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对的地方,遇见对的人,做对的事情

2017-07-29 辛上邪 决策

点击上方蓝色“决策”,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


Fabio Mirulla


小友和我交流说,去广州看朋友,朋友要晚上才有空见面,他打算白天去网吧杀时间。


回复他说:如果杀时间,请去逛书店吧。


书店里环境安适,很多店有特色、有情调,小吃、饮品即使店里没有,附近也有。在书店里可以晃荡一天、不消费也不会被赶走、被询问、被冷眼。还能开眼界,了解个人视界以外的资讯。


最关键的,像他这样期待偶遇的单身男,在书店才更容易遇到知书达理的好姑娘。



— 01 —

选择了某个选项,

就“选择”了与它相关的一切


以前读过一个人的成功故事。大学毕业去旅行时,家人给他买了头等舱,说坐飞机就要坐头等舱。果然,他遇到了和善的邻座,一位大企业家,下飞机前已经得到了工作录取。之后一路飞黄腾达。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传言商界咨询大鳄麦肯锡坚持坐头等舱,就是为了遇到新的大客户。


头等舱还与浪漫相关联。据说不少女生坐头等舱结识了金龟婿。豆瓣上署名“一枚苏热姑娘”的作者说,长得漂亮的大学同学要结婚了,婚礼在马尔代夫,参加婚礼的宾客的路费吃住全包,婚房买在北京东三环。问新娘怎么认识的新郎,答曰“头等舱”。而谣传得最广泛的坐头等舱结因缘的著名故事之一大概就算邓文迪和默多克了。


邓文迪和默多克是否坐头等舱认识的已无所谓了,如今两个人劳燕分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不会是在长途汽车站结识的。二十多年前,我在陕西乡镇间的长途汽车站第一次见到了“麦客”——麦秋时,去陕西关中、河南等较为富庶的乡间打短工割麦子的西北穷苦的农民。当时看着那些衣衫褴褛、面目黧黑的人蹲在地上吃馍果脯,真是瞬间泪目。而他们还不算最悲惨的,曾读过一篇报导,甘肃的母子俩要去新疆收棉花,竟然是背着干粮徒步走过去。


社会的贫富差距是客观现实。相应的客观现实是,机场的座位整洁、洗手间有冷热水、客流密度没有那么大,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的状况就不好说了。人们出行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相应的交通工具。能坐飞机的,恐怕不会去挤火车。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选择了某种交通工具,也就“选择”了相应的同行旅客和待遇。


大学时,与同学一起出游。在一个小镇上了一趟火车慢车。车厢里满是周边的菜农和他们用麻袋、竹篓装的蔬菜。起初我们站在过道上,一说话就被周围的人注目。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几个人去了车厢链接处,那里聊天不显得“个色”,还有韭菜包坐。到了学校那一站,车门竟然不开。个别要下车的菜农根本没指望开车门,轻车熟路地从窗户里跳了下去,旁边的人帮他们把东西递下去。我们见状,也只能咬牙跳车。从那之后,想到慢车就想到跳车窗,不敢再选。



— 02 —

选名校、大公司,选的其实是环境


交通工具和座位等级的选择仅是物质问题。对做选择的人来说,直接的影响仅是数个小时的舒适度、便捷度。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终将不是个问题。而选择大学、入职公司,影响的可能就是大半生了。


姜丰去剑桥读书后曾感叹,剑桥大学的学生聪明又善良,她在那里找到了乘龙快婿。尽管后来他们的婚姻以离异告终,可她对剑桥学生的肯定是没错的。不仅剑桥大学的学生如此,任何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都差不多。因为名牌大学的入学就是一次筛选,校方选择了至少是看起来聪明、善良的学生入校。入校后,学校的氛围、老师的带领、学生间的相互促进,令大多数学生更聪明、善良。


迈克尔·斯宾塞通过解析哈佛大学MBA学生毕业后获得高薪这一现象而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观察到,这些学生入校前并不出众,毕业后却获得高薪,难道哈佛大学的教育真的那么厉害?能点石成金?


经过研究分析他发现,这是由于雇主们认可哈佛的名气。因为信任哈佛大学的筛选制度、教育制度,雇主们认为,能通过层层严格筛选进入哈佛的学生本身就应该比较优秀;当他们经受了哈佛严苛的学术教育后,仍能“存活”、并以良好成绩毕业,则更证明了他们的优秀。而这些被高薪聘用的哈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为了保住高薪,无论是否真的优秀,通常非常努力(勤能补拙,即使本来不那么优秀的,在工作中份外用心,也能工作得不错)。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每一位从哈佛毕业的MBA学生都表现优异、“物超所值”,令雇主们对哈佛更“迷信”。


名牌大学除了自带光环、令群众信服,最根本的是让入读的学生受惠良多。人,无论什么年龄,都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当我们处于松散的环境时,容易跟着松散;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容易跟着斗志昂扬。在优秀的大公司中,不仅发展空间大,还能受到杰出同事的带领和促动,就容易进步得快。至于居住地对人的影响,数千年前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是明证。


小的时候住在家属院,大院里孩子放学后互相找着玩儿。记得从三年级以后,父亲开始限制,不让我们和撒谎、逃学的孩子一起玩儿。当时不理解,年岁渐长后明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亲是在意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对我们的保护。


环境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  


Aurélien Buttin


— 03 —

选择了什么,很容易长成什么


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没有上好大学、甚至没有上大学,但上大学不是一锤定音,只要记得自强不息就好。


”自强不息”四个字听起来强劲有力,执行起来却虚无缥缈。如果被扔在荒滩,必须要靠耕种谋生,每天可以扛起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迷失在森林中,求生的本能促使人们去探险、找路。但是,在安稳的现代化生活中,朝九晚五的上班中,该如何操作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选定努力方向后,找到相关的群体、适当的环境,跟着“大家”共同前进。比如,在职想学英语,在家自学是一个办法,但不可能完全自学。总要参加一些网络课程、或者跟着电视教学节目学习,这就是选择相关群体。网课、教学节目都有按部就班的进度,跟着进度走,一定会取得显著的进步。就怕完全闭门造车,买了书,声称要靠自己看书来学,恐怕80%的坚持不了几天。听说过不少亲友要通过追美剧学英语,基本都是不了了之。除非极其自律,否则很难与世隔绝地独自学习。


读硕士时,一位老师说,如果将来想作学术研究,最好去高校工作,高校虽然有各种制度的不完美,可毕竟有学术气氛。这就是环境的重要。J.K.罗琳能在咖啡馆写出来《哈利波特》,换作在酒馆、饭馆,可能够呛。因此,如果希望自己成为积极向上、珍惜时间的人,网吧、酒吧这些地方轻易不要去。


“墨悲丝染”的故事说,墨子看到染坊里染丝,纯白的丝放在黄色的染缸里拿出来就是黄色,放在青色的染缸里拿出来就是青色。他感叹说“染不可不慎”。在北大当保安,受到教授们的鼓励,业余时间有机会去上课。在网吧泡着,能受到谁的鼓励呢?选择了什么,很容易长成什么。



和环境同样重要的是日常交往的人。有位读者说,他的朋友嘲笑他读书。建议他,那就少与这些“朋友”来往。可以喜欢读不同的书,但不能嘲笑读书。这是基本价值观的冲突,是认知的视界不同。视界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两个在“不同世界”生活的人沟通,势必聊不到一起。如果想考证,常与同样考证的考友交流,能促进复习、增强信息。如果想移民,就与移友多交流。想去北上广,先和在那里奋斗的熟人联系,听到的酸甜苦辣是第一手的。要学会有意识地选择交往的人,而非被动地被选择。


同理,业余爱好也很重要。希望学业进步、事业发展的人,应该少玩儿或者干脆不玩儿手游、网络游戏,也应该杜绝自己追剧。凡是这类容易上瘾、耗费时间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最好少接触。人不是神,自律性有限。何必给自己培养出坏习惯,再强迫自己改正呢?


对我们这样出身平民、没有读过哈佛MBA的人来说,通过选择日常出入的场所、交往的人、个人业余爱好等等,给自己打造个相对良好的小环境很重要


好的地方不一定都是好人,但是不好的地方一定很难遇到好人。这是“遇人”的原则之一。“育己”的原则也类似,好的环境不一定能成材,但是不好的环境一定很难成材。


长文看完了,别忘了点赞及转发分享啊~~

【版权归作者所有,决策整理发布】

这是一个专门为上升中的你打造的经验分享类公号

所有文字都是真实案例、切身体会、理性分析

不灌水、不煽情、非鸡汤


认识我之后

你比从前更优秀

决策(微信ID:juece2015)

选择正确,你的努力才有价值

长按二维码后识别关注

几代中国人成长的回忆,这套绝版的《西游记》连环画注定不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