个旧石器遗址点,构成了分布于边沟河两岸的水洞沟遗址群。

水洞沟遗址群跨越距今4万~1万年的漫长时间,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的石器、骨器、装饰品,人类狩猎获得的动物骨骼化石以及用以加工食物的火塘等,数以万计。

1923年从第1地点发掘出土的石器(现存放于法国人类古生物研究所)

水洞沟遗址群因其特殊的石器技术,不同时期的人群变化,复杂的环境演化背景,成为中国北方乃至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对解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东西方人群交流以及农业起源等一系列国际重大课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管窥水洞沟:旧石器考古的那些事》一书以水洞沟遗址的研究为核心,结合世界各地其他地区的研究案例,着重介绍旧石器考古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使读者了解旧石器考古,了解探索早期人类历史的方法和过程。

 

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李昱龙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定价:138.00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简史入手,着重介绍100年前水洞沟遗址的最初发现和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们对水洞沟遗址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过程。

本书第二、三章主要介绍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核心——石器的技术和功能。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最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这些工具的类型、制作技术以及使用功能是考古学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它们的发展演变是不同人群和行为的重要指示,是分析人群迁徙、交流的重要标志。

水洞沟遗址不同地点特殊的石器技术,既展现了4万年前古人类远距离迁徙的宏伟图景,又显示出中国本地人群连续进化的特殊规律,还反映了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农业起源之初古人类生存方式的重大变化。在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交流、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等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第四、五章主要介绍水洞沟遗址的两项重要研究课题:古人类用火研究和装饰品研究。通过水洞沟遗址的研究案例,我们可以窥探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与自然搏斗中,行为和认知水平不断进化的路程。

本书最后两章主要介绍旧石器时代地球环境的演变和研究方法,以及旧石器时代人类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从水洞沟遗址以及世界各地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址,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类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狩猎采集策略,不断繁衍生息,最终迈向农业时代。 
目 录

第一章 一百年的征程

一 石破天惊——发现与初探

二 新世纪、新理念、新团队

第二章 石器技术与人群

一 穿越西伯利亚的狩猎者

二 源自本土的人群——第2地点

三 进击的狩猎采集者——第12地点

第三章 石器的功能

一 微痕分析

二 残留物分析

第四章 古人类的用火

一 围坐火塘

二 石料的热处理

三 “石烹法”

第五章 旧石器时代的装饰品

第六章 旧石器时代的环境

一 冰河时代

二 地层堆积信息

三 植物孢粉信息

四 土壤磁化率的信息

五 深海有孔虫记录古气候

六 水洞沟遗址的古环境

第七章 狩猎采集者的生活

一 动物骨骼的证据

二 食用植物的证据

三 流动的人群

结 语

参考书目(153)

感谢科学出版社提供图书相关资料

以上信息根据出版社提供资料整理编辑,纰漏之处还望指正见谅。

人文考古书店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虎桥南路17号院北京工业大学留学创业园102室电话:010-68453918 / 15652394459营业:09:30-18:00(周一~周六)京东:津安考古文博图书专营店淘宝:考古书店小程序:

添加客服微信:rwkgsd查询更多考古文博图书资讯

购买图书,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