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十三朝古都,溯源非遗文化——河南洛阳思政实践 | SKY·实践

生声不息 2024-04-2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为了调查洛阳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洛阳实践团于7月15日前往当地进行思政实践,探访考古现场,对话文物保护工作者、博物馆工作人员与非遗传承人,并且走进当地遗迹、景区与当地中学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洛阳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



7月15日中午,实践团乘坐高铁抵达洛阳。旅途中队长带领各成员制作了旅行手账的第一页,为本次思政实践预热。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下午,同学们进行了动员会。会上,组长郑婳介绍了行程安排和课程设计等内容。行程包括遗迹参访、文化探秘,还将开展每日一课和观看爱国电影等教育活动。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会进行考古主题访谈和文化保护工作调研,并将通过洛阳博物馆与白马寺等地的专业讲解,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此外,同学们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宣传洛阳的城市文化和魅力。随后,组长介绍了小组分工,安全员、财务员、宣传员分别介绍了此行相关的注意事项。




接着,由唐平老师、遇赫老师、杨滨澳老师致辞。唐老师指出,思政实践是同学们学习社会、认识社会的宝贵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够锻炼独立自主完成活动的能力,从而收获更多宝贵经验。同时,日评会的内容应和此次活动的主题紧密相关。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贯彻服务学习精神。最后,由邓之怡介绍第二日二里头遗址相关的信息与行程安排。


07/16 

二里头&古城村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在洛阳市文物局原局长、北京大学洛阳校友会会长郭引强的带领下前往古城村遗址,并在工地负责人董鹏娟老师的带领下进入考古现场进行学习。董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考古工作的开展流程与技术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古城村遗址的考古意义以及其与二里头遗址的关系。脚踏在探方的隔梁上,探身观察先民留下的墙基、灶台等遗址,并与董老师以及遇赫老师交流考古与生物学的相关问题,同学们对考古发掘的过程及其学科交叉的特性有了最基本的认识。紧接着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现场,实地观察夏代晚期平民房屋的结构特征与探沟的结构,并初步了解了二里头遗址的多网格布局、初具里坊制特色的道路制式等特点。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下午,实践团参观了二里头博物馆,了解夏代先民精美的绿松石制作工艺、日趋完善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多样的设计巧思与丧葬的形式等,并且与工作人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考古工作的艰难与魅力之处、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不易、博物馆的运作方式及其在数字化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等。同学们借此难得的机会了解了文物从挖掘到修复,再到展出的全流程,意识到文物保护的艰辛与实体文物展出的价值。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晚上,实践团进行了日评会。同学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有很大的帮助。探访完二里头遗址等地后,同学们表示对于考古这一行业和考古工作人员的真实现状有了深刻的认知,并惊叹于考古工作者的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坚守本心的精神。对比考古工作者的日常劳动与最后的成果,同学们对于考古工作者平凡造就伟大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参观博物馆时,大家认识到隐藏在玻璃墙和大段的文字后面的汗水和智慧。同时,大家都注意到现场的工作者中有很多当地的老年人,这也引发了大家对于考古这一重要事业人才供给数量和未来发展状况的思考。

对于未来考古工作的发展方向,同学们提出应该更多地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帮助考古工作的进行和这一学科的发展。杨滨澳老师表示,如何权衡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遇赫老师表示,同学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值得嘉许,当地的工作发掘环境比较简陋,可能和当地考古工作者的不足有关。最后,唐老师对考古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责任精神作出了高度评价,而责任精神对于同学们的未来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学科交叉在考古这一领域也存在发展的前景和可能。

随后,易志成同学进行了每日一课的分享。分享中,易志成同学贯彻了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主题,表示在当今这一时代,我们青年人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坚持自信自立,胸怀天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人民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最后,徐伊芒同学向我们介绍了第二日行程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


07/17 

苏羊村&丽景门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的同学们随遇赫老师与郭引强会长共同前往苏羊遗址进一步开展考古相关的实地调研。


苏羊遗址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分为下村区和苏羊区南北两个片区,遗址面积超60万平方米,出土遗物要为: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少量玉器。

实践团参访的这一工地的主要考古发现集中于仰韶晚期和龙山早期的房屋和墓葬遗迹。郭会长表明,苏羊遗址是配合工程发现的遗址,发现的时间很早,规模大,经过开始的试探与一段时间的钻探了解全貌后,才选了重点区域发掘,发现了墓地、房屋和二次葬的葬坑。


从房屋遗迹在当时条件下的精致程度,考古人员可以推断出其作用应为祭祀而非居住。同时我们了解到,虽然苏羊遗址发现了集中墓葬,二里头理论上应该也有大规格墓地,但只在发掘宫殿的时候在旁边发现较少的散落墓葬。然而在470个墓葬中,将近100个墓葬的方向一模一样,推测二里头遗址应该也有墓地,只是不是现代常有的公共墓地。由此推断,二里头墓葬应该与宫殿区位于同一区域。

从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苏羊遗址位于洛河南岸,东西两侧是两条从南向北的自然冲沟,把遗址围成封闭区域,形成天然防御,位置优越。通过两年的发掘,考古人员在西部区域发现了一条人工环壕,结合自然沟河围成了生活区。环壕外面是仰韶墓葬区,有二次埋葬的人骨堆积,为了检测亲属关系,已经提取了DNA进行相关分析。

对于二次葬的特殊意义,讲解员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在氏族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的部落首领为了提升凝聚力,会把先民遗骸放到一块进行祭祀,增强认同感;另外这也可能是在晚期比较流行的埋葬习俗。这就需要用DNA/同位素对亲属关系、暴力、病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进一步解答。之后,我们前往出土文物收集地进行观摩,有幸近距离观赏到黑玉等珍贵文物。

Interview

采访


午餐过后,同学们针对丽景门的建设问题对郭会长进行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丽景门改造的实际情况与网上的描述有较大差别。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

访


徐伊芒:郭会长好,我们听说2004年的时候丽景门改造了一次,请问当时改造的目标是什么?

郭会长:其实你问的这个问题不科学,丽景门并没有(经历)改造。是在2000年的时候洛阳市政府提出对洛阳老城进行改造,而这个地区老百姓的基础设施非常差,所以当时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第一,改善老城地区老百姓的居住生活条件,第二,要把基础设施搞好。这个城当时有四个门,西边就是丽景门,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们要把这四个门都恢复起来,但是政府当时没给我那么多钱,我就找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房屋开发的形式(恢复丽景门),(所以)丽景门实际上是居民住房。丽景门建好以后,我们没想到它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旅游景区,很多游客都想登上门楼。但这个老板在没有经过任何人批准的情况下,为了扩大他的商业面积,在城门楼上又建了一些东西,就是今天看到的廊。所以这个门从建的那一天起,就没有经过任何改造。所以网上关于改造的说法是错的。


李乐:所以现在变成一个商业区对东大街西大街上面原住民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郭会长:(在改造之前商业街较差的环境)给老百姓带来的麻烦非常大。改造以前,车辆无法进入商业街。一到下雨的时候因为下水道不通,所以气味难闻,生活污染非常可怕。我们当时改造的时候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首先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就是先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比如把)自来水供应得好一些,污水雨水生活水处理好,将街道打宽。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对沿街的门面房进行了一些改造,更有利于老百姓做生意。因为这个区域老百姓生活的来源主要是做一些小生意,……他们卖文化用品啊,卖古玩的很多,都还是有些文化内涵的。这个商业形式形成后,老百姓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强的。一个剪纸人家老太太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你想都不敢想。……只从表面上看,老城做生意的都做得很好。它是几十年下来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影响)的。

下午 

丽景门


下午,为了进一步的探究丽景门的建设过程并拍摄相关的宣传纪录片,实践团前往丽景门与洛阳老街地区进行实地参访。


同学们先登上了丽景门的城楼,俯瞰洛阳老街,感受丽景门区域的整体建造情况。随后,邓之怡与郑婳前往拍摄宣传视频,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采访了10位来访游客与9位当地商家,从游客对丽景门历史的了解情况与建设过程对本地人及商家的影响两方面进行调研。采访结束后,同学们整合获得的资料,对丽景门景区建设提出各自的看法与建议,对本次参访进行了简要总结。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晚上由易志成同学主持开展了日评会,总结了一日的参访经历。在讨论阶段,同学们进行了对下午采访过程的反思,交流了对考古工作及丽景门改造工程的思考。最后由吴培鑫与王文一同学对次日的行程安排与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介绍,方便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准备工作。

LIFE IS LIKE 

A JOURNEY  ▲

最初两天主要围绕当地考古工作及城区建设进行调研,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对考古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体会到考古队的不易,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考古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人员的采访,同学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考古的细节与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也对人类历史有了新的认知。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大小状况也锻炼了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同学们能够在未来几天能更好地完成本次实践。

文字 | 李乐 王涵一

图片 | 河南洛阳思政实践团

排版 | 邓之怡

审核 | 杨滨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