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金 | 海外:新加坡抗疫和开放历程的启示

刘刚 李雨婕等 Kevin策略研究 2022-07-19

新加坡抗疫和开放历程的启示

——疫情复工周度追踪(3月19日)



焦点讨论一:我国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更新解读


本周,亚洲多地疫情继续升级,外围如韩国、越南等地日均新增确诊病例仍持续创出新高,中国大陆疫情呈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但前期较为严重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已经回落。针对国内Omicron疫情传播快且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1]。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结合上述的最新变化,我们解读如下:

图表:我国防疫政策从预防、发现和治疗层面进行了以下重要更新


► 预防:对疫情传播的预防一方面需要实施口罩等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疫苗尤其是加强针接种比例。虽然Omicron变种有造成突破性感染的可能,但疫苗接种仍能够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尤其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当前我国两针疫苗接种比例已经超过85%,加强针接种增速也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当前比例仍相对偏低(40%),尤其是老年人[3]。本轮中国香港疫情也由于加强针和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较低等原因,导致死亡率相对偏高(《香港疫情情况更新》)。从多方经验看,提升疫苗接种比例仍是当前最主要的防护手段之一。在政策层面,除了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外,我国2月19日启动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为加强针接种提供更多选择[4]

图表:本轮中国香港疫情也由于加强针和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较低等原因…

图表:导致死亡率相对偏高

图表:新加坡通过快速提升的疫苗接种比例为开放做准备,因此Omicron疫情虽然造成了大量感染但重症率低
资料来源:Ourworldindata,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 发现:补充抗原检测,立足早发现。3月10日发布的抗原检测方案[5]和14日发布的第九版诊疗方案均提出在核酸检测基础上补充抗原检测方法,提升早发现能力,提高疑似病例诊断和排除效率。根据上述政策,抗原快速检测适用范围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隔离观察人员和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自行购买的方式获得。

► 治疗:实行分类收治的管理办法并规范治疗方案,提高治疗能力和医疗资源周转率。我国人均医疗系统资源仍相对不算充沛,且老龄化问题对医疗系统的依赖度也逐渐显露。世界银行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中国每千人病床数4.31张,每千人医生和护理人员数量分别仅为1.98和2.66人,对比而言,英美德每千人护理人员数量均超过10人。在我国卫计委统计口径下,每千人医疗资源在不同城市也有较大差异,截止2020年北京以每千人5.39位注册护士全国领先,辽宁则以千人7.21床位领先(截止2018年数据)。

无论是接种疫苗降低重症风险,还是集中隔离治疗轻症,都能够减少住院人数和时间从而缓解医疗系统压力。第九版诊疗方案一是提出分类收治办法,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释放医疗系统资源;二是在治疗层面增加了辉瑞口服药和腾盛博药单抗联合注射方法,以配合对轻型和普通型病例的治疗;并且诊疗方案同时调整了Ct值要求等降低了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调整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检测为7天居家健康监测。

图表:截止2017年中国每千人病床数4.31张,每千人医生和护理人员数量分别仅为1.98和2.66人

图表:每千人医疗资源在不同城市也有较大差异,截止2020年北京以每千人5.39位注册护士全国领先,辽宁则以千人7.21床位领先
资料来源:Wind,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难看出,上述政策的最新变化正是针对“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要求,对经济活动进一步提供支持。


焦点讨论二:新加坡经验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借鉴和启示?


我们此前强调免疫基数+治疗能力双管齐下的防疫政策能够有效降低疫情的重症风险,从而减少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不同国家防疫政策有不同的“最优解”。不同于国内“内循环”的经济韧性和欧美“经济优先”的抗疫模式,依赖外贸和人员流动的港口国家新加坡在几轮疫情中以全球范围内较低的死亡率也吸引了关注。

在防疫政策上,新加坡起初严格控制疫情传播,但不同于欧美的快速解封造成大量死亡病例,新加坡在恢复经济活动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包括严肃对待且快速提升疫苗接种比例、自测抗原和轻症居家治疗等。几次重要政策调整以及在Omicron疫情爆发期间政策变化时点、前期准备和经济活动修复情况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对新加坡的疫情防控和开放经验梳理如下:

► 开放准备阶段:2021年7月Delta变种疫情升温,自测抗原+接种加速,新加坡进入开放准备期[6]此前新加坡一直采取相对严格的措施防止疫情爆发,5月Delta疫情升温后防疫政策再次收紧。7月由于Delta疫情风险,新加坡仍默认居家办公,并将餐饮和聚集人数调低,但防疫手段开始改变,限制政策转向收紧社会聚集规模而非完全关闭经济运行除此之外新加坡开始推广自测抗原检测,2021年7月16日起抗原检测试剂盒(ART)开始在超市和便利店销售,并取消对抗原检测的限购措施。在这个阶段新加坡的疫苗接种比例也快速上升,从7月初的40%上升至8月10日的70%,为进入开放阶段做了充足准备。

► 逐步开放阶段:2021年8月10日起,疫苗+自测抗原普及后,新加坡对内对外逐步开放[7]随着大量人口接种疫苗(完全接种两剂人口占比70%)和自测抗原快速检测的普及,新加坡1)对内政策上开始增加活动人数上限,重要的政策修改包括将社交聚会团体人数增加到5人,完全接种疫苗或核酸检测阴性等可以参加高风险活动(例如不佩戴口罩的室内运动和餐饮就餐)。如果疫情得到控制,8月19日起50%的居家办公者被允许返回工作场所,将博物馆等地的运营能力从25%提升至50%,并取消大多场所的测温要求。

2)医疗系统层面,8月新加坡表示大多接种疫苗者10天内可以康复,如果核酸检测为阴性或者病毒含量很低,完全接种疫苗的康复患者可以提前出院。9月起实施家庭康复计划,让更多接种疫苗的轻症患者在家中康复,同时接受远程医疗服务,减轻医疗系统压力,将资源留给重症患者。

3)对外开放层面,8月10日起对已接种疫苗的工作签证拥有者和有高风险旅行史家属批准入境。

► Omicron疫情阶段:增加入境检测,重点关注保障医疗能力。2021年11月Omicron疫情再度爆发,新加坡增加了对入境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检测要求,但对原有的境内社会措施保持不变[8]。2022年2月起,新加坡境内新增高企(日均新增约2万例),但由于疫苗(~90%)和加强针(~65%)接种比例较高,重症率比例相对较低(0.04%病例需要ICU护理)。面对病例激增,新加坡政策[9]主要保障医疗能力,暂停对医院和养老院的探视,加强自我抗原检测,并要求轻症患者按照家庭康复计划自行康复或进行远程医疗,尽量减少去急诊室就医。高疫苗接种+分层医疗举措使得新加坡本轮重症和病死率在全球都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回顾新加坡抗疫历程,我们看到开放进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分阶段有准备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快速提高疫苗接种比例、快速抗原检测普及、实施家庭康复计划缓解医疗资源压力是关键。从经济活动层面,疫情压力好转以及线下活动限制逐渐放松后,新加坡的复工、公交和零售娱乐场所出行均得到一定的修复。修复过程中最大的扰动来自2021年5月外围Delta疫情升级导致政策再度收紧,以及Omicron疫情带来的大量感染造成的零售娱乐场所出行下降,除此之外的影响都相对较小。

图表:新加坡分阶段开放的准备和线下活动修复情况


疫情疫苗:欧洲本周疫情反弹,疫苗接种继续降速


欧洲本周疫情反弹。由于部分国家解除佩戴口罩要求,全面放松防疫政策,欧洲近期疫情有所反弹。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疫情反弹明显,其中德国日均新增确诊已经突破此前新高。受此影响,英国本周住院人数继续上行。美国新增确诊病例仍呈现下降趋势,死亡和住院人数持续下降。大多新兴市场如墨西哥、印度、巴西等本周新增确诊持续回落,但韩国、越南等疫情仍较为严重。

主要国家疫苗接种速度继续下行。美国日均接种下滑至13.3万剂,欧洲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本周接种速度继续下降。中国本周日均接种小幅下降至486.5万剂,巴西、印度接种也有所放缓。按接种比例看,中国、英国、美国完全接种比例分别为86%、72%和65%,加强针接种比例分别为38%、57%和29%。

图表:发达和新兴市场新增确诊人数


图表:主要国家住院人数


图表:主要国家新增疫苗接种剂数

资料来源:Ourworldindata,中金公司研究部


出行复工:发达国家线下活动修复放缓,印度本周提速


受到疫情反弹影响,英国本周公交、零售娱乐、就餐人数等下线数据均有下降,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修复也相对放缓。美国TSA安检人数基本持平。但新兴市场尤其是印度和巴西本周修复强劲,零售娱乐、公交站点、返工人数再次远超疫情前水平。

图表:主要国家公交出行人数恢复程度


图表:主要国家自驾出行人数恢复程度


图表:TSA安检人数


图表:工作场所出入情况


图表:主要国家就餐人数同比变化


图表:零售、娱乐场所出入情况

资料来源:Apple MobilityOurworldindataTSA,Opentable,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15/content_5679257.htm

[2]http://www.moj.gov.cn/pub/sfbgw/gwxw/ttxw/202203/t20220317_450917.html

[3]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7011197

[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220/c1001-32355445.html

[5]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03/d4d7fb72088447f7a4f9cd10966a67eb.shtml

[6]https://www.gov.sg/article/updates-to-phase-3-heightened-alert-measures包括本段政策

[7] https://www.gov.sg/article/updates-to-p2ha-from-10-august-2021包括本段政策

[8] https://www.aljazeera.com/economy/2021/11/30/spooked-by-omnicron-singapore-defers-expanding-reopening-steps

[9] 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resetting-our-measures-to-live-with-the-omicron-variant_16Feb2022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3月19日已经发布的《新加坡抗疫和开放历程的启示

分析员 刘  刚 CFA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2030003 SFC CE Ref:AVH867

联系人李雨婕  SAC 执证编号:S0080121040091 SFC CE Ref:BRG9627

分析员 王汉锋 CFA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