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建筑设计

中标方案 | 再造院坝:重庆西永社区卫生服务及养老中心 /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有方空间 2023-05-17

△ 院坝空间效果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联合体单位  广州全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西部(重庆)科学城

方案状态  中标方案

建筑面积  约28000平方米

竞赛主办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

竞赛组织策划  深圳市有方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重庆中梁山下,沿着科学大道的是不断生长的城市和社区。

西永社区卫生服务及养老中心位于一个规划住宅片区之中,场地东侧紧邻科学大道,南侧为城市绿地,其余方向大多为住宅用地。伴随着城市发展,这里将被高层住宅所环绕。


△ 场地:匀质,缺乏识别性的城市环境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 场地尺度分析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在这个匀质、缺乏识别性的城市肌理中,一个社区中的医养建筑,我们认为不应只是一个满足功能效率或昭示自身形象的建筑,而更应该成为一处有中心感、能让人们相聚的地方。


任务书提出了复合的功能要求,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1)一座医疗中心;2)一座养老中心;3)一座文体中心;4)其他服务配套功能。在不大的场地之中,建筑将容纳了大小不同、功能差异的空间。这也引发了设计的思考:


如何调和不同功能组团之间的差异与矛盾?

如何回应周边的社区,以及重庆这座城市?


△ 设计愿景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在设计中,我们想到了川渝地区的“院坝”空间。在重庆和四川,院坝通常是指“由几幢房子围合出的一片空地”。一方面,院坝中自发的公共生活场景十分打动人,它本身就是一种根植在川渝地域基因里的公共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院坝“包容”和“开放”的特质——它既能容纳功能形态的差异,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


△ 院坝:一种根植于川渝地域的公共空间  图源网络


于是我们决定在这里创造一个院坝,在调和功能差异的同时,也让建筑自然生发出生动的社区生活。


△ 设计草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我们将空间围合,医疗、养老、康体、服务四种功能各自占据独立的体量;然后通过打开多个开口,把场地和周边连接起来;在场地中央,我们置入了一个漂浮的“云环”,把空间串联起来,成为场地的枢纽和核心。这样,一个重庆的院坝就诞生了。


△ 形体生成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从鸟瞰上看,几座低矮水平的小房子聚拢在一个开敞的院坝周围,与周边垂直孤立的住宅塔楼形成了鲜明对比。特殊的规划形态,有别于常规医养建筑相对人工化的几何,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松弛,如同真实城市中街巷或广场的肌理。


△ 场地轴测示意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在场地外围,建筑采用沿边布置的形式,充分利用场地边界,形成了连续的街廓;而在场地内部,围合的布局将更有价值的内部空间释放出来,提供了一处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留白”。从外向内,空间由封闭转为开放,也从坚硬的城市,过渡到柔软的自然。


整个规划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个院坝、一个云环、多个聚落


△ 设计理念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创造一个开放的院坝,是本次设计的核心理念。


场地中的院坝是一个容纳自然,总面积接近5000平方米的花园。景观根据不同主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这里有开敞的草坪、茂密的树林、起伏的浅丘……凸显了生态多样性和自然的野趣,为人们营造出一种身处大自然中的沉浸体验。


△ 院坝轴测示意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 院坝空间效果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 院坝中的小树林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我们希望这座院坝能打破场地边界,对周边的城市和社区释放善意。院坝中容纳了多元的活动场地,与周边的社区共享。这里既有集体活动的共享空间,也提供小尺度、让人安静独处的场所。


△ 院坝场景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一系列阅读,艺术,聚会的小空间,以活跃的曲线形态散落在景观之中,组成了一组“文化的聚落”。小径连接着花园,创造了一种曲径通幽的园林式体验。人在与景观的互动中,接触自然,调动感官,最终达到“疗愈”的目的。


△ 文化聚落与花园小径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设计还引入了“多层地面”的思路,建筑群落承托在三层平台的基座之上,并通过扶梯和坡道串联了一个慢行系统,由地面一直延伸到屋顶,全线无障碍通行。


△ 云环效果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首层街巷:场地呼应周边的城市,在多个方向设置开口,底层打通为疏松多孔的街区,引导人流从喧嚣的城市,进入静谧的自然。


二层架空:二层是一个半开敞的架空平台,提供全天候遮风避雨的场所。层层平台整合了开口和庭院,让阳光和空气穿透到底层。


三层云环:在场地中央,设计植入了一条公共健步道——“云环”。环形的步道漂浮在三层高度,绕场一周,对外连接各个建筑,对内围合中心的自然,提供缓步慢行,交流赏景的场所。


“云环”既是一个交通功能,也是一个互动的装置,可以想象一系列超越常规的公共空间模式。


△ 云环效果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方案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没有采用医疗建筑常见的集中式/鱼骨式布局,而是将医疗、养老、文体、服务功能拆成四个组团,组成了一个如城市般共生共存的“医康养群落”。


△ 组团轴测示意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医疗组团:位于场地东北,靠近北侧规划路。北侧门诊楼采用集约方正的体量,西侧医技楼通过退台与南侧养老中心相连。门诊、急诊、住院等功能围绕光庭布置。


△ 医疗组团效果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养老组团:位于场地西南,位置相对安静私密。南侧面向小河打开,北侧与医疗中心相通。折板的体形便于兼容大小不同的居室,可划分成若干个护理的小单元。


△ 养老组团效果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文体组团:位于场地东南,沿绿道设置为带状体量,有效缓解道路噪音;建筑通过错层容纳大小不同运动设施。底层通过架空连通内外,与延绵至此的绿道融为一体。


△ 文体组团效果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服务中心:位于场地西北,提供对外的服务功能。底层抬升街角,将城市界面打开。主体采用点式塔楼布局,与文体中心共同组成面向城市的标志形象。


△ 服务组团效果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设计因地制宜,让各建筑根据具体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形态。组团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空间既相对独立,又可分可合,可灵活适应不同运营模式,也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充分的弹性。


△ 院坝剖透视示意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在“后疫情”时代,未来的医养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认为它应该像重庆这座城市一样包容,呈现出丰富而差异的表情。正如一个院坝,能聚拢城市的烟火;也如同一个花园,能疗愈人的内心。



设计图纸 ▽


△ 总平面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 首层平面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 场地剖面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 建筑墙身详图  ©全体建筑+华工设计院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社区卫生服务及养老中心
项目类型:医养建筑
项目地点: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片区
联合体单位:广州全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刘琮晓,刘潇,张春阳
方案设计团队:邓洁雯,林丽晴,刘馨然,翁喆锐(实习),梁锦发(实习)
业主: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建成状态:中标方案
设计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2月
用地面积:14966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28000平方米

注:发布信息为竞赛阶段设计成果,落地方案目前正在深化中。



视觉 / 庄妍湲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广州全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点击“在看”,为好设计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