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共享经济,消耗超1000亿,几乎全军覆没

导语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把一些年轻人送上巅峰,然后放手让他们自由落体坠下;给一些制造企业带来高潮,待共享单车停摆,急剧减产而暴毙衰歇;给街头巷尾添上五颜六色,而后废铜烂铁、堆积成山。

来源:海哥 海哥商业观察(ID:hgsygc)



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中国的投资人、创业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儿打哪儿,要谁好谁就好,要谁亡谁就亡。


过去两年最火的共享经济,就拜他们所赐,把一些企业捧上了天,待搜刮完红利、薅完羊毛,然后再把它们狠狠的摔在地上。以共享之名,行抢劫之实,创虚假繁荣,造资源浪费。一地鸡毛、满目苍夷。


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鼓弄是非。一切都摆在眼前,从O2O到共享经济,到无人货架,到人工智能,到区块链。有一群人,他们造风口、造潮流,他们所向披靡,他们出手凶狠。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抽身离去,离下多少人负债累累、舔舐伤口。



共享单车,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仅2017年,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总额就达258亿。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把一些年轻人送上巅峰,然后放手让他们自由落体坠下;给一些制造企业带来高潮,待共享单车停摆,急剧减产而暴毙衰歇;给街头巷尾添上五颜六色,而后废铜烂铁、堆积成山。


如此多金,如此代价,也就换了一个摩拜、ofo、哈罗以及正在恢复气血的小蓝,成就了那少数几个人的盆满钵满和人生巅峰。也就换来了个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虚名。



请那煽风点火者,请那推波助澜者,请那拍手称快者,扪心自问:抱着那一辆辆车仔细端详、研究、心想,这是哪门子的新四大发明?


有人会说,这就是商业!那是,我哑口无言。我们的大把社会资金、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有社会的目光,就这样简单的一股脑的聚焦于缥缈的潮流和风口。敢问,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进展怎样了?生态环境、生命科学、航天飞行、疾病灾害这些的创新研究怎样了?


我们在潮流里翻滚,别人在科技软实力上狂奔;我们在朋友圈里表达祖国的强大,人马斯克把私人火箭送上了天。


2018年清明之际,以摩拜投入美团的怀抱为标志,中国共享单车的故事算是正式完结。


伴随着曾经的共享经济热潮,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仓、共享雨伞,啥都装进了共享这个筐。当然,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个的倒下。


清明假期,我们再次盘点这些一个个激情至死的亡魂,以让后人警醒、让来者慎重。


1

共享单车:投入超600亿,几乎全军覆没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2017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达258亿元。2018年,头部范围的共享单车企业中,ofo3月再融8.66亿美元(近55亿元),摩拜卖给美团计37亿美元(约233亿元),滴滴接管小蓝单车耗资不详。仅对看得见的金额进行统计,加上占用的押金,共享单车累计投入应该会超过600亿元。


(2017年共享单车融资统计)


随着摩拜卖身美团、阿里加码ofo及投资哈罗、滴滴接管小蓝,共享单车领域的头部公司基本宣布全部缴械成为巨头生态中的一枚棋子。共享单车故事独立讲下去的时代,基本结束。想一想去年那些相继倒闭的第二阵营的公司,卖身或依附巨头对还存活的共享单车公司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2017年阵亡的第二阵营共享单车企业)


这些公司能够出现在公众视野,已经算幸运的。更多的共享单车企业,你我甚至还没见过它的颜色、听过它的名字,它们就已经销声匿迹。



2

共享汽车:去年融资近15亿元,前途未卜


伴随共享单车火热,2017年下半年开始,共享汽车也开始受到资本关注。2017年下半年以来,共享汽车融资明显加码。其中,PonyCar、Gofun、TOGO途歌等共享汽车品牌新一轮融资的金额都突破一亿人民币,PonyCar的C轮融资金额更是高达2.5亿人民币。据媒体数据统计,去年共享汽车融资近15亿元。



目前,共享汽车的融资金额远不如共享单车行业多。但共享汽车所需要的资金可能远超过共享单车的需求。共享汽车前期投入的成本要远高于共享单车。因此,受资金限制,规模难以扩大,用户使用的便利程度也不会高。目前,也看不到巨头参与其中。同时,共享汽车的盈利问题,可能更加遥遥无期。此外,共享汽车还面临停车费用高、充电困难等诸多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去年,就有2家共享汽车宣告寿终正寝。友友用车创始人李宇曾对媒体表示:“共享汽车目前难盈利,费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尽管有预测共享汽车会是个大市场,如果最终要打出规模,那必将是一场比共享单车投入更大的消耗战。


3

共享充电宝:融资20亿,风口正在销声匿迹


要不是王思聪与陈欧关于共享充电宝“吃翔”的打赌,共享充电宝很多人都不会有特别的关注。即便如此,乘着共享经济东风的共享充电宝也融资达20亿元。去年,该行业还一度创造了“40天达成12亿元融资”的商业奇迹。



而实际上,去年上半年开始,共享充电宝就开始洗牌。伪需求、不符合手机发展趋势、行业混乱,共享充电宝尽管还有的在强撑,它甚至不可能有一个如共享单车一样的未来。



据媒体报道,刚刚到去年底,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4

共享雨伞、共享睡眠仓、共享纸巾,

几乎沦为笑谈


对于共享雨伞,人们最深刻的记忆应该是共享雨伞成为了一门变相买伞的生意。


流传在网络上的段子是这样说的:


繁华路段,最近出现了一批共享雨伞,共计3万把,押金19元,半小时收费0.5元。可投放没几天,雨伞就全部被人拿回家!这将是一段经典的营销案例,必将载入中国销售史册!最主要的这还是无人销售。



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出现了“共享睡眠舱”服务,半小时6元,里面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插座等设备。但因安全隐患和治安隐患等因素,共享睡眠仓几乎都已经被公安部门叫停。


就连衣服也都打起了共享的概念。尽管有报道,有共享衣橱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真的是格局限制了我的想象,真不知道什么样的用户,是要靠租衣过日子的。即便她们会租一阵子,这个生意烧钱和盈利的问题,恐怕也是个大难题。



去年11月,号称融资了8000万的多啦衣梦共享租衣APP显示无法正常运营,页面呈空白状态。面对退钱要求,多啦衣梦抛出一句话:“要钱没有,用衣服来抵。”其失败根源,无非是用户对共享租衣的需求并不刚性、盈利模式不清晰、服装和快递等成本巨大。


接下来,甚至还出现了共享电脑、共享手机......共享几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一剂“春药”,短暂的激情过后,必然是萎靡不振甚至一败涂地。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发布《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1159.56亿元投资。该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2017年共享经济行业存三大痛点:一是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二是商业模式不清晰。三是资源掌控能力不足。


同时,该研究报告还指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


但是,无论共享经济领域涌入了多少投资、市场规模有多大,摆在我们面前的恐怕还是:看似大而美的市场,能够有效的整合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吗?能够带来一个个行业真正的繁荣嘛?


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却只是:投进去1000多个亿,最好不过一个滴滴,以及只能委身巨头的摩拜、ofo及哈罗们。如果要说,我们的共享经济,除了发明了一种新的抢夺市场方法论外,很难找到它们给中国的科技、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创新和改进。



有这么一个段子,大概能够表达此刻我内心最想说的话:


中国受过极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们,聚焦在被称为“创业导师”的中年男人们周围,一起彻夜不休地燃烧生命,只为在一轮又一轮如何送菜送饭、洗车洗脚、美容美甲、搭讪艳遇、借高利贷、联结窗帘和电冰箱的挑战赛中博出更好的名次,然后击鼓传花,快速传给下一棒......大西洋和太平洋彼岸很多巨头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在骨子里并不是商人,而是geek。热衷于创造新奇的事务,热衷于解决难题,热衷于在某个极细分的产品上把质量和性能或功能做到极致,这是geek的天性......科技,在这一刻,非常残忍的拉开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延伸

阅读二

无论是阿里板还是腾讯板,都是年轻独角兽们的跳板

与前辈们筚路蓝缕的“小米加步枪式”的创业相比,80后90后的创业因为有了网络的根基和资本的助推,更容易在极短时间内成长为一个个独角兽。

如日中天的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就是鲜明的例子。

年轻的创始人,更年轻的独角兽

82年出生的胡玮炜是摩拜单车的创始人,83年出生的程维是滴滴出行的创始人,91年出生的戴威是ofo的创始人。

胡玮炜是在2015年1月创办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的,彼时只有33岁;程维是在2012年6月从支付宝离职后创立小桔科技的,当时只有29岁;戴威是在2014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ofo共享单车的,当时还在北大读书的他只有23岁。

如今,3周岁的摩拜刚刚以37亿美元的总价出售给了美团;4周岁的ofo则在上月初又进行了8.66亿美元的E2-1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5岁多的滴滴出行最新估值高达576亿美元,其估值相当于7个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

僧抬僧,抬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僧;钱捧钱,捧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独角兽。

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无非是旧时不得志的“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如今乌鸡变凤凰,估值几百亿几千亿人民币,难道只是因为贴上了“共享经济”的标签吗?

显然不是。

“分时租赁”或者说“共享经济”的起飞,主要是因为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以及第三方支付的普及。

终端、网络和支付工具一起把重资产变轻,把做不大的事做大,把本来很高的成本降下来,把推广的重重障碍轻轻推倒,把结算变得轻而易举,而这一切无非是经济学上所讲的“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降低了,本来做不成的生意做成了,本来做不大的生意做大了,本来不赚钱的生意赚钱了,所以传统经济模式下注定做不大的“分时租赁”到了移动互联时代就具备了起飞的条件。

资本推一把,再推一把,“共享经济”起飞了。

滴滴出行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经经过了9轮融资,拿到的融资金额总额接近200亿美元。

  • 天使轮融资:滴滴成立于2012年,最早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阿里巴巴前高管王刚是其中的天使投资人,投资滴滴也让他获得了数千倍收益。

  • A轮融资:2012年11月,滴滴获得金沙江创投A轮融资300万美元,这可能是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最引以为傲的一笔投资。

  • B轮融资:2013年4月,滴滴完成B轮融资,腾讯投资1500万美元。

  • C轮融资:2014年1月,滴滴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以及其他机构分别投资6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

  • D轮融资:2014年12月,滴滴完成D轮7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D轮融资仅仅两个多月后,滴滴和快的(阿里系)进行合并。

  • E轮融资:2015年7月,滴滴完成3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中国平安、阿里资本、腾讯、淡马锡、中投公司等。

  • F轮融资:2016年6月,滴滴宣布,已经完成了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苹果、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本轮除股权投资外,招商银行还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国人寿对滴滴进行了20亿人民币(约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这也意味着,滴滴本轮融资的实际总额高达73亿美元。

  • G轮融资:2017年4月28日,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55亿美元融资以支持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此轮融资后滴滴估值超过500亿美元。但滴滴方面未透露投资方。

  • H轮融资:2017年12月21日,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滴滴此轮投资方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软银、银湖资本等。其中只有银湖资本属于新进入,其他三家都曾投资过滴滴。招商银行此前曾向滴滴投资两亿,其信用卡接入滴滴出行海外版本。

摩拜成立的时间更短,但是融资的频次更多更快,短短3年间,融资高达11次之多。

  • 天使轮融资:2015年3月1日,摩拜获得天使轮融资146万人民币。

  • A轮融资:2015年10月30日,摩拜获得A轮融资300万美元,由愉悦资本投资。

  • B轮融资:2016年8月19日,摩拜获得由熊猫资本、愉悦资本等机构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 B+轮融资:2016年8月30日,摩拜完成由祥峰资本领投,熊猫资本、创新工场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 C轮融资:2016年9月30日,摩拜获得C轮融资1亿美金,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和高瓴资本。

  • C+轮融资:2016年10月13日,摩拜完成5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华平投资集团,腾讯、红杉中国、启明创投、贝塔斯曼、愉悦、熊猫、祥峰和创新工场等多家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跟投。美团点评CEO王兴以个人名义投资了摩拜。

  • D轮融资:2017年1月4日,摩拜获得2.15亿美元D轮融资,约合人民币15亿元。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本轮,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携程、华住、TPG等,红杉、高瓴等现有股东均跟投本轮融资。

  • 战略投资:2017年1月23日,富士康成为摩拜的战略投资者,并和摩拜达成行业独家战略合作。

  • D+轮投资:2017年2月20日,摩拜宣布获得D+轮融资,领投方为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高瓴资本跟投。

  • E轮:2017年6月16日,摩拜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交银国际、工银国际、Farallon Capital等重磅投资人;TPG、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多家现有股东继续增持跟投本轮。华兴资本在本轮融资中继续提供独家财务顾问服务。

  • 战略投资:2018年1月25日,摩拜宣布获得10亿美金的战略投资,但没透露投资方。

  • 被美团收购:2018年4月4日,王兴正式宣布美团全资收购摩拜。据透露,美团是以股权加现金承接债务方式收购摩拜的,其中,换股11亿美元(摩拜股东获得美团点评股票),现金16亿美元,承接债务10亿美元。


ofo咬紧摩拜,三年时间里同样进行了高频次的11轮融资。

  • 天使轮融资:2015年3月,完成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百万人民币,投资方为唯猎资本。

  • Pre-A轮融资:2015年10月,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900万人民币,投资方为唯猎资本和东方弘道。

  • A轮融资:2016年2月1日,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500万人民币,此轮融资由金沙江创投领投,东方弘道跟投。

  • A+轮融资:2016年4月2日,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000万人民币,投资方为真格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王刚。

  • B轮融资:2016年9月2日,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千万美元,此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创投、唯猎资本跟投。

  • C1轮融资:2016年9月26日,完成C1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千万美元,投资方为滴滴出行。

  • C2轮融资:2016年10月10日,完成C2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3亿美元,此次融资由美国对冲基金Coatue(曾参与滴滴出行的融资)、顺为(小米)、中信产业基金领投(曾投资滴滴出行、饿了么),元璟资本、著名风险投资家YuriMilner以及ofo的早期投资方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早期投资机构继续跟投。

  • D轮融资:2017年3月1日,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达4.5亿美元,投资方为唯猎资本和东方弘道。

  • D+轮融资:2017年4月22日,完成D+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亿元(具体金额不知),投资方为蚂蚁金服。

  • E轮融资:2017年7月,完成了E轮融资,融资金额超7亿美元,此次融资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出行和DST跟投。

  • E2-1轮融资:2018年3月13日,完成了E2-1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8.66亿美元,此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包括把所有自行车抵押给阿里巴巴而换取的17.66亿融资)。

无论是阿里板还是腾讯板,都是独角兽前进路上的跳板

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对美团全资收购摩拜事件发了一条点评微博:“就在独角兽IPO大门打开的前夕,出行和O2O领域的三家独角兽企业却没能跑到最后。这就向满腔热情的大A监管者及参与者,逼真展现了一把互联网竞争的残酷性,以及独角兽成长的艰难处境。在阿里腾讯两极世界里,百亿美元估值的公司,最终也难免被站队被收购;同时,AT两强本身也就变成了堪与A股美股并列的创业公司退出地。美股港股A股之外,创业公司多了一个选择:上阿里板,或者腾讯板。

但我与牛文文略带悲观的观点不尽相同,我认为无论是阿里板还是腾讯板,都是独角兽前进路上的跳板。

正如在被美团收购之后,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朋友圈发文所称的那样:“大家都更喜欢戏剧性,然而我更愿意积极看待一切。谢谢所有人把我们捧到改变世界的高度,也谢谢大家对摩拜的重新审视。并不存在所谓的出局,在我看来一切是新的开始。很多人都把摩拜单车看成是出行工具,实际上我一直说它是美好的生活方式,回归到简单,本质,健康绿色,不过分追求物质。live better也是美团的愿景,这一点上我们有巨大想象空间的。”

如果成为独角兽是为了更好地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输出美好的生活方式,输出更多的正能量,为什么不能接受资本的助力,“两兽合一”,获得更好的效果?如果美团可以帮助摩拜将共享单车的事业继续做大做强,进而和美团的外卖形成“范围经济”的竞争优势,为什么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呢?从“小我”上来说,可能确实残酷,但从“大我”上来说,未必不是美好的。

| 出行领域两大阵营 腾讯美团摩拜VS阿里滴滴ofo

资本本身既不姓腾,也不姓阿,它只姓资,它只是那些持续输出正反馈的商业模式的助力和奖赏而已。

牛文文讲,在阿里腾讯两极世界里,百亿美元估值的公司,最终也难免被站队被收购。事实并不是如牛总所感慨的那样。

确实,我们看到了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们,要么被阿里收编,要么被腾讯纳入麾下,那些无缘和阿里与腾讯发生关系的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们要么被淘汰,要么正在被边缘化。

商场如战场,利润越丰厚的地方,战争越残酷,正如一战中的“凡尔登绞肉机”,谁的子弹比对方多,谁就能笑到最后。当你需要更多的子弹才能持续经营,才有可能迎来崭新的明天,为什么要拒绝弹药援助?

滴滴的蛋糕太诱人,美团的外卖不够吃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出行领域的“凡尔登之战”。

2017年2月,美团点评在南京试点进入网约车市场,2018年3月24日,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市场,向司机打出“0 抽成、每天600元保底”的丰厚条件挑战滴滴。2018年4月4日,美团点评全资收购了摩拜,进入共享单车领域。

美团打车进入南京的第八个月后,滴滴开始孵化外卖业务。据透露,滴滴外卖已有百人团队,负责人是滴滴第一个产品经理罗文,预计于2018年4月上线。

滴滴试水外卖业务其实比美团试水打车业务的想法更早。2015年11月,滴滴投资外卖网站饿了么,且在饿了么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不过彼时滴滴的考虑并非竞争,而是同为网约车平台的Uber也做了外卖业务UberEATS,并有可观的收入。据《金融时报》2017年10月报道,UberEATS约占到Uber全球流水的近十分之一。照此计算,该业务2017年的毛销售额可能超过30亿美元。


网约车和外卖业务确有协同效应。网约车本来就在路上跑,而外卖业务不过是在网约车跑的过程中进行路径优化,顺便送一个外卖。

除了协同效应,美团为什么一定要去挑战滴滴?无非是滴滴那里的蛋糕太诱人,美团自己的外卖不够吃的。

先说说滴滴的蛋糕怎么诱人。

滴滴在网约车领域的市场份额超90%,市场上迟迟没有出现公认的有竞争实力的第二名,因此滴滴可以抽取比此前更高的利润,抽成20%~25%。

当一个市场出现较高利润空间时,即使发生了“自然垄断”,潜在竞争者仍然会大胆挑战业已存在的庞然大物。

更何况滴滴所谓的这种垄断根本不牢固,打车业务天然缺乏坚固的护城河。滴滴最大的弱点在于它的运力供给是不可控的。滴滴左手消费者右手运力,真正的护城河只能是运力。滴滴培养了大量的民间运力,但控制不住,滴滴下面有几千个租赁公司,资产和司机是租赁公司而非滴滴持有。

美团内部测算过,只要他们可以抢到20%的网约车市场份额,在财务上就是赚的。

再说说美团的外卖怎么不够吃的。

滴滴的估值是576亿美元,美团的估值是300亿美元。滴滴每天的订单量是2500万单,美团每天的订单量是2200万单。订单量差不多,估值却少了一半,说明美团现在干的业务不值钱。

美团300亿美元的估值中,美团外卖贡献了三分之二,而体量差不多的饿了么,阿里给出的收购价仅为95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团300亿美元的估值可能都水分很大。

而创始人王兴给美团定下的估值目标是1000亿美元。

进入和美团现有的餐饮、酒店等业务完美互补,能够实现交叉营销的网约车市场,美团终于能够做一块比较值钱的业务。据测算,如果美团能如期抢下20%甚至更多的网约车市场,至少能帮美团多支撑100亿美元的估值。


2016年夏天,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之后,程维在滴滴内部从上到下强调要“专注”,抵制做出行之外的事情。

但,决定你行为的,往往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对手。


本文来源:秦朔朋友圈

延伸

阅读

理想主义者胡玮炜


4月4日凌晨,媒体发布摩拜董事会投票决定将公司卖给美团的消息后,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发了一条朋友圈回应此事:


“大家都喜欢戏剧性,然而我更愿意积极看待一切。谢谢所有人把我们捧到改变世界的高度,也谢谢大家对摩拜的重新审视。并不存在所谓的‘出局’,在我看来一切是新的开始。”



这个传得沸沸扬扬的摩拜“被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但具体价格尚未公开。


全天候科技从摩拜一位投资人处获悉,美团给摩拜的总估值是27亿美金,“(交易)是65%的现金和35%的股票”,具体来说就是,摩拜将以其现有估值的35%兑换相同价值的美团股票,剩下的65%将会以现金方式兑付。此外,美团还将承接摩拜10亿美元的债务。(相关阅读:摩拜卖了27亿美金,胡玮炜拿到多少钱?


而就“摩拜团队出局”一事,美团创始人、CEO王兴对钛媒体回应称,媒体报道有误,“不要以讹传讹了,摩拜创始团队根本没有要退出”。


在中国,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互联网独角兽中,创始人为女性的屈指可数;如果再把标准提高一点,估值30亿美金以上的互联网独角兽中,女性创始人可能只有一个,她叫胡玮炜——摩拜单车创始人、总裁。


胡玮炜出生于1982年,今年将满36周岁。在创办摩拜之前,她曾是资深媒体人,先后在《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商业价值》等媒体担任汽车记者,一干就是10年。


2014年对于胡玮炜来说,是人生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她创办了摩拜,从此步入了开挂的人生。


胡玮炜多次在对外的演讲或采访中表示,她创办摩拜的初心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结合新型商业模式,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让自行车回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置身于今天中国的创业环境里,胡玮炜对自己创业初心的解读多少有点理想主义。实践证明共享单车又像过去的团购、o2o等概念一样,硬生生被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们做成了典型的风口项目:创业者蜂拥而入,资本拼命砸钱,短暂的疯狂过后,“死伤”无数,一地鸡毛。


共享单车又是一个剩者为王的游戏。所幸的是,胡玮炜和她创办的摩拜经过一路厮杀,成为胜出的两辆自行车之一。


01

文艺女青年创业


“我希望我像一个机器猫一样,当我想要一辆自行车的时候,我就能从口袋里掏出一辆自行车骑走。因为在大城市里面,可能我无数次从地铁站出来,在高峰期的时候根本打不到车。我可能会坐一辆黑摩的,但是非常危险。那个时候我就特别希望有一辆自行车。”


胡玮炜在一个公开的演讲中说,这是她在2014年时做梦都在想的事情。


这话听起来富含感性、想象力甚至浪漫主义。胡玮炜是双鱼座,透过她的创业经历和公开发言看,可以说,她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自己是典型的双鱼座女生:感性、具有想像力、直觉力强、天真浪漫、认定一件事就执着到底,但这个星座的缺点也同样明显,比如容易不切实际。因此,外界称胡玮炜是“文艺女青年”也不无道理。


胡玮炜公开的创业故事充分体现了一个文艺女青年、双鱼座女生的性格特点。


2014年11月的一个晚上,胡玮炜牵线把一个叫陈腾蛟的汽车设计师介绍给易车创始人、出行领域知名投资人——李斌。陈腾蛟彼时要创业,打算做一款颜值高、智能助力的自行车,目标消费者是个人。但李斌对个人自行车不感兴趣,他认为更有意思的是做一个可以随处都能借,手机扫码就能走,骑一次手机上付一块钱,用完随处停的自行车项目。


李斌还给这种自行车项目取了一个名字叫 mobike(mobile 和bike的合成词),中文名“摩拜”,是顶礼膜拜的谐音。李斌还设想这种自行车可以一夜之间布满北京,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陈腾蛟对李斌这个主意不置可否。他已经听过类似的思路了——产品免费、卖服务,但他没听说有哪家创业公司这样可以赚到钱。于是李斌转向胡玮炜,他说:“胡玮炜不如你去干吧。”


这就是胡玮炜创办摩拜的开端。


创办摩拜后,胡玮炜曾对媒体表示,


“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有野心和企图心的人,但如果我心里有一个想法,它就像种下了一颗种子,然后它就会不断地发芽,如果我不去做的话,我可能会不能接受。所以我就一直不停地去push自己做这件事情。”


2014年底,胡玮炜的创业难题很快就来了。胡玮炜最初对摩拜自行车的构想是:这辆车从刹车皮、车架到座椅弹簧都不会在日晒雨淋里出现任何部件上损坏、蚀锈,轮胎不用打气和补胎,车链子不会掉,更重要的是,车需要上一把联网的智能锁,能接受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和软件后台交流,能接受指令开锁,报告上锁,定位,同时还要在四年时间里不断自动充电。


这近乎苛刻的条件几乎吓退了所有自行车生产商,没有哪家自行车厂愿意给胡玮炜生产她想要的那种四年都不用修的自行车。


陈腾蛟在预估了项目的难度后,带着一个设计团队离开了摩拜,胡玮炜被迫成为了“光杆司令”。次年6月,陈腾蛟创办的轻客电单车面市,而胡玮炜依旧没能造出摩拜单车的模型。


为了设计出符合自己构想的单车,胡玮炜几经反转,陆续请了多位设计师设计摩拜单车的最初模型。最终在2015年夏天,开云汽车创始人王超为胡玮炜带来一个手工打磨拼合而成的单车模型。半年后,摩拜单车量产上线,于上海试点,2016年9月进军北京。


除了在设计上的执着,胡玮炜还坚持摩拜自建自行车生产工厂。在早期摩拜单车资金短缺时,胡玮炜一度靠借高利贷来维持自有工厂的建设。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那是疯狂的举动,彼时她已经是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需要承担家庭的责任。


如今,摩拜单车不仅建设了年产能500万的自有工厂,还与富士康合作建立了独立生产线。


犹如硬币的两面,虽然自建工厂属于重资产做法,但也有它的优势:自有工厂为摩拜单车在自行车质量上提供了保障,降低了运维成本。据互联网分析师唐欣的调研,ofo的损耗率大概是20%,而摩拜的损耗率大概在10%。另外,摩拜单车在自有工厂生产的一些特殊零部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不过,随着共享单车企业的陆续倒闭、押金风波的不断扩散,人们也开始质疑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面对外界质疑,胡玮炜表示“不care”,她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回应——“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曾燃爆了整个互联网创投圈,引发巨大争议。


有人说胡玮炜是真性情,也有人表示难以置信这句话是出自一个用了2年就把企业从0做到100多亿估值的80后创业者之口。


这之后,胡玮炜在极客汽车峰会上对此事进行了澄清,她说“失败了就当做公益的意思有点被媒体曲解”。


但纵观胡玮炜创办摩拜以来的对外的发言,她没少谈情怀,也许她所言即所想,但在这个务实的创业环境里,她的“情怀论”容易给外界留下不够务实的印象。


02

胡玮炜的力不从心


据公开数据,目前摩拜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城市投放了约800多万辆单车,日订单超2000万。


这背后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据公开信息,摩拜成立至今的2年多时间里,已经完成了9笔融资。2017年10月,美国创投研究机构CBInsights发布了“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摩拜以30亿美金估值跻身其中。


摩拜突飞猛进、个人身家暴涨的同时,胡玮炜面临的挑战和焦虑感也是做记者时不能企及的。


2017年8月,胡玮炜出席了极客公园“Rebuild 2017大会”。当被问及身处共享单车浪潮之巅内心的压力大不大时,胡玮炜答: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挑战,不是面对焦虑;你说会不会遇到自己的瓶颈和问题,我也想说,可能每天晚上回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碎了,然后又重建。


可以想象,从一个从业10年的记者切换为创业者,带领摩拜在团队规模和业务体量上迅速扩张,这背后要承受相当程度的挑战甚至是痛苦。


2015年底,李斌推荐了前Uber上海城市总经理王晓峰加入摩拜。最终,王晓峰不仅以摩拜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出身公司CEO,且拿到了比例不低的股份。


目前,根据企查查提供的“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显示,这个公司主体的注册时间为2015年1月,其自然人股东中,胡玮炜持36.12%的股权,李斌和王晓峰的持股比例分别是29.25%和 20.0%的股权;根据《财经》报道,腾讯目前为摩拜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为10%-15%,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但目前不确定“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是囊括摩拜所有业务。


王晓峰是70后,加入摩拜前曾在互联网以及消费品行业积累了近20年的高级管理经验, 他曾在2014年至2015年担任Uber上海的总经理;再往前,他曾在宝洁、谷歌、腾讯等大公司任职。摩拜引入王晓峰担任CEO就是与胡玮炜互补,弥补后者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欠缺。


王晓峰加入后,统管摩拜的所有事务,胡玮炜向王晓峰汇报工作;李斌在摩拜的头衔是董事长,虽然他90%的精力都放在了蔚来汽车上,但他在摩拜融资中的背书作用无可比拟,这直接关联其在摩拜的话语权。


在对外的传播上,王晓峰和胡玮炜都会出现在聚光灯下。这不免令外界疑惑:在摩拜,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掌舵者?


至少从摩拜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来看,胡玮炜作为公司创始人,想要拥有对摩拜的绝对控制权和话语权似乎不太容易。


在整个行业焦灼的格局下,摩拜的新一轮融资也迟迟未落地。


今年初,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与全天候科技对话,就共享单车融资问题表示:“融不到钱肯定就会很麻烦,融的到钱也不代表什么,路还很长,其实去年(2017年)大家都虚火了一把,接下来才是真真正正拼刺刀的时候。”。目前来看,迟迟未到位的新一轮资金让摩拜的董事会选择卖掉摩拜。


03

成为美团出行的一块拼图


随着共享单车监管的趋严,尤其是多个地方政府下达禁止共享单车企业新增投放之后,摩拜、ofo都面临规模化难以继续的尴尬局面。


摩拜、ofo要融到新的资金,必须扩展更多业务和收入模式,增加想象空间。从目前已有的动作看,摩拜的新方向是智慧大出行。


据第一财经去年12月的报道,摩拜CTO夏一平曾表示“我们做了1-5公里的解决方案,那用户有5-8公里,8-15公里,15-25公里之外,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这一出行的需求?这是我们想解决的。”


整个2017年,摩拜都在快马加鞭地从共享单车向出行平台转型。去年5月,摩拜宣布神州专车入驻摩拜“生活圈”;9月,摩拜又与首汽约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APP中新增了网约车入口;10月,摩拜与滴答拼车达成合作,在摩拜App新增“拼车”服务入口;12月,摩拜在贵州省贵安新区正式启动了其共享电动汽车业务。


但智慧出行这个领域,还有比摩拜更有野心和实力的玩家。以滴滴为例,程维的野心是,要围绕乘客和司机,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做共享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和智慧交通建设的引领者。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的王兴显然希望将出行纳入美团的疆土范围。今年3月,美团打车以挑战者姿态登陆上海,与滴滴贴身肉搏。对于美团而言,拿下摩拜,可以在其出行业务上迅速补上单车这一环,对标滴滴的单车业务,甚至阿里的单车业务。


如胡玮炜所说,摩拜并入美团,是一个新的开始。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1. 2018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 快递行业深度报告:最后一公里成痛点,4种模式寻突破

  3. “美团点评”研究报告

  4. 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

  5. 2018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年度综合分析

  6. 史上最难答的27个问题,个个让你长见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