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课堂 | 用声音创建一个世界

充满热爱的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2024-03-26



想象一下,如果《奥本·海默》的对白没有声音;


如果你观看电影时,常伴有噪音出现;


如果一部影视作品去掉所有环境音和背景音,将会是怎样的效果?


当我们沉浸在光影的世界时,也许往往更加专注于画面,却将声音的存在习以为常。但一部影视作品的诞生,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通常是相辅相成,幕后的声音“工程师”同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因有了他们的精心“建造”,才能使一部银幕作品得以完整呈现。


在川影有这样一堂关于声音创造的课程,今天跟随川影电视学院《影视声音创作》课堂,看看如何用声音创建一个世界。


川影电视学院《影视声音创作》课堂


川影电视学院《影视声音与制作》课程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同学的必修课之一,通过对于影视声音创作的理论常识、专业设备、工艺流程的讲解,助同学们掌握影视声音设计的理念、录制、编辑和混音技巧,以及影视作品创作中声音创作的基本方法


课堂上,同学们踊跃提问


影视声音创作的工艺流程会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项目,来决定其制作的繁简程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董昊老师介绍,本学期主要训练大家对于语言、音乐、音效三大要素的完整制作流程,同学们将分为不同的声音制作小组,完成同期声练习、ADR自动对白替换(对白补录)、音效录音(拟音补录)、混音制作(初混和终混)等内容。


小组成员给董昊老师观看选取的影视片段

声音制作小组在录音棚内完成影视片段录制



#01

拟音魔术师,用杂物让你“声”临其境

——音效录音(拟音补录)


一根吸管、一双筷子、一个键盘、几本书、还有调味罐和装满水的杯子……


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几个人正专注地盯着面前的显示器,用手上的“杂物”在麦克风前紧凑地摆弄着。他们正在完成的是音效录音(拟音补录)环节。


音效录音是后期录音的核心工作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把因拍摄条件所限,无法同期录下的各种音效,通过各种各样的拟音道具创造出来。包括衣服的摩擦声、窗外的风雨声、角色打斗的拳脚声等。


拟音现场


此时,显示器上正在播放的是影视片段《搜索》里的一场对峙戏。


当屏幕中的演员把物品用力摔向墙面时,拟音同学拿起调味瓶敲击不锈钢盆的背面,制作出物品击打墙面的声音;当画面一转,两位演员来到电脑前修改文稿,拟音同学则用手同步敲击键盘,制作出打字的声音……


拟音现场


“拟音部分我们主要选用了扑克牌、键盘、木棍、泡沫纸等道具。”影视片段《搜索》的声音组长、22级广编4班的李其峻说,在拟音环节营造出理想中的声音效果,这非常考验拟音同学的即时反应和发散思维


影视片段《李雷和韩梅梅》


不同的道具、不同的组合、不同的使用方法,产生的声音截然不同,它所传递的信息也有所差异。22级广编4班的徐鑫瑞同学讲述,在影视片段《李雷和韩梅梅》中,为了真实还原人物碰撞的声音效果,他们选择了用装满书和厚衣服的书包作为拟音道具,用手拍打书包,模拟出球场上两人碰肩庆祝的音效。


拟音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就能完全掌握的,它非常讲究实践。通俗来讲,更像是‘师傅带徒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董昊老师给大家生动讲解,比如一些经验丰富的拟音师,工作室里会收藏很多莫名其妙的“小玩意儿”,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但对于拟音师来说,则可以运用这些东西做出非常出人意料的音效或是氛围音色,这需要依靠大量的实践去摸索、去总结经验,这也造就了拟音师这个岗位的稀缺性,他们更多的像是“幕后英雄”




#02

用声音雕刻情绪,再现真实情景

——  ADR自动对白替换(对白补录)


“一,二,三,配音准备,开始录制。”


“我演得好不好?”(配音台词)


“咔!听一遍。”


22级广编4班的杨婧为角色贾晓玲配音


一面透明玻璃墙,连接起信号两端。录音棚内,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ADR自动对白替换(对白补录)。


ADR(Automated Dialogue Replacement)自动对白替换,即后期配音,是指一种在声学条件良好并可控的环境下录制对白的方法。当现场收音质量不佳,或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时,剧组会安排演员、录音师等工作人员,重新录制与画面匹配的对白或声音,还原银幕上的情境。


董昊老师帮助配音同学调节话筒,现场指导录制


棚内的这组同学选择的影视声音片段是《你好,李焕英》。“语气中要带点含笑的感觉,声音再稍稍往回收一些。”声音导演给出信号,让配音同学调整状态,找准影视片段中的台词风格和情绪特点。


董老师在一旁观看指导,补充讲解到,台词部分的配音设计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学历、身份背景、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和说话方式等方面着手分析这些因素都将决定着人物独有的音色、音量、情绪、声音的饱满度,以及语气习惯等。他告诉同学们,配音过程中要将本人代入角色,学会用声音雕刻情绪,还原真实场景


22级广编4班的王馨宁为角色李焕英配音


ADR语言补录环节,除了根据影片风格设计台词风格外,还需要提前明晰整个片段中,人物所处的场景和情绪发生的转变


影视剧《云水谣》片段模仿



#03

操纵音频空间,打造“听觉”艺术

——混音制作(初混和终混)


如果把声音素材比作“配菜”,那么混音就像是在“炒菜”。


混音制作的目的在于调和所有声音元素的比例、层次关系、以及节奏感,带领观众在声音中旅行,与视觉元素一起讲故事,从而让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电影《让子弹飞》片段模仿


在混音制作中,该如何营造恰到好处的空间感?


声音的空间感与声学基础知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响’息息相关。空间越大,混响越大,声音空间感就越强。”董昊老师给同学们举例讲解,在不同的影视剧场景中营造空间感,首先需要根据画面当中的空间大小来做判断,其次是根据场景中的景别来做判断,例如全景和近景的空间感就有明显差别。


短片《不辞之别》3分钟成片展示


谈及声音创作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董老师提到,在我国八十年代,曾有一些观点认为声音是从属于画面的附庸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声音配合画面。但声音作为影视剧中本该占比50%同等重要的工作,应该受到行业的重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转变观念,也需要更多的声音从业者和教育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推动


无论何时,一部影视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所有幕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希望川影学子通过课堂实践了解声音工作者的不易,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创造热情,让更多人感受到声音世界的无穷魅力。


*文中影视片段只用于教学使用,侵删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出品  ——【原创作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者 | 牟雨含
图 | 李卫国 池文君编辑 | 陈熹复审 | 尹丹
终审 | 余乐欢迎投稿cyxctzb2020@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