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播种机技术哪家牛?清华东路找CAU!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5-07


近日《焦点访谈》栏目

聚焦四川眉山仁寿县首次试用播种机械

而开进这片玉米地的第一台播种机

正是由我校工学院杨丽教授团队研发

长期以来

丘陵山区因缺乏机械化耕作条件

人工作业一直是最主要的播种方式

这台适宜丘陵地貌的“定制版”播种机

大大提升了播种效率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

杨丽教授如何让农机“上春山”




研发“定制版”机械,并非易事

目前,我国有近7亿亩的耕地位于丘陵山区,由于丘陵山区缺乏机械化耕作条件,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人力耕作。

“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平原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南方农业种植面广量大,因此,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一直是国内相关科研领域的重点难题”,杨丽表示。

如今,年轻人都到城里务工就业,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然而南方农业种植接近40%的水稻、30%的玉米和80%的马铃薯,同时超过60%的蔬菜、90%的茶叶都是种植在这些区域,以水果、茶叶等为例,这些产业的人工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60%以上,如果机械化问题解决不好,劳动成本不降下来,这些产业面临逐步萎缩。以玉米为例,西南片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然而目前机播率不足10%,与其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地位严重不符。杨丽团队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丘陵播种机并非将平原播种机直接改造,其研发要复杂得多。杨丽解释道:“一个地一个需求,一个地一个土壤类型,不同的坡度,条件太复杂。地形起伏,播深深浅不一,出的苗子有大有小,对产量影响非常大。”

为了让播种机更适应当地条件,杨丽多次深入云贵川生产一线调研,收集当地老乡的建议成为研发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云贵川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玉米精量播种机,适用于缓坡地、坡地、梯田等多种地形。每款机器都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配关键部件。这样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研发和生产效率。

一年多的时间,经过反复改进,一款适合丘陵作业的“定制版”播种机诞生了。

在试播现场,看得最仔细的是那些有购买意向的种植大户和农机手。朱永明就是专门帮人播种的农机手,为了能提高干活效率,他很想买几部更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播种机。他不光看得仔细,还根据经验,建议专家,其中一个部位的轮子可以取消。

现在正值春耕,是播种机应用最多的一段时间,杨丽团队抓紧利用这个机会,尽量多跑各地的种植基地,检验在各处的试用效果并继续改进。

适宜不同区域的玉米豆类精量播种装备



发现农机高手,提炼作业高招


今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文件多次提出推进适宜丘陵山地、设施园艺的小型机械研发工作。然而,受到地形地貌复杂、基础条件较差、补贴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山地农田机械化要破局依旧困难重重。而杨丽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一项项农机研发难题,离不开团队的深厚积累。

十多年来,杨丽团队紧紧围绕影响我国粮油安全的玉米豆类机械化生产需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沿技术探索、核心技术攻关、关键部件创制。团队始终聚焦生产的实际需要,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的实践问题,以服务生产为导向。

杨丽与农民朋友深入交流

“农机具是服务农业生产的,只有充分了解用户的想法和需求,研发的技术装备才能用到实处,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杨丽提到,在与农民的一次次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非常有经验的农机高手,当农机作业出现问题时他们会有自己的“高招”,我们会在机具研发中用系统的方法对“高招”进行分析,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提炼为适用技术,并应用在产品开发上。

面对播种这一具体环节,杨丽团队致力于玉米豆类高速精量排种技术与核心排种部件、排种器电驱技术、播种质量精准监测技术与系列传感器、精准区段控制技术、基于土壤有机质的播量决策与精准变量播种技术、播种机智能管控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突破了电驱排种、播深精准调控、播种参数在线检测等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内农机龙头企业合作研发的系列玉米豆类精量播种机在全国粮油主产区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团队多项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主推技术、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等,多项成果经权威机构评价为国际先进,部分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多项专利得到转化,在主产区广泛推广应用,并荣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成果得到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团队还先后主笔《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等政策并由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完成了“国家玉米产业机械化技术现状”“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等多项报告,牵头制定玉米四大产区“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促进了玉米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生产。

受到媒体采访报道


农机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杨丽教授团队师生合影

过往成就进一步激发着科研的动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我国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国际农机装备发展前沿,在高端智能装备、轻简适用装备和产业服务三方面持续发力。研发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智能作业机具,实现高端装备的国产化替代;针对丘陵山区地块小、坡度大、土壤黏等作业难题,研制适宜的中小型轻简化作业机具,破解目前丘陵山区“无好机用”的难题;依托团队目前承担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推进农艺与农机技术的高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杨丽表示。

同时,杨丽更致力于培育农业农机新型人才。目前,团队的博士生、硕士生们在她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试验,探究祖国各地耕种收各环节的实际问题,将论文写到大地上。

“积极走进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从实际生产中找寻科研思路、挖掘创新点,努力锤炼专业技能,要做一个努力进取且真诚善良的科研人,要保持一颗乐观且强大的内心,学会用智慧去解决生活和科研上遇到的问题”,博士生杜兆辉表示,杨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是时时刻刻的,是方方面面的。

农机是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补齐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短板,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杨丽表示,希望青年学子们关注农业,关注农机,一起为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让农民解放双手

这是杨丽团队的目标

更是广大农机人的不懈追求

农机也能“上春山”

春风不再被山丘阻拦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

中国农大人正昂首向前




来源 | 工学院 和贤桃 梁哲 杜兆辉

参考|半月谈 新华网

统筹|吴梦涵

编辑 | 蒋日灵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勾琳萱 牛晓康



设为星标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厉害了吴同学,一年入馆980次

今天,是什么日子?

厉害啊老师,您跑得真快!

不愧是中国农大鸭!!!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