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友记 | 欧阳俊:基层一线的扎根者

农小友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2023-05-21


校友简介


      欧阳俊,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在江西省石城县小松镇工作十三年,历任小松镇副镇长、党委委员政法书记,现担任小松镇人民政府主任科员。

       2019年7月3日,我们小队抵达江西省石城县小松镇,欧阳俊师兄的工作地点。来之前与师兄约好了见面时间,当我们乘坐汽车抵达镇上时,师兄非常热情,专门地来接我们。

       小松镇位于石城县的西北部,是赣州市北部大镇,距县城仅12公里,紧邻济南至广州高速出口,206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北与抚州市广昌县交界,东毗本县的木兰、丰山乡,南邻本县琴江镇,西近宁都县。镇域面积167.1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这里本来是国家的重点贫困地区,在经过师兄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之后,陆续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先后荣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绿色名镇”称号,201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全省百强中心镇、全市示范镇。

       这里不同于大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地处偏僻,却有着宜人的环境,荷花四处可见,给我们的视觉增添了许多美的享受,自然,小松镇也因为它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社区功能完善,因此被看作是著名的红色重镇、生态绿镇。小松镇的人们仿佛还过着古老的生活,这点让我们倍感向往,同时也对今天的采访充满了期待。



01

初见:亲切随和,技能满满

      正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师兄给我们的感觉热情洋溢。我们刚进入陌生环境的紧张感也因为师兄的热情招待顿时消散,很快的融入了属于师兄的生活环境中。在前往师兄的办公地点的路上,师兄一直询问我们这几天的寻访感觉如何,对我们这几天的生活和安全关心备至。休息时候,师兄还一直问现在的农大如何,也跟我们回忆了他那时候的农大,从师兄的言语中,我们可以很轻易的观察出师兄对农大的自豪和想念。

      师兄不仅亲切随和,技能还是满分,对师兄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去实地考察了一番。发现师兄这是既能坐的了办公室,又能下得了田地务农,真是技能满分,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敬佩。



02

扎根:脚踏实地,始终如一

     小松镇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绿色名镇,2013年列入全省百强中心镇、全市示范镇,2014年列为全国重点镇。位于石城县西北部,国土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辖14个村3个居委会267个村小组共3.8万人8789户,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7289户。全镇耕地面积2.5万亩、山地面积17.9万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白莲、烟叶为主,油茶面积达2.6万亩,大棚蔬菜2000亩。201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16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128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增长23.4%;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较大提升。 
     小松镇境内西北崇山峻岭,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流纵横交错,主河道石田河由西北而东南纵贯全境。最高点是镇西北部的灵华山,海拨991米,最低点是耸冈村境内的沙溪上,海拨255米。

     是怎样的信念,能让一个人一直坚守在一个岗位上,一直努力?师兄本是湖北天门人,却在江西省赣州市小松镇待了快二十年,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曾问过师兄,为什么当时选择来江西赣州?师兄的回答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职业,因为自己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地点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当时有着一腔热血。我们还有问到师兄,师兄本是湖北人,会想过回湖北吗?师兄毫不犹豫的说,他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已经舍不得离开了。师兄说这话时仿佛眼里泛着泪光。是呀,这是十几年情感的积淀,这是他的青春,这是他挥洒了无数汗水的地方,这是他的“家乡”,是他舍不得离开的地方。师兄还自豪的跟我们说,小松镇里的村民问起,他说他是湖北人。但小松镇外的人问起,他会毫不犹豫的说自己是小松镇人。这是怎样的热爱!

     沿着小路一路前行,我们看到了在示范田里务农的农民,师兄与他们亲切的打了招呼,示范田算是采访实地考察的第一站,师兄带我们一起观赏了长在大棚里的蔬菜。近几年,小松镇的发展越来越好,农民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们的土地也从各自经营变成了集体经营。每个有土地的农民既是集体经营的股份持有者,又是劳动者。他们在这片集体承包土地农作中享有双份收益。小松镇的发展与师兄和他的同事们的辛勤劳作是分不开的。从师兄和当地农民的言语中,我们能很明显的察觉他们之间言语极其亲近,可见师兄平日里没少接触大家。作为一名农大人,师兄真的与土地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与当地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

     小松镇原是国家重点扶贫村镇,这里发展落后,没有突出发展的技术条件,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我们前往石城县小松镇都是经过了几番周折,因为还没有直接到达小松镇的汽车,但是,这些比起过去也是不小的改变了。师兄和他的同事们为改善当地条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完成了许多扶贫项目,如修路,建桥;原来的小松镇还有很多户人家没有水电双通,也也帮助他们通水通电;还建立了扶贫车间,尽量让更多人就业,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基本的个人收入,不会为了自己的生活忧虑。

     实地考察的路上我们还看到,许多人家门口贴有贫困户单子,师兄向我们解释说,这都是他们政府为扶贫做出的尝试,首先政府调研贫困户的情况,然后在单子上具体的写明了贫困情况和等级,希望能在群众间实现互帮互助,家庭相对富裕的帮助家庭贫困的,这样既能全面的帮助到贫困户,又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一举双得。关于扶贫项目,还有许多许多,例如建设农业基地,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等。当下农民普遍知识水平比较落后,知识储备不足,他们只能凭借自己和老一辈人的经验去种地,而现在,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农业同样需要科技水平的扶持。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能够帮助农民了解更多农业的知识,这样,在农业发展上,就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才是二十一世纪农民该有的样子。”师兄深情地说道。




03

攻坚:解决矛盾,深入群众

      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战中,不管怎样的措施,在大批群众队伍中,总少不了钉子户的出现。而师兄,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群众相处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盲目的官僚主义只会加剧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过度强硬只会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很显然,这些措施都是不可取的。深入群众,与群众真诚地进行沟通,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不把官场气息代入与群众的沟通中去,师兄就是这样做的,真正的与农民交朋友,为人民谋福利。

      不深入了解怎么解决问题,师兄还给我们分享了许多他与群众沟通的小窍门。他说,就算看上去再蛮横的“钉子户”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可言,所以并不是一点都说不通的,只是可能他眼中的道理有些偏激。师兄给我们举了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小松镇有一个当地人都说不好沟通,也让政府官员极其头疼的一个人物,师兄花了几年与他沟通谈心,和他交朋友,慢慢的给他灌输一些道理,现在也取得很好的变化。

     耐心倾听群众内心的想法,从多个方面了解群众的想法,跟群众打成一片,即使群众诉求不合理,也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话语让群众设身处地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理解支持政府作为。


后记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努力,前进中我们需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帮助他人,做更加优秀的自己。


-end-

图/文 | 温思怡、邹雨洁、余亦乐

编辑 | 卞佳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