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本该回填的坑,怎么越填越大?| 新京报快评

迟道华 新京报评论 2023-06-23
回填项目为何变成“逆向”挖矿,必须说清楚。
▲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马兰峪镇的填坑项目。图/央视新闻截图
文 | 迟道华


一个砂坑回填项目,填了近8年,坑却越来越大,这是在填坑还是在挖矿?


近日,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北方某乡镇的一个填坑项目(把原来的砂坑进行回填、恢复耕地),从2016年至今,耕地没填回来,坑倒是越填越大,直到现在挖出了两个几十米深的大坑。


原来,2016年当地对全市206个坑进行统一治理,涉事镇政府将辖区内的回填项目交给了日强铁选厂,要求其回填平整,达到正常利用效果。


镇政府的项目交给企业做,应该有招标流程,项目资金、完成时限、验收标准等也该有统一规定。《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那么,这个回填工程,有没有经过正常的招标;如果没有,是否符合特殊情况,从而获得了相应的“批准”?这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而就企业而言,明明承担的是回填项目,且镇政府明确要求其“回填平整”,近八年时间,原先的矿坑不仅没填平,还越挖越大,把回填项目硬生生整成了挖矿工程。厂区还明确分为开采区、加工区、销售区,每天三四百车的物料进入加工车间,日强铁选厂显然没有把“回填”要求当回事。


企业承担政府项目,完成质量会有差别,完成进度有所不同,都在情理之中,但压根儿就不完成,乃至反向操作,倒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且不论,如报道中爆出的,该企业存在涉嫌强租耕地,非法转变土地用途等一系列问题,单就其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本应回填的矿坑上24小时不间断大肆挖矿,就不得不让人疑问:这家企业哪来这么大胆子,又怎么躲过层层监管?


报道中有几处细节颇值得思量,当记者将企业涉嫌盗采行为向当地镇政府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打电话反映情况时,首先赶来的是现场施工人员,同时现场也由挖坑模式转变成了填坑模式;镇综合执法队只对日强铁选厂涉嫌盗采的开采区域进行拍照,却不进入该厂的加工区和销售区;而对这个项目,综合执法队每周都要进行两次巡查,却眼睁睁看着一个回填项目的坑越挖越大。


这难免让人怀疑,当地镇政府在这起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企业又是在怎样或明或暗的授意下,在一个回填项目上,安然做起了挖矿生意?


面对耕地被破坏,据附近村民介绍“我们告了几次,包村干部总说这是镇里扶持企业。”这或许也道出了诸多疑问中的一些端倪,因为是纳税大户,因为是支柱产业,所以就有了太多来自地方政府的“便利”。


地方政府当然该为企业打造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对企业的违法违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执法上搞变通打折扣。尤其不能政商合谋,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损害一地的长远发展。


我们期待本应填平的矿坑尽早恢复,更期待此事暴露出的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履职不力、企业公然违法采矿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一系列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这关涉当地民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发展环境。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

拆除“一家烧火,全家坐牢”标语,更要清理连坐思维 | 新京报快评

别让“农科院”的牌子成商家赚钱的幌子 | 新京报快评

国泰空乘歧视非英语乘客,傲慢终会付出代价 | 新京报快评

电商“顺手买一件”别成“低质”商品流窜地 | 新京报快评

清华女生获选美冠军,打破对科研人员刻板印象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