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届文博会,我的遗憾格外多|锐视角

郭保瑞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06-27


当我的同事何王子彧,跟我“显摆”樊锦诗在《我心归处是敦煌》扉页上的签名时,我就知道,这届文博会,我的遗憾会特别多。



果然,第二天,这位“四字妹妹”,又约了迟子建一起去逛文博会。


5月下旬,文博会和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联袂登场。深圳媒体人也度过了繁忙的一周。


老黄历是提不得了,独家专访“敦煌的女儿”长达50分钟,跟当下知名作家一起逛文博,这种“待遇”,我这个从业近二十年的深圳“老记”兼“文艺青年”,从来没有享受过。


嫉妒归嫉妒,“待遇”背后,有时代机遇,也有个人努力。


95后“萌妹子”与“猛妹子”的合体——何王子彧身上有股发自内心的冲劲、韧劲。


让我来“复盘”一下这场最初被拒绝的采访——


当樊先生,听到一个年轻深圳女孩,特别兴奋地讲述莫高窟第158窟释迦涅槃像时,会不会猛地一愣,暗叹现在年轻人了不起,欣喜敦煌艺术魅力长盛,欣慰自己60年来辛苦值得?


所以当这位耄耋先生,面对年轻女孩“如果有来生还会选敦煌吗”提问时,才会深沉地吐露心声:“如果有来生,我还选敦煌。”(点击阅读:深圳卫视独家专访樊锦诗:如果有来生,我还选敦煌



再往深一点、大一点讲,媒体人的机遇,又与深圳这座城市分不开。我们只不过在大鹏开始翱翔时,努力与其一起振翅。


今年是深圳建市45周年,2024深圳设计周期间发布的最新城市形象片中,“深圳人”插上科技的翅膀,站上深圳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跃起、高飞、翱翔。


回望深圳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一次次跃起、高飞、翱翔的过程:


1999年作别荔枝节,办起了高交会,“中国科技第一展”由此诞生,深圳也在“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浅滩”上,起跳跃向高新技术产业“蓝海”;2004年,在“文化沙漠”的讽喻中,构建“文化大IP”文博会,孕育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文博会自创办以来,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等不断攀升,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自2023年始,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与文博会组成“文化搭子”,两场国家级文化盛事,为深圳带来了“泼天”顶流,为深圳文化产业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今年,文博会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数更是再创新高,主会场单日参观人数首次突破14万人次。


其实耄耋之年的樊锦诗,已经是第二次亮相文博会和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去年,在第十九届文博会期间,她就曾亲手接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为其颁发的奖牌,这是对她在莫高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一份肯定。


来看看这位老人,对深圳的评价吧。面对深圳卫视的镜头,樊锦诗说:“这次一看,我说深圳很了不得,文博会办了20届了。我说这不能小瞧深圳!”


我想,是深圳的择一事久久为功,打动了“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的樊先生。


最后必须说,通过这届文博会看,深圳其实也有很大的遗憾。


“宝总”也来到了深圳——不得不说,胡歌、吴京、陈丽君、常宏基等一众“顶流”汇聚深圳文博会,古今中外老少共冶一炉的文化图景,也让文化传承和创新,再一次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为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视剧《繁花》为什么这么火?


除了王家卫导演的风格魅力,游本昌、胡歌等演员的精彩演绎,背后不得不提的是其原著小说《繁花》。


《繁花》是上海本土作家金宇澄创作的长篇小说,是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文中人物一句一语都是说的上海话。


由此我想说的是:上海有金宇澄,哈尔滨有迟子建,深圳什么时候有一位扎根这座城市的“茅盾文学奖作家”啊?深圳什么时候有自己的《繁花》啊?


金宇澄在小说中写道:当今世道,不要去想,只要去做,人人不可以小看,一不小心,就是大户。


迟子建也说,深扎入自己的泥土里,在自己的天地当中,书写不一样的世界,最终都可以如小溪汇聚成河流,呈现出雄壮之势。


谨以上面这两句话,留给“何王子彧们”,更留给深圳。


主笔 / 郭保瑞
编辑 / 王海苹
审校 / 毛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