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贡”你参考,“菜”菜分明

为你科普的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4-12

热气腾腾锅中煮,贡菜如丝舞飘然

唇齿留香滋味美,舌儿尖上舞翩跹

翠绿如玉沁心脾,鲜香四溢满人间

吃火锅的时候,你一定见过贡菜

但是对于贡菜的身世,你真的知道吗?

近期网上对于

“贡菜是否是晒干的莴笋”

这一话题争议纷纷

由此引发了网友

对于各种相似蔬菜的“认亲大会”

别急!

且听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蔬菜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兴旺

为我们答疑解惑!


贡菜的真实身份是莴笋吗?

关于网上热点“贡菜是晒干的莴笋吗”的争议,答案是肯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刘兴旺解释道:“贡菜就是莴笋,它们均属菊科莴苣属,只不过莴苣从食用器官上分类可以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但按照植物学分类可分为皱叶莴苣、长叶莴苣、结球莴苣和茎用莴苣4个变种(莴苣不同变种内又有诸多栽培品种)。”
叶用莴苣宜生食,清凉可口,味道宜人,又名生菜,是快餐及西餐中的重要蔬菜,要求全年均衡供应;而茎用莴苣可以生食、熟食、腌渍及干制,笋肉翠绿、质脆、清凉爽口,又名莴笋。

茎用莴苣

莴笋在我国南北各地栽培的品种繁多,按叶片性状可分为圆叶莴笋和尖叶莴笋,按照叶片颜色可分为白叶莴笋、绿叶莴笋和紫色莴笋,按茎的皮色又可分为白笋(皮绿白)、青笋(皮浅绿)和紫皮(皮紫绿色),代表性品种有尖叶白笋、圆叶白笋、成都挂丝红莴笋、北京鲫瓜笋等。
贵州圆叶笋和汉中一点红圆叶笋
其中圆叶莴笋叶簇较大,叶片倒卵形,顶部稍圆,叶面微褶,叶淡绿色;节间较密、茎粗大,中下部较粗,两端渐细;较早熟,耐寒强,耐热差,品质好,一般做越冬栽培。
而相比较而言,尖叶莴笋叶簇较小,叶片披针形,先端尖,叶面平滑或略有褶皱,晕色或者紫色;节间较稀,茎棒状,上细下粗;幼苗耐热强,适用秋季或越冬栽培。
尖叶莴笋
而晒干了的贡菜正是属于尖叶莴苣,换句话说,贡菜就是莴笋里边的一个特定的品种而已,只是因为老百姓习惯性地将晒干的莴笋称为贡菜,也就慢慢产生了对贡菜和莴笋二者的混淆。
刘兴旺说道:“就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梅干菜,它其实并不是一种菜,而是一些绿色蔬菜摘下后进行发酵形成的一种菜,其实是一个通称。”

这些果蔬,你分得清吗?

我们在生活当中易混淆的果蔬还有很多,例如车厘子和樱桃,其实二者都是樱桃,车厘子只不过是沿海引进栽培或者进口个头比较大的樱桃;
再比如黄豆和毛豆,二者均属于豆类,毛豆商品成熟了以后就是黄豆,我们吃的只不过是不同时期的东西,因为毛豆正是未成熟的黄豆;
韭菜和韭黄,同样的逻辑,它们也是同一种蔬菜或者同一物种,韭菜在正常光照下生长发育,因此它是绿色的,而韭黄是通过特殊加工或者是特殊栽培,不见光后所得到的,因此它呈现黄色。
这些易混淆的蔬菜,有的是同一器官,有的虽然是同一器官但却处于不同生长时期,就比如大蒜成熟时期吃的叫蒜头,幼苗时期吃的是蒜苗,抽薹开花期,那就是蒜苔。
正值初春,刘兴旺建议大家不要挑食,因为每一种蔬菜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营养价值,每一种蔬菜的适量摄入,都有利于人体营养均衡。

生之多艰,专业团队助发展!

早在1923年,中国农大人就建立了园艺系,而自建系一来,蔬菜就是园艺研究的重点。当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基本的植物生理,刘兴旺谈到:“那个年代的目标能够满足人的生活需求,仅仅是能吃到就好”。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领域的更迭日新月异,目前园艺学院蔬菜系的研究大方向有“蔬菜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蔬菜逆境生理与分子机制”“设施环境调控与蔬菜高效栽培”“蔬菜发育生物学与品质调控”“药用及食用真菌学”等五个方面。这五大方向覆盖了蔬菜领域的方方面面,是当下蔬菜研究领域发展的大方向。
走在创新的路上,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着说不尽的艰辛与磨砺。想要创造出一种新的品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要不断突破,多去做一些研究,作为国字头的农业大学,我们要保持创新性。” 刘兴旺感慨道。
园艺学院同学正在学习专业课
新时代下,随着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和科技发展,园艺学院蔬菜系取得的成果斐然。
以黄瓜为例,中国农大不仅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基于植物体内创制并报道了黄瓜的单倍体,而且近十年来发表的相关高质量论文,论文检索和引用次数都稳居全球前列,而且年年都有大量论文发表在植物领域及园艺学领域顶级杂志上——这些无不说明我国在园艺蔬菜领域上正蓬勃发展。

育天下之英才,中国农大勇担当!

“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是蔬菜系27位老师践行的准则,更是园艺学院的传承。
中国农业大学全心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该培养的能力,一个都不能少。”蔬菜系所培养的人才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发展息息相关,蔬菜系为我国的园艺产业培养出了很多领域的人才,他们大都肩负起了乡村振兴的重任,帮助农业产业智慧发展。他们到科研院所去,到农家种植户去,将自己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成果,转化成老百姓鼓鼓的“钱袋子”。
“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我们不止要立足于中国农大,还要面向于全国,去看看我们的成果到底能不能为国家发展真正解决一些问题。”这是刘兴旺对未来科研者的期盼,也是对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憧憬。
“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看'天命',但是我们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攻克难关,运用新的技术,培育出更稳定高产、更绿色健康的新品种。”这背后,是科研工作者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地努力,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化为科技前进的动力,变成耕作者脸上洋溢的笑容


其实,每一名农科人都在“逆天而行”

一场冰雹不止会毁掉农科人的小桃树

也会毁掉农民们的大片心血

一场暑热不止会毁掉水产人的实验鱼池

也会影响无数渔民的生计

这些科研结果“看天命”的学科

研究的反而是想办法“抗天命”

米饭那么香是因为有人替我们受了难

瓜果那么甜是因为有人为你吃了苦

在田野的深处
中国农大农科人如守望者般屹立
心怀对大自然的敬畏
手握希望的种子
他们将智慧和毅力融入土壤
为丰收写下预言
农业之光在他们手中绽放
创新之魂在田野间驰骋
他们是希望的播种者!
让我们向这些农业科研工作者致敬!
为他们的努力和创新点赞!




文字 | 李懿展 严平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张舒然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勾琳萱 郑诗盈 吴笑含 姜承希 王雨姿 姜明慧 牛晓康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秘籍在手,复试我有!

金奖!拿下!🥇

中国农大版课程封面!美翻啦!

当麻辣烫遇上中国农大?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