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唤醒城市记忆 | 百年前的杭州长啥样?

苏杭日记 2021-02-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点儿杭州 Author 木一凡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一阵风吹来

穿越到百年前的杭州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岁月走过,悄无声息。

只是一街一景、一人一物,

缓慢的在角落里斑驳,

如此这般留下一些似有若无的痕迹。

时间如过眼云烟,

旧时街景物是人非,

弹指一挥,百年沧桑。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穿越一回百年杭州城,每一张旧照都是典藏哦!



杭州大碗茶

杭州西湖

杭州,私塾学童

杭州大运河里装载木材的船只


印象里的古代杭州是良渚古城是三吴都会
也是一百多年前风雨飘摇年代中人文荟萃的“温文尔雅”之城……



这座城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天下景”


(从葛岭鸟瞰孤山与西湖,远处依稀可见苏堤与湖中三岛-191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有“壮观天下无”的

钱江潮


(潮势汹涌的钱塘江大潮(20世纪30年代),图源 @《钱塘江旧影》)


还有“至今千里赖通波”的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都美不胜收


(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引得无数先贤们徜徉于山水之间,吟诗醉酒,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自古繁华的杭州城

在百年前社会大变革时期

依旧兼容并蓄

从而诞生了一幢幢

极具特色、精美绝伦的新建筑

成为延续文脉、见证历史的象征


(湖山堂(纪念司徒雷登父亲司徒尔)——消逝在湖山里的一道风景-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邈远悠久的历史渊源

旖旎明秀的湖山景色

再加上天下奇观、人间奇迹的江河

这就是杭州



百年前的杭州

氤氲着传统

传统又潮流

就让我们跟随着老照片一起来探寻

近代杭州所拥有的

独特魅力



01

“西湖天下”


通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可以与天堂相比

乃完全得力于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泛舟湖上,波光粼粼的湖面令人心神向往-191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西湖在杭州城西

周绕三十里

三面环山,溪谷缕注

下有渊泉百道

潴而为湖


(从宝石山上鸟瞰白堤与西湖,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白居易与苏东坡

先后任杭州太守

浚湖筑堤

又皆徜徉于山水之间

吟诗醉酒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孤山北面到平湖秋月、白堤

白居易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白堤的两边是水

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

澹澹的湖水就在脚边

仿佛走在水面上


(横亘在湖上的白堤,垂柳与湖水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那天衣无缝的和谐与浓情,图源@《西湖风景》)


苏东坡守杭州较白居易晚270年

曾谓“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可苏东坡对西湖所做出的贡献

一点也不亚于白老


二任杭州太守时

苏东坡指挥20多万杭城百姓

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葑草和淤泥

堆积而成苏堤

造就了“西湖十景”之首的

“苏堤春晓”


(题刻“苏堤春晓”景名的御碑,位于苏堤第四桥——压堤桥以南21米的堤体西缘,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苏堤春晓”景名所立,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苏堤纵跨西湖南北两岸

东坡先生在堤两旁遍植了芙蓉与杨柳

是谓“堤上花枝尽姓苏”


后人又在杨柳与杨柳之间

种了桃花

于是乃有一株杨柳一株桃之说


(堤上树,水中影,堤上花枝尽姓苏,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苏堤有六桥相接

自南而北依次为

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漫步堤上

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

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聂大年)


夏季苦热

但却荷花盛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至位于西里湖的曲院风荷

南宋这里辟有宫廷酒坊

待到清风徐来

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

游人身心俱爽

不饮亦醉


(位于西里湖一隅的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图源@《西湖风景》)


也可乘赵露初起,就雇一瓜小艇

到三潭印月或是到里西湖

泊在荷花丛中

可以折新莲蓬,切新藕

并将新鲜的荷叶,戴在头上

以当帽子


(三潭印月的九曲桥,图源@《马尔智影集》)


最好是在孤山放鹤亭的长椅上

补睡一个早觉


(民国时期的孤山放鹤亭,图源《西湖旧影》)


亭的后面

长眠着梅妻鹤子的林和靖

亭的旁边

长埋着“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的冯小青

再过去

便是写《断鸿零雁记》的苏曼殊的千古佳城

对岸不远

就是“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的苏小小芳冢


(位于孤山对岸、西泠桥北堍的钱塘苏小小墓,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和尽忠报国的岳武穆的祠墓


(地处栖霞岭南麓的南宋抗金名将鄂王岳飞祠墓正门)


这一睡

睡在英雄、美人、高士、诗僧之间

却往往至人无梦


西湖三面环山

夏季,山中特别凉爽

有的是著名的大丛林


如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的灵隐寺


(民国时期雄伟的灵隐寺大殿,图源@《西湖风景》)


西湖十景之一

南屏晚钟的所在地——净慈寺


(位于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寺中的和尚与身后的雷峰塔,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

佛教(法眼宗)历史名寺的云栖寺


(云栖寺明莲池大师塔院,图源@《支那文化史记》1939年出版)


更有无数的庵、堂、寺、观

大多是庭院宽广

树木成阴


(相传为吕洞宾炼丹之地的韬光寺,图源@《格雷戈里中国摄影集》)


看和尚们晚课晨钟

焚香扫地

真是清凉世界


(寺庙大殿台阶上站着的和尚们-190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正是这无数的庵、堂、寺、观

一起缔造了盛极一时的“东南佛国”


而作为佛教的象征

在杭州更是星罗棋布


有传说囚禁着白娘子

形似老衲的

雷峰塔


(20世纪20年代左右的雷峰塔,曾因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风貌,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有坐落在宝石山上

形如美人的

保俶塔


(1919年时的保俶塔,当时山顶已被广济医院院长梅藤更租用,在塔的东西两面分别建造了肺病疗养院和康复所两座建筑,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还有守护在钱塘江畔以镇压江潮

犹如将军的六和塔


(1919年位于钱塘江畔的六和塔,因可以看到滔滔的钱塘江潮,所以又有月轮山上六合听涛的佳话,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除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塔之外

还有更多名气稍逊的塔

但它们同样历史悠久

承载着关于杭州城市的记忆


(灵隐寺理公塔,为灵隐寺开山师祖慧理瘗骨之处,图源@《支那文化史记》1939年出版)


(位于钱塘江畔,白塔岭上,与六和塔遥相对峙的白塔)


(民国时期梵天寺与经幢旧照。梵天寺,曾是“西湖东南三大佛寺”之一,位于杭州凤凰山东麓,这里背靠西湖,面对钱塘江,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始建的皇宫所在地,图源@《支那文化史记》1939年出版)


秋季

则是游观最佳的季节

吴山可以登高


(民国时期吴山一隅,可远眺杭州城,图源@《西湖风影》)


满觉陇可以看桂花、吃栗子

龙井村可以品饮桂花龙井


(隐匿在西湖群山之中的龙井村,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至于中秋之夜

则沿湖的近水楼台

皆是得月的佳处


而湖中游艇

或到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石塔,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或到平湖秋月

真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花好最宜秋”


(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的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图源@《西湖风景》


及至寒冬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有如陶庵老人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位于西湖中央的湖心亭,图源@《马尔智影集》)


又当瑞雪初霁

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

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

在阳光下冰雪消融

露出了斑驳的桥栏

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


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

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

桥面灰褐形成反差

远望去似断非断

是为“断桥残雪”


(从宝石山上鸟瞰断桥,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

名气最大的自然要数断桥了

伫立桥头,放眼四望

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民国时期的断桥,图源@《马尔智影集》)


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

“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

更是为断桥增添了浪漫色彩


(与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的断桥更增添了一分浪漫色彩)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

除了断桥

连接孤山与栖霞岭的西泠桥上

同样也发生过浪漫的爱情故事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南齐才妓苏小小与阮郁

在此结同心


(连接孤山与栖霞岭的西泠桥。古时,原为一处风景如画渡口,古人诗画中的所谓“西村唤渡处”、“船向西泠佳处寻”,指的都是这里)


站在西泠桥上

既可近眺里湖,又可远瞩外湖


(介于北山与孤山之间的北里湖,图源@《西湖旧影》)


既在孤山之西,又可通往北山

白堤近在咫尺,苏堤又隐约在望


(西泠桥为一座古色古香的环洞石拱桥,下图为透过西泠桥桥洞看保俶塔-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般西湖天下景

也难怪白居易在因届满将归之时

不免心生不舍



02

风情钱塘江


钱塘江

古名浙江,亦名渐江或之江


因为钱塘江江流曲折而名“折江”

加上三点水就成了“浙江”

成了浙江的省名

是为浙江人民的“母亲河”


(美国于1891年出版的一部游记中刊登的钱塘江旧影,为本文中最早的钱塘江老照片,图源@《钱塘江旧影》)


钱塘江上游新安江源出安徽省休宁县

汇兰江后

东北向流至海盐县澉浦以下注入东海杭州湾


进浙江省

自上游始各段依次被称为

新安江、桐江、富春江

闻堰至闸口段河道曲折如“之”字

故称之江


(之江沙洲,钱塘江上千帆竞渡-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闸口以下直到出海口始称钱塘江

钱塘江江口呈喇叭状

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江潮”

钱江潮波涛汹涌

蔚为壮观


(钱江潮(20世纪30年代),图源@《钱塘江旧影》)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钱江涌潮气势壮观

引得无数人纷至沓来


(杭州江干三郎庙万人争看钱江潮(20世纪30年代),图源@《钱塘江旧影》)


同样被“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吸引而来的

还有乱世军阀冯玉祥


(冯玉祥八堡观潮,其左为杭州市市长周家贤,右为省党部主任罗霞天(1936),图源@《钱塘江旧影》)


然而

汹涌的潮水也使得钱塘江如一道天堑一般

隔绝着钱江两岸


至康熙皇帝南巡时

从江干渡江,在萧山西兴登岸

再循浙东运河去绍兴视察

大批随从背驮官吏

牛车载渡

仍是非常艰难


(1937年久旱钱塘江之牛车渡,图源@《钱塘江旧影》)


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

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

开设从杭州江干三郎庙至萧山西兴的钱江义渡

购备木船数艘

对渡江者不取分文


(位于杭州江干三郎庙的钱江义渡浙江第一码头,图源@《钱塘江旧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时宁、绍、萧、台等地人民外出经商者日益增多

凡至杭、沪

渡钱塘江至江干为必经之途


(蒋介石、宋美龄由奉化赴杭,在浙江第一码头(闸口)登岸与省主席黄绍竑寒暄,图源@《钱塘江旧影》)


民国二十三年

已建成的浙赣铁路与沪杭铁路

却因钱江之隔

无法连接通车



面对着当时复杂的局面

中国人迫切地需要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大桥

可谓是钱塘江上架桥

有如在弦之箭,不得不发


(钱塘江畔江干闸口与六和塔,摄于钱江大桥未建之前(1927),图源@《钱塘江旧影》)


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

后获博士学位回国

时任北洋大学教授的茅以升

面对外国人的冷讥热讽

毅然受命

负责建造钱塘江大桥


(施工中的钱塘江大桥桥墩)


几经曲折

终在“无底的钱塘江”上

铸就了一道飞虹


(1937年建成时的钱塘江大桥雄姿,图源@《钱塘江旧影》)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的钱塘江大桥

却在通车的第89天

倒在了钱塘江中

倒在了设计师手中


(为阻止日军进犯而被炸毁的钱塘江大桥,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除了诉说着民族之魂的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畔

还有修建于1907年的之江大学


(江边的之江大学-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坐落在二龙头秦望山麓的之江大学

背山临江,依山而降

时为钱塘江畔唯一的一所大学


(请横屏观看,隐匿在山坡森林里的立体校园,山水相望,得天独厚(晚晴),图源@《钱塘江旧影》)


校园内有建在山坡上的运动场


(戴维·甘博捐赠的之江大学运动场-191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还有装饰着圆拱门廊,雕花柱子的

学生宿舍楼


(男生宿舍楼-甘博楼-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校舍过去

有一汪碧水和一座桥

称为“情人谷”和“情人桥”


那桥下从前涧泉幽咽

蓄成了—汪碧水

周边林木疯长,杂花生树,景致幽美

当年这座桥是学生们约会胜地

故得“情人桥”之名


(之江大学的情人桥,图源@《钱塘江旧影》)


同样建在之江山坡上的还有

用以镇压海潮的六和塔


(从之江大学校门口看向六和塔附近,图源@《华夏地理杂志》)


登临六和塔,极目远眺

“置身如在画屏中,景色钱塘傲大空”


(位于钱塘江畔,月轮山上的六和塔-190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六和塔与钱塘江大桥、之江大学

构成了之江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六和塔与钱塘江大桥,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从六和塔俯瞰之江大学-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03

烟雨水乡情

杭州城依水而建

因水而兴

水是杭州的灵魂


自古以来杭州被誉为江南水乡

众多的河流、湖泊、泉水等

构成了杭州完整的水系

使杭州充满了灵气

为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乌篷船和岸边的房屋-191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水是杭州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基础

除了享誉天下的西湖

和盛名远扬的钱塘江外

京杭大运河

在杭州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其南端的起始点便是杭州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蜿蜒盘旋的大运河

不仅给杭州带来了如画的风景

而且孕育了独特的运河都市文化


(位于运河大关桥至江涨桥一段东岸的昔日大兜路,图源《杭州老房子(再编)》)


几千年的大运河流淌至今留存了数不尽的历史古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坝子铃声”——运河“艮山十景”之一,图源@《杭州老房子(再编)》)


水在城中流

城在水中绕

杭州城内同样是水网密布


从南到北贯穿城市的中河和东河

无论是从空间还是时间中

都在杭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东河两岸

自古人烟繁盛、舟楫相连

正可谓东坡笔下的

“灯火沙河夜夜春”


(民国时期繁荣的中河,河中多是进城的农船)


中河在城内,东河在近郊

两条河的运输功能也不太一样

中河更多地运输生产物资

譬如毛竹、木排等

东河则更多地运输生活物资

譬如蔬菜、油盐酱醋等


(中河上的木材市场-191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这两条河曾经和钱塘江、运河勾连

也曾经两两互通又断开再牵手

这两条市河犹如人体最重要的血脉

把整个杭州调和得气血充沛


在城北中东河靠近大运河的一段

曾有一泊白洋池

池边矗立有安放辟火图碑的水星阁


(白洋池边的水星阁,图源@《格雷戈里中国摄影集》


循着中河一路向南

过了六部桥

便来到了凤山水门


(货船正经过凤山水门-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有别于中东河因连接钱塘江

江水倒灌时的浑浊咸涩

位于杭州湖滨地区的浣纱河

因源出西湖

则是清水碧波

故又被称为清湖河


所以,当年的河两岸

婀娜多姿的浣纱女比比皆是

他们洗涤蚕丝

挽篮轻盈


(浣纱河井亭桥北望,图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浣纱河水源出西湖

自北流后汇入大运河

在流至如今平海路的浣纱路路口

又分成两股

一股去了东北向

一股西折,过平海桥,去西北向


(东浣纱河,平海桥至众安桥段,民国时期就填掉了)


其余的小河流甚多

真是港汊分歧

宛如蛛网



04

魅力杭州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登山头

望百年前的杭州城

只见黑沉沉的屋顶

鳞次栉比


(杭州城鸟瞰-190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古老的城墙静静地守护着杭州城

以城门作为沟通内外空间和防御的节点


这其中

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谣的钱塘门


(钱塘门-190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说的清波门


(清波门-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名的涌金门


(古涌金门,英国女旅行家毕晓普夫人于1898年来到杭州,拍下了这张“杭州西城门”的照片)


以及“螺蛳门外盐担儿”之传的清泰门等


(清泰门旗杆旁的士兵们-190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辛亥革命后

杭州开始拆除位于城西湖滨地区的旗营城墙


(城墙拆除后的湖滨)


将西湖搬进了杭州城

在湖滨建起了新市场


(从杭州城内眺望湖滨和葛岭-1919,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湖滨新市场计画

在“湖滨路”与西湖湖面之间

依次排列了一到五

共五个西洋样式的公园


(摄于1921年前的湖滨公园)


中央部分的二公园与三公园之间

伫立了陈英士铜像


(湖滨陈英士像,图源@《亚东印画集》1939年1月出版)


湖滨地区的道路也被规划建成为

纵横的干线与次宽道路

互相交错

有如棋盘


干线皆宽阔异常

次要的也一样平坦

其直如矢


(旧时延龄路(1919),即今延安路,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当传统和歌曲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清末民初

杭州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

过渡时期


原有传统建筑体系与新建筑体系

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

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近代建筑群落


或是将西方建筑元素融入传统建筑的

“中西合璧”类型


(民国时期的益元参号,为高墙深院的石库门建筑,建筑模式以西方联排式住宅为模板,图源@《《杭州老房子(再编)》)


(思澄堂,左边为钟楼,右边为主楼(1924-1927),其特色在于实现了中国建筑民族形式与西方基督教会建筑形式的融合


或是西方建筑元素占主导地位的

“西中合璧”类型


(浣纱河畔的弘道女子中学,教学主楼为一幢以英国都铎王朝时期风格为主体的建筑,楼顶的老虎窗静静地凝视着楼前大片的花园草坪,图源@《《杭州老房子(再编)》)


(位于拱宸桥东的杭州洋关建筑,属于外来新型建筑类型,在西式建筑的基础上融入了少量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是近代杭州早期西式建筑类型寻求与中式建筑相融合的代表作品


亦或是完全形象完全西化的

“洋脸面”类型


(20世纪20年代的城站,为一幢西方古典义与巴洛克风格相结合的建筑


(位于之江大学内的都克堂,是一幢欧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建筑,整个教堂和钟楼外墙都用大块的深色石头砌成,青色瓦楞,拱形门窗,,显得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图源@《《杭州老房子(再编)》)


而彼时“洋脸面”最多的地方

同时也是杭州城内最热闹的街区

那便是南宋时被称为御街的

中山路


(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以及林林总总的银楼、绸庄等旧址,都位于中山路上,而且几乎都是这种西洋风格的建筑。因为金融业的兴起,这里又有了“杭州华尔街”的美名


御街真可谓是杭城“商业第一街”

老底子说

杭州商业最有名的是“五杭四昌”

全部都在这条御街上


(御街上形形色色的店铺-1908,摄影@美国传教士甘博)


其中又以绸庄布店为最多

百货杂货店、中西药店、南北货商店数量也不少

有张允升、叶种德堂、万隆、边福茂等名店

酒店面馆有奎元馆等


这些老字号

蕴含着杭州商业文化的精髓


(御街上的文锦坊,图源@《马尔智影集》)



这就是百年前的杭州

它婉清而优雅

秀丽而端庄


氤氲着传统

传统又潮流

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温文尔雅”之城






这些老照片见证了百年杭州的历史,如今的杭州日新月异,生活在杭州,工作在杭州,这座城市总有一万个理由让你爱上她,为这样的杭州点赞。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大家都在看头条


钱塘江大潮:10段大片让你一次看过够
腔调韵味十足的越剧10大唱段
一到秋天,无锡就美成金匮。
老上海的蜗居年代
新中国最顶级的饭局
异国风情:印度的那些奇葩事儿
魔都土豪面16碗,你吃过几碗?
来自问朋友圈里的南京艳照
民国往事:名将张灵甫的四段婚姻
如果刚好遇见你,能不能陪我去看30个中国最美的秋?
全球毛骨悚然的十大旅游禁地。驴友:中国独占四席,个个风景宛如仙境。
江南水乡委婉动听的戏曲弄堂的消逝江南十条特色风情街民国好声音:上海滩七大歌姬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
徽杭的故事:一条古道往东行,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美国人40年前拍摄的彩照里,藏着最真实的徽州原貌。
最江南的28碗面
20世纪,上海的100个瞬间。
上海宋家花园,百年老宅半世传奇。
风花雪夜的南京,这30道美景能让你立马拍成网红哦。
孙中山家庭的故事
江南馄饨
南京,安徽人的精神圣地,江南人的边缘省城。
江南民歌小曲28首
从上海到香港:十个人的同框,十个人的传奇。
江南最美大学30所:不止诗和远方,还有你的未来。
很漂亮很漂亮的100个地方
林青霞与河南亲姐:失散36年才见面,两人活成一天一地。
江南养生之音30曲在乾隆下江南去过的12个古镇里寻找24度的夏



  时光


活生  


壹玖叁伍

排版 / 喜喜

图片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