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卫星互联网行业深度报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报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马天诣、崔若瑜)

1 通信技术迭代见证社会变迁,6G 接棒引领未来

1.1 移动通信技术历经五代,引领社会生活深刻变革

广义的通信即信息的传输,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类信息的传递和交换都属于通 信,如古代使用的烽火台、驿马传令等,历经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变革,现代社 会的信息传输方式主要以移动通信为主,传播的形式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 频等。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已历经五代,迭代历程见证社会生活体验跃迁。现代社会 移动通信的发展已从“交流信息、简单通话”发展至如今“低延时、高可靠、大 容量”的第五代通信技术,每一代的区隔在于技术革新、标准演进及应用领域:1G 移动通信基于模拟技术,可支持语音业务,但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不高、不 支持漫游及数据业务;2G 以数字语音传输为核心,有效提升了语音质量和网络 容量,引入用于文本信息的存储和转发、数据分组交换的业务,以欧洲全球移动 通信系统(GSM)、美国数字式高级移动电话系统(D-AMPS)、日本公用数字蜂 窝(PDC)及 IS-95 码分多址(CDMA)为代表;3G 具有频率效率高、基站覆 盖范围大、同频复用和跨小区软切换等优点,较 2G 新增图像传输、视频流传输 及互联网浏览等移动互联网业务;此后 2007 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款 iPhone 手 机,标志智能手机诞生,助推 3G 向 4G 演进,4G 新增提供移动带宽服务,应用 领域包括移动互联网、游戏、HDTV、视频会议、云服务等;自 2020 年开始, 5G 逐渐部署,5G 网络架构的设计兼顾实现高效的信息交互、功能平台划分更合 理的统一的端到端网络的系统设计,目标是实现灵活和安全的组网。

5G 技术发展着力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5G 是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的 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开启了网络通信技术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推动了重点产业“5G+”的数字化转型,开拓了 5G+AICDE(人工智能、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的融合技术创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正在逐步向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医疗等诸多领域渗透和普及。

5G 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当前存在投资成本较高、刚需场景较 少等问题,影响 5G 在垂直行业的大规模落地应用,且 5G 的网络性能尚不能满 足产业数字孪生等全部需求,在网络覆盖层面仍不能实现部分地区的数字化普及, 痛点仍存。

1.2 6G 有望接棒 5G,助力“泛在连接,万物智联”

6G 性能较5G 全方位提升,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5G 峰值速率为 10~ 20Gbit/s,而 6G 的峰值速率可达 100Gbit/s~1Tbit/s,提升效果约在 10~100 倍;6G 的时延指标大约为 0.1ms,是 5G 的十分之一;同时 6G 具有超高可靠 性,中断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对于超大规模的连接场景,例如智慧城市群、智 能工厂等,需要同时支持超海量的无线节点,6G 最大连接密度需达到每平方千 米亿个连接的级别;面对未来不断发展的能源消费压力,6G 需要尽可能地提高 网络能效。从覆盖范围上 6G 不再局限于地面,而是实现地面、卫星和机载网络 的无缝连接,定位精度层面 6G 也可实现物联网设备高精度定位,同时 6G 将和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融合,实现智能传感、智能定位、智能资源分配、智能 接口切换等。

6G 有望接棒 5G,助力“泛在连接,万物智联”。6G 是实现万物智联的关键 底层技术,既是国际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也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 对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至关重要。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需要新一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一方面在消费侧,此前 4G 的发展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普及,直播/短视频带货等成为当下主流引领 消费的创新应用,5G 在 C 端国民级应用尚在培育,而后续伴随着信息消费规模 的不断扩张,消费的进一步升级也需要 6G 的进一步演绎,或将通过推动新型终 端、沉浸式内容等产业链的发展催生数字消费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在供给侧, 需要 6G 深化行业应用效能,释放数字经济驱动力,协助传统行业降本增效。对 于 2030+的中国来说,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经济将不断拉动 GDP 增长,成为带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根据牛津 经济研究院分析称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一美元,可撬动 GDP 增长 20 美元,并 且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率是非数字技术的 6.7 倍。未来数智生产力的快速发 展需要 6G 与算力网络、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 泛在部署,催生新型经济生态。

制造业的持续转型升级对 6G 提出新的需求。海量工业数据的实时采集,需 要 6G 与物联网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工业数字孪生系统,使工业设计制造虚实结 合以提升智慧工厂的生产效率。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需要 6G 提供低时延、超可 靠的网络。智能机器人监测需要 6G 提供超高数据密度和基于边缘的计算能力。服务业规模增长需要 6G 与数字技术的拉动,催生更多创新应用,丰富数字化服 务、数字金融、孪生医疗、全息教育、元宇宙媒体交互等服务业新场景,满足更 多人群、更多领域的数字生活服务需求,推动服务业纵深发展。6G 网络有望拓宽网络覆盖范围,及 5G 之所不能及。提升网络覆盖率是对 6G 的核心要求之一,可以让网络信号触达所有边远地区及欠发达地区,同时提升网络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提供所有人可无障碍获取、可靠且安全的数字通信技 术和服务,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网络接入条件,推动数字化成果以更公平的方式惠 及普罗大众。

当前全球国际组织已纷纷启动 6G 相关工作,频谱需求有望于 2023 年确立。目前全球国际组织已纷纷启动 6G 相关工作,其中最早的是 ITU-T(国际电 联电信标准化部门)。2020 年 2 月 ITU 基本明确 6G 标准工作计划,2021 年 3 月启动了 6G 愿景和技术趋势的研究,预计将有望于 2023 年 6 月完成,内容将 包含面向 2030 年及未来的 IMT 系统整体目标,如应用场景、主要系统能力等。预计 2023 年年底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将讨论 6G 频谱需求,2027 年年底的 WRC 将完成 6G 频谱分配。2023 年 3GPP 将开启对 6G 的研究,或将于 2025 年开始 6G 的标准化工 作。3GPP 6G 技术预研与国际标准化预计于 2025 年后启动。面向 2028-2029 年 ITU 6G 标准评估窗口,3GPP 预计需要在 2024-2025 年(即 R19 窗口)正 式启动 6G 标准需求、结构与空口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最快在 2026-2027 年(即 R20 窗口)完成 6G 空口标准技术规范制定工作。此前 3GPP 在 2020- 2023 年完成 R17 与 R18 的 5G 演进标准制定,同时将于 2023 年开启对 6G 的 研究,于 2025 年下半年开始对 6G 的标准化展开工作(完成 6G 标准的时间节 点在 2028 年上半年),2028 年下半年将会有 6G 设备产品问世。2022 年 3 月, 全球 5G 标准的第三个版本 3GPP Release 17 功能冻结。从 3GPP R18 开始,将进入到 5G 增强技术(5G-Advanced)的演进周期,为 6G 技术做准备。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已开始明确 6G 研发目标计划。2020 年 4-6 月,日本相 继发布全球首个以 6G 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的 6G 综合战略计划纲要和路线图,提 出 2025 年要实现 6G 关键技术突破,2030 年应用 6G。2020 年 8 月,韩国发 布《引领 6G 时代的未来移动通信研发战略》,重点布局了 6G 国际标准,强化产 业生态系统建设,旨在确保 5G 之后韩国成为全球首个 6G 商用国家,并明确了 五个试点领域:数字医疗、沉浸式内容、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厂。欧盟委员会 2020 年发布报告《全面工业战略的基础》,明确提出要大量投资 6G 技术。

中国 IMT-2030(6G)推进组的 6G 业务、愿景与使能技术的研究和验证将 与 ITU-R 的 6G 标准工作计划保持同步。据 IMT 预计 2023-2027 年中国也将完 成 6G 系统与频谱的研究、测试和系统试验。

2 空天地海一体化势在必行,卫星互联网星辰大海

2.1 卫星互联网:6G 网络架构新增核心环节

6G 网络架构相较于此前技术体系,最深刻的变革之一在于从传统的地面接 入向空天地海全方位多维度接入的转变。6G 所具有的网络架构具有支持多种异 构网络智能互联融合的能力以动态满足复杂多样的场景和业务需求,整体网络架 构需要支持天基、空基、地基多种接入方式,固定、移动、卫星多种连接类型, 个人、家庭、行业多种服务类型,并实现网络侧的多接入、多连接、多服务融合。

卫星互联网即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发射无线电信号,从而实 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联结。卫星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 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 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卫星互联网是继有 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

卫星通信优势主要体现在低时延、低成本、广覆盖、宽带化。目前主流通信 手段是依托中继站进行信息传输,对地面基站数量要求较高,需考虑地形、用户 密度等因素,5G 时代下中继站覆盖区域小于 4G,铺设密度要求更高;光纤通信 方式,光纤本身成本低,但是光纤铺设及维护成本较高,对铺设环境要求较高。卫星通信脱离地面,受地形、移动速度、自然灾害等问题影响较小,虽然因远距 离传输信号衰减较大,但优势体现在能够实现最大 18100km 通信距离、覆盖范 围大、系统维护费用较低、容灾性较高等方面。

“新基建”将卫星互联网建设定义为算力技术设施中核心环节之一。2020 年 4 月,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卫星互 联网与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一并列为新基建中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卫 星互联网空间段原材料双边市场建设、卫星互联网地面段通信网络间融合运营、 卫星互联网用户段“通导遥”数据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激发各类信息网络“新基建”之 间的协同集群作用,将有助于形成行业合力,共同推动卫星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这标志着 2020 年成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元年,并预计其将成为贯穿“十四五” 的重要投资阵地。

国家多部委提出明确指引,多政策出台扶持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其监管单 位为工信部,同时受到国防科技部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监督。2016 年以 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关于卫星互联网的支持政策,顶层设计上,《“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空间互联网的部署;《“十四五”信息通 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高轨卫星和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推进卫星通信系统 与地面信息通信系统深度融合,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各省 市层面,多项扶持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的规划陆续发布。这些政策推动卫星互联网 规模化应用及商业化服务,行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2.2 大国发展与安全之基,空天地海全域覆盖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基于卫星互联网着力打造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体系。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是以地面网络为基础,以空间网络为延伸,覆盖太空、 天空、陆地、海洋等自然空间,为天基(卫星通信网络)、空基(飞机、热气球、 无人机等通信网络)、陆基(地面蜂窝网络)、海基(海洋水下无线通信及近海沿 岸无线网络)等各类用户的活动提供信息保障的基础设施,目标是扩展通信的覆 盖广度和深度,即在传统蜂窝网网络的基础上分别与卫星通信和深海远洋通信 (水下通信)深度融合。

我们认为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系统的建设是民用通信系统进一步发展,以及 大国发展与安全战略下的必然选择。

2.2.1 地面通信高质量补充,有望解决“覆盖率+传输速率”痛点

卫星互联网可作为地面基站与光纤光缆的有效补充,覆盖传统通信所难以触 及的地域和场景。当前通信方式多依赖基站与光纤光缆,但覆盖区域存在盲点痛点仍存。根据 铖昌科技招股说明书援引 Internet World Stats 的统计数据,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全球互联网人数覆盖率仅 64.2%,其中非洲地区仅 43%的人能够使用 互联网。从全球地理环境维度来看,传统地面通信网络在海洋、沙漠、山区等偏 远环境下铺设难度大、运营成本高,大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大量盲点区域未被移为 通信服务覆盖。通信骨干网络在人口与互联网渗透率低的地区实现全球互联难度较大,体现在缺乏基础设施,如能源网络、光纤骨干网;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 运营商投入产出比较低,难以盈利;受固有特性限制,5G/6G 的基站铺设密度需 求远高于传统 3G/4G 网络,全面铺设成本过高,短期范围内基本只能保障城市 覆盖。

通信卫星可以简单分为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能够做到各区域/地形无差覆 盖。高轨卫星覆盖面广,最少三颗卫星便可辐射到整个地球,单星设计容量较大, 容量效率非常高,所需关口站少;低轨卫星相对高轨覆盖能力较弱,但是可以通 过星座实现全球覆盖,同时时延更低、链路损耗更小。高低轨联合组网,进行互 补,优势显著。

卫星互联网减少传输时延,满足低延时敏感应用场景需求。在长距离传输的 情形下,低轨卫星传输跳数相比地面光纤网络更少,能减少几十毫秒的误差,对 于进行高频量化交易的金融交易所、外汇交易商、投行、个人等具有极大优势。除此之外,VR/AR、视频会议、云游戏、云支付等云端业务同样对低时延的卫星 通信具有较高需求。以星链为例,马斯克称 Starlink 通过新卫星进行激光数据传 输,比光纤快约 40%,SpaceX 的互联网服务可以以 180832 英里/秒的速度传 输数据,真空中的光速是 186282 英里/秒,Starlink 的真空数据传输速度大约相 当于光速的 97%。当自然灾害来临时,短暂的网络中断可能酿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而如果受灾现场通信设备被毁,通过卫星互联网提供的高速备份链路,形成稳定 的网络环境,可以实现图像、数据、语音的实时传输,为指挥中心科学决策提供 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

2.2.2 信息化建设是大国发展与安全的必然选择

军工信息化是当代战争的“神经网络”。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逐步成为全球 各国军力建设的共识,围绕 C4ISR 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化军事体系是为各国提升军 事 信 息 化 水 平 的 关 键 :集指挥( Command )、 控 制 ( Control )、 通 信 (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以及情报(Intelligence)、监视 (Surveillance)与侦察(Reconnaissance)功能于一体的高度集成的现代军事 信息控制体系平台。其中,通信系统承担着所有人员、计算机与武器(系统)之 间信息传递的“神经网络”角色,是信息化的底座和基石。

全球 C4ISR 市场逐年增长,我国也将军工信息化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方向。据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出具的《2021 年全球及中国 C4ISR 系统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显示,全球 C4ISR 系统产业市场规模将从 2021 年的 1480 亿美元增长到 2026 年的 215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7.8%。据 WIND 数据显示,我国国防支出 已由 2011 年的 0.6 万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38 万亿元,每年均逐步走高, 2011~2021 年 CAGR 达 8.6%;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在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占 比逐步提升,已由 2019 年的 5.1%提升至 2021 年的 5.6%。“十四五”规划中也 明确指出要将军工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我们认为后续伴随我国国防支 出继续提升叠加军工信息化重视程度增强,我国军工信息化支出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军工通信中卫星互联网扮演重要角色。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在全球通信和互 联网接入、5G、物联网、太空军事能力应用等方面极具潜力,是商业航天技术和 主要大国太空和军事战略博弈的必争之地。以全球军事强国美国为参考,美国近 年来积极参与和布局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其背后有明显的军事意图和考量。2019 年底,美国空军 1 架 C-12 侦察机使用“星链”数据下行速度达到 610 兆/秒, 是美军现行通信标准 5 兆/秒速度的 102 倍。一旦高弹性抗毁的巨型低轨卫星通 信网络部署完成,将极大拓展战场实时信息交互和指挥控制能力,或彻底改变信 息化战争模式。除潜藏的较大的军事价值外,先行者还将掌握对全球信息的上游 规则制定权。根据美国太空发展局(SDA)构想的下一代太空体系架构,巨型低 轨通信卫星星座将作为整个太空信息获取的底层传输层,成为服务于太空信息的 基础网络,将深刻影响未来国家信息安全格局。卫星互联网时代将给国家信息主 权及监管带来严峻挑战,建立自主可控的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十分必要。

卫星轨道属稀缺资源,“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原则下各主要经济体卫星互联 网建设进程提速。轨道和频段是稀缺资源,亦是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的瓶颈环节。地球近地轨道约可容纳 6 万颗卫星,且当前 Ku、Ka 频段逐渐饱和。当前国际卫 星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竞争方式获取,同时若发射的卫星寿命到 期可重新发射进行补充,造成“先占永得”的局面,如能抢占先机则能在后续竞 争中优势尽显。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纷纷制定产业利好政策,加快低轨卫星互 联网部署,抢占轨道资源。由于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十分有限,世界各国已充分 意识到近地轨道和频谱资源的战略价值,以及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商业价值,近 年来悄然开展卫星发射争夺战。据目前国外已公布的低轨通信方案中,卫星轨道 高度主要集中在 1000~1500km ,频段主要集中在 Ka、Ku 和 V 频段。Space X 在 2015 年推出 StarLink 计划,计划发射约 1.2 万颗通信卫星,频段为 Ka、 Ku 和 V,系统将用于为全球个人用户、商业用户、机构用户、政府和专业用户 提供各种宽带和通讯服务,建成后星座总容量将达到 8-10Tb/s 。2021 年 5 月 27 日,Space X 完成第 29 批星链卫星发射,至此,StarLink 计划已累计发射 1737 颗卫星。英国通信公司 Oneweb 推出 Oneweb 星座计划,初始星座将由 648 颗 Ku 波段卫星组成,第二、三阶段将发射 2000 颗 V 波段卫星。据中国电 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发布的《非静止轨道宽带通信星座频率轨道资源全球 态势综述》,截至 2020 年 1 月 17 日,全球中轨、低轨卫星通信星座数量共计达 到 37 个,共涉及至少 12 个国家 30 家企业,计划发射卫星总数已超 3.4 万颗。

2.3 卫星互联网未来可期,成长空间广阔

卫星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研制、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等环节。从 产业链上下游划分,卫星制造环节作为前端率先发展。类比地面基站通信,产业 首先在制造端起势,如 5G 基站建设,逐步发展到运营侧,建议首先关注卫星研 制环节。随着上游建设完成,卫星发射到位后,关注产业链后端的运营服务环节。

商业卫星主导全球航天产业,卫星产业链价值量集中在应用侧。根据卫星工 业协会(SIA)卫星行业报告,2021 年全球航天产业以 4%的速度增长,规模达 到 3860 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达到 2790 亿美元,占比 72%。截至 2021 年 底,共有 4852 颗卫星环绕地球。卫星产业主要分为四部分:空间段运营(卫星 服务)、地面设备、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其中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属于新基建 卫星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侧(市场规模占比约 7%),而卫星服务、地面设备属于卫 星通信应用侧(市场规模占比 93%)。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尚处早期起步阶段,短期伴随卫星组网 环节加速推进下以卫星生产制造和地面设备建设为主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将 率先受益,后续随着技术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中长期维度下游卫星互联网应用 侧相关环节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生产制造环节中平台与载荷为卫星核心零部件。卫星制造指卫星设计与制造, 属于卫星系统的空间段,作为通信中继站,提供网络用户与信关站之间的连接。细分卫星生产制造,可以分为设计、生产、测试、组装等部分。1)卫星平台主 要包括卫星本体和服务系统;2)卫星载荷指卫星入轨后发挥其核心功能的部件, 定制化程度较高,成本占比差异性较大。

地面设备同样是卫星互联网中必需环节。在空间段的建设之外,地面设备建 设也是卫星互联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固定地面站、用户终端和移动 站构成。其中固定地面站涵盖天线系统、发射/接收系统、信道终端系统、电源系 统等;用户终端设备包含生产生活中的电视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电设备、物联 网移动终端等;移动站主要由集成式天线、调制解调器和其他设备组成。

2.4 星网集团成立吹响组网集结号,卫星发射有望提速

“十三五”期间,以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为主的两大央企分别提出 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并发射了试验卫星。其中, “鸿雁”星座是国内首套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可在全球范 围内实现宽带和窄带结合,为用户提供实时双向通信。“虹云工程”星座则致力 于满足全球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接入需求,由 156 颗低轨卫星组成,每颗卫星最大 支持速率为 4Gbps。目前虽然国内多家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 但整体布局进程相较于海外 SpaceX、Oneweb、O3B 等厂商仍相对较慢。

中国星网应运而生,统筹规划我国卫星互联网领域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新 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网”)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 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 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中国星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从事卫星互联网 设计建设运营的国有骨干型企业,致力于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 组织平台,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卫星互联网公司。公司董事长为张冬 辰,曾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从国资委官网目前中央企业名录中可以 看到,中国电信排列序号为 23,中国联通排列序号为 24,中国移动排列序号为 25,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排列序号为 26,虽然中国星网集团组建时间晚,但是依 旧与三大运营商处于同一定位,有望在未来成为第四大运营商。目前中国星网集 团已经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四地建立了七家所属企业,涵盖了网络系统、 创新、应用多方面维度,未来将继续加快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卫星通信领域的 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已集中向 ITU 提交了两个星座的频谱申请,总计卫星数量为 12992 颗,分为 GW-A59Q 和 GW-2 两个分星座。其中 GW-A59 星座包括 3 个子星座, 共计 6080 颗卫星,GW-2 星座由 4 个子星座组成,共计 6912 颗卫星。根据 ITU 规则,申请相关频率的单位,必须在 7 年内完成卫星发射和信号验证,才能 真正拥有该频率的使用权。因此,GW 星座必须在 2027 年完成发射及信号印证。

中国星网的战略意义在于统筹规划卫星轨道和频率资源。

轨道资源争夺刻不容缓。目前 Starlink 已规划约 4.2 万颗卫星,未来将占用 大量的地球极低轨道和近地轨道,而我国此前的“行云”、“虹云”、“鸿雁”等星 座规划尚处在早期布局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组网和应用。我们认为此次星网 集团的入局或有望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已规划的 GW-A59 和 GW-2 星座卫星与部分 Starlink 卫星轨道高度相近,两者轨道高度 均为两组(一组极低轨道和一组近地轨道),轨道倾角也大多分布在 30-85°间, 都是可以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络。

频率资源的布局亦是关键。由于卫星通信必须采用微波频段以上频率的信号 才能实现星地通信,因而获取频率使用权也是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必备因素。通常 在卫星信号传输中 0.3-10GHz 频段损耗最低,30GHz 频段附近损耗也相对较小, 因 而 C 频 段 (4GHz~8GHz) 、 Ku 频 段 (12GHz~18GHz) 和 Ka 频 段 (26.5GHz~40GHz)是目前卫星通信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频段,而 ITU 制定的 《无线电规则》中对信号频率的占用采用“先到先得”的原则,因而频谱资源亦是卫星互联网布局关键之一。星链卫星所申请的频率分布在 10.7~30GHZ(即 Ku、Ka 频段),GW 卫星所申请频率分布在 37.5~51.4GHZ(即 Ka、Q/V 频 段),当前对于频段的争夺也较为激烈。

我国目前已有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全新发射场地正在筹备。中国四大卫星发 射基地为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和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国内第五大卫星发射基地为东方航天港,是中国唯 一一个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东方航天港致力于成 为全国首个集海上发射、卫星应用、星箭产研、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高附 加值、低成本、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

自 2018 年 12 月 22 日“虹云工程“的第一颗试验发射的 4 年时间以来,我 国共发射了 149 颗卫星,其中有 42 颗为通信类卫星,通信互联网类型的试验卫 星达到 22 颗,我国卫星互联网通信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2022 年 9 月 25 日,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 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 得圆满成功。试验十四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新技术验证等领域,试验 十五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我们预计伴随发射 场的进一步布局和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后续我国卫星发射有望提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1月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3年全球十大消费者趋势洞察报告

  2. 2022年全国现代渠道春节报告

  3. 2022年度电商观察

  4. 2022年短视频直播与电商生态报告

  5. 2022年度视频号发展白皮书

  6. 2022年中国旅行购物白皮书

  7. 2022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

  8. 传媒互联网产业行业研究:黑夜已过,晨曦破晓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发行规模创新高!多省份超2500亿
  2. 2023-2027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报告
  3. 中央最新任命,98家央企掌舵人名录
  4. 土地财政渐退,股权财政渐起?
  5. 重磅发布!"最严"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标准来了,7月1日起施行
  6. 工资标准多地宣布上调!这回涨多少?
  7. 风再起时:2023年我们的财富管理该怎么做?
  8. 美国,14年后再困纸板箱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圈套(深度好文)

  2. 老祖宗传下的十条“天规”,太多人后悔知道的太晚!

  3. 各国医生处方大比拼,中国医生自愧不如!

  4. BBC纪录片《奇妙的人类旅程》全5集

  5. 电影《出埃及记:天地王者》

  6. 音乐欣赏:【欧美经典音乐】《生命的摇篮》米歇尔.佩佩

  7. 这些被吹上天的食物根本没啥用,别再上当!

  8. TED演讲|教女孩子勇敢,而不是完美!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郑永刚:三次创业犹未竟

  2. 知名大V讲述惊魂一幕:“差一点,我就被出租车司机用刀捅死……”

  3. 体制内临时工4年,说3件让我不爽的小事

  4. “工资表”被查,罚款84万!这25个发工资的危险点,企业抓紧自查了!

  5. 对赌协议风险解读!

  6. 电商成了,字节跳动盯上下一个苦生意|未来焦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