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锂电池行业深度报告:景气度全面向好,政策发力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报告出品:中国银河证券)

一、锂电池市场空间长期向好

(一)新能源车价格战收官,需求爆发指日可待

2023 年伊始,特斯拉率先打响价格战。1 月 6 日,特斯拉下调旗下 Model 3、Model Y 国 产车款价格。其中,Model 3 降价 2 万-3.6 万元,降幅 5.7%-13.5%,Model Y 降价 2.9 万-4.8 万元,降幅 9.6%-13.4%。此次调整是继 2022 年 10 月后的又一次国产车型全系降价,且降价 幅度历史最大、降价后产品价格创历史新低。

特斯拉海外市场同步降价。2023 年 1 月 6 日,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市场同步下调价 格。一周后,美国、欧洲市场官宣降价,其中挪威市场降幅最高,达 23.1%。销量压力之大 可见一斑。

“以价换量”策略奏效,逆转全球销量颓势。2023 年 1 月,公司财报电话会披露,降价 后新增订单几乎是生产速度的 2 倍。自 2022 年 10 月实行降价策略以来,特斯拉全球销量节 节攀升,22Q4/23Q1/23Q2 公司全球销售 405,278 辆/422,875 辆/466,140 辆,同比增长 31%/36%/83%,其中 23Q2 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鲶鱼效应”倒逼新能源车品牌跟随。1 月降价后,特斯拉主销产品价格带下探至 25 万元附近,对相同档位的车款产生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倒逼其他品牌车企跟随降价。比亚 迪、问界、小鹏等车企迅速反应,降价平均幅度在 10%-13%之间,最高降幅达到 30%。

迫于库存压力,燃油车加入混战。5 月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汽车 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国六排放标准 6B 阶段将从 7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届 时将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该标准的汽车。据中汽协报告,截至 1 月底,不满足要求 的库存车辆超过 189 万辆。在如此之巨大的清库存压力之下,燃油车企加入降价大军,并且 促销力度更大。东风雪铁龙 C9 直降 43%,奥迪、宝马等豪华品牌部分车型降幅超 10 万元。

降价助力新能源汽车销量强势复苏。尽管存在燃油车抢销量等不利因素,但新能源车降 价带来的促销量效应依旧明显。据中汽协数据,降价高峰期 2 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28.7%, 历史首次出现 2 月环比正增长,完全逆转 1 月同环比双降的颓势,同比增速亦高达+57.3%。新能源车销量在后续 3 个月稳步增长,同比增速均超过 30%,2-5 月同环比增长均优于燃油 车,降价带动的销量复苏明显强于燃油车。

本轮价格战收官。首先,新能源汽车降价的车型数量和幅度逐步缩小。第二,据中国汽 车报披露,国六 A 车型库存大规模出清基本完成,后续无强降价动力。再者,车市逐渐进入 三季度销售旺季,销售策略以及促销手段也会相应做调整。政策暖风频吹,开启新一轮黄金增长期。政策组合拳从基建、优惠、免税三大维度,试 图加速开启下沉市场通道,预计将有效带动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起到正面积极作用。1)基础设施方面,5 月 17 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 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 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 充电桩“乡乡全覆盖”。5 月 19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的指导意见》,提出 2030 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 电基础设施体系。2)消费优惠方面,6 月 8 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安排“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6 月 15 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 《开展 2023 年新能源下乡活动的通知》,于江苏惠山、海南琼海、湖北荆门三地同时启动, 首批下乡车型近 70 款,覆盖 10 多个地市县。地方政府也适时出台刺激政策。西安 3 月发布 《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提出 9 万元以下补贴 2000 元,9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补贴 4000 元,20 万元以上的补贴 6000 元。3)税收减免方面,6 月 21 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 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明确 2026 年前新能源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27 年前减半征收购 置税。与此同时,新能源车企积极发布新车型,产品覆盖全价格带,续航优化、智能化加强大 幅提升产品力,较燃油车已具备明显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在高质量供给和利好政策的双轮 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

(二)销量基本盘看比亚迪和特斯拉

比亚迪销量一骑绝尘。乘联会统计,比亚迪 2023 年 1-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92.3 万辆, +84.2%;5 月销量 22.1 万辆,同比+94%,单月及累计销售市占率均达 38.1%,龙头地位稳 固。乘联会统计,2023 年 1-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前 10 的车型中,比亚迪占据半壁江 山,王朝系列 4 款入选,秦/宋稳居前二;海洋系列海豚排名第四,同时新款潜力车型海欧上 市后第二个月 5 月单月销量即达到 14,300 辆。

第二梯队竞争激烈。特斯拉中国 1-5 月销量 22.0 万辆,市占率 9.1%,低基数影响下同比 提升 2.1pcts,环比微降 0.5%,整体发挥稳定。

广汽埃安

累计销量 16.6 万辆,同比+111%,增 速仅次于

理想汽车

。主要由于宏光

MINI

销量增速下滑,

上汽通用五菱

累计销量 14.8 万辆, 同比-10%。乘联会统计,2023 年 1-5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前 10 的车型中,特斯拉、埃安 分别有两款车型入选,其中 Model Y 稳居第三,宏光 MINI 占有一席之地。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者,随着海洋/仰望系列的持续推出,产品逐步覆盖全价 格带,蝉联中国销冠难度不大。比亚迪 2023 年销量目标 400 万辆,预计中国市占率有望冲 击 40%+。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1)国产自主品牌力突出;2)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控成 本,自建电池产能,2023 年底超 500GW;3)三电/混动/超充等技术全面,自研且竞争力 强,DM-i、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打响口碑;4)仰望/腾势/王朝/海洋产品覆盖全价格带;5)销 售渠道布局最完善,经销网络穿透下沉市场,尽享下乡潮红利。

特斯拉纯电品牌塑造深入人心,其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于:1)纯电动技术领先全球, 性能优势明显;2)制造产线效率高品质高,上海超级工厂经验复制至柏林、德州工厂,产能横跨三大洲;3)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新能源车企;4)智能化程度领先,自研最强自动驾驶 FSD 芯片;5)自主研发电池及配套材料,4680 电池产业化领军者。根据公司披露,2023 年 特斯拉全球销量目标为 180 万辆,维持约 37%的高增速。新产品规划紧锣密鼓。2022 年底特斯拉向百事公司交付了首批 Semi 电动卡车,百事计 划在 2023 年向全美部署 100 辆。电动皮卡 Cybertruck 也在 2023 年迎来突破性进展,5 月 17 日股东大会展出全新原型车,预计 2023 年底将实现量产。此外,CEO 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 表示,即将在全新平台推出 2 款新车型,年产量目标锚定 500 万辆,相当于 2022 年/2023 全 年销量的 3.8 倍/2.5 倍。

特斯拉持续扩产。2022 年底,特斯拉总产能已达 190 万辆。2023 年 1 月,公司宣布将 扩建内华达州超级工厂,增加 100GWh 规模的 4680 电池工厂(可供年产 200 万辆轻型汽 车)和电动半挂卡车 Semi 制造工厂。4 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建设“储能超级工厂”,规划 年产 1 万台 Megapack,预计 24Q2 投产。

新势力中,理想突破重围。据乘联会统计,初代造车新势力理想/

蔚来

/小鹏,2023 年 1-5 月实现销量 10.7 万辆/4.4 万辆/3.3 万辆,其中 5 月销量 2.8 万辆/0.62 万辆/0.85 万辆,同比 +146%/-7.6%/-25.9%,理想已与其他品牌明显拉开差距。理想主打增程式,精准打击里程焦 虑痛点。车型定位高端大型家庭 SUV,迅速抢占市场份额。2023 年目标销量 28-30 万辆。蔚 来主打高端品牌及优质服务,大力推广换电站网络及品牌文化社区,2023 年销量目标 24.5 万 辆。小鹏主打科技智能化,2023 年目标销量为 20 万辆。

广汽

以埃安为新能源品牌,其核心优势为:1)技术储备深厚,EV、ICV 领域持续领 先;2)背靠广汽集团,供应链体系强大,电驱/电池自建;3)直营+经销模式,打造创新的 营销服务生态;4)产能领先其余新势力,2023 年底预计实现 40 万辆;5)定位明确,年轻 化、科技感的高端品牌。根据公司披露,2023 年广汽埃安销量目标 50-60 万辆,同比 +103%。

吉利汽车

核心优势:1)电动/混动/换电/醇电技术全覆盖;2)高端

极氪

、中低端雷神混 动系统助力燃油品牌转型,全价位覆盖;3)高效 BMA/CMA/SEA/SPA 四大模块化生产平台 技术。根据公司披露,2023 年吉利新能源销量目标 60 万辆,同比+82.5%。

长安汽车

核心优势:1)燃油领域 CS/UNI 系列车型加速转型 PHEV 混动化;2)奔奔/

糯 玉米

/

深蓝

/

阿维塔

等全面覆盖全价位新能源市场;3)纯电 EPA 生产平台聚焦不同尺寸车型, P1+P3 全新双电机混动技术架构上对标比亚迪 DM-i,智能化领域坚持自研+合作同步开发, 泊车等位居市场前列。根据公司披露,2023 年长安深蓝品牌目标销量 40 万辆、阿维塔 10 万 辆。

(三)PHEV/充换电双管齐下,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遇瓶颈。2023 年 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导致渗透率大幅下 滑至 24.7%。随着市场逐渐回暖,渗透率持续上升,但增速有减缓趋势。5 月达到 30.1%,同 比、环比增加 6.1pcts、0.62pcts,1-5 月累计 27.7%,年初至今的渗透率涨幅较同期降低 1.59pcts。

里程焦虑是主因。中汽协在消费者调查中发现,用户在“购买新能源车时最关心的”是 “电池续航能力”,占比高达 31.8%。里程焦虑已成为推广电动化最大的障碍之一。里程焦 虑具体可分为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实际续航能力打折扣,加剧里程焦虑担忧。车企在提升单车续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目 前主流新能源车型普遍宣传续航可达到 500-600km,基本跟燃油车持平。但在实际使用中, 真实续航可能会大打折扣。据懂车帝实况测试,冬季续航表现最优车型的最高续航达成率仅 为 60%,夏季达 80%。

此外,实际路况、车速等因素都会使续航数据波动变大,且增加了预测难度,影响用户 体验。当下解决单车续航焦虑的一种方案是依赖电芯能量密度的提升,如升级正负极材料、 优化结构设计等,综合考虑因素多,对全产业技术挑战大。另外,PHEV 也是不错的选择。PHEV 最大优势就是解决续航焦虑问题。新能源车按照能量来源可分为仅用电池供能的 BEV,以及既能用电池也能用燃油供能的 PHEV(插电式或增程式)。PHEV 续航里程普遍 超过 1000km,比同等价位 BEV 增加约 50%。PHEV 充电时长短,兼具燃油车补能效率优 势。虽然初始购车成本偏高,但是 PHEV 在全场景下的高效率可降低综合用车成本,比较优 势依然明显。在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过渡阶段,PHEV 有望成为新能源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关供应链企业直接受益。

PHEV 销量增长趋势显著。据中汽协统计,2023 年 1-5 月 PHEV 销量持续攀升,5 月单 月达 19.4 万辆,已超去年 12 月的峰值水平,同比+94%,环比+17.58%。PHEV 月销量同比 增速连续 18 个月高于 BEV。PHEV 月渗透率较 2022 年明显上台阶,1 月创下历史最高渗透 率 29.7%,虽然随后略有下滑,但仍维持 25%+,5 月渗透率回升至 27%。

PHEV 供给比例明显提升。据赛博汽车统计,2022 年新能源车共 70 款新车上市,PHEV 仅有 7 款,占比 10%。23H1 新上市的 72 款重点车型中有 24 款 PHEV,占比提升至 33.3%。其中值得关注的新车型包括比亚迪海欧、

理想 L7

/L8 以及

五菱缤果

等。

据中汽协、美国汽车协会及欧洲 Zap-Map 的电动车使用调研,国内充电体验仅得 7.3 分 (满分 10)。而欧美等通常具备私家车位、充电便利的地区,电动车满意度达 91 分(满分 100),远超燃油车 72 分。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2023 年五一假期国内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 时间最长达 2.7 小时,补能焦虑(尤其长途补能焦虑)成为新能源汽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基础充电桩建设是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的基石。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统计,截至 2023 年 5 月,国内充电桩保有量达 635.6 万台,同比+77.52%。其中公共/私人充 电桩保有量分别为 208.4 万台/427.2 万台,同比分别+46.8%/+97.7%。私人充电桩通常随车装 配,因此增速更快。2022 年底我国车桩比为 2.5,较 2015 年的 11.8 大幅缩减。充电桩覆盖率 不断提高,但是距离工信部提出的 2025 年/2030 年实现车桩比 2:1/1:1 尚有差距。

网络布局、使用效率亟待优化。充电网络布局不合理直接导致设施利用率低,而停车位 冲突、充电桩运营管理水平差等现象又进一步降低了充电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交通运输部 数据显示,2022 年底,我国 6618 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仅有 3819 个充电站,平均每个充电站仅 4.36 个充电桩,高峰期出现排队现象在所难免。据中国城市涉及规划研究院《2022 年中国主 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检测报告》,全国前十大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为 48%,平 均时间利用率仅为 12%。

2023 年 1 月,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 的通知》,要求新增公共充电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力争达到 1:1。6 月国务院发 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 2030 年基本建成覆盖广 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地方层面,5 月上海发布 《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给予 30%-50%的充电设备补贴及 0.05-0.8 元/kWh 的度电补贴。多重政策推进充电桩建设、盈利改善,行业红利期已临近。

超充技术刚刚起步。快充能力取决于充放电倍率,目前主流电动车倍率为 1C-2C,最高 达到 4C,即最快完成 30%→80%电量需 25min。但相比燃油车 10min 的补能效率仍有差距。此外过快的充放电会造成安全隐患:1)倍率提升会导致电池整体温度上升;2)电池内部温 差迅速扩大,5C 倍率最大差值可达近 8℃,而电池热管理系统要求的温差是在±2℃以内;3)高倍率充放电不利于电池能量保持。

快充技术突破推动基建升级。广汽埃安发布的《高压快充技术应用及展望》报告指出, 2022 年起快充技术由第一阶段低压/低倍率(80kW:400V*200A)向第二阶段高压/高倍率 (480kW:800V*600A)过渡。

保时捷

、小鹏、埃安等率先推出 2.5C 及以上超快充车型。充 电桩招标数据快速反应,国网数据显示,2021 年前 80kW 直流快充桩占主流,比例超 60%, 2022/2023 年 160kW 直流快充桩占比迅速提升至 57%/58%,基础设施功率升级趋势显著。

换电模式通过换电站对大量电池进行集中储存、集中充电,于站内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 池更换服务。换电模式最大优势是能将补能效率提升至燃油车水平。换电站选择夜间等用电 低谷对电池充电,降低充电成本,也利于电网削峰填谷,减少负荷冲击。多重优势使换电成 为最理想的补能方式。

换电痛点在于电池规格难以标准化以及成本过高。目前各家动力电池规格、技术标准等 存在较大差异,而换电标准体系包涵内容较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统一执行难度较大。在 ToC 场景下,换电站难以满足多车型需求,兼容性较差。另一方面,换电站前期投入成本较 大,据协鑫能科公告,乘用车换电站单站总投资近 500 万元,按照 10%投资收益率计算的投 资回收期约 5.2 年。换电产业在普及度不高的阶段,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降本,对资金运营能 力挑战较大。

(四)动力电池增长确定性强,储能开启第二曲线

国内市场 Q1 需求疲软,Q2 稳步回升。由于去年“国补”末端效应透支了部分需求, 叠加 23Q1 车市大范围价格战引发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新能源汽车需求端较显疲软。据中 汽协统计,23Q1 新能源汽车销售 158.57 万辆,同比增长 26.2%,增速同比下滑近 120pcts。随着价格战接近尾声,5 月市场逐步回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71.7 万辆,同比增加 60%, 环比提升 12.6%。随着支持政策发力、产品力提升,激发消费者购车热情,我们预计新能源 汽车后续销量有望节节攀升。

据中汽协统计,2022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实现 688.66 万辆,同比增长 95.6%,增速较 2021 年下滑 62pcts。据中汽协统计,2023 年 1-5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294 万辆,同比 +46.8%。我们预计 2023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 850-900 万辆,同比增加 27.1%。

出口表现突出。一方面受特斯拉海外销量拉动,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品牌新能源车竞争 力不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维持良好态势。据中汽协统计,2022 年国内新能源车 共实现出口 67.9 万辆,同比增长 119%。2023 年 1-5 月出口 45.7 万辆,同比增长 163%。出口区域多元化。得益于中国电动化品牌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国产整车向欧美地区出口 量迅速增长,同时在发展中国家打开市场,整体出口表现愈发强劲。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 年 1-4 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均超 4 万辆。

全球销量受到中国市场拖累。据乘联会统计,23Q1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260 万辆, 中国占比近 61%。受国内一季度需求疲软影响,全球销量增速下滑明显,同比仅增长 25.6%。分市场看,欧洲一季度增长放缓,主要受到德国等区域补贴退坡影响;北美市场渗 透率较 2022 年提升 4pcts 至 14%,后续在 IRA 政策驱动下有望成为全球电动化新的增长极。我们预计 2023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 1400 万辆,同比增长 34.7%。

2023 年 4 月疫情全面放开后的首个国际 A 级车展于上海召开,此次展会共展出 513 辆新 能源汽车,占比 36%创历史新高,首发车型中新能源更是绝对主力,占比约 66%,国产自主 品牌加速崛起。车展显示全球全面电动化已至:1)覆盖车型全面,从轿车、SUV 全面拓展 至皮卡、重卡等;2)品牌百花齐放,

奔驰

、宝马、

丰田

乃至保时捷等国际品牌积极进行电动 化转型;3)零部件供应链配套迅速,智能化迅速提升。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关注度 迅速提升,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高质量供给加持下,下游新能源车市场将保持高景气度。

动力电池产销量迎来修复。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3Q1 中国动力电 池装车量 65.9GWh,同比增速下滑至 28.5%。受需求不振影响,电池企业通过减产进入去库 存期,23Q1 动力电池产量近两年来首次下滑,较 22Q4 降幅达 25%。随着下游车市逐步恢 复,电池企业二季度排产环比提升,部分头部企业实现满产,预计动力电池产销量、装车量 将迎来明显修复。我们预计 2023 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 382GWh,同比增长 29.6%。

2023 年以来海外电动化进程提速,全球动力电池装车增速大于中国。据 SNE Research 统计,2023 年 1-5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新增 237.6GWh,同比+49%。在欧美等国推动能源 转型、加速电动化背景下,我们看好海外动力电池市场的成长潜力。我们预计 2023 年全球 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 746GWh,同比增长 44.1%。磷酸铁锂唱主角。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已反超三元电池成为主力。据中国汽 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3 年 5 月磷酸铁锂/三元电池装车量达到 19GWh/9GWh, 1-5 月累计 81.2GWh/37.9GWh,铁锂占比提升至 67.8%,同比+12.7pcts。在比亚迪高销量带 动以及刀片电池等技术加持下,磷酸铁锂的市场份额有望保持领先态势。GGII 预测 2023 年 磷酸铁锂市场份额将达到 61%。

宁德持续领先,比亚迪增长迅猛。据 SNE Research 统计,2023 年 1-5 月宁德时代动力电 池装车量全球市占率 36.3%,同比+1.7pcts,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凭借自有品牌汽车销量爆 发,装车同比增速 107.8%,市占率达 16.1%,同比大幅提升 4.3pct,超越 LG 新能源成为第 二。中国企业整体表现强势,前十占据六席,合计占比达 66.5%,同比提升 10.4pcts,其中亿 纬锂能表现亮眼,增速高达 150.7%。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而储能就是促进新能源电力有效利用、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储能按应用市场可分为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大型储能,中国、北美以大储为主,欧洲户 储占比高。储能按技术可分为传统抽水蓄能、蓄热/冷储能以及新型储能,其中新型储能增速 最快。新型储能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2022 年在中国/全球的占比达到 90.7%/92.6%。

全球新型储能发展步入快车道。据 CNESA 统计,2022 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为 7.3GW,同比+200%,装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CNESA 预测 2023/2027 年我国累计新型储能 装机将达到 23.5GW/97GW,五年 CARG 达 49.4%。海外地区,俄乌战争后,传统能源价格 飙升,推动欧洲加速能源转型,户储爆发式增长。据欧洲光伏协会统计,2022 年欧洲户储新 增 3.9GW,同比+71%。美国 IRA 法案推动储能发展,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数据显示,2022 年 美国电池储能系统新增 4GW,同比+80%。据 CNESA 统计,2022 年全球新增/累计新型储能 装机规模 20.4GW/45.8GW,增长 80%/100%。

据 GGII 统计,宁德时代的龙头地位在储能各细分领域均十分显著,荣登电力/户用储能 双榜第一。相较于 2021 年,2022 年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较大。电力储能方面,瑞浦兰 钧、亿纬锂能反超比亚迪位列第 2/3 名。户用储能排名相对稳定,鹏辉能源冲至第二,而 2021 年的榜眼 ATL 已跌出前十。据 PV infolink 统计,全球范围内,宁德时代领先优势依旧 明显,比亚迪、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放量显著,而三星 SDI、LG 新能源等知名韩企份额迅速下滑。

(五)电池盈利修复,材料竞争白热化

锂价暴跌后触底反弹。2022 年电动车维持高景气度,根据 wind 数据,电池级碳酸锂 (LCE)价格最高飙升至 56.75 万元/吨。2022 年底,随着补贴退坡导致需求萎缩,行业进入 去库存周期,碳酸锂价格阶段性跳水,随后加速下探。进入 2023 年,车企价格战开打,降价 策略慢慢奏效,车市需求回暖,全产业链开工率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锂盐有增量产能释 放。4 月 25 日,锂价跌至近期最低点 17.65 万元/吨,随后止跌反弹,7 月 7 日碳酸锂价格回 升至 30.7 万元/吨。

锂资源供给紧平衡或延续。据百川盈孚统计,2023 年 6 月底,全球 LCE 产能达到 61.84 万吨,但是产能利用率稍有不足,供需紧平衡对锂价形成一定支撑。百川盈孚预计,全球 2023 年/2024 年/2025 年 LCE 产量或达到 109.2 万吨/140.9 万吨/164.2 万吨,同比增速为 48.8%/29.0%/16.5%。假设 80%的 LCE 供给锂电产业,1GWh 锂电池约需 650 吨 LCE,上述 产量相对应的锂电池供给量可达到 1,344GWh/1,734GWh/2,021GWh。短期来看,碳酸锂新增 产能存在项目延期、爬坡不顺等不确定性因素,叠加下半年需求高增等因素,预计锂价较难 再现大幅下跌情形。

产业利润向下游迁移。需求强劲叠加供给紧张,2021 年 LCE 价格快速拉升,原材料锂 矿/锂盐量价齐升,盈利最高提升至近 85%,下游制造企业毛利率承压下行。2022 年锂价继 续拉升后高位运行,年均价达到 48.3 万元/吨,接近 2021 年均价的 4 倍,锂精矿自给率 100%的天齐锂业受益最大。其他锂盐企业受到锂矿拍卖价水涨船高的负面影响,毛利率在 22Q1 达到顶峰后开始回落至年底的 40%左右。而与此同时,以宁德为代表的电池龙头企业 利润率开始修复。我们认为,随着锂资源供给逐渐走向宽松,锂价有望回归合理区间,产业 利润有望继续向下游释放。

我们对于电池产业链企业近四年的毛利率进行了对比梳理,每个环节选取了 2-3 家龙 头,得出以下结论:1)2020-2021 年,电池材料厂商整体利润率在提升(负极除外),电池 厂商则与之相反,这与各环节产能供给紧张程度的关联性很大;2)2022 年电池厂商迎来修 复期,挤压了材料企业的利润空间,预计 2023 年该趋势还会延续;3)整体出现毛利率聚拢 趋同的现象,说明行业逐渐进入成熟期,技术、产能、控本方面的水平在拉近,竞争愈发激 烈;4)隔膜环节凭借突出的技术资金壁垒以及产能扩张瓶颈,盈利水平遥遥领先;5)产能 扩张速度最快的环节,比如电解液、负极材料(2025 年规划供需比近 5 倍/3 倍)毛利率下滑 最严重,已率先进入行业洗牌期。

二、聚焦新技术发展趋势

(一)钠电产业落地加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6月文章汇总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3年军工行业研究报告

  2. 军用连接器行业分析:龙头受益市场空间扩容

  3. 2023无人机现状观察及安全分析报告

  4. 2023军用无人机行业深度报告

  5. 2023机场行业研究报告

  6. 2023年航空运输行业研究报告

  7. 2022年航空航天产业研究报告

  8. 造船行业专题报告:周期筑底量价趋明,舰船板块乘风而行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利空突袭!美国又下黑手,250亿项目遭调查?大连海事局突发警告:实弹射击,禁止驶入

  2. 国常会重磅定调!芯片三巨头CEO发声,阿里也有大动作…

  3. 王宝强确认退出!华人神探李昌钰被指伪造证据,什么情况?重大利空突袭,原因竟是…

  4. 第10人被救出!齐齐哈尔一中学体育馆坍塌,最新救援进展→

  5. 城投债的灰色网络

  6. 境外投资(ODI)路径分析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2023都市男女&小镇青年发展洞察报告

  2. 第一次有人把劳务派遣和劳务分包的区别,讲的这么清楚!真的太好懂了!

  3. 又一知名房企正式退市

  4. 中建五局一项目经理被曝在工作群辱骂员工?公司回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