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子兵法(全文)

秒懂国学 2022-10-07

孙子兵法讲解,请使用wifi播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31wv2ez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始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军形篇

兵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始计第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熟有道?将熟有能?天地熟得?法令熟行?兵众熟强?士卒熟练?赏罚熟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竭、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弓矢,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芪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善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第三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郓。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歅,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群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者有五:知可以与战、不可以与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而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形篇第四

孙子曰:昔之善者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也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嘏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熟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本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第六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者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沉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众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知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无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而向,背丘勿逆,佯此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 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隄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也。

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待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插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缸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地形第十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无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掛。掛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有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先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所谓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铙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馀财,非恶货也;无馀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曰,士卒坐者涕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可使如率然乎?”曰:“

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已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毁。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以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曰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这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具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商。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


特别推荐

三字经

百家姓

弟子规

增广贤文

千字文

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

幼学琼林
































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在进步,永远不满足。有智慧的人应当效法阴阳变化日新,不断改掉过错,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在岁月的流逝中修养自我,升华自我。


《周易》中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陂是坡地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平地和山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去就会有来。 艰、贞是两个词,艰是说外在环境的艰苦、穷困;贞是君子内在对贞正的坚守。君子在艰苦、穷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和品行的贞正,终究是有福的,也必将走出困境,为自己赢得好运。 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的变化,循环往复,平地在某个时间会变成山坡。这就是说,困境和逆境是不断转变的,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能将其转变成平坦的大道。 《易经》让我们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忍耐和贞正之心,这样做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无独有偶,《论语》中记载孔子被困,已经没有了粮食,他告诉弟子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身处困境,能够坚持自我,熬过去,而小人却不懂得坚持原则,一遇到困难只会变节和逃避。


《易经》说厚德载物,其实厚德载物的本质就是善良宽容。厚德是善良,用善良的心地去承载万物,待人接物,包纳万物,就是宽容!


《易经》强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良与厚德、厚道的内涵基本相同。


《易经》是“群经之始”“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而这一部中国人最重要的经典,将人的修养和修行以及人的命运讲到了极致。 人的命毕竟不是全靠天定,《易经》的伟大不在于创造了或者间接产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于它启发我们明了人间的“贞正之道”,如果我们能沿着《周易》指明的这条“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够元亨利贞。  


《易经》曾被认为是一本算命的书,后来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它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读,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总结几个《易经》最厉害的玄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也是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经中道出这九种人生“失态”,让人领悟:其实只有多一点自律,等你回顾人生时,方能少一些悔憾。


01. 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别是在高兴时,因为希望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奋,话仍要沉稳。 02. 大怒易失礼。 怒从心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会诉诸肢体动作,遑论礼节。所以,最好方式是从源头解决:制怒!


03. 大惊易失态。 如同曹刘论天下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大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很难。 04. 大哀易失颜。 面对种种哀伤甚至哀痛,在宣泄过心底的苦与恸之后,需要节制、顺变、向前,别让颓废左右自己。


05. 大乐易失察。 高兴时,往往觉得一切都是悦目的,而此时分辨能力往往被削弱,思考逻辑会被淡化。于是,失察就乘虚而入。


06. 大惧易失节。 恐惧或诱惑之下,意志不坚的人会失去原则与底线。此时,真正的猛士会抬头、直面,真正的勇士会坚定、坚持。


07. 大思易失爱。 想法不要瞻前顾后,思虑不要过于繁复,全心付出,爱就爱了。 08. 大醉易失德。 大醉之时,其言往往会多妄语,其行往往会出格。所以,小酒怡情,酗酒不光伤身,更易失德。

  09. 大话易失信。 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与能量。 10. 大欲易失命。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欲望无度便会“失命”。“欲”从来是求而不得的,只有默默耕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福报都是修来的,而不是争来的。


《周易·系辞传》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器”可以指学问、能力,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深藏不露,还不要表示出来。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


《周易》谦卦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就是养,引申为自守。卑以自牧就是谦卑自守也。谦卦是64卦当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


谦,在《易经》是一个卦名,叫做“地山谦”。它的画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说,在万仞高山的绝顶之处,呈现一片平原,满目晴空,白云万里,反而觉得平淡无奇,毫无险峻的感觉。          《周易》乾卦中说,亢龙,有悔。飞的过高的龙,必然会招致祸患而悔恨不已。 亢龙,就是飞的过高的人,代指那些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的人。 简单来说,亢龙有悔就是警示我们,事不能做绝,话不能说满,便宜不能占尽。凡事都要把我分寸,为自己留条后路。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世事难料,什么事都会发生变化,人情世故复杂微妙,如果把事情做绝了,就等于堵了自己的后路,一旦事情发生了变化,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