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人工智能

专访AI知名学者早稻田大学教授尾形哲也:“无所不能”的ChatGPT,却办不到这件事

本报记者 司平 东方新话 2023-07-10
7月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与不同领域的AI应用实践者共聚一堂,围绕AI的现状与可能性展开了深度探讨。
大会期间,《东方新报》采访了分论坛发言者之一,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术院基干理工学部教授尾形哲也。尾形教授主攻深度学习对现实世界机器人的应用,即通过机器学习,让机器人“理解”并完成人类下达的指令。面对本报记者,尾形教授从一线研究者的角度,对日本AI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以及当下大热的ChatGPT等问题分享了许多有趣且独到的看法。

智能机器人如何成为人类“帮手”

形教授所在的早稻田大学,曾在1973年研发出世界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距今正好50个年头。尾形教授称那台人形机器人“没有任何用处,连迈出一步都要40秒”,不过那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如今,早稻田大学已做出不下300台人形机器人,而尾形教授也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机器人研发领域深耕了30年。他将自己如今的工作称为“学院企业两手抓”。研究者往往最关心“能实现什么”,但企业往往最关心“有什么用”。两种目标相互磨合,最终找到了彼此都可接受的中间地带。
这个中间地带,也受到了日本内阁府的大力支持,即如今的“Moonshot研究与开发项目”。近5年中,日本政府为这一项目拨款达30亿日元。尾形教授在其中负责名为AIREC的智能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已可以承担多种多样的任务,如折叠衣物、拉拉链、炒菜、精确测量粉剂等等。在产业中,它可以被用于介护工作、制药等生产劳动。

“Moonshot研究与开发项目”中的AIREC机器人已能用同一根手臂承担不同工作。图为AIREC机器人在打扫、烹饪和清洗衣物。
尾形教授介绍称,在深度学习概念被运用于机器人之前,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都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方式中,机器人遇到任何变化都要重新学习,因此无法处理柔软、流动、或形状不断变化的对象。而深度学习不仅能让机器人辨识相同对象发生变化的情况,也能“理解”其他对象发生类似变化的情况。比如AIREC智能机器人学会折布料后,也能用同样的感觉关上书籍。
在尾形教授看来,让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尚且困难;但对大多人来说,能让机器人当个合格的“帮手”也就足够,比如做菜时,帮忙切配或翻炒。总之,“一切让人类感到麻烦的、无聊的、危险的、肮脏的工作都交给机器人”,这是他与团队最现实的目标。不过由于造价高昂,离量产化乃至真正惠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Moonshot研究与开发项目”目标之一,是通过AI与机器人技术的共同发展,在2050年之前实现自主学习机器人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介入。图为项目概念宣传。
除了造价问题之外,尾形教授也分享了两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来解释他研究中遇到的壁垒。一是,包括AIREC在内,如今很多智能机器人都能承担在餐厅上菜的工作,但这个功能被介绍到欧美国家时,却被告知不太受欢迎。原来,对欧美的劳动者而言,上菜能让他们获得小费,因此不太愿意在这个领域被机器人替代。二是,2015年,日本曾发生过一起无人机“恐袭”事件,即一架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且来历不明的小型无人机突然闯入首相官邸,停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在那之后的几年中,日本政府对无人机管控严格,民间也有许多担忧之声。
对此,尾形教授感慨道:实际推进工作时,会面临许多比技术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问题——比如这项技术是否符合伦理规范或当地文化风俗,是否能在安全评估上获得社会认可等等。在这个意义上,研究者想让机器人成为人类的“帮手”,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图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尾形哲也在7月8日大会分论坛“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尾形教授的家务智能机器人研究在新冠疫情期间着实“火”了一把,登上了日本各大主流媒体。他回顾称,这应该是由于当时人员自由往来受限,居家时间延长所致。如今,疫情的影响几乎已经消散,人们又重新聚到一起。尾形教授表示:“在如今和将来的时代,人们会有怎样的要求,会对什么感到共鸣,已经与新冠疫情期间不同,这是我们需要了解并予以应对的问题。”据悉,尾形教授所在的Moonshot项目中,设有专门调查智能机器人社会需求的团队,如今,在联合国中也有他们活跃的身影。

未来大预测生成式AI “大战”现实世界机器人

近几个月中,日本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点,多少都受到了生成式AI的冲击。尾形教授认为,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政府的投资方向将被“ChatGPT热潮”改变,但具体项目还难以预测。如今,内阁府学者内部意见多种多样,有声音认为应该致力于再现ChatGPT模型;也有声音指出应该更多关注与此相关的领域,如多模态AI研究。另有人认为,日本应该在充分意识到如今ChatGPT的短板和有限性的基础上,试图开发自己的模型。

企业也一样。此前,图像深度学习是日本企业最为关注的AI技术之一,与此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也是投入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而近几个月来,生成AI的火爆引发了日本年轻人的关注。生成AI给工作方式带来更多可能性。虽然还不成熟,但大大小小与此相关的创业运营而生。
如今,与人类相比,AI在内容生成与智能机器人两领域的发展水平,似乎呈现出戏剧性的差距。一边,生成式AI已能在内容生产领域“打败”许多大学生;另一边,现实世界机器人却还不具备小学生的活动能力。用尾形教授的话说,AI已能以秒为单位生成大多人类都画不出的作品,但让他们折个衣服,却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作为专攻现实世界机器人研究的学者,在谈及这种差距时,尾形教授反而有些“得意”。他表示,ChatGPT母公司OpenAI的老本行其实是现实世界机器人,“因为太难搞不下去,才转向生成AI领域”。这两年中,生成AI为OpenAI带来巨大收益,据说,他们今年又重新启动了机器人研究项目。
在尾形教授看来,无论OpenAI还是谷歌,大多熟谙AI领域的研究者都会承认:文本、内容或信息再怎么发达,也有其界限,因为人始终是肉体的存在,AI也终将需要面对物理世界的问题。在回顾研发这些“还不如小学生”的智能机器人的经历时,尾形教授也半开玩笑地说道:“越研究生成AI,似乎越让人类陷入自我贬损;越研究智能机器人,却越让人类重新感到自己伟大。”
尾形教授向本报记者展示了一种业界昵称为“婴儿机器人”的发达机器人产品。这种产品在欧洲卖得很好,它没有实际作用,仅被用来研究人类婴儿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现阶段,AI对世界的学习完全基于语言等抽象符码,因而无法真正获得人类的行为模式。“婴儿机器人”帮助AI像人类婴儿一样打量这个世界,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自己的“理论”,在试错中完成学习。
“当然,AI不用在所有领域都模仿人类的学习方式”,尾形教授解释道,“比如在纯粹逻辑计算领域,AI保持传统的学习方法更好”。然而,在“理解”并完成人类下达的指令时,参考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对AI的发展大有裨益。在这个意义上,AI在将来的课题之一,就不再是它其实已经实现的——如何尽力模仿成年人;而是相反,是如何尽力模仿儿童甚至婴儿。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图为一款服务机器人吸引观众眼球。
在尾形教授看来,如今,日本AI发展的强势之处或特色之一,在于日本关于AI的立法比较宽松。他介绍称,包括他主攻的智能机器人在内,决定AI发展的大致有两个课题,一是机械工程这一工学领域的发展,二是机器学习这一信息领域的发展。在机器学习方面,如今,日本法律对AI以学习为目的的数据使用没有版权规制。虽然法律对AI生成的产品的使用有一定规制,比如“不能伤害创作者的利益”,但具体怎么个伤害法,其实有很大的解释空间。
与此相对,欧美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法律,对AI学习的版权规制非常严格。日本的AI立法在近期引起了一些争议,或许不久的将来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有很大的可能性,仍将保持相对宽松和开放的环境。这也将使日本的AI发展走上不同于欧美国家的道路。


背景资料

尾形哲也 早稻田大学工学博士,同校研究创新中心所长,次世代机器人研究机构AI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专攻智能机器人研究,擅长领域为深度学习与多模态整合等。日本内阁府“Moonshot研究与开发项目”成员,获科学技术领域2023年度文部科学省大臣表彰。

-完-

阅读更多内容长按二维码识别

东方新报
视频号

佳盼日本生活
视频号
东方新报
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