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异地扯证”再扩容,新人请收好这份“大礼包” | 新京报快评

柳早 新京报评论 2023-05-20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范围扩大,意味着部门、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正在逐渐破除,各项公共服务正在逐渐走向均等化。
▲2022年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节”,一对新人在海淀区民政局门口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文 | 柳早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自2023年5月12日起,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陕西、宁夏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这是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一次扩大,自2021年6月1日起,民政部就在七省二市启动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2022年10月,民政部曾对外发布当时“跨省通办”试点的效果,截至当年9月底,全国累计“跨省”办理婚姻登记75514对。
我国每年的结婚登记大概在1000万对左右,当时“跨省通办”的数量虽然占比不算很大,但考虑试点仅在少数地区开展且时间较短,这个增长势头依然引人注目,社会也期待试点范围能够逐步扩大。
随着批复的下达,意味着不到两年时间“跨省通办”的试点就扩大到了21个省份,这种步伐可谓迅速。在这一轮扩大之后,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可以实现“跨省通办”,这是实实在在的便民之举,也体现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部门、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正在逐渐破除,各项公共服务正在逐渐走向均等化。
所谓“跨省通办”,即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以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或者自行选择在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婚姻登记。
而这显然是符合现在人口形势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4.93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状态,流动人口中15岁至35岁人员占了总量的逾70%,到2021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增长,超过了5亿人。也就是说,现在有相当多的适婚人群,其实并不在自己的户籍地,对他们来说去哪领证,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而随着试点的扩大,意味着人们不用为了领证专门回老家一趟了。过去“回老家扯证”其实是很常见的现象,很多年轻人都需要特地和单位请假,回到原户籍所在地去完成终身大事。
这样为爱奔波,耗费时间、成本不说,也可能会造成某种遗憾。尤其是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当下,人们的爱情生根发芽也多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人们当然希望能够在这里留下一张结婚照、领到一张结婚证。
所以,婚姻登记摆脱户籍限制,已成人们的现实需求。去年12月8日,就有网友在民政部官网留言,希望早日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得到了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会予以参考”的答复。现如今随着试点的不断扩大,人们也有理由期待全国通办的早日到来。
关于婚姻登记,这两天还有一个温暖的消息传来。5月20日马上就要到来,不少恋人选择在寓意“我爱你”的这一天进行婚姻登记。今年的“520”“521”恰逢周六日,但这几天北京、湖北、浙江、山东等地的民政部门纷纷回应,将实行延时服务,满足市民的领证需求。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也好,“520”延时服务也罢,都体现着公共服务正在不断贴合着民众的需求,回应着人们的期待。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公共服务能够在婚姻事项上给人们创造更多便利,是一种有价值意蕴的互动:为爱减负,普通人的个人生活也能从公共服务中感受到温度。
当然,人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公共服务可以实现异地办理、简化手续。让人们不论到哪,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撰稿 / 柳早(媒体人)编辑 / 徐秋颖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
病人被关磁共振舱近三小时,不只是粗心酿的祸 | 新京报快评
对择业“空窗期”毕业生,社会不妨多些宽容 | 新京报评论
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畅通新能源汽车进村路 | 新京报社论
网红浮桥坠车事故,“廊桥遗梦”不该是安全噩梦 | 新京报快评
这次护士“蹲跪授帽”,为啥网友看了不舒服?|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