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帆科技发布《2022年区块链与虚拟货币犯罪趋势研究报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知帆科技 Author 知帆科技

导    读

全文字数7136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文末可查阅电子版完整报告和申请纸质版报告赠阅。

近日,知帆科技、知帆学院发布了《2022年区块链与虚拟货币犯罪趋势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虚拟货币诈骗洗钱类和网赌结算类是主要的虚拟货币犯罪类型;2022年,网赌结算类案件的平均涉案金额最高,达到8.71亿元;虚拟货币传销类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下降;涉案比例最高币种:TRC20-USDT;虚拟货币传销项目偏爱BSC,且周期缩短,整体资金规模下降等。
在《报告》中,知帆安全团队从2021年至2022年虚拟货币犯罪案件、2022年虚拟货币传销和赌博项目、近五年涉虚拟货币刑事文书的主要类型、数量、金额、币种等维度,结合2021年至2022年虚拟货币跨境资金分析、2022年区块链安全事件和典型案例揭示了2022年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犯罪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出2022年区块链安全领域十大关键词、2022年NFT相关非法活动分析、2022年网络赌博的新形态和难点和2022年虚拟货币诈骗“八宗最”。
此外,《报告》还显示了2022年区块链安全与犯罪领域十大关键词。分别是:百日行动、反洗钱、惩治电诈、FTX破产、Luna崩盘、行业监管、跨链攻击、Rug Pull、哈希赌博和数藏遇冷。

2022年虚拟货币犯罪案件综合分析

《报告》指出,根据知帆科技2022年服务全国执法机关的数百条有效案件数据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从案件数量、类型分布、涉案金额、币种分布等维度,揭示了利用虚拟货币犯罪的发展现状。
2022年,诈骗洗钱类案件数量位居首位,占总数量的30.5%,远高于其他类型。其次为网赌结算类案件,占总数量的12.3%。传销类案件,排在第三位,占总数量的11.8%。
从主要类型的平均涉案金额看,网赌结算类案件的平均涉案金额最高,达到8.71亿元。主要因为该类型涉案金额统计的是结算平台中整个的资金流水,不仅包含该网赌的资金还包含了该结算平台相关的其他黑灰产资金。

诈骗洗钱类案件在数量和涉案金额上都相对较高,平均涉案金额排在第二位,为1.19亿元。传销类案件平均涉案金额排在第三位,为1.18亿元。

从主要类型的累计涉案金额看,主要为网赌结算类案件和诈骗洗钱类案件,这两类占比超过88%,其中,网赌结算类案件的累计金额位居首位,占所有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总涉案金额的66.1%。其次为诈骗洗钱类案件,占比22.5%。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涉案金额上,网赌结算类都是最主要的虚拟货币犯罪类型。虚拟货币由于存在匿名性、去中心化、追踪难、全球流通性、交易便捷性、交易模式的复杂性、交易之后的不可撤销性、持有方式的多样性、价值认定标准存在争议性等一些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洗钱风险。
我国虽是禁止了虚拟货币,但国际上许多地区和国家还是默许虚拟货币流通的,虚拟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全球货币,犯罪分子加以利用也让虚拟货币逐渐沦为新的洗钱工具。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传统洗钱渠道遭遇沉重打击,也让虚拟货币洗钱的现象加剧。
从2022年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涉案币种分布看,有一部分案件涉及了多个币种,USDT(泰达币)涉案比例最高,占据了绝对主力位置。
USDT(泰达币)是Tether公司推出的是一种将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美元挂钩的虚拟货币,是稳定币的一种,它与美元稳定在1:1的比值,并且它能和所有的虚拟货币自由兑换,这样稳定币就成了虚拟货币世界与法币之间的桥梁。USDT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稳定币,一方面起到了法币入金媒介作用,涉案人会使用法币购买USDT,然后再兑换为其他虚拟货币;另一方面,由于其价值相对稳定,也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或转移非法收入等用途。
USDT是在一系列不同的区块链中发行的,如:OMNI-USDT是基于BTC(比特币)网络的OMNI协议、ERC20-USDT是基于ETH(以太坊)网络的ERC-20协议、TRC20-USDT是基于TRON(波场)网络的TRC-20协议。
具体来看,由于波场区块链上的TRC20-USDT在转账速度、拥堵情况、手续费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虚拟货币犯罪使用,位居首位,占比高达84.6%,超过八成的案件都涉及TRC20-USDT。以太坊区块链上的ERC20-USDT占比则为17.7%,排在第二位。ETH和BTC占比相对偏低,分别为10.9%和10.3%,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
2022年4月14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相关领导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资金通道看,传统的三方支付、对公账户洗钱占比已减少,大量利用跑分平台加数字货币洗钱,尤其是利用USDT(泰达币)危害最为严重。从上图的币种分布趋势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2021年至2022年虚拟货币犯罪案件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知帆科技将2021和2022年服务全国执法机关有效案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案件数量、类型分布、涉案金额、币种分布等维度,以此透视利用虚拟货币犯罪的发展趋势。
2021年和2022年对比来看,数量上的趋势主要为:诈骗洗钱类依然最多,传销类变少,网赌结算类变多。具体来看,诈骗洗钱类案件数量都为30%左右,保持持平,并且都位居首位。这与电诈案件数量多以及电诈案件在洗钱环节绝大部分都利用到虚拟货币不无关系。
网赌结算类案件数量从2021年的6.3%增至2022年的12.3%,同比增长95%。此类犯罪通常与电诈、暗网、洗钱、赌博网站、非法游戏等黑产相互交织。犯罪团伙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推广为其提供赌博服务,有的则负责推广USDT跑分平台,为境外网络赌博网站提供非法支付结算服务。
传销类案件数量从2021年的29.2%下降至2022年的11.8%,同比下降59.5%。主要是因为2021年9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网信办、外汇局等十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通知》明确了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一方面,受此最强监管影响,多个交易所、钱包等服务商开始清退中国大陆用户,暂停了中国大陆新用户的注册,网民购买虚拟货币难度大幅增加,网民参与虚拟货币交易活动变少。另一方面,受《通知》和国家大力反诈宣传的影响,网民防范意识有所提高,对以区块链和虚拟货币为噱头的投资有所防范,不再盲目轻信。
从近两年的主要类型总涉案金额看,主要为传销类案件和网赌结算类案件,2022年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是传销类总涉案金额大幅降低;二是网赌结算类总涉案金额大幅上升。
2021年,传销类位居第一,占所有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总涉案金额的67.82%。网赌结算类排在第二,占比28.86%。2022年,网赌结算类跃居首位,占所有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总涉案金额的66.10%。其次为诈骗洗钱类,占比22.50%。传销类则排在第三,仅占8.60%。
另外,数据显示2022年诈骗洗钱类总涉案金额也有明显上升,这种趋势再次表明了诈骗洗钱类和网赌结算类是当前主要的虚拟货币犯罪类型。
在2021年和2022年的主要涉案币种中,USDT都是最主要的涉案币种,主要为以太坊区块链上的ERC20-USDT和波场区块链上的TRC20-USDT。
2021年,ERC20-USDT位居首位,占比39.1%;TRC20-USDT则排在第二,占比35.2%。2022年,ERC20-USDT下降至17.7%,同比下降约55%,跌落至第二位;TRC20-USDT跃居首位,增至84.6%,同比增长约140%,远高于其他币种。
由于波场链上的TRC20-USDT在转账速度、拥堵情况、手续费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从20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虚拟货币犯罪使用到TRC20-USDT,这一趋势在2022年变得更加明显,表明波场链上的TRC20-USDT已经成为当前虚拟货币犯罪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币种。

2022年虚拟货币传销和赌博项目分析

《报告》显示,根据知帆科技安全团队获取到的2022年近两千个疑似有传销风险和赌博行为的虚拟货币项目数据进行了调研分析,从所属公链、模式、类型、趋势等维度,揭露了2022年虚拟货币传销和赌博项目的发展现状。
从所属公链分布看,部分虚拟货币传销项目涉及多个公链,主要为BSC(币安智能链)和TRON(波场链),占比分别为81.2%和17.7%。其他链占比都相对较少。2022年,虚拟货币传销项目偏爱BSC,超过八成的传销项目部署在BSC上,这主要因为BSC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公链之一,生态发展比较好,用户和项目基数明显高于其他公链。
从项目模式分布看,2022年,私募空投模式的虚拟货币传销项目位居首位,占总数量的26.5%。其次为NFT链游模式,占总数量的19.9%。代币质押挖矿和LP质押挖矿,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占比15.4%和13.5%。
知帆安全团队结合数据并调研分析后,总结出2022年的虚拟货币传销的发展趋势:发布代币的公链以BSC为主、向去中心化模式发展、私募空投项目兴起、资金规模下降。
从所属公链分布看,部分虚拟货币赌博项目涉及多个公链,TRON(波场链)位居第一,占比70.0%。BSC(币安智能链)和ETH(以太坊),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占比分别为23.3%和20.0%。2022年,虚拟货币赌博项目偏爱TRON,超过七成的赌博项目部署在TRON上。
2022年,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开发的网络赌博平台的数量和使用人数继续增加。从项目模式分布看,网络赌博模式的虚拟货币赌博项目位居首位,占总数量的38.7%。其次为DAPP赌博模式,占总数量的26.7%。结算平台和哈希竞猜,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占比20.7%和14.0%。
知帆安全团队结合数据并调研分析后,总结出2022年的虚拟货币赌博的发展趋势:TRC20-USDT为主要支付通道;网络赌博同虚拟货币洗钱、非法支付等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哈希竞猜模式项目成为新型赌博模式;追逐热点赛事等。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对知帆科技虚拟货币案例信息库收录的2300余篇虚拟货币相关的刑事裁判文书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以此来揭示2017年至2021年涉虚拟货币相关犯罪案件的发展趋势因裁判文书公开有延迟性,为避免数据干扰,本报告统计时间为2017-2021
知帆安全团队认为,数据的意义在于精准,统计方法不当将造成统计数据失真:虚拟货币这一词相对广义,包含了很多种市场上用于社区内各种虚拟商品交易的虚拟货币,如网络积分、游戏币等各类“代币”。直接检索“虚拟货币”关键词后的统计结果将远大于真实数据,需要对检索后的文书进行逐篇审核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另外,检索多个关键词后直接对数据做求和的方法会导致大部分的文书被重复统计,对数据的真实性造成极大的干扰。
知帆安全团队在源头上确保数据真实性,在收录前对文书进行逐篇审核、清洗、去重和归类等操作。
从整体数量上看,2017年至2021年之间,随着利用虚拟货币犯罪愈演愈烈,虚拟货币相关的刑事文书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29篇连续递增至2021年的1006篇。
从所有虚拟货币相关刑事文书的案由分布上看,在2017年至2021年之间,案由占比最多的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占比为21%。诈骗罪排名第二,占比为20%。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则占比为19%,排在第三位。
在公开的虚拟货币相关刑事文书中,只有部分文书提及了涉案虚拟货币币种,知帆安全团队对所有文书进行币种关键词组检索和去重处理,统计出每年的币种相关联文书数据,在保证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以此来揭示虚拟货币相关刑事文书主要涉及币种发展趋势。
根据上图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BTC(比特币)相关的刑事文书总数量最多,为910篇。其次是USDT(泰达币)相关的刑事文书,总数量为405篇。最后是ETH(以太币)相关的刑事文书,总数量为157篇。
其中,BTC相关的刑事文书数量在前四年呈上升的趋势,在2020年达到峰值,到2021年时有所下降。USDT相关文书则在五年间,都呈现上升趋势,在2021年达到峰值,超过BTC的数量,跃居第一。ETH相关文书数量偏少,其在2020年达到峰值之后急剧下降。
2017年至2021年,BTC相关刑事文书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此消彼长,USDT相关刑事文书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7年至2020年,BTC相关刑事文书占比都是排在第一位,并且占比都在六成以上,这一趋势在2021年发生变化,BTC相关刑事文书下降至46%;USDT相关刑事文书上升至50%,超过BTC相关刑事文书。
2017年至2021年,虚拟货币相关刑事文书数量最多的是河南省(12.3%),其次是湖南省(10.6%)、浙江省(9.2%)。
此外,基于知帆安全团队收集的媒体公开披露的2022年已破获虚拟货币案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报告》对2022年已破获的虚拟货币典型案例做了盘点。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各类虚拟货币相关案件190余起,其中有部分案件公布了涉案金额,此部分已破获虚拟货币案件总涉案资金流水达1064亿元。福建、湖南、浙江报道的涉虚拟货币案件最多。在2022年,已破获虚拟货币典型案例包括虚拟货币诈骗、洗钱、传销、盗窃、赌博。
近两年,区块链上的非法活动情况依然活跃,虚拟货币交易本身有着跨国性的特点,在强监管、严监管下,所有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无法在境内运营,并停止对境内用户提供服务。然而随着境内交易所纷纷选择出海,一批服务器设在境外、但能够在境内登录的虚拟货币交易所依然被大众使用,仅凭境内禁止平台交易已无法有效阻止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运行。
2022年虚拟货币跨境资金总流入1755亿美元,总流出1842亿美元,Q2季度季度虚拟货币跨境资金流动最为活跃,流入和流出金额均为最高,流入637亿美元,流出560亿美元。相较2022年上半年,2022年下半年资金流动有所下降,Q3季度季度的流入金额和流出金额均为最低,流入310亿美元,流出346亿美元。
根据数据显示,虚拟货币跨境流入资金从2021年的3154亿美元下降至1755亿美元,同比下降44.3%。虚拟货币跨境流出资金从2021年的3076亿美元下降至1842亿美元,同比下降40.1%。
由此可见,无论是流入还是流出,2022年虚拟货币跨境资金整体资金规模相比2021年都有所下降。
2022年,区块链和虚拟货币行业未能延续2021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上一轮虚拟货币行业发展的DeFi、NFT、GameFi等热点概念不同程度的遇冷,行业内部没有新的概念和引擎出现;另一方面,虚拟货币市场内部高杠杆、资金挪用等情况积累的系统化风险在熊市爆发,由Luna、三箭资本、FTX交易所等项目或机构爆雷影响了行业内的投资者和参与者的信心。
关于2018年至2022年区块链安全事件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发生了223起安全事件,相比较2021年(206起)上升8.3%。在过去五年中,区块链安全事件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从DeFi协议中窃取资金的持续增长。DeFi协议由于代码开源可以被网络犯罪分子研究寻找漏洞,特别容易受到攻击遭受损失。自2020年开始,DeFi类项目被盗资金所占比例稳步上升,DeFi成为黑客攫取资金的摇篮。
2022年Q2季度区块链安全事件数量最高,为73起其次是Q1季度,为57起。Q3季度数量最低,为43起。
在损失金额方面,由于2022年虚拟货币市场受到熊市的影响,整个市场虚拟货币价值下跌,2022年全年区块链安全事件损失累计金额为33.27亿美元,只占2021年的3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损失金额中并不包括Luna、FTT等因市场动荡而崩盘损失的资产。其中Q1季度季度损失金额最高,达到12.8亿美元,Q3季度损失金额最低,为4.88亿美元。
2022年合约漏洞类型的区块链安全事件数量占比最高,占比33.6%,诈骗事件数量占比26.9%,排在第二,合约漏洞和诈骗成为最主要的区块链安全事件类型。
2022年损失金额最高的区块链安全事件是合约漏洞类型,高达17.62亿美元。其次是私钥泄漏类型,为7.35亿美元,诈骗类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整体损失金额偏低。
2022年损失资金主要在BSC和ETH上,一方面因为这两个链很受欢迎,其用户基数大、转账速度快、协议丰富,成为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混币平台是黑客转移资金时的首选,小到几十万美元大到上亿的虚拟货币被盗后,都会有黑客将资金转入混币平台混币,而许多混币平台都在这两个链上运行。
《报告》显示,Web3.0的需求将越来越被关注,NFT、GameFi、DeFi 和智能合约应用将延续增长趋势,并在2023年继续寻找合适的市场产品契合点,努力来提高其可扩展性。

关于知帆科技和知帆学院

知帆科技成立于2017年7月,是国内最早专注于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的安全公司之一,也是最早提供虚拟货币追踪服务的专业公司,截至目前,知帆科技已与全国数百余家公安机关建立合作,利用核心技术能力对区块链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帮助公安等监管机构解决涉虚拟货币相关案件查证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上千次,协助侦破数十起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涉虚拟货币案件,总涉案金额超一千亿元。
知帆学院由公安情报与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指导北京知帆科技有限公司创立,致力于应对犯罪升级,服务情报信息技术。
赠阅活动仅限公检法等执法人员参与

知帆科技 -- 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专家

//有收获的话,点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