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解惑丨数学活动怎么设计,才能让幼儿掌握空间表征能力?

2017-02-24 SUNGLORY 奕阳教育


文/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教研员 马柳新


本文节选自2013年9月刊、总第26期《奕阳幼教评论•幼儿数学教育特刊》中《小班数学活动“小小建筑师”》一文



◆◆◆



教学目标


1. 观察发现范例图中物体的空间关系。

2. 能用实物再现范例图中物体的空间关系。

3. 能根据需要选取积木搭建,轻拿轻放。



教学准备


教具:积木造型范例图底纸(见图1、图2),几何积木一套(圆柱体2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2个、球体2个)。


学具:积木造型范例图底纸(见图1、图2),人手一套几何积木。


图1图2

                                                              


教学实录


教师:“麦麦是搭积木的小能手,每天都能搭出一种新花样。(出示底纸)派派为了跟麦麦学搭积木,把她搭出来的各种建筑造型悄悄拍成了照片。”看这张有爱心标记的照片,麦麦用了哪些积木?” 


幼儿:“一个圆柱子、一个长方块,还有两个方块。”



教师出示积木筐:“谁能从这些积木中把爱心照片用到的积木找出来?”


(师幼一一检查)。


教师:“爱心图标要用到的积木都拿出来了,那我们就一起来学搭积木吧。每个小朋友可以先选一张照片,看一看用了哪种积木、数一数用了几块,再到积木筐里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就可以看图搭了。要记得,需要什么积木就拿什么积木。搭好后看看,你搭的和照片上的建筑是不是一模一样。” 


(教师请各组幼儿自选图例搭积木。)


教师: “我们先要选什么?然后做什么?再后面呢?”


(教师整体巡视一遍后,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你搭的是哪个建筑?”“用到的积木和图上一样吗?”“你再仔细从上到下检查一下。” 


有的幼儿只会按照单排积木的范例图来模仿搭建,对稍带难度的范例图感到困难,教师对旁边的幼儿说:“请你帮她看看这个图的积木是怎么搭出来的?” 


有的幼儿能按规则有序、正确地依据范例图纸完成拼搭,教师:“你搭的是哪个造型?“ “你是怎么看出用了这几块积木的?”又指着一个范例图,问:“你还能搭出这个吗?”



教师:“搭完的小朋友,可以请旁边的小朋友检查一下。检查完了,可以再搭一个相同的,也可以换一张照片看着搭。这边几组和那边几组的照片是不一样的,搭完、检查完的小朋友,也可以把自己面前的积木收拾好,换到其他组搭搭看。”


教师:“小朋友们,把搭好的东西留在桌子上,给其他小朋友看看。”“看,这是谁搭的?你能找出他搭的是哪张图例的积木吗?” “你是怎么看出他搭的是这张图上的积木?””还有谁来说一说,你搭了哪几张图?

教师:“这个图标的建筑谁搭出来了?” 


幼儿:“我先没有搭出来,后来我把图反过来就搭出来了。”


教师:“你真会想办法,大家也来试试把图反过来搭一搭。” 


(幼儿纷纷尝试搭建。) 


教师: “我看到搭积木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会先数数图纸上用了几块积木,然后再从筐中拿积木,一块也没多拿。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是这样做的?”“有哪些小朋友会爱护积木,轻轻拿轻轻放的?” 


教师:“今天小朋友学搭积木都很认真,也很爱护积木。下面老师还要看看,哪些小朋友会从上到下一块一块拿下积木收到筐子里。比一比哪组的小朋友收积木声音最轻。”


(幼儿收积木,结束活动。)



案例分析


搭积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本课看似在探讨积木该如何搭的问题,实际是在考验幼儿对空间积木造型各构成部分空间关系的理解,以及空间事物的表征能力。


因为幼儿要想搭出某一造型,必定需要分辨该造型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组成的,积木与积木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到具体搭建时,还需要考虑:先搭哪一块,再搭哪一块……在此过程中,幼儿就可以了解每块积木与积木造型中的空间关系,获得按一定顺序搭建的操作经验。


因此,本课的数学核心内容属于“空间关系”知识序列中的“空间表征”。


幼儿的空间表征能力存在不同梯级的发展水平。其中:


  • 水平一是能根据实物造型,用相同的实物复制造型。

  • 水平二是能根据实物造型的图片,用相应的实物进行再现。

  • 水平三是能用与目标造型不同的实物,表示目标造型中的空间关系。

  • 水平四是能根据平面示意图,用实物表现图中的空间关系。

  • 水平五是能在平面示意图上,标出实际造型中某个物体的位置。


在上本课之前,幼儿已能根据老师搭出的积木造型,用相同的积木复制出全等的积木造型,即已达到了“水平一”的层次。


本课是在上述基础上,根据幼儿空间表征能力发展的学习路径设计的关于“水平二”的活动,即教师提供积木造型的照片,要求幼儿根据照片上的积木造型来再现积木造型。



从教学组织来看,本课教学采取了“同种活动、分组操作”的组织形式,即先集体介绍活动任务,而后分组进行独自建构,最后再集中交流分享、检查操作的结果。


这样的组织形式既有集体同步的统一性,又有幼儿个体建构的自主性,便于教师在全体幼儿都有了一定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经验分享和集体纠错。


环节一是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集中全体幼儿,并介绍派派想学搭积木的事情,调动幼儿一同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明确搭建积木的任务及规则要求,为幼儿实现教学目标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在环节二中,教师以小组平行活动的方式提供了自主建构的时间和条件。此刻幼儿需要依靠自己对图纸的理解(即积木间空间关系的理解)来选取积木,再现积木的造型,在获得数学经验的同时,各项思维过程能力如推理、表征、解决问题,还有学习品质如专注性、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在成长之中,因此,环节二是达成数学各项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环节三,教师再次集中幼儿,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以及操作结果,使幼儿的各种不同经验得以汇总,有助于幼儿在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因此,这一环节是巩固和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环节。



从教学方法来看,本课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情境导入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介绍说派派想跟麦麦学搭积木,引发幼儿一起参与的愿望,接着出示积木图纸,帮助幼儿理解当前的学习任务,使教师的教育意图顺利转换为幼儿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师高度重视,并运用了操作法。在帮助幼儿理解了“看图搭建”的基本规则以后,教师充分信任和鼓励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图纸来进行独立搭建。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方式获得相关的操作经验。


第三,教师还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例如在环节一,教师引导幼儿先整体观察图纸上有哪些积木造型,再逐步深入提问搭建某一造型需要的材料,搭好以后如何检查等;在最后的集中环节,教师同样运用了讨论法来组织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检查搭建的成果与图纸的吻合程度,有效把握了本课“空间表征”的教学重点。



从教学实施的角度看,教师在对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个别指导、师幼互动等方面,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的数学经验的获得,还十分重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分组操作之前,教师提醒幼儿轻拿轻放积木,并给出时间让幼儿模仿练习;在结束环节,教师就操作常规引导幼儿进行反思—怎么拿积木的、怎么放积木的等;最后发出倡议: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收积木的声音最小,体现了教师十分重视对常规习惯的培养。


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 能紧扣教学的重点提醒幼儿仔细对照范例,看看积木选对了没有,位置摆对了没有。提示幼儿可以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一块一块地进行检查等。


3.教师鼓励幼儿间的同伴互助。例如,在幼儿的操作环节,有的幼儿遇到了困难,教师就鼓励其他幼儿帮助看一看图片,相互讨论选什么样的积木, 以及搭建的顺序。教师还特别鼓励那些搭建积木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动脑筋克服的幼儿。例如请那位能把建筑图反过来搭建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搭法,并鼓励其他幼儿学习。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还可一键关注我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