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国奖得主,优秀!

鸿鹄展翅凌云志

骏马扬蹄踏雪心

刻苦钻研,不懈求索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他们

不仅学业优秀

还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

鸟随鸾凤飞能远

人伴贤良品自高

梦想就是信念

榜样即是力量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01

怀鸿鹄之志,展骐骥之跃

人物简介

贺韦衡,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保障先进个人、中国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集体”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校级三等奖、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竞赛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北京赛区复赛二等奖;曾任食品202班班长、食品学院学生会公关事务部工作人员、中国农业大学志愿服务总队活动部干事,现任学院本科第一党支部委员。

慎思笃学 厚积薄发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三年的求学之旅中,贺韦衡同学始终保持着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在课上,他认真听讲,做好每门课的笔记;在课下,他认真完成每一个课后作业,夯实提高,遇到难题认真请教老师和同学,做好批注。在期末复习时,他会安排好各科合理的复习时间,严谨对待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门课都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除此之外,他还为其他同学讲解不懂的知识点,解决遇到的难题,与他们共克难关,共同进步。经过不断的努力,贺韦衡的必修GPA为3.90,位列专业第一,三年平均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一;同时他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保研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深造。


明理思辨 开拓创新

贺韦衡深知仅仅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将专业知识与具体项目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他积极参加学院科研训练项目以及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在大二学年,贺韦衡就作为组长,与小组成员一起参与URP课题“金刚烷胺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的研究,成功构建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金刚烷胺的方法,结项成绩评为良好。

在创新创业竞赛方面,贺韦衡也取得了突破。2023年春季学期,贺韦衡作为队长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基于食品中小分子污染物利用传统方法难以检测的食品安全现状,设计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生产使用成本低的小分子荧光探针,对食品中常见小分子污染物实现了快速、高效、经济的检测。在项目的背景调研、技术攻关、创新点构思、产品定位、市场前景等方面,贺韦衡都深入参与其中,并发挥着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经过网络盲审、专家评审、线上评奖等环节的考验,该项目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之后,贺韦衡也基于该项目进行横向的延伸,发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一篇,拓展学术成果。

科研之旅不仅使贺韦衡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方法,熟练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磨练了他的心态和意志。面对科研中实验数据不理想、比赛项目落选等众多困难,贺韦衡一方面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失败,保持情绪稳定,另一方面及时总结,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断尝试,努力解决问题。他永远坚信“失败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这也是他最终获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热忱奉献 服务社会

在学术研究之外,贺韦衡还积极投身到学生工作、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之中去。在担任班长的三年中,他服务同学,做好学校、学院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与全体同学共同努力,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的荣誉称号。作为学生会公关事务部的工作人员,他总是高效、快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曾带领部门成员参与新年晚会、毕业红毯晚会等大型活动的筹备举办,工作受到一致好评,他也被评为学生会优秀工作人员。

2021年9月,正值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贺韦衡加入了学院“科技助力冬奥饮食服务”团队,为冬奥会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翻译、制作菜谱。对于每一个菜谱上的营养成分表,他都一一核对,确保正确无误;对于每一个翻译的词句,他都确保合理,符合语法规范;对于每一个格式,他都确保统一美观,二十余个菜谱最终顺利完成。在每位成员的努力下,团队圆满完成任务,获评2022年度中国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集体”,贺韦衡也获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保障先进个人。

除此之外,贺韦衡还赴北京市西城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北京市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开展生产实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乐于奉献的态度,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责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一切成绩都是激励自己不断奋进的强大能量。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贺韦衡也将不忘初心,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去拼搏进取,不断向着光明的未来而努力!




02

筑梦沃野,砥砺前行

人物简介

赵晨熙,人文与发展学院传播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2022-2023学年GPA为3.96、必修GPA4.0,连续两年获得绩点及综合测评双专业第一。曾获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近邻宝奖学金、安莉芳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曾任人文与发展学院第二十届学生会执行主席,现任传播212班学习委员,获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连续两年获学校三好学生称号。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导演作品获首届农村认知体验课短视频大赛一等奖。

向下扎根:在学习中积攒向上能量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繁重的课业压力,初入大学的赵晨熙一度有些不知所措。“当我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低下头来读书,是我唯一能做好的事。”于是,每堂课赵晨熙都会坐在教室第二排认真听讲、积极地和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一种生活的可控性,与此同时,赵晨熙也养成了自律的生活作息。“十一点前睡觉,七点起床,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是对她日常生活的标准概述。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成绩,在体测时,赵晨熙甚至测试了两次八百米。同学打趣称她为“卷王”,她却说:“我不和别人卷,我只是自己卷自己。当我第二次的成绩比第一次快了几秒的时候,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我希望我可以更好。正是在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下,赵晨熙的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连续两个学年排名专业第一。


筑梦沃野:在实践中讲述发展故事

作为人发学子,赵晨熙始终将“重拾人文情怀,讲好发展故事”的院训理念铭记心中。2021年12月,时任学院学生会文艺部干事的赵晨熙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学院元旦晚会的筹备组织工作。“我一直记得在晚会开始前一个小时,负责老师叫我去学校的超市买十人份的面包和牛奶。当时以为是要购置一些晚会奖品,而老师告诉我,灯光师傅、声音师傅们还没有吃晚饭。后台师傅们接过食物时脸上开心的笑容,更让我坚定了以人文关怀组建有温度的学生会的信念。”在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赵晨熙认真工作、团结同学,代表学院参加述职汇报,院学生会获得2022年度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会称号。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2023年夏天,赵晨熙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在河北易县开展实地调研,对当地乡风文明建设进行路径探析并撰写调研报告。在那里,赵晨熙和团队成员一起,发挥传媒专业特色,寻找拍摄素材当时,负责接洽他们的村书记名叫李东航,为了带动当地农业经济,李东航开设了自己的网络平台账号,每天坚持助农直播,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物,赵晨熙带领团队成员对李东航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跟踪式记录,甚至和他一起站在手机面前直播。除此之外,赵晨熙还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侧面信息的补充来丰满人物形象。“在看到当地村书记认真工作的样子,听到当地村民对他的认可,作为一名媒体传播系的农大学子,我想我理应做些什么。我希望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用镜头记录他们。”经过团队努力,赵晨熙导演的作品《东航风来,翼起翱翔——一起走近网红村书记李东航》获首届农村认知体验课短视频大赛一等奖。


砥砺前行:在经历中立下强农誓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赵晨熙力求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她热心志愿服务,参加了首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会议期间在综合服务台为与会嘉宾提供贴心服务。回忆起这次经历,赵晨熙说:“能够服务此次盛会,我很荣幸。我也感受到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作为农大人,我很骄傲!”寒假期间,赵晨熙还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在村委会实习工作,寻找村务难点,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除此之外,赵晨熙还在各类文艺活动之中响应强农兴农的号召。2023年4月,赵晨熙作为农大青年代表参加了央视农业频道《超级农人秀》的节目录制,在节目中展现农大学子的风采。在我校118周年校庆中,赵晨熙参演了《少年中国说》节目,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学校的祝福,用精彩的表演唱响农大人独一份的情怀。

回望过去,对赵晨熙来讲,这是充实的一年、成长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展望未来,她也定会在广阔的沃野上继续追逐梦想,步履铿锵、砥砺前行!




03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人物简介

黄徐彬淼,中共预备党员,农学院2020级农学专业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北京市一等奖。曾任农学院党委工作室组织部部长。


以学业为墨,书奋进之路

进入大学以来,黄徐彬淼就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一直为其付出努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力求做到专精,在非专业的知识学习上力求做到广博,坚持在保持长板的基础上正式短板并有针对性的补齐不足。

在科研竞赛方面,黄徐彬淼参与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国种植业碳排放历史演变及情境预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此外,黄徐彬淼还参与了第九届“互联网+”竞赛,所在团队通过利用秸秆助力农药减施增效,有效解决了行业难题,最终取得了北京市一等奖。这两段经历,不仅全方位提升了黄徐彬淼的个人能力,也进一步培养了她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以实践为纸,绘精彩人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黄徐彬淼高效安排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身前往北京市平谷区北寨村,深入了解村子现状及村民需求,以基层建设、地区发展、脱贫攻坚战等为现实教材,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开展党史学习相关的调研、宣讲、寻访,重走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前往家乡资产管理办公室实习,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用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家乡最需要的地方淬炼青春,茁壮成长,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负韶华。


以志愿为轴,创人生价值

黄徐彬淼参加了校内校外的多项志愿活动,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始终谨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她在家乡江苏省常州市参加中国农业大学战“疫”应急保障志愿,被当地政府评为“抗疫优秀志愿者”。她与家乡其他大学生组成的青年突击队,曾受到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共青团委员会的报道与表彰,并被我校志愿服务总队评为优秀志愿材料。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她既拓宽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也以绵薄之力帮助加强社区凝聚力,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回首已过的大学三年,黄徐彬淼认为“在你曾经走过看似普普通通的每一天,那些所积攒的能量、所沉淀的知识,会散作满天星,照亮你脚下的路。”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做到知不足以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为兴农强农贡献青年力量。




伟大孕育在平凡之中

榜样并不遥远

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

去努力学习

我们也会光彩夺目



来源 | 党委学生工作部

统筹|陆岩博文

编辑 | 王琮琮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勾琳萱 



设为星标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完了!要爱这件事一辈子了!

这个年轻博物馆,8500余件标本!

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你一票我一票,哪个团体能“出道”?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