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开幕首日,精彩纷呈!

热情元江 2022-11-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1月12日
以“智汇彩云南·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
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
在昆明开幕



据了解
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
采取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形式
将举办“引才入滇、汇才兴滇、聚才强滇”
3个专题共13场活动
吸引海内外人才入滇兴滇

开幕首日
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
都举办了哪些活动?
跟小编一起看↓↓


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展区精彩纷呈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单位授牌仪式



11月12日,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单位授牌仪式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举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家单位获授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单位牌匾。
此活动是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的活动之一,也是推动“兴滇惠才卡”服务事项落地落实的具体举措。即日起,云南高层次人才凭借“兴滇惠才卡”即可在上述医院享受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免费体检等医疗保障服务。
“兴滇惠才卡”集成了12个方面的服务事项,除医疗保障外,还涵盖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税务服务、交通出行等26项服务礼遇。今年内,省委人才办将在全省范围内认定首批398家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单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多场景、全链条精准服务,打造近悦远来、宜业宜居的人才生态。



据了解,今年内云南将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5000张“兴滇惠才卡”。“兴滇惠才卡”分A卡和B卡,A卡主要发放对象为在滇两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专项,“兴滇人才奖”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B卡主要发放对象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其他专项、中央赴滇博士服务团成员、来滇挂职干部等高层次人才。


“兴滇惠才卡”A卡(左)B卡(右)


云南绿色低碳发展论坛


11月12日,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专场活动——特色产业发展创新行动之“云南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国内多位院士专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代表等150余人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会。
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晋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分别围绕绿色氢能及液态阳光甲醇—交通及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有色行业绿色发展潜力分析、创新开展农林碳汇开发、云南森林和草原碳汇技术研究及开发交易、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李灿院士围绕云南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发展前景,介绍现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业的特征,提出了液态阳光技术推动规模化减碳的路径。柴立元院士结合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趋势,提出有色金属行业碳减排主要技术的发展方向及云南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建议。冯起院士研究分析了农林碳汇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性,提出云南开发农林碳汇的路径和建议。王晋年院士对云南森林和草原碳汇现状、潜力、增汇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讲解,对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交易示范提出意见建议。朱有勇院士介绍了云南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意义、手段和措施。在高峰对话环节,多位专家学者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的代表围绕云南绿色低碳发展进行对话交流。



多年来,云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5.76%,剩余可开发绿色能源超过1.1亿千瓦,森林覆盖率达65.04%,碳汇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底,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7.6%,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占比超过42%,位居全国前列。


云南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


11月12日,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专场活动——特色产业发展创新行动之“云南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前景,就推进“数字云南”建设进行研讨。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及云南省相关负责人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蒋林华等专家围绕构建安全可信网络新生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关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与思考等内容作主旨报告。6名省内知名专家受邀参加高峰对话,就新时代“数字云南”建设开展专题讨论。高峰对话中,云南省智能与数字经济协会会长张华等专家认为,近年来云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新的发展机遇下,云南省应坚持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数字赋能经济、产业发展提质、社会治理增效。
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各领域数字化应用,统筹推进“数字云南”建设。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39.68亿元,增速达22.8%;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80亿元,过去5年年均增速达20%。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22年7月,全省移动电话基站数量达39.1万个,排名全国第9位,全省光缆线路总长246.8万公里,居全国第9位,固定宽带实现100%行政村覆盖。在数字社会领域,全省义务教育阶段1.68万所学校、14.44万个班级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光纤网络全覆盖,签发电子社保卡1600万张,在“5G+急诊救治”“5G+远程诊断”“5G+远程治疗”等方向的28个项目入选国家医疗健康试点项目,项目总数位居西部地区第二。


高原特色农业创新论坛


11月12日,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专场活动——特色产业发展创新行动之“高原特色农业创新论坛”在昆明举行。
论坛邀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邓兴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番兴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育种专家陶大云5位专家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与现状,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创新的趋势和需求,为云南“三农”发展出谋划策。专家报告涵盖主粮作物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柑橘功能成分营养与健康、杂交马铃薯的基因组设计、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遗传育种科技进步等领域,既立足世界科研前沿,又切合生产实际,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参考。



本次论坛由省农科院承办。来自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以及全省16个州(市)农业科研院(所)的代表参会。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有1个线下主会场和40多个线上分会场,线下参会人员共100余人,线上参会人员近1000人。


据介绍,省农科院充分发挥云南农业科技创新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研发了全省70%的主推品种、70%的主推技术,拥有全省70%的高层次农科专家,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近10年来,省农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0多项,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400多个,获国家审定的品种数占全省的100%;新品种保护与专利授权600多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累计近2亿亩,成果应用产值超过1000亿元。每年派出大批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服务农业生产,累计培训农民逾100万人次。


“引才入滇”人才招聘会


11月12日,“引才入滇”海内外人才现场招聘会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招聘会以“智汇彩云南·共谋新发展”为主题,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


招聘会搭建引才入滇桥梁


现场招聘区域,来自云南省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和行业的27家招聘单位与300余名求职者进行面对面对接。招聘单位包括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中医医院等。招聘需求覆盖硕、博人才以及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招聘岗位涵盖生物医学人才、数字产业人才、研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中高级管理人员和进站博士后等各类职位,提供引才岗位450个。现场招聘会实况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



现场招聘会入口右侧大屏实时播报线上招聘会数据,截至12日当天,共有招聘单位216家,招聘职位数569个,提供岗位3710个,7000余名求职者参加线上招聘。线上招聘活动在云南人才网举办,将持续到11月17日。


云南人才工作专题展在昆展出


11月12日,云南人才工作专题展在云南海埂会堂展出,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云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情况。



展览分为全省人才工作总体展、专业领域人才工作成就展、州(市)人才工作展3个部分。全省人才工作总体展主要展示了云南省创新机制、引才入滇,搭建平台、汇才兴滇,优化服务、聚才留滇,聚焦发展、求才强滇等各方面工作,在滇工作、在滇建立工作站以及参加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的81位两院院士情况。专业领域人才工作成就展主要展示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及高技能、文化和旅游等领域人才工作成就。州(市)人才工作展分别展示了全省16个州(市)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目标等情况。


云南技师学院教师郑棋元演示他设计的机器人


当天,展厅中心区域集中展出了由云南人才(团队)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领域创新创业成果,包括云内D25发动机、骑士移动机器人、VR眼镜、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以及自主选育的高山杜鹃、月季、优质籼稻等。


“智聚春城”高层次科技人才授牌签约仪式暨院士专家论坛


11月12日,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昆明专场“智聚春城”高层次科技人才授牌签约仪式暨院士专家论坛在昆明举行。近100位院士专家及企事业单位代表齐聚,共话科技和人才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以线上形式参加,现场参会的还有苏国辉、朱日祥、李兰娟、周忠和、郭正堂、潘永信、郝小江、胡瑞忠等8位院士。
院士专家论坛上,苏国辉、李兰娟、胡瑞忠3位院士和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宇分别就“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主旨演讲。10位2021年“春城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专项入选人才(团队)获得授牌,2022年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得授牌,昆明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昆明分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省市科技创新“一体化”重大科技项目签约,2022年度院士自由探索项目揭晓。


李兰娟院士


据悉,截至2021年底,昆明市拥有云南省带头人后备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769人,年度新增126人。目前,拥有云南省创新团队277个、云南省院士工作站203个。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被进一步激发,2021年20个科技创新团队共承担项目112项。


“智聚春城、慧创未来”产业人才创新发展论坛


11月12日,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昆明专场“智聚春城、慧创未来”产业人才创新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与会专家共同为昆明市人才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围绕推动“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开展深入探讨,为把昆明建设成为云南人才核心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人才中心城市贡献智慧。5名专家分别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物育种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发表主旨演讲。其中,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云南分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施庆华发表“把握战略性机遇,加快昆明装备制造业发展”主题演讲,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发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主题演讲。来自不同产业领域的专家畅谈昆明人才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论坛现场,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为《2022年昆明市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及服务平台作宣传推广,介绍昆明市计划出台的产业发展人才政策情况。论坛主办方为4名产业领军人才和2名“春城产业导师”代表颁发了证书,为5家跨境人才交流培养基地和服务平台授牌。


警用无人系统创新发展论坛


11月12日,“智汇彩云南·共谋新发展”警用无人系统创新发展论坛在云南公安民警综合训练基地举办。



本次论坛是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的平行论坛之一,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研究院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等专家学者开展院士论坛,围绕无人系统空中产业发展趋势、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标准、蜂群智能对抗、低空管控及无人系统警务应用等献计献策。
院士论坛后,来自航天协会、公安系统、科协、无人系统生产应用企业等相关单位的代表进行了高峰对话。与会嘉宾认为,本次论坛将助力警用无人系统创新发展,赋能公安工作现代化、无人系统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构建无人系统自主创新发展体系,对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无人系统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将起到积极作用。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导师论坛


11月12日,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导师论坛在昆明举办。
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时举办资源环境与生态、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新材料与绿色能源、教育与边疆发展4场分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等25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结合分论坛主题作演讲或报告。



论坛由省教育厅牵头,西南联合研究生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参与组织,旨在发挥西南联合研究生院高水平导师、专家学者汇聚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汇才兴滇、引才兴滇。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由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同推进建设,通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部属高校合作共建,目前已遴选博士生导师204名,其中院士20名,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高水平专家学者184名。除博导外,还有硕士生导师159名。


来源:云南发布


编辑:乔韵蓓

审核:张 兰

编:方丽波

监制:杨建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