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以为你在陪伴,其实你在毁掉孩子的独立

夭夭 60分妈妈月华 2017-05-02

 月华说

夭夭是我的一位朋友,身份是位新媒体运营总监,同时也是90后辣妈。我发现,这家伙经常抛下老公和2岁的儿子跑出去交朋友、听讲座,要不就是随时出没在作者群里吐槽、讨论选题。


新媒体运营总监的每天工作任务其实非常繁杂,甚至可以说全年无休,但很少见她以个人理由请假或者拖延,我甚至还经常在大半夜收到她鬼一般的信息,我估摸着,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独立、不粘人的良心宝宝。


她特别重视培养儿子的独立性,每看到分离困难、黏人的熊孩子,白眼就能翻到天上去,极尽吐槽之能事。但你要是一位她和儿子相处特别疏离,那你就错了,她与儿子的关系却又是那么的亲密。我们两人讨论时,她决定写下她的陪伴心得,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你以为你在陪伴,其实你在毁掉孩子的独立

Written by 夭夭


前两天,我把小朋友丢给妈妈,跑去和老公去玩了一圈。好容易丢开熊孩子,过过二人世界,臭美嘚瑟地发了条朋友圈,结果是这样的~ 


蓝后,我就把他们屏蔽了......

 

港真,朋友圈里的评论绝对是最好的试金石,比发红包啥的靠谱多了。


那些说我们不陪伴孩子,出去浪的人啊,且不重复“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这句名言了。

 

单是给自己的生活留白,留出一段时间来经营夫妻关系,没事儿从爸妈的岗位上翘个班出来做对小情侣这件事儿,就草鸡有意思。

 

毕竟,偷来的时间才最宝贵,偷来的约会才更值得珍惜嘛。



而且,我家这个画风清奇的美宝宝,也压根就没有想过我。虽然想象里,他会眼泪汪汪坐在门口成为一尊“望母石”。事实却是:我在每个无聊的排队时间要跟他视频一会,或者发现好玩的东西要和他分享的时候,他都只是一脸高冷的凑过来叫一声“妈妈”,蓝后就走了......


被叫的次数多了,就一脸不耐烦地说“妈妈,我在画画/玩球”,潜台词就是,你别打扰我了。


回家以后,小盆友兴高采烈地奔过来,还不知从哪里学来一句“休息休息吧~”把我感动地一把老泪都要飙出来了。


可是亲亲、抱抱5秒钟后,他就专注地拆礼物去了,除了几句“谢谢妈妈"外,再没多废一句话。



有这么个高冷的熊孩子,我经常会自我怀疑他是不是我亲儿子,是不是爱我......


但是我之所以能够把他丢下出去浪,就是因为他能足够地独立、不粘人啊。


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你的头等大事


一向觉得通过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学会独立、专注地做一件事,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堂必修课。

 

蒙特梭利女士就指出:

 

“在儿童教育中,成人要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协助者,而不是教导者的角色。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发展、进步及遇到的问题,然后决定给孩子提供协助的方法、时机,避免无端地干扰孩子。”

 

但是现实里有很多熊家长,却总是不断地去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要用积木搭一个小火车,横向排列,他非要指导孩子纵向搭一个高楼;


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玩小车,他非要拿一本书来给孩子讲故事;


孩子安静地玩了五分钟没有理他,他就非要凑上去亲亲孩子脸蛋,摸摸孩子头发,表白“我有多爱你。”

 

拜托,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就不要在孩子面前怒刷存在感,破坏他的专注力了,好咩?




在孩子的脑海中,积木可以做成城堡还可以做成吃月亮的梯子甚至可以变身龇牙咧嘴的抽象派大恐龙,你那体制化又僵硬的思维揣摩的来嘛?

 

还不如闭上嘴巴,让他发挥想象力、独自工作,给你打开一个神奇的世界。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什么东西对孩子好,并打着“为你好”的名义,粗暴地干涉孩子。

 

“你都玩这个玩具20分钟了,有什么意思,玩这个吧......”


“你画的不对,树是绿色的不能用这个颜色......”


“这个曲子昨天练过了,我们换一个.......”


花费金钱、耗费精力去为孩子选择玩具、选择课程,却又一次又一次的干扰他的专注力、打压他的想象力。等孩子长大成一个普通、乏味的人,又来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想象力,你就是“父母皆祸害”的活体代言人。

 

儿童有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和秩序感,不去干涉他,将自以为是的“暴政”搁置一边,就能看到孩子崭新的一面。


”陪伴质量“和时间长短真没多大关系。


 很多人将陪着当成了“陪伴”,以为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够长,就是好的陪伴。

 

和他一整天待在一起,你玩手机、他看动画片,这不是真正地陪伴;


陪他出去玩,不断地去“教育”他、“教导”他,还要逼他回家以后写日记、画下一天的经历,这也不是真正地陪伴。

 

1、真正的陪伴是倾听、观察,而不是“教导”。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爱的意愿的本质,是一种关注。


如果都不能百分百去关注、倾听自己的孩子,怎能培养出一个有安全感、又独立的宝宝?

 

陪伴他的时候,只需要去观察、倾听他,而不要做自以为是地一个“教育者”。孩子需要你时,第一时间给他回应,不需要你时,就安静的在他身边观察他。


还要了解他不同敏感期的表现,顺应他的成长规律,不管他做了什么傻事,都不要粗暴地去干涉他。


我家宝宝刚刚两岁,特别痴迷于“归位”这件事情。


带他去玩的时候,他最喜欢做的就是把散落各地的玩具捡起来、放好,和其他小朋友相比起来,特别傻、特别二。但我知道他正处在秩序的敏感期,虽然感觉丢脸,也不可以去干涉他,只是看着他搬过来搬过去。


如果我去粗暴地干涉他,让他不能好好度过这个敏感期,长大后,他就会用“强迫症”、“洁癖”等种种问题来弥补这个敏感期的缺失。


2、陪伴质量越高,宝宝就越独立


我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是倒数第一,可是每天陪小宝散步就要走几千步。


被手机绑架的我,如果陪他的时候也拿着手机,就会不停地发信息、回语音;如果这时他在旁咿咿呀呀说话,我还会嫌弃他打扰我的工作。这样的陪伴,对我俩都是折磨。

 

所以陪他出去玩的时候我就会把手机丢在一边,全心地陪他玩、感知他的世界。等回家以后,就告诉他“妈妈要工作,你先自己玩一会或者去找姥姥。”

 

然后我就会得到相当长一段安静的独处时间,来专心处理自己的事情


有时回头看他一眼,就会发现他在认真地在玩玩具,画画,或者自己翻着绘本喃喃自语。感觉到我看他的时候,抬起头叫一声“妈妈”,就又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3、陪伴质量越高,分离越容易。

 

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陪伴质量越高的父母,和宝宝分离就越容易。


因为宝宝知道,爸爸妈妈过一会就会回来,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不会惧怕分离。


我家宝宝七八个月的时候,我就经常和老公溜出去看电影、吃东西,但我们每次出去的时候并不会刻意避开宝宝,而是大方和他说再见。他虽然懵懂,但是相信我们一定会回来,也就不会哭闹。


如果是每次都悄悄溜走,宝宝没有心理接受过程,反而会更不安、更吵闹。“总是被恐吓”我不要你了”的宝宝”,也会特别惧怕分离。

 

对产生“分离恐惧”的宝宝,父母更要多“陪伴”,多给他的储爱槽里储存爱、储存安全感,不要怕宠坏他,更不要怕陪他越多他越黏人。

 

没有被“爱”坏的宝宝,只有“缺爱”的宝宝。


宝宝得到的爱越多、得到的陪伴越多,就会越独立、越不黏人。


也只有高质量的陪伴,才能真正让孩子得到滋养。在高质量的陪伴中长大的小孩,会充满好奇地去探索新奇的事物,自信满满的去做事情,不畏惧、不恐慌、不自卑、不胆怯。

 

并且,善解人意地宝宝知道父母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无聊的应酬、泡沫剧上,他们才不会扼杀你全部的时间。


有数据研究,每天1小时的全身心陪伴,就能让宝宝感觉到自己是在真正被爱,他们就会满足了(看人家多体贴)。

 

如果你连这1小时的时间都不愿意给他,那他就会通过黏人、哭、不自信种种做法来吸引你的注意力,夺回属于他的爸爸妈妈咯。

 

所以,如果我家宝宝需要我陪伴他,过来黏我的时候,我就会赶紧放下手头事情陪他一会。


就算为了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心全意地陪伴他这件事儿也是只赚不赔呐。


本文作者夭夭,微信公众号Queen主义(id:Queenzhuyi)运营总监,60分妈妈月华获授权转载


最后月华也要给自己做一个小广告,我的新书《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已正式开始发售。

相信本书能为众多正处于育儿焦虑期的妈妈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现在购买能拿到特别超值版(具体超值在哪卖个小关子),月华请大家多多支持哟,想购买的朋友,长按下方二维码或是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就能购买(出现跨平台支付字样是因为微信公众号设定,请大家放心购买。如依然无法购买,建议你可以在电脑浏览器中进入当当网购买,搜索我的新书《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

另外,有些前期已经购买本书的读者表示迟迟没有收到书,月华要先在这里郑重向大家说声抱歉!因为当当网系统配送的问题,所以有部分读者的书要到6月中旬才能到达你们手中,让你们等待实在抱歉!也谢谢大家的耐心和信任,我一定用更多使用的育儿文章回馈大家!

——END——

60分妈妈月华


国家级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

小儿推拿推广人

儿童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liushifenyuehua

邮件:liushifenmama@qq.com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