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直播课火了!知识的藩篱可以靠屏幕来打破

半月谈 2023-09-18
“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历史上李渊儿子们的紧张关系”“西方艺术史从史前文明到文艺复兴的演变”……这些丰富有趣的课程在短视频平台上呈现出一片火热。近日,抖音宣布高校直播课观看超10亿次,未来一个月还将推出60余场“开学公开课”知识直播,10余位院士领衔开讲。
名校与短视频平台的碰撞的确让人又惊又喜。一直以来,高等学府对不少人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而高校老师因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也容易给人距离感。而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普及,不需要报名或拜师,就可以当一把“名师弟子”;不需要付费或远行,就可以翱翔科学天地……传授知识的时空边界正在模糊,每个爱学习的人都有平等接触优质资源的机会,全国范围、全年龄段网友自然而然借助抖音平台掀起了一场知播狂欢。

“我们天生就渴望懂得更多,渴望不断学习。”学知识、长见识是大多数人的朴素追求,但不可否认,很多科学知识专业性、理论性很强,客观存在认知与理解门槛。同时,大学课堂的教育对象文化水平普遍较高,默认存在很强的学习能力,对于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或是压根儿对此未有接触的人可以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而“知识+短视频”的方式,直播间变课堂的创新,天然地要求授课人会教知识也会讲故事,必须少些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多些贴近生活、娓娓道来。内容选择、表达方式上的接“地气”,进一步满足了公众对知识的渴望,对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科学素养也是善莫大焉。
对于那些学界名师来说,在抖音上多讲讲“公开课”,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提升。在虚拟课堂中,虽然“教师”与“学生”素未谋面、素不相识,但弹幕与评论也可以给予课堂效果快速反馈。教育工作者以观众的接受度、提出的观点为样本,有助于升级传播技巧、创新表达方式,让自己的讲课更“有意义”更“有意思”。比如,“复旦山哥”李若山教授就曾说,“一开始也不太习惯,但这里的年轻人很多,能够了解到他们的想法,所以越来越喜欢用这种方式与他们沟通,这其实也是一种教学相长。”

河南大学物理学教授戴树玺分享科普物理学

公众对知识视频的热捧意味着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也是一片蔚蓝的海洋,值得院士、专家学者和科学传播者去开拓、去耕耘、去创造。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不少院士、专家做视频做主播也还只是一种“副业”。如被百万粉丝亲切地称为“吴姥姥”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也只是在退休后做科普。这片蔚蓝的大海如何吸引更多的弄潮儿?一方面,高校的评价机制应当有适当倾斜;另一方面,则期待能有更多“抖音知识公开课内容扶持计划”这样的项目,通过“市场之手”帮助越来越多的知识传播者参与进来,进行分享。
“知识课”成网红课让人看到,短视频平台除了娱乐,也可以是文化的殿堂。知识不只属于象牙塔,更属于每一个热爱知识的人,期待更多名校良师与平台一起努力,推动全社会爱知识、学知识、用知识的氛围越来越浓。(编辑:褚孝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