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完成这篇拉达克的调研,我上了印度情报部门的黑名单

半斤in Himalaya 随水文存 2023-11-05

【随水按】

这篇不是我的原创作品,而是来自于我的一位朋友半斤。我于2019年在列城偶遇了在列城进行民族人类学研究的半斤,非常钦佩她长期深入跨喜马拉雅地区进行田野调查。

我这个公众号也算是聚集了不少对跨喜马拉雅地区感兴趣的读者,所以半斤希望借我这个平台发布一些她的研究成果跟各位爱好者交流探讨。与我“拉达克往事”系列历史随笔的性质不同,半斤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学者,更加侧重于系统性的调研,通过实地采访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术写作。相较于我的资料信息主要来源于英文文献,半斤可以直接用藏语跟当地人进行沟通,这给她在跨喜马拉雅地区带来了极大的调研优势。

本文为付费学术文章,希望能够借此资助国内青年学者在跨喜马拉雅地区的相关研究,全部收入归原作者半斤所有。

本公众号纯属友情转发,不对文章内容及观点负责


【作者简介】

半斤假藏民,长期致力于泛喜马拉雅区域人群的流动、生计、族群与身份、文化变迁和社会“转型”研究;曾经在尼泊尔中北部区域、印度西北和东北部、不丹陆续开展过共计15个月左右的田野调查。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是民族与区域研究方向的博士候选人。




本文全长46478字
图片共145幅


1引子


2019年8月1号,我住在列城一家小宾馆,和前几天遇到的两位中国游客一起煮火锅——这是我们最后一包重庆火锅底料了,是其中一位山东朋友L从达薩城蔵人市场上买到的。

这二人中,L是位居士,在印度、尼泊尔四处参拜佛教圣地,前来拉达克考察,计划开辟几条独家佛教旅行路线产品;另一名中国游客B,从东部沿海某公司辞职后开始满世界旅行,刚走完尼泊尔的EBC珠峰大环线 。当天,我们作为外来人还未感觉到任何异样,为了采购一些适合烫火锅的食材而奔走在列城市场上。要说当地最好的东西,那就是一把把清脆欲滴的香菜、绿薄荷,以及穆斯林肉铺里的鲜嫩羊肉。

8月2号,我们三人平摊车费参观著名的黑米寺(Hemis)及其地下博物馆。当时博物馆馆长正好在展厅,我上前与他攀谈,了解博物馆历史及其内容。他得知我是中国来的蔵人很惊讶也很开心,对我非常热情。我们三个中国人,还结伴去了拉达克南嘉王室的斯托克王宫(Stok Palace)及其寺院,遗憾的是宫殿正在修缮未对游客开放,只能在室外拍摄宫殿、远眺山丘和点点绿原。斯托克王宫属于南嘉王室后裔的私人财产,参观王宫的门票、酒店、餐饮、文创等经营所得都归王室后裔所有。

▲拉达克现任“国王”——不知印度政府是如何看待王室后裔这个名号的?

▲夏宫位于一座山丘上,爬坡途中所见其周围民居和佛塔。

▲夏宫门厅咖啡馆经理人兼职售票员,告诉我们宫殿正在维修,无法参观;咖啡和茶饮服务也尚未对外开放,我们只好在外围观赏,抱憾离开。


▲夏宫与西藏、不丹和木斯塘建筑大体相似,但仍有细节差异的木雕纹样。

▲宫殿背后的景观,这暗示着佛像及其所代表的精神体系主宰着周围环境。

▲古老的佛塔,有些已经坍塌,每年都有信徒往上涂颜料或牛奶。

▲山脚处的景观,典型的小河流水绿村庄+佛塔环绕。

8月3号白天,我还在列城通过印度国家邮政局邮寄代购物品到中国上海、北京。然而当日傍晚我跟洛桑老板一起吃饭时(关于洛桑老板的故事,可以看之前的《拉达克赞斯卡极简民族志》),他却建议我4号离开——因为他接到“上头”通知,请我赶紧离开列城;外加这几日克什米尔山谷"有些响动"。

“上头”,正是指前几日跟踪我、并且骚扰洛桑老板的印度情报部门(Intelligence Bureau)人员丹增(当然是化名),他曾径直闯入我的酒店房间对我进行调查。丹增认识一些汉字,还会几句汉语——后来我知道他的汉语是在前两年随水在列城开办的中文课上学来的。他问的许多问题都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只是中国社会的常识——我实在难以想到他希望通过我的回答获得什么样的反馈或经验或判断。

比如他问我作为蔵人为何有护照?根据中央政策,从未禁止过蔵人申领护照,在中国拥有护照的蔵人有很多,他们都跟我一样出国旅行购物,甚至创业就业。他接着问我,据他们所知中国蔵人的护照都是由政府统一集中管理的,一般人拿不到;我有护照出国,证明我非一般人。我说那是因为某些蔵区地方政府的加码管理,是有悖于中央政策的地方土政策;我平时在内地学习生活,因此没有受到这些土政策的荼毒。

丹增暂且放过我,又继续问我其他问题——比如康区、安多和拉萨的区别;又比如我为何与曾经去过列城的某些人认识。

这是因为我出行之前会利用互联网做攻略,认识有经验的旅友,获得旅行建议。随后我以礼貌得体的方式讽刺他不应该跟踪我,建议他犯不着对我这种研究型或写作型旅客过于敏感,因为我们能够接触到的都是社会公开层面的信息,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涉密信息,开放的印度社会难道不欢迎我们这样的写作者前来探索吗?

丹增基本上关注所有来列城的中国人,每个抵达列城的中国游客信息都会汇总到他那里,像我这种长时间呆在当地的中国人,他更是密切留意着。我们的对答持续了很长时间,丹增最后满头大汗地离开了。

我跟他说的都是实话,我能了解的都是公开的社会信息,从未刺探过机密;我也从不掩饰自己的研究生身份,甚至流露出了将来在赞斯卡或列城做博士论文的想法——但这显然需要取得印度内政部或教育部的许可证,因为普通旅游签证最长只能呆3个月,而田野调查的学术签证至少需要1年。我对拉达克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一直怀有深厚的兴趣和感情,可以深入开展许多有趣、多样的拉达克与中国蔵区的对比研究;中文世界对拉达克地区的现代知识一直没有太多跟进,我的研究刚好能弥补这一空白……有如此多的理由来支撑我的学术研究,可目前两国关系却是如履薄冰,别说做田野调查搞研究了,就连普通的旅行都成了奢望。未来三五年——往悲观了说十年以上,拉达克区域及其周边的拉胡尔司丕提山谷(Lahul & Spiti),估计都难再向中国普通游客开放。

席间,旅行社老板洛桑频频面露难色,建议我赶紧走——一来丹增是个难缠的家伙,二来他们已经听到风声,列城和查谟、斯利那加即将要戒严宵禁。此时此刻,公路上的军方车队正如流水般往克什米尔开去,每个人都很紧张。既然如此,那只能就此别过了。我也不愿意因为我中国人的身份连累旅行社老板洛桑,我在拉达克期间已从他那里得到足够多的帮助。

下一站,我想去拉胡尔司丕提山谷,这里和西蔵阿里的札达县接壤,有着与拉达克阿奇寺(Alchi)、扎达托林寺齐名的塔波寺(Tabo)。这条路线我之前和洛桑提到过,是来印度之前就计划好了的——走遍喜马拉雅南麓的每一处是我的梦想,亲眼看看当地的人文社会和自然地理图景,才能理解一些特定的藏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才能理解文化的变迁、差异和相似之处,才能理解民族国家边界存在的终极意义……往小了说,能理解我自身作为汉藏混血的处境;往大了说,能理解整片的泛喜马拉雅区域对中国和印度的重要性,理解中、印、藏等不同文明体系在历史上的交流与交融,理解当前单一民族国家与其版图内多文明体系之间究竟如何相处的时代难题。

▲拉胡尔-斯丕提地理位置,图源维基百科。

▲塔波寺大门,图源维基百科。

我去塔波之前,经过某位高权重的蔵人介绍认识了塔波寺的堪布——一名早年来印度学佛的安多蔵人,是他振兴了原来破败的塔波寺。有关塔波寺院及其周围区域的历史文化知识,都可以由他来引导我认识和学习。然而没想到形势意外地严峻,旅行社老板洛桑驾车12小时左右将我送到基隆(Keylon)后,在进城检查站被持枪军警告知——中国护照持有者得立即离开此地!但是唯一的司机洛桑已经赶了一整天的路,抵达基隆时早已疲惫不堪,继续在山路上开夜车恐怕难以保证安全。洛桑老板利用他的人脉,联络咨询了当地相关部门,对方同意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可以在基隆的指定酒店休息一晚,翌日清早离开。

▲夜宿基隆,民宿内微弱的灯光。

▲第二天上午准备前往车站返回马纳利,当地街头路人模样。

▲拉胡尔山谷的女装和拉达克地区一样。

▲民居

▲洛桑老板和司机交涉

▲向我这个麻烦客和讨人爱的阿鲁道别

▲街边小店

▲当时狼狈疲倦的我

▲离开基隆

迫于形势的压力,我放弃了塔波之行。我当时通过网络得知的消息是——中国护照仍可在拉胡尔司丕提山谷自由旅行。后来我才知道,从2018年起,中国护照其实就已经无法前往司丕提山谷与塔波寺,必须提前在内政部申请许可证。那年我即便往塔波方向走,也会在中途的检查站被阻拦。

回国之后,我一直很想把我在拉达克地区考察的收获写成一篇文章,然而这篇重要的文章,我却拖了很久,直到我最近完成了一篇学术论文的翻译后,才终于有空把这篇文章写了出来。



2拉达克现代化图景之行政历程序言


首先,这篇文章为何重要?为何一定要写呢?从我本人前一篇文章《拉达克赞斯卡极简民族志》,或者其他介绍拉达克的相关文章来看,我们只是知道了拉达克的历史、语言和粗浅简陋的风俗习惯,或者说是在用一种更加猎奇的眼光在看待这一地区。实际上,我们不断描述的或者被我们表达着的拉达克,正和我们处于同一个时空当中,他们此时此刻也面临着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拉达克与我们的许多传统地区一样,正面临着现代化(Modernity)的变革。

关于拉达克地区现代化的讨论,在我前一篇文章中限于篇幅未能展开介绍;在谈及地方经济结构的时候虽然略有提及,但远远不够,一些敏锐的读者或许能通过图文有所感知。

这一主题需要分为上下两部分来讲述——历史背景和现当代的样貌。文中所闻所见所思,远非其社会现代化的全部面貌。但我试图从这些面貌或现象、田野材料、文献文本中去抓取能用简短话语来总结的特征或规律,为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拼凑起一幅相对完整(但仍有缺憾)的拉达克社会现代化图景,希望能对中文读者有些启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