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剧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谍战作品的另一种解读

肖军 CCTV电视剧 2024-04-26

 点击“CCTV电视剧” 订阅哦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主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创新引领10周年”。



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不断推陈出新的谍战类型影视作品不仅给观众奉上了好看的故事,还让观众意识到从古至今,维护国家安全不仅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领域,给观众撇清了一些误区。



谍战作品题材多元

透显隐蔽斗争发生在方方面面


自谍战经典剧集《潜伏》《悬崖》等播出以来,观众对谍战剧的热度不减,但因早期作品的同质化,观众往往对谍战形成了一些认识误区。


一是认为谍战只发生在特殊历史时期,但实际上古代和现代同样会有谍战故事。


前者如《风起陇西》,后者如《对手》。



《对手》这个反间防谍的故事背景是当代,它既传递出了“间谍”可能就在普通人身边这一信息,如不起眼的出租车司机、鱼贩子、银行工作人员等,不仔细辨别根本发现不了;


又表达了普通公民拨打12339举报电话也是在维护国家安全这一主题。



二是认为谍战只发生在传统安全领域,而现实中谍战不仅发生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也会存在谍战。


如最近热播的《追风者》就是涉及金融安全领域的谍战。



三是认为反间防谍只是国家安全机关的事,但事实上每个公民对维护国家安全都有义务。


如《对手》中展现的普通公民举报间谍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并对举报间谍行为或者在反间谍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是认为国家安全就是谍战,但事实上在诸多领域,即便没有间谍,也可能存在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形。


如《你安全吗?》中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因为间谍破坏了网络安全。所以提到国家安全,也不一定全部是谍战。



陷入误区只会限制思维,没有很好地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题材类型多元的谍战作品可以让观众提高警惕,提示大众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呈现隐蔽战线的艰与险

纪录片真实记录无声的功勋


谍战影视剧因其烧脑悬疑、扣人心弦、演员阵容强大、制作精良吸引了观众的视线,但纪录片因其真实性,更能让观众深切体会隐蔽战线的复杂与艰辛。


总台播出过的多部纪录片,如《无声的功勋》《闪亮的记忆》《红色密档》《破晓》《红岩家书》等,记录了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人物,讲述了他们的英雄故事。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见证!”


纪录片《无声的功勋》回顾了真实的中国隐蔽战线斗争,第一次系统化推出隐蔽战线的英雄人物,而且有很多人物都是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公开。



《闪亮的记忆》以革命文物为主要叙事载体,挖掘文物使用者、捐献者、保护者的故事。


《红色密档》则是从不同侧面探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和胜利密码。



这些纪录片是新鲜生动的影像资料,以鲜活的人物故事为轴线,宏大叙事与丰富细节相结合,让英雄人物可知可感、党史故事深刻动人,让观众更为直接地接触这些人物、这些事迹,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国家安全教育。


电视剧与纪录片互文,电视剧的情节性与纪录片的真实性相结合,虚实结合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事半功倍。



短平快 互动性强

更契合国家安全教育的全民性


当下谍战微电影、微短剧、短视频、漫画、舞台剧等成为了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新的作品形式,更能满足当下青少年的口味,短平快、互动性强。

 

国家安全部出品的《神隐特侦组》《黑猫警长》以漫画(动画)形式揭露间谍犯罪并提示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


短视频平台播出的微短剧《隐蔽的世界之秋蝉》《追捕者》讲述了特殊年代共产党员护送机密文件突破封锁以及打击特务组织破坏活动的故事。



短视频等新的传播形式,能让每个公民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有待开发。


一来,公民在制作过程中,就是在了解和熟知谍战故事,也就是在自我国家安全教育。


二来,“微短剧+”的新质风向标,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新的形式能更好地契合国家安全教育的全民性,让全民都能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保障教育是不容松懈的课题,谍战类型影视作品的创新发展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评论员 肖军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刑侦剧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