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和平年代,他隐功埋名。昨天,时代楷模李文祥走了(附电影)

2017-02-14 河南商报

在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


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战功赫赫;


在和平时期,他回乡务农,


隐功埋名、甘守淡泊50年,


令人肃然起敬、扪心动容!


当全省掀起学习他的热潮时,


老人却后悔地说:


“好多人来看我,俺给党、政府,给大家添麻烦了”


他是革命英雄李文祥。


昨天下午,他“走”了……



今日《河南商报》头版


特等人民功臣、老英雄李文祥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13日16时08分与世长辞,享年92岁。


李文祥生于1925年5月,1947年12月应征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1956年,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成为一名保卫干部。1962年回到家乡——范县白衣阁乡务农,先后担任民兵连长、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201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李文祥老人昨日离世


李文祥 资料图


李文祥老人去世的噩耗,发自濮阳市委宣传部。濮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崔清林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李文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13日16时08分不幸逝世,享年92岁。


提起李文祥老人,不少人耳熟能详。从2011年开始,这个名字在河南大地广为传播。


2011年1月4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在濮阳市范县下乡慰问时,同时年86岁的李文祥聊起了家常,其间,老人的一幅军容豪迈、英姿勃发的照片引起了卢展工的兴趣,问起照片的来历时,老人才从抽屉里捧出一个小布包。没想到,这个小布包里是老人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战斗等分别荣立的战斗模范、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奖章。


从此,英雄从“隐居”走到了台前。


李文祥老人身上的一串串荣誉让人敬佩: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1“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三平”精神和濮阳市“三李”精神的杰出代表、特等人民功臣、革命英雄……此外他还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而李文祥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省巡回开展时,无数人感动流泪。


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却甘于平凡


2015年9月21日李文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曾经的战斗模范、革命英雄,在和平年代放弃了大城市的职务,回到老家农村,自愿扎根农村,带领乡亲们苦干一辈子,做无名英雄。连老人唯一的女儿李金英都说,“他和俺村里的大爷、大叔们一样,啥都会干,从不提以前,我都不知道他有那么多光荣事儿。”


这让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李长春也由衷地称赞,“您不讲自己的光荣历史,只讲默默奉献,有很高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这也是李文祥老人事迹和精神的最大特点,“为社会作出了很多贡献,却默默无闻,实实在在,甘于平凡,不求任何回报……”


让人意外的是,出名后,李文祥老人常常说后悔:“好多人来看我,俺给党委、政府,给大家添麻烦了。”朴实的话更让人动容。


崔清林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李文祥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17年2月15日(星期三)上午10时30分在濮阳市长青陵园悼念厅举行,届时,想送老人最后一程的,请一起来祭奠哀思,表达敬意。


“党员和干部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李文祥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不受诱惑,宠辱不惊,守住了寂寞,更耐住了清贫。


有人跟老人开玩笑:“你要是当年不回来,早就该享受离休待遇了。”他却说:“干革命是为了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要待遇!”福建省建设厅的同志曾先后两次辗转来到范县找到他说:“组织上恢复你的干部身份,落实你的生活待遇,可以马上返回工作岗位。”


李文祥却非常平静地说:“我在这里生活得挺好,不用麻烦组织了!”


1998年,全国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为革命功臣新建或翻修住房。范县民政局在调查摸底后确定了90多位革命老功臣,李文祥就是其中一个。可是,当县民政局决定为他翻修房子时,却被拒绝了。他说:“我的房子一不透风,二不漏雨,还能住。咱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2011年初,范县民政局在开展的“敬老工程”中,专门安排李文祥老人去市里开会,利用3天时间为他建起了拥有卫生间和厨房的配房,把家里的主房粉刷一新,还装上了大容量的太阳能热水器和取暖设施。老人回来后却很不高兴:“早知道你们这样弄,我就不出去了!”


几十年来,范县白衣阁乡先后多次遭受自然灾害,成千上万名困难群众都得到了救助。可是,翻遍乡民政所、县民政局的困难群众救济花名册,始终都没有李文祥的名字。


人们不禁会问:一个南征北战大半个中国,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战斗英雄,和平年代自愿回乡支农,带领乡亲们苦干一辈子,宁做无名英雄,甘当平民百姓。他为啥能有淡泊名利的心态、无私奉献的情怀?


老人这样说道:“我生长在黄河岸边,我永远是黄河的儿子。”


在李文祥身上让人真正体味到了黄河的品质、黄河的胸怀、黄河的牺牲精神。


网友“熊传东”说:“李文祥这种先锋模范的作用是无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是一种示范,而且是一种激励,能够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这种精神和力量,将激励和鼓舞我们义无反顾,成为新的一盏灯、新的一面旗、新的一缕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个战士李文祥,一个党员李文祥,一个农民李文祥,就这样从范县白衣阁乡的庄稼地头向我们走来,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向我们走来,一任身后背景交替,时代色彩变幻!


《河南商报》分别在2011年1月17日第8版和2011年8月2日第10版以《放弃商品粮下乡支农 老英雄一干就是一辈子》和《“这个时代,更需要李文祥精神”》为标题报道李文祥的精神。


2011年河南日报记者奔赴濮阳采访,历经艰辛完成23000字的长篇通讯《英雄不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震撼和反响。


李文祥:“显摆那干啥,好多战友命都没了”



据新华社报道:前半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战役都留下了他鏖战沙场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勋章曾在他胸前闪耀。


此后50多年的岁月里,他却甘当中原大地上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将所有的军功和荣耀都装进了一个小布包。


如非偶然,与他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甚至家人至亲,都不知道他曾有的辉煌。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平淡不能泯。能做到其中一条就很不易,但他全部做到了。”作家二月河曾如此评价他。


他是李文祥。


几个知心的老伙计知道他当过兵,好心劝他:“你作出过贡献,咋不去找国家要求照顾啊?”李文祥不以为然:“照顾啥?咱的条件比很多人还强呢。”女儿曾偷偷拿他的复员军人证去民政局领补助,李文祥知道后狠批一顿。


回乡50年,李文祥扎根农村,对过往的荣誉缄口不提。直到2011年,他装满军功章的小布包偶然间被翻出,村民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个每天在村里转悠的不起眼老头儿,竟然有“了不得”的光辉历史。


为什么把军功章藏得那么严实?面对众人的疑问,李文祥显得十分平静,“显摆那干啥,好多战友命都没了,比起他们,我还有啥不能放下?”他说,自己一直感到知足,清贫点不算什么,组织信任、群众支持就是最高待遇。


相关链接豫剧外景电影《尘封的军功章》
剧情介绍

135编辑器提供非常好用的微信图文编辑器。可以随心所欲的变换颜色调整格式,更有神奇的自动配色方案。


2013年1月22日,根据英雄老人李文祥事迹改编、历时10个月制作完成的大型外景戏曲数字电影《尘封的军功章》在濮阳首映。


《尘封的军功章》以英雄老人李文祥为原型,生动展现了李文祥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坚守信念、勇立战功的英雄形象,在和平建设时期,扎根农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带领家乡父老勤劳致富的高尚情操,凸显了主人公“朴实中的厚重、平凡中的伟大”。




《尘封的军功章》(豫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02080t9k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尘封的军功章》(豫剧外景电影)


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年代,安贫乐道。他隐功埋名、甘守淡泊50年,令人肃然起敬、扪心动容!向英雄致敬!




来源:河南商报、新华社、河南戏曲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责编:高利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