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进制造行业年度策略:复苏可期,成长主导,星光渐亮

(报告出品:中航证券)



行业观点概览



核心观点:展望2023年,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市场需求修复预期较为明确;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下,制造业产业链更加重视自主可控,重点关注三个方向:1)光 伏产业链价格调整刺激下游需求,重点关注光伏设备、电池组件、电站运营、非硅辅材、耗材等;2)锂电新技术涌现、电化学储能需求高增,重点关注复合集流体、 4680电池、锂电储能等产业机会;3)通用设备有望迎来需求复苏与盈利改善,长期看好以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投资机会。



专用设备:维持高景气成长,新技术产业化加速。光伏设备: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350GW,新增装机量及增速均有望再创新高。光伏产业链价格调整将会使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同时刺激下游需求,有 望引导整个产业链向好发展。在产业链调整的过程中,看好以下几个方向:1、靠近下游的电池组件、电站运营环节;2、非硅辅材、耗材环节;3、光伏设备等。



锂电设备:从新技术带来新需求、扩产结构性加速度和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等角度出发筛选公司,2023年重点推荐以下方向:1、新技术:①复合集流体从0到1加速渗透, 推荐关注相关设备商东威科技、骄成超声;②若大圆柱渗透率提升,激光焊接等环节有望受益;2、锂电储能:2023年或成为国内大储高增速元年;3、主业拓展:锂电设备是少有的能出现千亿级别大市值公司的领域;电力电子、激光加工技 术具备延展性,需求增长持续性有望更强;4、出口链:海外扩产有望出现结构加速。



换电设备: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彻底解决里程焦虑。2022-2025年每年的换电站运营空间分别有望达到83.15亿元、243.71亿元、614.56亿元、1357.55亿元,是换电领 域市场空间最大的环节。光热设备:自带储能的太阳能热电利用形式,伴随新能源装机比例快速提升,光热需求由“伪”转“刚”,2022年规划项目超3GW,大规模产业化有望加速到来。



通用设备:复苏渐近,长期看好产业链自主可控投资机会。工业机器人:2022年,汽车工业复苏,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突飞猛进,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整体销量有望突破30万台。展望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增速 预期为20%至25%,新能源行业仍然是最大驱动力。预计2025年锂电行业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需求量分别突破6.7万台、2.5万台,2021-2025年CAGR分别超35%、 38%。上游三大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60%,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三大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偏低,毛利率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部分企业已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本土零部件厂商的不断突破将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



专用设备:维持高景气成长,新技术产业化加速



2.1、光伏设备:光伏市场发展情况——全球光伏装机快速增长,我国占据主要市场



双碳背景下光伏装机快速增长,2016-2021年全球、我国新增装机量CAGR分别为19.4%、9.7%。2021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926GW,同比+22%;新增170GW(同比+31%),其中中国占比32%,美国占比16%,欧盟占比15%。2021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308GW,同比+21.7%;新增54.88GW,同比+14%。受“531新政”影响,2018-2019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 续两年下降;2021年光伏实现平价上网,新增装机量突破17年高点。我国光伏年底抢装潮较为明显,平价上网前主要与补贴与并网时间相关;平 价上网后则主要是市场和业主属性的共同影响。



光伏设备:2022年国内新增装机高增,下游装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2022年国内光伏装机规模:2022年1-11月份,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65GW,预期光伏新增装机量在75-90GW,光伏整体装机规模在预期范围 内,主要因为上半年组件价格较高,下游企业装机动力不足。根据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成绩单”, 其中,第一批大型 风电光伏基地97GW已全部开工,第二批大基地项目、第三批基地项目陆续推进,全年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预计120GW以上。上游产能释放,有利于刺激下游装机需求。上游原料价格限制光伏装机规模,随着组件价格的持续下降,下游电站盈利水平得到提升,装机需求 有望进一步释放。



光伏设备:度电成本持续降低,中国进入平价上网时代



光伏度电成本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大幅降低,十年内下降85%。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2020年全球和中 国光伏度电成本分别下降至0.037、0.044美元/ kwh,下降幅度均达到85%水平,后续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度电成本有 望进一步下探,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经济性驱动新增装机需求。中国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电价机制或将发生改变。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指出2021年起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 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2021年新建项目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同时新建项目可 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



光伏设备:钙钛矿电池工艺较为简单,有利于降本增效



可调节带隙材料,转换效率迅速提升。光伏中的“钙钛矿”是一类具有CaTiO3型结构材料的总称,钙钛矿晶体为ABX3 结构, 一般为立方体或八面体结构, 通过改变A、B、X三种离子的种类和混合比,可以达到带隙从1.17-3.11eV之间的连续调控。钙钛矿电池转化效率从2009年的3.8%飞速提升,经日本JET第 三方认证,仁烁光能团队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9%,再次打破了团队在2022年6月创造的28%的世界纪录,钙钛矿通过十余年的 发展几乎赶上了晶硅电池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效率。



光伏设备:不同环节发展趋势——向更高效迈进(钙钛矿)



钙钛矿产业化加速,多企业进行产能布局。钙钛矿电池有着高效率、低成本和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是近年来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光伏技术之一,已逐渐 成为世界光伏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逐步由实验室走向工厂实现产业化。2022年12月8日,机电光能150MW钙钛矿产线投产,成为目前全球产能最大的钙 钛矿产线,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多家企业对钙钛矿行业进行布局,宁德时代于2022年10月公布一批钙钛矿专利;纤纳光电于2022年年初投资建设的 100MW钙钛矿规模化产线建成投产,2022年公司规划GW级生产线建设,有望2023年投产;宝鑫科技钙钛矿项目计划于2023年完成实验室建设,2024年 进入中试阶段。随着钙钛矿电池技术发展,度电成本逐步降低,未来钙钛矿电池有望应用于BIPV、分布式电站、集中式电站等多元化场景。



2.2、锂电设备: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2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25%



我国新能源车单月渗透率已超过30%。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25.6%,其中12月单月渗 透率约32%。22年1-11月,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12.1%,而21年全年仅为7.9%。据EV Sales数据,2022年1-11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881万辆,同比增长 59%;渗透率12.1%,同比提升4.6pct。分地区来看,2022年前十月挪威、瑞典两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全球领先,分别为70%、46%;其次为中国 和德国,渗透率接近25%;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仍较低,约为7%。



锂电设备: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25%,动力电池需求近1500GWh



供给端的促进因素推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转向内生驱动。1)动力 电池成本持续下降促进电动车硬件成本价格下降;2) 传统车企加速 电动化布局,新势力则希望借由电动化的窗口实现对传统车企的反超;3)特斯拉等厂商诸多爆款车型的鲶鱼效应促进各方厂商不断推出在价 格、续航等方面更具竞争力的车型等。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未来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中国、欧洲、美 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500万辆、605万辆、357万辆,全球新能 源汽车销量超过2500万辆,对应到2025年,中国、欧洲、美国、全 球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50%、38%、20%、26%。



锂电设备:电池厂扩产周期错位,促进行业整体维持快速增长



扩产周期错位:本轮扩产周期中,全球一二线电池厂均加速扩产,但是受到订单匹配、已有产能、融资进度、新冠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 同电池厂的扩产速度不同,随着各类问题的逐步解决,部分厂商未来扩产速度有望加快,致使行业出现结构性加速度的局面。国内电池厂:据各公司披露的项目进展情况统计,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中创新航2025年规划产能分别为892GWh、 462GWh、345GWh、334GWh、400GWh。国外电池厂:LG新能源预计2025年产能437GWh;SKI预计2025年产能200GWh以上;此外, Northvolt也正在逐步加速扩产,欧美动力电池新军持续涌现。



2.3、换电: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彻底解决里程焦虑



电动汽车换电模式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进行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或 者通过换电站集电池充电、物流、调配、以及换电服务于一体。换电模式主要有两类:集中充电模式和充换电模式。集中充电模式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电池配 送站内对电动汽车提供电池更换服务。充换电模式指以换电站为载体,换电站同时具备电池更换和电池充电功能,站内包括供电系统、充电系统、 电池更换系统、监控系统、电池检测与维护管理部分等。目前而言,市场采用的换电方式多为充换电站模式。



作为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方式来说,换电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能源补给时间短、消费者购车成本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及时排除安 全隐患、缓解用电压力等待。而其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换电站前期投入成本高,但是随着规划不断提升,产业标准逐渐成熟,换电站的投 资额有望持续下降;二是换电站后期运营成本高,然而换电站常适合无人化运营,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换电标准还未实现统一,但是政策大 力支持,换电标准有望加速统一。



换电:全国换电站数量同比大幅增长、换电重卡订单火爆,新能源换电模式有望加速到来



2022年11月我国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总量突破1900座,同比增长60%。截至2022年11月份,我国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数量达到1902座, 同比增长59.5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地区看,换电站保有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北京市(285座)、广东省(238座)、浙江省(224座)、 江苏省(166座)、上海市(128座)。换电重卡销售数据抢眼,有望成为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生力军”。2022年11月新能源重卡销售2051辆,同比增长11%,1-11月份合计销售 19037辆,其中换电重卡销量9082辆,同比增长282.40%。仅11月份,换电重卡销量就达到959辆,占新能源重卡销量的47%。换电重卡迅猛发 展,有望成为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生力军”,进而带动换电站的需求。



2.4、光热:光热发电,自带储能的太阳能热电利用形式



利用反射镜将阳光聚集发电,自带储能实现稳定电力输出。太阳能热发电,也称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简称CSP)或光 热发电(Solar Thermal Electricity,简称STE),是目前已实现商业化的两种太阳能发电技术之一。它利用大量反射镜以聚焦的方式将太阳直射光聚 集起来,加热工质并进行储存,再利用高温工质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由于大规模储热系统的存在,太阳能热发电可以 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因而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光热系统组成包括集热、储热、换热、发电,根据集热方式不同又划分四大类型。光热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系统、热交换系统、 发电系统构成。根据集热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塔式、槽式、菲涅尔式、碟式四类,塔式系统是利用平面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中心高塔顶部的吸热 器上,即采用点聚焦方式;槽式系统和菲涅尔式系统都是线聚焦方式,聚光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细长线型的管状集热器上,碟式光热发电是利 用旋转抛物面聚光镜将太阳光聚集在集热器上。



光热:光热发电项目成本构成,太阳岛占绝大部分



目前光热发电成本依旧较高:由于国内光热产业还处于示范阶段,光热发电站装机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化,造成成本较高。从初始投资成本看,光热发 电站的单位千瓦投资成本在2.5万-3.5万元,是传统煤电站的3-4倍、陆上风电的3-4倍、光伏电站的4-5倍,关键的太阳岛和储热岛固定投资分别占50%-60%、 15%-20%,并且储热时间越长,投资成本越高;从度电成本看,据业内估算,塔式光热电站的度电成本在1元/千瓦时左右,相当于煤电的3-4倍、陆上风电 的2.3倍、光伏发电的1.4-2倍。



具体来看,太阳岛所占成本比例最高:太阳岛主要包括聚光系统和吸热系统。热力发电岛主要包括热力系统及辅机设备、水循环、水处理系统、换热设备等。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10MW以上),太阳岛成本占电站建造成本的55%以上。随着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装机容量增加,太阳岛成本所 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装机容量为300MW,600MW时,太阳岛成本所占的比例分别可达到68%和70%。定日镜是太阳岛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目前中国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太阳岛造价为3600~4000元/kW。其中定日镜成本约占太阳岛成本的75%,随着电 站规模变大,定日镜数量相应增加,太阳岛成本构成中定日镜的占比也会增加,吸热器输出热功率达到500MW以上后,定日镜成本在太阳岛中的占比大于 80%。



光热:大规模产业化有望加速到来



光热电站的本质是低成本的热存储,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是与光伏混合建设。光热系统是通过聚光装置来收集太阳能,并将其用于工业用热或发电的储能形式, 其热量易于长期保存、价格便宜,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在设计之初,光热电站定位于绿色氢和合成燃料的低成本供应商,但伴随着光伏电站的大力 推广,光热电站发展的新趋势是与光伏电站混合建立,成为集光伏发电、光热储能为一体的光储大基地。光伏在白天可以提供廉价的电力,光热则把热量存 储在储能设备中,并在夜间以电的形式释放和输送。其他混合式光伏/光热设计包括在太阳高峰期间利用光伏产生的多余电力来进一步加热位于同一地点的光 热熔融盐系统。


通用设备:复苏渐近,长期看好产业链自主可控投资机会



3.1、工业机器人:资本涌动,应用能力持续拓展



从产业长期发展维度来看,机器换人是社会发展大趋势,具备长期成长大逻辑,是时代赋予当前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历史责任。以特斯拉可能量产 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为契机,2022年A股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自动化板块从6月到8月经历了大幅上涨,底层逻辑就是机器换人的时代大趋势。“机器人+应用”将赋能千行百业,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机器人等有望代替大量从事重复性、机械性工作的劳动者,或将人类从大量传统劳动 密集型职业岗位上解放出来。当前,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已完成了基本的应用探索和技术积累,未来结合产业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 为继PC、手机、智能电动车之后的新一代移动智能设备应用大周期。



科技巨头踊跃加码,加速行业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发展。马斯克表示,机器人最终的价值将超过其汽车业务。2022年8月腾讯与小米也相继公布 机器人最新进展。科技巨头相继加码将有效促进产业相关技术突破,催生更多新应用、新场景的快速落地。当前,国内已完成相关领域的基本经 验储备、技术积累与应用探索,资本涌动将加速行业技术升级、产业迭代。



行业应用不断拓展,产业持续发展创新。机器人+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以高精度、稳定性为核心要素的工业机器人、以人机交互为核心的 协作机器人、替代复杂重复性工作的服务机器人,渗透率提升有空间、应用拓展有前景,相关细分领域存在高速成长机会。国内厂商已经在减速 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一定突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开始显现。国内机器人产业持续创新,实现突破式发展值 得期待。



工业机器人: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消费市场,新能源是下游最大的增量来源



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消费市场。根据IFR,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到 48.68万台,同比+26.77%。2013年以来,工业机器人装机 量除2018-2020年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球工业机器人 76%的销量集中在五个国家,中国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工业机 器人消费市场, 2021年中国市场安装量达到24.33万台,同比+44.82%,占全球装机量的一半。新能源行业是下游最大的增量来源。过去3C和汽车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大的领域,合计占比接近60%。从2022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 出货情况来看,3C电子需求较大幅度萎缩,一般工业不及预期;新能源弥补了3C等产业需求下滑的缺口,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增长动力。



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国产品牌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工业自动化应用划定了一条“坡长雪厚”的新赛道,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带来新的发 展机遇。在汽车、新能源市场的牵引下,各类大负载机器人需求增长。2022年上半年中大负载六轴机器人市场份额首次突破30%,高速度、大负 载的SCARA机器人需求也有所增长。此外,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与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国产替代显著加速。当前,国外机器人企业在供应链 方面存在小缺口,导致交期拉长,国产机器人厂商凭借国内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迅速抢占市场。埃 斯顿2023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2.5万台,较2022年出货目标1.6万台-1.8万台提升39%-56%。



工业机器人:上游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60%,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将为机器人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工业机器人行业上游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体成本的60%,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将为机器人产业提供重要支撑。控制器、伺服电机 和减速机三大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偏低,毛利率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上游三大零部件占工业 机器人成本的60%,本土零部件厂商的不断突破将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1)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已实现技术突破,绿的谐波、来福谐波等已 实现规模化量产,可实现进口替代。绿的谐波截止2021年底公司产能达到了年产30万台谐波减速器的水平。未来,随着IPO募投的50万台年产能 +拟定增项目100万台年产能逐步达产,未来产能将达到160万台年产能。RV减速器由于传动精度、扭转刚度等性能差距仍然依赖进口;



(2)控 制器: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3)伺服:我国伺服电机发展起步较晚,市场份 额仍被外资占据半壁江山,但国产替代率逐年走高。2021年国产品牌汇川技术首次占比排名第一,通用伺服系统中国市场份额达到16.3%。



3.2、机床:制造业规模持续增长带动机床需求增加,从周期上看,预计机床行业未来4-6年仍为上升期



制造业规模持续增长,带动数控机床等工业母机市场需求增加。从制造业品类齐全度及金额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根据国 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增长,2021我国制造业GDP 规模达31.66万亿。我国制造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以及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需要, 带来对数控机床等工业母机的市场需求增加。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预计机床行业未来4-6年仍为上升期。在2011年我国机床消费量和产值达到顶峰后回落,此后进入长达十年的震荡下行周 期,并在2019年达到低谷。2020年可以看作行业复苏增长的起点,2021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22年受制造业景气度下滑影响复苏周期,前 11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速同比-4.23%。预计整个上行周期为7~8年,未来4~6年仍为机床行业的上升期。



机床:国际局势恶化,高端机床自主可控愈加迫切,行业催化频发



国际局势恶化,高端机床自主可控愈加迫切,行业催化频发。由于西方国家依据“巴统协定”和“瓦森纳协定”等出口控制机制限制成员国向中 国等国家出口武器装备和尖端技术产品,西方国家对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数控机床出口进行了严格管制,高端机床国产替代迫在眉 睫、自主可控愈加迫切。目前行业催化频发,对机床行业的创新发展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机床:高端数控系统为高端数控机床的控制核心,成本占比约20%-40%



数控机床主要包括三大结构:机床的各固定部分(底座、床身、立柱、头架等)、携带工件和刀具的运动部分、数控系统。前两部分统称为机床 基础件和功能部件,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机床产品的性能,如决定机床运动精度的丝杠和伺服电机,以及制造装备的精度、效率、 可靠度及维护成本影响较大的数控系统、传感器等。其中高档数控系统是高端数控机床的控制核心,价值约占高端数控机床成本的20%-40%。目前国内高档数控系统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国内涌现了一小批研制高档数控系统的企业并实现部分国产化,但市 场占有率不足10%。



工业机器人&机床



2023年制造业修复预期较为明确,通用自动化设备或迎恢复性增长,看好自动化产业链自主可控投资机会。当前工业机器人及金属切削机床产量、 累计值及同比增速均处于行业底部区域。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疫情影响逐步趋弱,大宗原材料涨价、芯片供应紧张等制约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逐步消除。国家政策定调扩大内需,引导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相关支持举措持续出台,市场需求修复预期较为明确。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 境,要求制造业通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环境整体趋暖,通用自动化设备可能迎来一段较长时间 的需求复苏与盈利改善。长期看好以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领域自主可控投资机会。



3.3、激光设备:预计2022年激光设备市场规模876-900亿元,焊接设备增速高于行业平均



伴随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激光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据《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数据,2021年我国激光设备规模为821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2022年激光设备市场规模876-900亿元,同比增长6.7%-9.6%。激光切割设备市场增速较为平稳,激光焊接设备受新兴行业拉动增速较高。激光加工的应用场景包括切割、焊接、雕刻、打标等,2021年激光切 割、焊接设备销售额占比分别为38%、19%。激光切割:受价格战加剧影响,市场规模增速低于出货量增速,预计2022年激光切割成套设备市场 规模约300亿元,同比增长7.1%。激光焊接:受汽车、电池、光通信等下游需求拉动,2018-2021年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CAGR达24.8%,高 于激光设备行业整体增速14.1pcts,预计2022年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80.1亿元。



3.4、工业阀门:国产替代空间达数百亿,当前市场集中度低、低端产品竞争激烈



中高端阀门国产替代空间达数百亿,自主可控下我国企业迎发展机遇。据GIA数据,2021年我国阀门市场规模约135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阀门 市场、占比约17%;其中,进口金额约89.87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数据),中高端阀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我国阀门行业呈现市场集中度低、低 端产品竞争激烈的特点,2021年CR3仅为6.23%,其中纽威股份排名第一、市占率约2.41%。我们认为,伴随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阀门产品正 趋于大型化、高参数化、高性能、自动化,自主可控背景下我国阀门产品迎来从传统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国产化率与市场集中度 有望提升。



工业阀门:多领域景气周期正在启动,部分细分下游将保持较高增速



工业阀门广泛应用于油气、能源等领域。根据Mcilvaine数据,2021年阀门下游应用最高的领域是油气领域,占比达17%;其次是能源领域,需 求占比14%;炼化领域占比13%,化工、废水、造纸、灌溉、钢铁、医药占比分别为 11%、7%、6%、6%、4%、3%。多领域景气周期正在启动,部分细分下游将保持较高增速。油气:据公司公告,2022H1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资本开支分别同比增加 11.4%、25.9%、15.4%,“三桶油”合计资本支出达1985.3亿元,同比增长18.2%。而2021年全年“三桶油”合计资本支出同比增幅仅为 10.12%。多晶硅:光伏装机量提升带动多晶硅加速扩产,据硅业分会预测,2022年国内新增多晶硅产能68.4万吨。LNG:受亚洲等市场对天然 气需求增加等因素推动,据GECF预测,2050年全球LNG需求将增加至8亿吨,相比2020年将增长124.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2月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ChatGPT调研报告

  2. 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ChatGPT)的进展、风险与应对

  3. 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4. 人工智能行业专题:ChatGPT开启AI新纪元,AIGC投资梳理

  5. 人工智能行业深度报告:ChatGPT引发的大模型时代变革

  6. 人工智能行业专题研究:IGC有望引领人工智能商业化浪潮

  7. 中国人工智能框架市场调研报告

  8. 2023人工智能AIGC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有一种好人,比坏人更坏!(精辟)

  2. 双春闰二月,50岁以上的人,注意4件事!

  3. 半个月8名学生失联冲上热搜:你以为的打工暴富,是一场残酷的骗局!

  4. 纪录片 《曼谷:缤纷传统文化》

  5. 电影《烈日灼人》

  6. 音乐欣赏:周杰伦《心雨》官方版,心累了,学会放下!

  7. 日本人觉得“最难吃的中国菜”...TOP1明明就很好吃!

  8. 背会这200条必考的英语固定搭配,选择、完形填空、写作全搞定!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中国31个省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2. ChatGPT 恐怖的可能性

  3. 新能源车大洗牌来了!4份财报透露关键信号

  4. 颜宁,又有新职!

  5. 重磅!银保监会今年1号文件来了

  6. 刚刚,6名央企领导被查!

  7. 停工停产停职!知名品牌道歉

  8. 高层次人才可贷200万、能付首付还商贷、二次贷款首付降至30%…多地优化公积金政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