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位肆意撒泼的“疯女人”,拼命想保护她的孩子却伤害他最深

2017-04-13 @ 60分妈妈月华

你好,我是月华

畅销书作者 + 儿童心理咨询师

想要孩子身心灵更健康学习更出众

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 文 = 60分妈妈月华 -

私人微信:lsfmmyh02


昨天偶然在手机上看到一个视频,当场就把我惊呆了!先上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92ugdww6&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视频的过程中,我真的很火大,尤其看见她欺负小姑娘那一段,真的很想收拾她,一个成年人怎么可以这样肆意撒泼、肆无忌惮地欺负一个这么弱小的女孩呢?即使是在保护孩子的名义下,这样的行为也不允许。


但是我对这位妈妈也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同情,她的情绪背后应该隐藏着巨大的创伤。这个事情的引子应该燃起来她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的某种痛苦,所以她的情绪才会完全失控。


接下来我结合具体场景,深入地为大家剖析这个妈妈的情绪背后隐藏着什么,她这样疯狂会给她的孩子和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视频中,一开始, 紫衣服的妈妈就一脸气愤的拎着自己娃,一边跟旁边穿着黑色花衣服的妈妈数落:“她从我们家孩子身上踩过去的!”


这个时候她的情绪还能接受,大家应该都挺心疼她家娃的。看见别的孩子从自己娃身上踩过去,当妈的都会激动,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但黑衣服妈妈的态度挺好的,她赶紧让女儿过来道歉。这是一般妈妈在发生冲突时的正常反应,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听见别人道歉,就已经释然了。


但随着黑衣服妈妈态度的变化,紫衣服妈妈的话语变味了,她说:“我忍了她很久,我不受这个气”,并指责黑衣服妈妈怎么教育孩子的?


这里语言的变化很有意思,如果小女孩只是无意中踩了小男孩,那么她的“我忍了她很久”这句话从哪里来呢?她直接把小女孩的行为等同于“受气了”,小朋友见无意的推搡很正常,何来受气呢?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她,眼里看到的不是当时当下的场景,不是事情经过的本身,而是受气!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受气?就是自己被欺负却又无力保护时才会受气。现实场景中,没有人欺负她,所以,让她受气的,是她记忆深处的某一份痛苦,可能是童年的她被欺负后的忍气吞声,也可能是童年的她因为犯了类似的错误,被自己妈妈责罚。


她的童年应该有被欺负的创伤,所以她内心积累了很多的怨恨。看见自己的孩子被踩时,曾经积累的痛苦都释放出来了。


她从小女孩身上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自己扮演的,应该是童年时那个会用同样态度对待她的妈妈。自己内心那个长期压抑,被责骂的小孩,让她觉得受了很多气。


这样的情绪下,就不难理解当小女孩过来时,她为什么会彻底被激怒了,对着小女孩大嚷:“你给我道歉!道歉!”了。


这个时候的她,疯狂已经完全取代了理智,她会冲着小女孩厉声追问:“你是不是从我儿子身上踩过去的?你是不是从我儿子身上踩过去的?”


小女孩吓都吓死了,哪里还敢说话,在黑衣妈妈护住孩子及老公上来相劝后。紫衣妈妈更加厉声责怪小女孩:“你妈妈是怎么教你的?我儿子的骨头软,一岁多的孩子。”


大家仔细看,黑衣妈妈越是好事好气解释,她老公越是劝她要冷静,她情绪越激动。最后甚至一把把小女孩抓过来,大嚷:“道歉,道歉。”发疯般地去推搡小女孩。



这个时候的她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了。这时的她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教训那个小女孩,实际上她教训的,可能是记忆深处那个犯了错却不肯道歉的自己。


或许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每次当她无意中伤害到弟弟时,就会被妈妈狠狠责罚。


当黑衣妈妈保护住女儿,为了女儿低声下气地对她说:“对不起”时,她的心再一次被深深激怒。黑衣妈妈的道歉彻底激发了她的愤怒,曾经的她在犯了类似的错误时没有人保护她,曾经的她遭遇类似的无意识的伤害时一定会被疯狂打骂,强迫道歉。


她在黑衣妈妈身上看到了一个“好”妈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孩子的,黑衣妈妈的“好”更加衬托出她自己的“坏”,这份领悟更加深刻地刺痛了她,她内心的愤怒被彻底激怒了。


她偏执地又拉扯小女孩,要求小女孩必须向她儿子道歉。她之所以这么疯狂的对待小女孩是因为她能从小女孩恐惧的眼神中获得控制感,这样力量悬殊的对比可以让她获得安全感,得到满足。


这个时候的她,不是一个成人,而是一个小女孩,通过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对象来发泄内心的黑暗与怨恨。


这个时候她的所有行为早已背离了她最初保护孩子的初衷,她的儿子因为害怕,因为觉得自己让妈妈生气了而吓得大哭起来。小女孩也吓得大哭起来。


儿子的哭声唤醒了她,有那么一瞬间,这个妈妈是有一点点醒悟的,这份醒悟带来的是深深的后悔和自责。极度的自责与羞愧让她无地自容,她急切地想要逃开,她急切地想要掩饰自己内心的邪恶。


这时,她内心的痛苦迫切地需要再找一个发泄口。于是旁边准备过来劝架的另一位妈妈成了被攻击对象,紫衣妈妈发疯一般去撕这个好心的劝架者。



她把所有对自己的愤怒、对自己的厌恶都通过这位劝架者发泄出来,她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被愤怒控制住了情绪,整个行为完全失控。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人会有的表现。在她疯狂的背后或许是严重的产后抑郁。


在她极端愤怒的情绪之下,隐藏的应该是一个深深孤独、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灵魂。


她的暴怒是用来掩盖软弱的,她的疯狂或许只是为了拉拢与讨好她的老公。


大家会发现,每次她老公越劝她,她的情绪就越激动。这其实也是她寻求关注的一种方法。她希望老公认同她,她希望老公与她站在同一个立场,她希望老公帮她一把,帮她出头,保护她和儿子。


但是老公不理解,老公只会劝她冷静,老公只会好言相劝,这让她更加愤怒,用更加疯狂的行为来刺激老公,希望得到老公的认同。


可惜,她越是用这样的方式寻求支持,老公把她推得越远。站在老公的角度,只会认为老婆怎么可能这么不可理喻,怎么可以这么不讲道理,在这样的认知下,老公怎么敢靠近她呢?


两个人都变成了婚姻中的受害者。老公感到莫名其妙,而她更是对婚姻、对家庭感到失望,感到伤痕累累。愤怒中的她感受到的是孤独,是被全世界抛弃的绝望。冷静下来的她感受到的是所有人的攻击。


但她老公、自己都不是受伤最深,受伤最深的另有其人。


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是那个小女孩。我不否认,小女孩在这个事情中有被吓到。这份创伤需要适当处理。但是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女孩的妈妈给了她很好的保护。


刚开始小女孩妈妈或许没太反应过来,小女孩感受到了满满的恶意,会感到害怕。但是身边人提示后,妈妈马上及时的出手把她拦在身后,努力保护她,妈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疯女人”撕扯,在女孩被吓哭后,妈妈及时地把她搂着怀里进行安慰。妈妈这些温暖的举动都会给小女孩留下“妈妈会保护我”的正面暗示。这反而会让小女孩留下温暖的记忆,让她感受到妈妈的爱。



对孩子来说,最关键的是自己妈妈的态度。所以紫衣妈妈对小女孩的伤害是有限的,只要女孩妈妈耐心的接纳、安抚一段时间,这些恐惧都会消散。


紫衣妈妈真正伤害到的,是她极力想要保护,不能忍受别人一点点欺负的儿子!


孩子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是非曲直,他们不懂得辨别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们只会通过妈妈的态度来认识世界。当他亲眼目睹妈妈暴怒的时候,孩子内心的反应是:“是我不好,我让妈妈生气了!”


当他哭起来后,他看到妈妈不是过来安抚他,而是更加生气,愤怒升级,孩子就会认定:真的是自己不好的行为引发了妈妈的暴怒。孩子更害怕,更加不知所措。


孩子就会害怕类似的场景,越害怕,越手足无措。而孩子的手足无措又会激发这位妈妈的愤怒。于是,她和孩子的模式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孩子才一岁半,在他的成长中,将要面对无数类似的争执,被打、被踩、被抢玩具……这都是很正常的争执。


每一次有类似的场景发生时,妈妈都会暴怒,会跳出来,孩子就会特别害怕。一旦害怕,他就没有勇气打回去,没有勇气把玩具抢回来。这能眼睁睁地任由别人“欺负”。


这看在妈妈眼里,就会愤怒、绝望:我为什么养了一个这么懦弱的儿子!我儿子为什么这么软弱无能!


而妈妈越是愤怒,孩子越不知所措,孩子就会越来越懦弱,他就永远也没有力量成长为他自己。母子间就在不断的失望、怨恨中畸形共生。


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又哪里会幸福呢?


这个妈妈既可憎,又可怜。不知道她冷静下来,看到自己疯狂的视频以后,会有什么感觉。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继续用这样的态度生活,等待她的将会是更深的痛苦,甚至家庭的毁灭。如果她老公真心对她好,这时要做的,是赶紧带她看心理医生。


身为孩子的妈,我们或许可以指责这个疯狂的女人。但更需要通过这个事情知道:带孩子出门时,妈妈最重要的责任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任由别人指责孩子!教训孩子。孩子犯了错,该道歉道歉,该批评批评,但这所有的事都只能妈妈自己去做。


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别的大人批评数落孩子。如果别人欺负上门,尽自己最大的责任保护好孩子!让孩子知道,当她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当她被比自己强大的人欺负时,妈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保护她!妈妈永远是守护她最坚强的力量!

拓展阅读

点击下面的标题直接查看


  • 金星育儿经:”孩子被打了,那你就打回去“;但打回去or告老师真的有效吗?

    推荐理由:很多父母面对孩子被欺负时会有的态度:我不教孩子主动打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允许孩子被别人欺负。所以当孩子被别人欺负却不懂还手时,家长往往会很生气,有的家长甚至会冲上前去,责怪孩子,甚至大声呵斥孩子“打回去”!但如果孩子不还手,真的是懦弱吗?打回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告诉老师就能解决问题吗?


今日留言互动-


如果你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无意欺负,你会怎么做?

(月华与大家一起探讨)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可以读到月华在之前所写的30篇亲子教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

——END——

畅销书作者儿童心理咨询师

公众号ID:liushifenmama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