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管科技行业专题研究:发展道路多样,持续进化打造新的蓝海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赵然)

一、我国资管科技行业厚积薄发,处于上升发展期

1.1 过去三十年,资管科技企业实现从“产品型”向“平台型”公司转变

资管科技指运用各类科技软件创新传统资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三 十多年来,伴随着资管行业的发展,资管科技行业历经以下四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6 年以前):以提供产品为主。在这一阶段,资管行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资管科技公司 采用销售产品为主的商业模式,针对特定资管业务的执行过程推出相应的产品,例如基金交易系统、登记过户 系统等。在这个过程中,业务的单一性导致产品种类较少,资管科技公司往往依靠合同销售取得收入。

第二阶段(2007 年-2010 年):从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进化。随着资管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资管机构的 种类增加,市场竞争丰富度提升。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已渗透到金融领域的各个机构、业务和环节,因此资 管机构更需要供应商满足自己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资管科技公司开始将多个单一产品集成,提供具有整合价 值的解决方案,即依靠“软件+硬件+实施”的形式获取客户,同时提供一定程度的定制化服务。市面上的资管 科技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综合业务系统,例如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覆盖资管机构前、中、后台职能。资管科技公 司在此阶段的收入包括许可证费用以及维护费。

第三阶段(2011 年-2017 年):解决方案与产品向云迁移。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资管公司业务复杂性进 一步提高,同时子机构数量爆发式增长,资管机构需要一个可以与之一起成长的架构。而云技术相对容易扩展, 同时节省了本地技术的基础架构,提高了资管机构的可访问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云技术能够收集、 分析和存储大量数据。资管科技企业在此阶段提供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分布式应用开发平台,帮助资管机构实 现业务异地部署,提升其业务连续性和扩展性。此外,数据中台的概念开始兴起,市面上的数据中台产品能实 现快速供给、组件复用、避免重复建设等功能,支持业务快速、低成本创新和需求响应。资管科技公司这一时 期的收入新增了服务费及分成。

第四阶段(2018 年至今):依靠创新技术的应用打造平台型公司。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 链等创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同时市面上提供的资管科技产品数量日益繁多,竞争激烈。在保持传统业务的情 况下,资管科技公司更多地提供增值型服务,同时在政策监管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例如,对于风险管理而言, 除了提供风控系统之外,资管科技公司还会通过软件设计帮助提高资管公司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目前,市面 上的资管科技产品类型众多,向资管机构输出产品设计、销售交易、研究分析等系列服务,包括证券交易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监管报送系统等。



近年来,随着资管行业飞速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投入稳步上升。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持续增长,根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1 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 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 67.87 万亿元,较上一年的 58.99 万亿元增长 8.88 万亿元,同 比增长 15.05%,2015-2021 年 8 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 7.77%。据 BCG 预测,2021-2025 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的 复合增速约有望达到 12%。此外,我国资产管理结构也愈发丰富。2021 年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数量为 16.8 万只,较上一年同比增 长 21.30%。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主要集中于银行和信托。“大资管”时代开启后,资产管理 行业逐步形成了以银行为核心、非银金融机构百花齐放的局面。2021 年 16.8 万只资产管理业务产品中,私募基 金数量达 124,098 只,占比 74%,排名第一。其次是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和公募基金,分别为 17,872 只、9,288 只,分别占比 11%、6%。未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仍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资管行业的快速增长为资管科技的发展带来机遇,业务创新、监管创新、技术创新共同推动资管机构对 IT 系统升级换代的需求。我国资管机构的 IT 技术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证券公司的 IT 投入在过去五年间持续增长,由 2017 年的 116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304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21%;而 银行业 IT 投入规模过去五年也保持高速增长,从 2016 年的 923 亿元飙升至 2020 年的 1,906 亿元,复合增长率 为 16%。保险行业 IT 投入增速同样迅猛。据 IDC 披露的数据,2021 年,中国保险业总体 IT 投入规模为 355 亿 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客户购买的日益增长意味着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如何通过 更好地研发创新、服务顾客以抢占市场份额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1.2 资管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不同企业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1.2.1 行业面临四方竞争格局,细分赛道丰富

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我国资管科技行业的发展将近 30 年,已针对资管机构的前中后台形成相应的解决方 案,且细分领域内竞争者众多。市场参与方包括独立的金融 IT 厂商、资管机构的科技子公司、金融数据服务商 及其他细分领域的中小型金融 IT 公司。独立金融 IT 厂商:这类公司专注于研发资管系统,同时也为资管机构及其他类型公司提供系统开发服务。国内专注于资管系统产品线的金融 IT 厂商包括恒生电子、赢时胜、金证股份,国外专注于资管系统开发的公司 包括 SimCorp、SS&C、FIS 等。独立金融 IT 厂商的优势在于拥有充分的独立性,依靠自身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提 供产品。对于独立金融 IT 厂商而言,规模较大的头部企业在研发实力、品牌知名度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依 靠成熟的产品体系提升差异化程度,并通过可重复使用的技术缩短项目周期,朝着“产品型”的方向升级,进 一步提升技术和品牌的知名度。

资管机构的科技子公司:这类公司一般隶属于规模较大的资管公司,作为大型资管公司的子公司,在产品 开发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对于实际业务操作、监管要求理解程度更深,在风险管理方面具备数据优势。国内典 型的科技子公司代表包括金融壹账通(平安集团旗下)、民生科技(民生集团旗下);国外典型的代表包括贝莱 德旗下的 Aladdin、道富旗下的 Charles River。这些资管机构的子公司首先服务于母公司的业务,其次再对外输 出。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劣势:1、大型资管机构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提供的系统由于业务规 模、组织架构的差异较难适配中小金融机构;2、这些科技子公司普遍依赖母公司获客,自身缺乏独立的获客能 力;3、受体制的限制,科技子公司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资管机构的科技子公司发展速度迅猛, 以银行业为例,截至 2021 年底,国内已有 14 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6 大国有银行已有 5 家在旗下设立金 融科技子公司。

金融数据服务商:除了提供金融数据平台之外,一些金融数据服务商也提供部分资产类别的交易模块,例 如彭博社、汤森路透公司。由于这些公司的专业并不是资管系统,因此提供的产品专注于资管机构的数据获取 环节,近年来,我国有不少 C 端流量优势的上市公司开始往 B 端转型,例如同花顺、东方财富等,这部分企业 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凭借自身优势能快速整合客户资源,发展速度较快。中小型的资管科技公司:此外市场上还有大量中小型的资管科技公司,提供一些差异化的产品模块及解决 方案,专注于某一类客户或者某种资产类别,例如北京根网科技主要专注于 QFII 交易。这类公司的产品针对特 定客户的需求,在某一领域较为精通,但面向市场的规模较小。对于独立的金融 IT 厂商而言,他们也可以研发 类似的产品与之竞争。此外,大部分中小型公司技术创新实力较弱,主要通过外包服务形式承接项目,其经营 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人员成本把控在较低水平,同时在项目进度管控方面的有效性较高。从目前市场上的竞争格局来看,前台软件龙头主要是恒生电子、金证股份等公司,它们深耕前台多年,产 品粘度大。中台软件龙头包括顶点软件等,他们主要业务专注于 CRM 系统,最终目标是协助资管机构吸引新 客户、保留老客户以及将已有客户转为忠实客户。而后台属于存量市场,目前多家厂商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力, 其中突出的后台软件龙头是赢时胜。



1.2.2 部分资管科技企业的盈利性较好,成为行业翘楚

以证券公司与银行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资管机构为例,通过对证券 IT、银行 IT 上市公司规模与营收情况 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不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证券 IT 选取恒生电子、金证股份、顶点软件三家企业,而银 行 IT 包括长亮科技、宇信科技、高伟达、神州信息、天阳科技、赢时胜。恒生电子在市值、盈利能力方面均处于资管科技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对上述公司过去一年的平均总市值进 行分析,可以看到证券 IT 的头部企业恒生电子的平均总市值接近 700 亿元,大概是其他头部 IT 企业,例如宇 信科技、神州信息、金证股份市值的 5-6 倍。此外,从各家公司 2021 年的营收与净利来看,尽管部分银行 IT 企业的营收规模较大,但销售毛利率较低。例如神州信息2021年的营收高达114亿元,但销售毛利率仅有17.09%, 高伟达、天阳科技、宇信科技的销售毛利率也不超过 40%。相反,尽管恒生电子的营收不如部分证券 IT、银行IT 公司,但是毛利率最高,超过了 70%。

1.3 资管系统建设模式多样,资管科技企业依靠定制项目盈利

1.3.1 资管机构可选择五种模式建设系统,项目研发外包及主导研发成为主流

目前,我国资管机构建设系统一般采用直接外购、项目研发外包、自主研发、主导研发以及应用系统托管 五大模式。直接外购:对于科技力量薄弱、自身研发能力不足,业务规模在一两年内甚至几年内不会爆发增长的小机 构,他们会更多地采取直接外购的建设模式。原因是他们大部分时间忙于业务,因此没有多少剩余时间进行研 发与创新。选择外购产品的上线或更换速度更快,建设周期更短。项目研发外包:指以“外购产品+改造实施”的方式建设系统,系统供应商的目标和责任明确,资管机构投 入精力小,有利于自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双方共有知识产权。缺点是立项采购拉长了项目实施周期、自有研 发规范较难落实、项目质量受制于服务商实施团队的能力、在拥有多家外包伙伴时沟通成本较大。

自主研发:对于大型资管机构来说,自主研发不仅能完全匹配自身的战略、业务和组织架构,系统上线周 期也会快于外购系统。但是需要资管机构自身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因此一般适用于国有、大型资管机构。主导研发:较大型的资管机构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但不具备完全的自主研发能力。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 介于完全外购外包与自主研发之间而接近自主研发的系统建设模式。主导研发通常需要用到外包的人力。资管 机构一般以开发工时为结算薪酬的依据,同时负责选人、分派任务、结果验收。其优点在于资管机构管理起来 较为方便,同时灵活性较高,但相应外包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大,如何衡量其劳动效率也是一大问题。目前,主 导研发模式在我国资管行业的采用比例较高。应用系统托管:可以理解为多机构共享的核心系统。对于中小型资管机构而言,要新建一个仅供自己使用 的系统并进行日常的运维不容易,但通过机构间的共享合作可以有效减少研发过程中的重复开发,节省研发费 用。

对于资管机构而言,前台属于直接创收部门,而中台为前台直接提供技术服务,因此前、中台偏向于资管 机构自行管理,同时由于客户信息保密等原因导致系统的敏感度较高,因此以自主研发或主导研发为主;对于 后台而言,其需求相对前、中台而言统一度更高,同时第三方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比较成熟、稳定,因此资 管机构大都采用外购或项目研发外包的形式建设后台系统。

1.3.2 对应资管机构的建设模式,资管科技企业主要以定制项目形式交付产品

资管科技企业一般为资管机构交付以下类型的产品:提供自行开发的产品:自行开发软件是指知识产权归属资管科技公司所有,资管机构仅享有合同范围内的 非独占、非排他的一般使用权的软件。这些产品通常是标准化的软件,根据市面上一般的需求设计,以软件包 的方式提供给不同用户使用,具有通用性。资管科技企业通过与客户签订自主软件产品类销售合同,将产品交 付给客户安装完成,并经客户验收通过时根据验收手续确认收入。在这个过程中,资管科技企业的员工只负责 产品的实施与安装,因此软件的交付周期较短。自行开发的产品主要满足资管机构外购产品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定制软件是指根据特定客户委托开发的,就特定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专门的技术研究、 开发、服务的劳务行为。技术开发成果的专利申请权、版权及其他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均归买方所有, 由此开发出来的软件不具有通用性。资管科技公司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签订软件开发的产品类销 售合同,将产品交付给客户安装完成并经客户验收通过时根据验收手续确认收入。通常,定制化产品满足资管 机构项目研发外包(联合研发)的建设要求。

提供技术服务:主要是指按合同要求向客户提供咨询、实施和产品售后服务。资管科技企业一般按照服务 期限或实际提供服务的工作量与资管机构进行结算,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与实际提供的工作量确认收入。在这 一过程中,资管科技公司的员工会被派遣出差,长期驻扎在各地做实施或维护,因此交付周期较长。主要为了 满足资管机构主导研发的需求。租赁服务:租赁服务主要指资管科技企业将系统出租获得收入,在服务提供期间内,根据与客户结算的服 务确认收入。通常,中小型资管机构通过应用系统托管共同租用资管科技公司的某一功能模块。通过对前面所提及的主流资管科技公司进行分析,从它们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可以看到,目前不少公司的 收入来自于“定制软件开发和销售收入”项目,例如顶点软件、赢时胜和长亮科技。它们的业务模式是通过交 付经定制化的自主产品或直接提供技术服务盈利,人力成本是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例如,对于赢时胜、天阳 科技而言,2021 年的人工成本的占比分别高达 93.71%和 78.19%。事实上,依靠定制软件取得收入的盈利性远 不及自主研发产品。通过对顶点软件、金证股份的盈利情况进行分析,2021 年顶点软件产品化软件(公司自行 研究开发销售的软件)、软件运维这两项的毛利率分别为 100%与 82.89%,而定制化软件的毛利率仅有 59.23%;而金证股份在 2020 年以前定制软件的毛利率均低于自行研发产品的毛利率。2020 年,金证股份的部分收入项 目发生变更,将定制软件项目与系统维护业务合并为定制及系统集成服务业务,自行研发产品项目与系统维护、 技术服务合并为软件业务。2021 年的定制及系统集成服务业务毛利率为 29.23%,而软件业务的毛利率则为 56.67%,后者接近前者的两倍。



1.4 我国资管科技行业的发展有待成熟,业务模式存在变革痛点

1.4.1 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供应,资管科技企业面临外部困境

供给端提供的产品很大程度上由需求端所决定。通过前面提到的资管机构系统的建设模式可以看到,大型 资管机构通常采用项目研发外包(联合研发)或主导研发的模式建设自己的前、中台系统,而中小型资管机构 则采用打包购买或应用系统托管的模式。由于后者的采购规模有限,对资管科技公司贡献的营收较少,因此资 管科技公司更专注于为大机构的前、中台提供定制服务。这一点在银行业较为突出,而证券业的情况并不十分 明显,因此证券 IT 企业的发展机遇相对更多,覆盖的业务场景更加广泛。

而大机构之所以选择项目研发外包(联合研发)或主导研发的建设模式主要出于对系统的一致性、方便性 以及安全性三大方面的考虑。一致性是指新系统的功能与目前已有的系统是否兼容,同时数据能否够实现共享;方便性则是指新资管系统的运维是否费时费力;安全性则是指新资管系统能否有效控制和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确保企业与客户的信息及资金安全。从一致性与方便性进行分析:对于资管机构而言,由于每家资管机构的业务侧重点不同,如果直接采购资 管科技公司的自主研发产品需要进行改进适配,但自身并没有精力或能力去做这件事。此外,目前资管机构采 用自主研发或主导研发的形式建设系统,资管科技对应交付的是“人”或者“项目”。“人”是指外包员工,资 管机构根据员工的工作量或工作小时付费,相对整体的产品购买而言成本较低;“项目”则是针对某一具体功能 的开发,相对于整体产品的购买,资管机构无需为用不到的功能付费。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资管系统的建设以前台系统为主,而前台主要涉及客户交互、客户信息保存等业务, 因此数据的敏感度较高,完全交由资管科技公司运行的风险较高;此外,从大环境来看,尽管我国公有云发展 势头迅猛,但普及率仍然不高,资管机构对此的信任度较低,影响资管科技产品的采购。资管机构的外部需求决定了资管科技企业依靠提供定制化项目交付产品,这一点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1.4.2 定制项目的收费、过程、人员安排存在弊端,资管科技企业面临内部困境

而资管科技企业自身在提供定制化项目的过程中也存在内部的瓶颈需要突破。从收费上来看:资管科技企业以员工的工作时间作为项目收费基础,收入不确定性较大。对于资管科技公 司而言,市面上需要定制软件的资管机构主要包括国有银行、券商、保险机构、大型私募机构等,规模一般较 大,因此议价能力较强,而资管科技公司相对弱势,因此在招标的过程中往往压价以获取项目,随着市场竞争 越来越激烈,价格战经常发生,导致定制项目的收入普遍不高。而定制项目一般有两种收费模式,第一种是按 照具体需求来计价,例如资管科技公司针对资管机构的某一功能或需求设计项目,资管机构按照某个约定的合 同价格支付报酬;而第二种则是按照员工的人数和工作天数来计价,合同会事先规定每天或每小时的工资。由 于前者能向资管机构提供额外的业务流程优化操作建议,报价往往比后者高出不少,因此后者具备较强的价格 优势,成为市面上资管科技企业的主流收费方式。而现实中资管机构一般只预付 30%-50%的货款,项目上线后会预留 10%-20%的余额。如果资管科技企业 一个项目的毛利率在 20%-30%之间,则会面临两个尴尬的处境:1、假设在资管机构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双方发 生纠纷而导致资管科技企业未能取得最终付款,那么项目将蒙受损失;2、假设资管机构延迟验收时间,额外产 生的人工成本由资管科技企业负担。

从定制的过程来看:资管科技公司目前提供的产品以行业垂直型为主,针对各家资管机构的具体场景需求 难免要作出调整,甚至需重新设计某些功能模块,项目成本较高,服务周期较长。此外,系统从“可用”到“易 用”的过程较长,由于定制过程需采购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软件等多种设备,历经设备进场、上架部署、 部署安装、调试验等多个流程,因此定制项目从上线到系统的优化再到真正投入使用的周期较长,通常需要一 到两年的时间。对于公司自身而言,收入周期较长有可能会影响其他项目的开展并影响创新研发投入。例如, 神州信息 2021 年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相对平均,但第四季度营业收入激增,分别接近 前三个季度的一倍。公司表示,受行业周期特点与客户需求节奏的影响,其主要客户为银行、政企、运营商等 行业用户,这些客户通常在一季度启动全年采购计划及履行申请、审批等程序,二、三季度陆续进行项目的招标、谈判、签约、实施等,三、四季度完成交付并付款,因此相对前三季度,公司第四季度产品交付、验收、 确认收入较为集中。



此外,根据前面的分析,资管科技公司一般也不拥有这些定制产品的知识产权,因此资管科技企业对于定 制项目的重视程度不高,难以发挥定制产品对于公司自研产品的互补作用。从组织结构来看:扩大外包员工的规模成为资管科技企业节省成本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削弱了企业自身 的研发能力,不利于未来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型。结合前面的分析,为了节约项目的成本,提高利润边际, 资管科技企业往往雇佣外包员工实施本地化的项目部署。外包员工只需根据合同的工作时间结算薪酬,而正式 员工则需要从零开始长时间培养。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自身要建立一支满足客户需求的 10 人项目组,至少 需要 2-3 名业务骨干,并花费 3-4 年时间让这个团队成员累积相关工作经验,同时不断投入研发费用,相应的团 队人力成本每月至少需要数十万元。而通过签订外包协议,该项成本有可能被压缩一半。目前,资管科技企业 分支机构的员工正逐渐被外包员工所替代。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证券业外包员工的数量正在 逐年攀升,在 2021 年达到了 8,423 人,同比增长接近 30%,而分支机构的员工数量从 18 年开始逐渐下滑。同 时,IT 人员的常驻外包费用从 16 年的 2.98 亿元增长至 20 年的 13.4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5%。事实上, 分支机构的员工通过参与定制项目有机会深入资管机构内部,了解资管机构的业务需求,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自 身长远的研发创新、客户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外包员工流动性较大,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整个行业, 因此积累的技术、人脉难以为资管科技企业创造价值。

1.5 深耕行业、提升服务能力成为资管科技企业的发展转机

上述分析表明,资管科技公司的发展受内外部困境的影响。对于外部困境,资管科技企业继续需要做的是 等待时机。目前,我国 SAAS 行业正在高速发展,资管机构将逐渐把行业中的数据、客户、流程等通过技术手 段分散到“云”中,带给资管科技公司更多的合作机会。因此,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目前正处于厚积薄发 期,需要意识到公司盈利核心不在于商业模式,而在于所提供的价值,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打破内部的发展瓶 颈。如何在提高自身软件价值的同时,让资管机构认可其价值成为资管科技企业发展的难题。首先,对于提升软件价值,需要资管科技企业深耕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尤其是需要对资管机构特定业务 场景,从前台、中台再到后台要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清晰、更全面地帮助现有机构客户,为降本增效创造更 多的可能性。在目前定制项目的过程中,资管科技企业需要通过观察找到某一行业及场景下资管机构共同的需 求点,以及产生这些需求点原因,继而从根本原因出发做产品,切实解决行业及场景的需求。从组织自身的角 度来看,需要更加重视一线员工的地位,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随着对行业的理解度逐步提升,资管科技企 业未来交付的产品会逐渐向模块化发展,定制的比例会不断降低,资管机构也更愿意对产品进行打包购买,对 应的建设模式也会从主导研发/项目外包向外购转变。

其次,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提升后续软件服务能力是让资管机构认可自身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一家 头部的资管科技企业,想要长期维护自身行业的头部地位,还需要建立产品壁垒,而这个壁垒就是“转化成本”。资管机构建设系统的成本较高,且容错率较低,因此他们一般是不会轻易更换系统,这表明资管科技产品应包 含长期的服务。因此,资管机构在系统建设后的稳定续费、稳定的使用至关重要。所以资管科技企业除了向资 管机构交付产品以外,后续系统的运营、咨询、维护也会成为收入的重点,且这部分占比会逐渐增大。2022 年,随着我国资管新规的落地,资管行业将朝着更加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资管机构需要根据监管 要求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敏捷性,注重业务的分散和平衡,这增加了资管机构的监管合规成本,同时也 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现阶段,监管科技的运用主要集中于事中监管阶段,各监管主体正在努力探索科技产品在事前、事后的监督应用。因此,对于资管科技企业而言,自动化采集监管数据、智能化分析风险 态势等技术仍需加大力度发展。包括事前将监管政策与合规性要求“翻译”成数字化监管协议,并搭建监管平台 提供相关服务;事后利用合规分析结果进行风险处置干预、合规情况可视化展示、风险信息共享、监管模型优 化等。此外,针对资管市场的竞争格局,资管科技的应用主要在于提升公司的管理运营效率、降低产品的成本、 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而目前资管公司的管理难度增大,前台投资面临交易执行 效率、成本、公平性的考验,后端运营面临头寸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难题。因此,如果资管科技行业 能为资管公司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整合各种职能模块及数据资源,同时核心系统上云,保持内部系统的灵活 性及可扩展性,降低固定成本,则能较好地满足资管机构的需求。

二、海外资管科技行业发展成熟,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2.1 订阅式付费成为美国资管科技行业主流,我国仍需时间追赶

美国资管科技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阶段:第一阶段(1970 年以前):萌芽阶段。美国经济逐渐从大萧条开始复苏,共同基金作为一种财富管理或资 产管理的手段开始流行,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开始起步。此时,金融电子化的概念开逐渐兴起,许多资管科技 公司诞生于软件零售机构,他们为银行或保险机构提供数据处理软件。第二阶段(1970 年-1990 年):快速发展阶段。1974 年开始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资管行业 的业务得以扩张,对自动化、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升。此时的资管科技企业开始针对资管机构的某一需求推出 特定的产品,市面上流行的产品包括资产管理报告和会计软件、信贷资产分析软件等,以行业为关注点。第三阶段(1990 年-2005 年):专业化发展阶段。资管科技公司开始提供一系列高定制化软件,市面上的资 管科技产品功能开始完善,覆盖资管机构前、中、后台,开始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此外,互联网在此时出现 并迅速发展,企业级 SaaS 的出现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资管科技公司的收费模式逐渐向订阅式收费转型。第四阶段(2005 年至今):稳定扩张阶段。美国资管科技行业历经四十年的发展趋于稳定,市面上大多数 的资管科技企业通过外延并购助力成长,主要目标是扩大和完善产品线。而资管科技产品种类繁多,专注于某 一领域的某一特定需求,在多条赛道上竞争激烈。订阅式付费也成为行业的主流,产品基本上均以云服务的方 式进行提供。

回顾我国资管科技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市面上主流资管科技公司的收费模式,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正处 于美国资管科技行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未来有可能向第四阶段发展。订阅式收费体现了美国资管科技企业的重 心从销售产品以“获取新顾客”向“提高服务体验”的观念转变。在 SaaS 的概念出现之前,传统 B2B 软件行 业多采用“软件终身许可+维护”的收费模式,由于软件的部署周期、上线时间长,在这种背景下的资管软件实 质上是一锤子买卖,客户的软件转换成本极高,几乎不存在试错机会,因此定制产品成为双方妥协的解决办法。而云计算的出现解决前面提到的痛点,能使软件轻量化部署,同时上线周期更短,大大增强了资管企业产品的 销售能力。一方面,订阅式收费允许资管科技企业采用许多不同的定价策略,例如选择免费增值服务、分层定 价、按使用时间收费等以适合不同业务策略;另一方面,订阅式付费使资管科技企业能基于用户反馈的持续更新,而不是像以往终身许可所要求的产品大规模黑箱变化,让公司与客户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事实上,顾客 越来越不愿意为永久许可预付大笔费用,如果他们对某种产品感兴趣,并且能够负担得起,就越有可能尝试这 种产品。因此,在订阅模式下,产品供应商更有希望进一步拓展业务。而由于我国公有云行业的发展仍未成熟,所以资管科技企业实现从定制化收费到订阅式收费仍有一段时间。现阶段,我国云计算以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的发展最为成熟。2021 年,我国 IaaS 的市场规模约占公有 云市场整体规模的 74%。粗略计算,假设我国公有云市场的整体规模达到美国市场的规模即为发展成熟,据 IDC 公布的数据,2021 年全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整体规模为 274.4 亿美元,未来五年有望以 30.9%的复合增长率继 续高速增长。而美国公有云市场在 2021 年底的规模为 1,125 亿美元。假设按照每年 30.9%的速度增长,我国公 有云市场还需 5-6 年的时间才能追赶上美国,订阅式付费也可能在彼时成为行业收费的主流。当前,通过借鉴 以下两家海外资管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资管科技企业的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2.2 Simcorp:领先的资管系统供应商,通过后续销售收入打造客户粘性

丹麦公司 Simcorp 成立于 1971 年,在哥本哈根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在欧洲、亚洲和北美设有 20 多个办 事处。公司有超过 2,000 名员工,客户包括 300 多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服务公司、 养老和保险基金。Simcorp 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 SaaS 投资管理平台和生态系统。Simcorp 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大方面:(1)发展数据管理服务以协助整合客户数据;(2)整合第三方系统或 软件到现有的云平台;(3)专注于客户非核心业务流程,提供相关业务服务。而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正在从软件 解决方案模式向 SAAS 交付模式发展。近 5 年来,公司的员工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Simcorp 的核心产品为 Simcorp Dimension,提供集成的、自动化的、模块化的投资管理软件解决方案。该 系统能基于来自不同类型客户差异化的需求,支持各种资产类别的交易,提供超过 100 种投资工具、数十种投 资产品和所有操作,从常见的股票、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到期货、期权、衍生品、单位信托、外汇、 房地产等。同时,Simcorp Dimension 共 19 个功能模块,覆盖投资管理的全流程,包括前台、中台和后台的职 能。此外,Simcorp Dimension 的所有功能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上进行,支持灵活的部署方式,既可以本地化 部署,也可以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实现与客户现有的系统设置进行无缝对接,同时接受各种要求的定制,支 持各种类型的投资交易。此外,Simcorp Dimension 采用统一的底层技术架构及数据管理方式,既能确保数据的 统一性、透明性,又符合监管要求。目前,在公司的 1,300 位潜在客户中有 207 位选择 Simcorp Dimension 作为 资管平台,其中欧洲、中东、非洲的实际购买客户占比最高,为 26%。



Simcorp 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包括软件许可收入、软件更新和支持服务收入、专业服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而软件许可收入包括软件的初始销售收入与后续销售收入两种。后续销售收入指现有客户根据自己 的需求购买产品的额外功能。一个客户后续购买贡献的收入往往是初始支付的软件许可费的 4-8 倍,因此公司 与客户建立关系的周期可一般会延续 10 年,这也使得公司的客户粘性较高。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96 亿欧元,相较于 2020 年的收入增长 8.8%。2021 年软件许可收入的总额为 1.14 亿欧元,其中初始销售实现收入 0.21 亿欧元,占营收比例为 4.3%,后续销售收入为 0.93 亿欧元,占比为 18.6%;软件更新和支持服务实现收入 1.79 亿欧元,占比为 36.1%,相对去年略微上升 1.6%;专业服务实现收入 1.68 亿欧元,占比为 33.9%。从 Simcorp 营运成本来看,主要为销货成本,2021 年的占比为 54%,相较于 2020 年的 1.67 亿欧元有所上 升,主要原因是公司于 2021 年主办的服务活动数量增多。同时,由于公司内部员工的重组,公司研发费用相对 于 2020 年出现略微下降。而公司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则继续保持稳定。在净利润方面,2021 年集团的税后 利润为 1.1 亿欧元,相较 2020 年的 0.88 亿欧元有所上升。2021 年,Simcorp Dimension 新增 4 个客户,全部基于订阅服务收入,实现收入 1,600 万欧元;而 2020 年 Simcorp Dimension 新增 12 个客户,实现收入 2,100 万欧元。尽管受疫情影响总体收入下降,但是 Simcorp Dimension 每笔订单的平均金额却从 175 万欧元上升至 400 万欧元。

2.3 SS&C:为全球提供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依靠云服务进行产品交付

SS&C 公司成立于成立于 1986 年,于 2010 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私募股 权基金 IT 服务公司,也是最大的共同基金过户代理机构。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将金融服务运营中的端到端专业 知识与软件和解决方案结合起来为金融以及医疗行业中客户提供服务。目前公司在全球 94 个城市设有 125 个办 事处,拥有 24,000 多名员工,客户超过 20,000 名。目前,SS&C 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管理的资产规模接近 45 万亿美元,服务于全球 57 个国家包括 1,300 多个 客户。解决方案支持全资产类别和各种复杂策略,同时支持的账户类型多样,包括个人账户、统一账户、家庭 账户、SMA、UMH。主要的客户类型有机构客户、财富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而平台的服务内容覆盖了资产管 理的前中后台,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组合管理与交易、组合调整、交易后清算和结算、客户沟通和报告、 绩效评估与归因、数据管理、市场数据、托管数据服务。

SS&C 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交付模式主要包括托管外包、SaaS 和云服务三种,并以后面两种为主。而在 收费上,解决方案的服务费根据客户管理资产规模、管理资产类别复杂度、交易数量和客户要求的服务水平收 取,对于中小型资管机构相对友好。另外,SS&C 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种定制功能服务,例如如报表 定制等。公司的收费模式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软件服务,软件许可、维护费及相关。软件服务收费的初始合同期 限一般为 1-5 年,客户在每月或每季度付款。在初始合同期限结束后,合同后续会自动进行更新,除非一方结 束合约;软件许可、维护费及相关指授予客户一定期限或永久的软件使用许可,公司每年收取维护费。公司的 收费模式比较灵活,易于提升用户的粘性,有助于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公司 2021 年实现营收 50.51 亿美元,相对 2020 的 46.68 亿美元上涨 8.20%,2017-2021 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30.76%。公司 2018 年的收入大幅增长源自于当年发生了几笔大型的收购。2021 年,软件服务收入实现 42.56 美元,软件许可、维护费及相关收入为 7.94 亿美元。17-21 年,软件服务收入占比从 66.51%逐步上升至 84.26%, 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公司客户结构多样化,其中北美客户贡献了 76%的收入,前 10 大客户贡献营收的 15%, 但单客收入的最大占比不超过 5%,集中度较低。公司毛利率水平整体较为稳定,2021 年公司毛利率小幅回升 至 47.69%,5 年平均毛利率为 45%。



公司 2021 年销售费用为 3.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67%,销售费用率为 7.63%,相比上年保持稳定。2021 年研发费用为 4.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1%,近 6 年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为 8.70%。而 2021 年管理费用为 3.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0%继续保持稳定。公司 2021 年实现净利润 8 亿美元,同比上升 28%。2017-2021 净利润 复合增长率达到 19.44%。2019 年净利润的大幅上涨主要由于 2018 年净利润基数低(2018 年净利润下滑因为 产生了 2.8 亿美元的利息支出)。

三、我国资管科技企业发展道路多样,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3.1 恒生电子:最早涉及金融科技行业,目前已成为行业翘楚

恒生电子成立于 1995 年,2003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被称作“金融行业的 IT 部门”,主要为证券、基 金、银行、保险、信托、期货、私募、金融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公司的业务 分为大零售 IT 业务、大资管 IT 业务、企业,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 IT 业务、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 IT 业务、互 联网创新业务和非金融业务共六大类。

恒生电子成立之初以证券 IT 起家,主要承做证券业务系统,后来逐步向基金、银行业务扩张,发展历程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1)业务起步(1995-2000 年):1998 年公司开始为基金公司提供软件系统,1999 年恒生开发出基金投资管 理系统,取得了资管 IT 市场的领先优势,发展初期公司几乎占据基金 IT 市场 100%市场份额。2)快速发展(2001-2011 年):2000 年公司确定了发展战略,形成了证券、银行、基金三大事业部,并于2003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 年,公司首次实现净利润过亿,开始发展壮大。2009 年公司互联网事业 部成立,开始向互联网金融业务转型,为 C 端业务的发展打下基础。3)稳定变革(2012-2018 年):2012 年公司中标上海清算所、新三板新一代系统建设,参与金融市场基础 设施建设。2015 年,公司与蚂蚁金服、阿里云开展业务合作,互联网金融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2018 年,公司 提出“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商”新愿景,开启“平台化”发展新阶段,同时发布八大人工智能产品。4)再次出发(2019 年至今):2019 年,公司构建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为一体的大中台战略,联 合蚂蚁金服、阿里云发布“新一代分布式服务开发平台”JRES3.0。同时 2020 年,公司与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 企业 Finastra 建立战略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并发布新一代的资产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 O45 和经纪业 务平台 UF3.0。金融科技行业本身的技术要求较高,公司拥有先发优势并占据先机,业内客户的转换成本较高。公司深耕 行业 30 余年,充分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属性(稳定、安全、长期优质的服务),客户对于公司产品的认可度较 高,更倾向于购买公司的产品与服务,新进入者难以颠覆。因此,依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公在产品推广、客 户留存方面存在独有的优势,位居行业首位。

3.1.1 公司“模块化”属性明显,通过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

公司 15 年-21 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16.3%,除了 2016 年和 2021 年,公司每年基本保持 20%的稳定增长。2016 年收入停滞的原因是收入基数发生了变化,数米基金并未纳入合并报表;而 2020 年公司会计准则发生调 整,收入确认由完工百分比法转换成终验法,因此部分收入未能于当年确认,使得公司在 2020 年收入增速仅有 7.8%。2021 年,公司实现收入 54.97 亿元,同比增长 31.73%;2022 年前三季度,得益于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升级,公司实现营收 37.37 亿元,同比增长 19.78%,尽管受疫情因素影响部分产品的推广、现场实施交付延迟, 但公司业绩增长依然超乎预期。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由于恒生电子属于产品型公司,业务可复制性较高,因此业务扩张的边际成 本更低,盈利能力较强。在 2020 年会计准则调整之前,公司毛利率基本保持在 95%以上的高水平,“模块化” 属性明显。2016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受子公司恒生网络公司的行政处罚影响。通过重新 布局经营策略,公司继续稳步前进。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4.64 亿元,同比增长 11%。而 2022 年前三季度, 受非经常性损益大幅下降的影响,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11 亿元,与 2021 年前三季度相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业务方面,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近 4 年累计研发投入 66 亿元,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高水平的研 发投入保证公司产品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日益升级的金融科技需求。2021 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 21.4 亿元,而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投入为 15.96 亿元。



3.1.2 顺应资本市场变革趋势,大资管与大零售 IT 业务助力公司增长

得益于先行者优势以及自身品牌的不断铸造,恒生电子在金融解决方案市场中位列前茅,稳居第一梯队。目前,行业正在进入“数智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公司提出了“数智金融 2030”的构想和“数智化”战略,旨在助 力金融机构实现数智化转型。近年来,公司加快了在技术产品数智化上的研发和创新,推出了 We6 财富管理、 UF3.0 经纪业务、O45 资产管理、i2 机构服务、Rtec 合规风控、C9 企业金融六大明星产品,受到市场的普遍赞 誉。“模块化”、“标准化”成为恒生电子的代名词,为公司带来更高的毛利与市场认可度。目前,公司在券商 的核心交易系统、基金的投资管理系统、银行的综合理财系统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大零售 IT、大资 管 IT 业务是公司的业务重心。

1)大零售 IT:主要包括经纪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产品为集中柜台系统 UF3.0、极速交易系统以及 We6 财富管理系统。经纪业务的主要客户为券商,而财富管理业务面向基金、券商、银行、信托等广大财富管 理机构。15-21年大零售IT业务增速较快,年复合增长率为18.25%,2021年实现收入21.11亿元,同比增长39.79%, 毛利率为 69.58%,占营收的比重为 38.4%。2022 年前三季度,经纪业务发展迅猛,随着交易所和监管陆续推出 互联互通、债券新规、深沪京港 ETF 等创新业务,公司新一代证券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UF3.0 中标东方证券,并 陆续和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山西证券签约合作。而在财富管理领域,公司证券行业 APP 终端中标 4 家,与申 万宏源、信达证券等取得战略合作,并在理财销售方面与多家银行/基金/券商资管合作。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大零售 IT 业务实现收入 8.44 亿元,同比增加 10.07%。

2)大资管 IT:主要由投资交易和机构服务构成,是公司的拳头产品。资管 IT 是公司的基石业务线,也是 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 03 年-20 年,公司打磨 17 年的 O 系列资产管理系统推出了新的产品——O45,引 领资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O45 资管系统覆盖了资产管理业务全流程,包括投资研究、投资决策、风险管理、 合规管理、运营管理、估值核算等核心子系统。同时,O45 相比上一代 O32 系统具有组件化、松耦合、开放接 口、高可扩展性的优点。2021 年底,O45 在华宝基金正式上线,有望开启资管行业一轮更新替换周期。公司大 资管 IT 业务 2021 年实现收入 17.06 亿元,同比增长 39.84%,占营收的比重为 31.04%,毛利率为 82.16%。16-21 年营收的复合的增长率为 17.63%。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新产品推广顺利,PB2.0、IS2.0、收益互换、LDP 极 速交易、LDP 极速风控、算法总线落地多家新客户,大资管 IT 业务实现收入 15.99 亿元,同比增长 28.05%。

3.2 东方财富:依靠客户端流量优势,打造理财投资的新生态

东方财富成立于 2005 年 1 月,并于 2010 年 3 月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互联 网财富管理综合运营商,涵盖互联网证券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等多个细分领域。公司旗下拥有天天基金网、股吧、 东方财富终端、东方财富证券、Choice 数据等业务版块及产品,形成“门户网站+垂直财经频道+互动社区”三大 流量入口,向海量用户提供金融交易、行情查询、资讯浏览、社区交流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东方财富通过积累客户流量起家,凭借牌照实现流量变现。成立之初,公司的业务以金融数据服务和广告 业务为主,通过“股吧”等资讯端产品完成积累客户流量积累。2012 年,公司取得基金代销牌照,天天基金成 为公司销售基金的主要平台,凭借手续费低、品种齐全的优势,公司得以将客户流量迅速变现,同时吸引众多 基金公司的加入。2015 年公司收购西藏同信证券(现东方财富证券),正式进入证券行业,形成“互联网+券商” 生态。2017 年公司获得香港期货经纪业务拍照,次年成立东财西藏基金,初步搭建完整的金融生态。2019 年, 公司进一步获得保险经纪牌照。

公司的收入来自证券业务、金融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数据服务以及广告服务四大方面,面向 B 端资管机构 的收入主要来自金融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数据服务。其中,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为用户提供基金第三方销售服务, 包括 B 端基金代销业务。2021 年,A 股呈现结构性牛市,基金发行和销售整体行情火爆,公司金融电子商务服 务实现收入 50.73 亿元,同比激增 71%,而 22H1 金融电子商务服务的收入为 22.02 亿元。而金融数据服务收入来源于向个人及机构用户提供专业化金融数据服务,2021 年实现收入 2.53 亿元,同比上升 35%,而 22H1 实现 收入 1.18 亿元。公司日趋完善的生态和流量变现为公司提供更低成本的业务推广和扩张。



3.2.1 B 端代销业务成为公司重要发力点,互联网基因赋予显著竞争优势

天天基金依靠 C 端的流量优势,打通基金销售业务的上下游,成为连接 B 端投资者、C 端投资者和基金管 理人的中央枢纽,打造基金投资的完整生态。天天基金的 B 端代销业务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两大类服务:一 是通过搭建场外基金交易与运营系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基金开户、基金交易、运营支持等基础服务,优化基 金买卖环节,并提高交易效率。二是提供覆盖投资全过程的专业化投研增值服务,通过数字化投研工具、路演 调研、研究报告等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基金配置的投研支持功能。公司构建了个基量化分析、基金经理画像库、 账户组合分析三大系统。可从基金维度对单个基金做定量分析,从基金经理维度自动生成基金经理打分表并在 每周更新数据,以及从持仓账户维度分析持仓基金合理性。对于中小型资管机构而言,由于自身规模有限,议 价能力较差,比起传统的基金销售途径,可以通过天天基金代销平台获取更优秀的基金资源。此外,天天基金 自身 C 端客户的流量优势也能促进 B 端资管机构客户销售自身产品,形成协同作用。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 天天基金共上线 151 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 14,358 只基金产品。此外,平台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 232.85 万 人,其中,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 301.47 万人,非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 107.41 万人。

天天基金依托自身在 C 端代销领域的优势切入 B 端代销市场,目前在代销机构的排名中显著领先。根据中 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 2022 年三季度天天基金股票混合型基金保有量达到 4,551 亿元,非货币混合基 金保有量为 6,274 亿元,超过工商银行位居第三,仅次于第二名的蚂蚁基金。目前,市面上除了天天基金以外, 第三方代销机构还包括基煜基金、汇成基金等公司。与另外两家基金相比,天天基金在权益类基金的保有规模、 市占率方面有较大领先优势。2021 年底天天基金权益类基金的市场份额为 6.2%,而基煜基金、汇成基金不足 1%。截至 2022Q3,天天基金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 8.0%。基煜基金、汇成基金专注于纯 B 端代销,在债券型基 金的保有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截至 2022Q3,这两家基金在债券型基金中的保有量分别为 1,869、1,554 亿元。而天天基金在债券型基金的保有方面同样不落下风,发展全面。目前,天天基金服务于超过 1,500 家头部资管 机构。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各家资管机构实现净值化转型,资金池模式、通道产品规模受到抑制,实现行业的 格局重塑,为 B 端代销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银行、公募 FOF、保险、信托等资管机构而言,他们目前更偏向投资高度净值化、标准化的产品,而公募基金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资管新规下这些机构投 资者持有公募基金的比例持续上升,为 B 端代销机构营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3.2.2 Choice 平台成为互联网大数据金融超级终端,提供海量数据资讯

东方财富 Choice 致力于为资管机构的投研打造坚实的数据基础。公司的 Choice 平台致力于为金融机构提 供专业的金融数据服务,提供的指标丰富,覆盖沪深上市公司、基金、新三板、宏观、行业、理财、债券、期 货等金融品种,还提供包括基础信息、公告、财务数据等多类金融数据,并可通过多种数据传输方式为用户提 供专业数据;同时平台数据专业性较高,通过多服务器部署、多节点负载均衡保证分析、交易的顺利进行。此 外,Choice 平台支持智能自定义风险模型,支持由用户自行选定指标,设定风险阈值,实现定制化风险评估。目前,Choice 平台为中证信用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持。与市面上流行的金融服务终端 Wind 相比,Choice 平台更 具价格优势。

3.3 同花顺:以金融数据服务为起点,帮助资管机构数字化转型

同花顺成立于 2001 年,总部位于杭州,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专注于金融资讯、 数据分析和软件系统服务,2009 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目前拥有员工约 4,000 人,客户包括证券公司、公募基 金、私募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广大个人投资者。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各类机构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系统维 护服务、金融数据服务、智能推广服务,为个人投资者提供金融资讯、投资理财分析工具、理财产品投资交易 服务等。公司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实践“让投资变得更简单”的理念,以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驱动力。

公司通过金融数据终端产品帮助资管机构创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让其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让平台生态更 加繁荣,最终实现多方共赢。公司凭借网上行情交易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业务起家,主要面向券商销售委托交易 系统软件,这部分业务属于公司传统的 ToB 端业务,产品与技术非常成熟。目前,公司已与 90%的券商达成业 务合作,竞争格局稳定。2010 年,为了拓展新的 B 端业务,公司推出“iFinD”金融数据终端产品,开始布局 金融机构信息平台,并获得投资咨询牌照。iFinD 金融终端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指数、外汇等金融品 种,为金融机构提供最新最全市场行情、新闻研报、基本资料等。经过多年的发展,iFinD 已经成为一款功能齐 全,特点鲜明的金融数据终端,背靠公司业内领先、规模庞大的数据资源库,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开发 精英团队。基于 iFinD 金融用户,公司以终端为主要载体致力于连接更多第三方合作伙伴,协同各垂直领域企 业整合另类数据等多维特色数据集,提升取数与研究效率。目前,iFinD 在市面上的竞争力较强,相对于其他类 型的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此外,公司还在人工智能领域提前布局,推出 AI 开放平台,打造了覆盖金融全行业(银行、保险、证券、 基金、私募、港美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金融行业的解决方案包括银行理财机器人、智能保险顾问、投 顾 AI 辅助系统、智能选股等产品。AI 开放平台目前主要合作客户包括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而合作伙伴主 要为大型移动通信运营商、券商、银行等。随着公司解决方案的不断拓展,以及国家有关人工智能政策的不断 鼓励,公司的 AI 开放平台将获取更丰富 B 端优质客户资源,帮助更多资管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公司的业务分为增值电信业务、广告与互联网推广业务、基金销售及其他交易业务、软件销售与维护业务 四大板块。传统 ToB 端业务收入归属于软件销售与维护收入,而 iFinD 金融数据终端的收入则包含在增值电信 业务内,与人工智能产品的销售金额还未单独披露。2021 年,公司软件销售与维护业务实现收入 2.96 亿元,同 比增长 22.58%,毛利率高达 86.36%。2022 年上半年,软件销售与维护业务的营收为 0.91 亿元,同比增长 1.32%。公司的传统 ToB 端业务毛利较高,过去五年间稳定在 80%以上的水平。至于增值电信业务,公司 2021 年实现收入 16.18 亿元,同比增长 25.91%。而 2022 年上半年增值电信业务的收入为 8 亿元,同比增长 2.56%。近年来,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 年的研发支出高达 8.28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40%。而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 发支出为 7.88 亿元。



四、我国资管科技行业未来空间广阔,有望充分享受下一波市场红利

国内资管行业信息化建设将近 30 年,在此过程中,资管机构的前、中、后台的系统历经了多种架构演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目前已进入到业务创新加速、客户业务量快速增长的新时代,传统系统的容量 和性能受制于硬件,已慢慢与时代脱节。我国金融信创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目前我国资管机构的 IT 投入 水平与国外头部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近年来在不断上升。以证券业为例,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 我国证券 IT 的投入规模占营收的比重在 17-21 年不断提升。在未来,券商将加大系统研发,逐步加速对新产品 的采购,而对于其他行业同样如此。近年来,国家也通过积极引导鼓励资管机构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程度。例 如,最近的 2022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22-2025)》,提出要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 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顶 层规划强调科技属性,带来资管科技的长期需求。

此外,资本市场改革与金融创新为资管科技公司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红利持续释放:1)北交所设立:新设北交所后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迅速提升,券商的现有系统存在扩容更换的可能。届时券商对 IT 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集中交易系统的接受程度将会有明显提升,全市场的交易系统将会进入一轮密集的 换代周期。2)全面注册制实施:全面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关键改革,在发行制度改革的同时,也需同步对其他基础制 度进行改革,如交易、信息披露、再融资、持续监管和退市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有望加快金融机构系统改 造。3)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改革: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在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大资管领域的重要作用愈发凸 显,信息安全也越来越被全行业所重视。同时,伴随着 2022 年资管新规的正式施行,将带动行业内对托管及清 算、核算及估值类产品的需求。4)科创板做市商制度建立:科创板做市商制度的实行有望提高股市的成交效率以及科创板市场的流动性, 催生证券公司的做市交易业务,而做市交易策略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较高,现有券商系统可能面临持续升级、 维护等情况,将为 IT 企业带来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根据艾瑞咨询 2021 年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报告,我国金融科技已经迈向可信科技驱动的智能化进阶时 期。2021 年作为“2019 金融科技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其良好的实践成效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 了坚实基础。预计到 2024 年银行、保险、证券业累积的技术投入水平将接近 5,800 亿元,从细分领域来看:银行作为数字实践的先行者,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占比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提升,信息化会逐渐向数字化的 升级发展,到 2024 年二者的比例将达到 1:1。2022 年,预计银行业的技术投入水平将突破 3,000 亿元,到 2024 年这一数字接近 4,330 亿元。保险业方面,保险业科技投入的水平在 2022 年将达到 532 亿元,预计未来 3-5 年,年增长率将一直保持在 20%以上,到 2024 年投入接近 800 亿元。其中,头部保险机构数字化建设投入的占比将逐年增加,中尾部保险 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增速更高。最后,对于证券业,预计未来 3-5 年,信息化投入与数字化投入将保持同频增长。相比于银行与保险机构, 合规科技更受证券公司的青睐。在应用类科技中,证券行业智能流程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将在金融业中处于领先 水平。2024 年证券业科技投入水平有望超过 600 亿元。各类金融机构科技投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为资管科技行业的未来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洞察2023:中国酒店餐饮发展趋势报告

  2. 年轻人的酒品类创新研究报告

  3.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次高端酒企横向对比,优质公司势能凸显

  4. 白酒行业基本面框架

  5. 2022年白酒行业数字营销白皮书

  6. 2022年酱香型白酒消费趋势白皮书

  7. 2022年啤酒行业研究报告

  8. 轻负担的舌尖密码:调味品品类报告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重磅信号!李克强刚刚发声,利好有多大?张文宏、金冬雁上热搜,全球疫情正走向终结?上海最新发布
  2. 双休日非必要不外出,一地最新提醒!多省市预测:感染高峰即将到来!
  3. 黄奇帆两年前的一篇策论成真?
  4. 深圳硬抗,上海凌乱,北京开始复苏了…
  5. 高国力: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核心是8个提升
  6. 米其林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践行碳中和与创造经济利益不是矛盾关系,企业要打造可持续生态圈
  7. 日本,国运已尽!
  8. 银行理财,要见底了?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冬至:昼最短,夜最长,安人间事;阴至极,阳始生,见天地心

  2. 丁辰灵:全国感染已过半,北京四分之三阳性,疫情趋势推演(四)

  3. 最新三九进九时间表,太实用了,送给大家!(建议收藏)

  4. 知名男演员母亲因新冠离世,这4个疫情真相,所有人都该知道!

  5. 电影《爱在罗马》

  6. 音乐欣赏:一曲《冬日恋歌》送给你!

  7. 给东北银一口锅,能炖了整个世界...嗷嗷暖和!

  8. 100句最高频的英语口语,你一定用得着,收藏起来慢慢背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董明珠困在雷军里

  2. 感染接近峰值!最意想不到的一幕,却出现了……

  3. 2023年1月1日起,最低工资调整,月薪不到这个数,违法!

  4. “阳了”请什么假?扣工资吗?权威解答来了

  5. 布洛芬的钱,该挣的人没赚,不该挣的人赚疯了…

  6.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工具的九大比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