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军战机的噩梦!二战期间保密级别堪比原子弹的秘密武器

中国军视网 中国军视网 2022-01-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正义与邪恶规模空前的较量,

当敌我双方相持不下时,

武器是打破僵局

使其中一方夺取胜利的关键。

新技术将战场搅得天翻地覆。

纵览二战

是什么发明让德军潜艇无处遁形?

“太平洋三大杀器”

又如何让日军付出惨痛的代价?

本期《军事科技》

带您一同探秘影响战争进程的传奇发明。

↓↓↓


斜装甲


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压力,新研发的坦克必须皮实耐用、简单可靠、易于生产。于是,哈尔科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结合自己先前的研究于1940年向苏军提交了T-34中型坦克的设计方案。而在T-34坦克的方案中,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被载入史册。



坦克设计师想要设计出更轻的装甲而又不能减损防护性,方法之一便来自T-34坦克,而后人也模仿了这项创新——斜装甲。

T-34车体正面首次采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45毫米30度斜角的倾斜装甲,侧面也采用了45毫米49度的斜面装甲。


“门罗效应”


1888年一名名叫查尔斯·爱德华·门罗的美国工程师在使用消化纤维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将一个实心的圆柱形炸药放在钢板上引爆,只能将钢板的表面炸出一个小坑,爆炸的威力十分有限。但如果炸药柱一头有空腔,空腔朝下放在钢板的表面引爆,却能够将好几层的钢板同时击穿,这种爆破的效应被称为“门罗效应”。



这个1888年门罗先生的小发明改写了未来的战争。“门罗效应”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爆炸的理解,那就是只要把一小坨炸药合理塑型,就能够汇聚能量来击穿装甲板,效果甚至好于未经塑型的一大坨炸药。

由此,原本笨重的反坦克武器得以小型化,而火炮之类的武器也有了更高效的弹药——破甲弹,破甲弹对军事装甲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无线电近炸引信


这是一个从1940年8月开始的,保密程度和原子弹计划一样的研究项目。为了应对大量的日军战机,美军急需一种可以让炮弹在飞到目标旁自动爆炸的引信。



经过不断的研究,在美国科技及研究局的牵头下一个重大发明诞生了,它就是与雷达、原子弹并称为“太平洋三大杀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个炮弹头部的“小玩意儿”让防空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战后统计,美军舰载防空火炮的主力127毫米炮使用近炸引信时,击落每架敌机平均需要500发炮弹,而使用常规炮弹时则要4倍之多。

无线电近炸引信被视为盟军的重要秘密武器,因此在初期美军对他的保管十分严格,仅仅准许海军的军舰上使用它。直到1944年对近炸引信炮弹的禁令解开后,近炸引信才被用在了陆军的重炮、火箭炮以及陆军航空兵的炸弹上。安装上这种引信后,炮弹会在距离地面尚有一段距离时引爆,爆炸产生的破片和强大压力会大面积杀伤敌军。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CCTV-7《军事科技》本期‍节目首播时间:周二 21:20
重播时间:周一9:34;周三7:58周六16:47;周日9:37


猜你喜欢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军事科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张凯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